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篡唐 > 篡唐第151部分阅读

篡唐第151部分阅读

小螃蟹,不足为虑。但同时他又是隋室旧臣,而他的父亲尉迟罗迦,同样也是出身于关陇军事集团序列。

    同时,他还是降将,有献城之功。

    如果杀了尉迟恭,弄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动荡,甚至包括一些降臣的异心。

    如今关中初定,中原初定,李渊不敢冒这个风险。所以李渊派出窦威两人,是因为这两人与李言庆颇有关联。窦威更是对李孝基有收容之恩,对李言庆有赏识之恩,可以挟制言庆。

    在李渊看来,洛阳战局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如果可以兵不刃血的收取洛阳,那么对下一步平定江南,有着莫大好处。所以洛阳不能出现乱子,且让李言庆先返回长安,削了他兵权,然后好生安抚,慢慢化解掉李言庆心中怨气。反正不管怎样,不能让言庆在洛阳闹出乱子来。尉迟恭嘛……倒也的确是一员骁勇大将。

    李渊的这些心思,窦威和颜师古都知道。

    而李渊也没有隐瞒他的想法,在窦威两人出发之前,他再三叮嘱,无论如何都要先把言庆带到长安。

    可是,李渊没有想到,他虽想要隐瞒。李言庆却别有手段。

    麒麟台的存在,极少人知道。特别是柴孝和接手麒麟台以来,将麒麟台原有的格局推倒,进行重新组合,更着手接收了昔年白衣弥勒的势力。通过这种渠道,还是了解到了真相。

    同时,李渊更错估了李言庆对李孝基的感情。

    天地君亲师,乃人之纲常。

    李孝基不仅仅是李言庆的生身父亲,更是李言庆的启蒙恩师。在五常之中,李孝基就占居了两个。虽然他和李言庆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有些时候,父子亲情并不需要整日生活一起。

    窦威和颜师古一直在驿站中等候,到晌午头时,李府派人前来。

    “窦公,我家郡王昨夜已率部离开巩县了!”

    窦威毕竟年纪大了,一下子未能反应过来。但颜师古心里不禁一咯噔,连忙问道:“王爷去了何处?”

    柳青说:“王爷昨晚匆忙召集了万胜军,带着雄、阚、郑、柳四位统领,连夜出发,往洛阳去了……他临走时还吩咐我等,不要来的太早。以免饶了两位大人的休息,更请两位大人原谅则个。”

    “去洛阳了?”

    “是,若算起路途的话,现在攻破已经过了黑石渡,快到偃师了吧。”

    窦威不满的说:“王爷怎能这样子?说好了今天去长安,他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颜师古摆手让柳青下去,神色凝重道:“窦公,恐怕是要出大事了。”

    “怎么?”

    “言庆是怎样的一个人,想来你比我更加了解。他这样突然间改变主意,不吭不响的前往洛阳,莫不是……”

    这时候,窦威也醒悟过来,一拍大腿,神情格外激动。

    “师古,我们立刻出发。”

    “去哪儿?”

    “去洛阳,我们去洛阳!”

    窦威激动的说:“李郡王一定是知道了什么,否则决不可能食言而肥。我早就说过,这种事情最好还是敞开了说清楚。那尉迟敬德虽是凶手,可在当时……陛下不听,非要让王爷去长安。本来挺简单的事情,现在恐怕变的麻烦了。那孩子是个烈性子,弄不好会出大事。”

    颜师古苦笑道:“郡公,难道您没听刚才那人说吗?

    李郡王现在怕已到了偃师,咱们就算赶过去,也不可能产生作用啊。”

    “那也比坐在这里干等的强……王爷虽然性烈,却是个知轻重,有分寸的人。如今洛阳尚未攻克,说不定他会顾及大局,暂时不去惹事。我们现在就祈祷。秦王殿下不会这么快攻取洛阳……这样吧,我去洛阳,你立刻返回长安,告诉陛下这边的状况,而后请他尽快想办法。

    我在洛阳,会尽量拖延住李王爷,让他保持克制……总之,这件事情终究是要做一个了结。”

    颜师古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窦威的法子,在目前似乎最为妥当。一方面他去洛阳设法拖住李言庆,另一方面再请李渊,做出决断。唯有这样双管齐下,似乎才是最妥善的方法。就像窦威所说那样,但愿洛阳不要这么快就被攻破。

    听起来很别扭!

    来的时候,颜师古也好,窦威也罢,都迫不及待的希望洛阳早日告破。

    可现在……

    颜师古气匆匆上了马,带着一部分千牛卫离开巩县的时候,忍不住心中发出一声感慨:未曾想当年垂髻童子,如今已经成为左右这天下大局的关键……昔年大兄害他时,不知可想到过今日的结果?

    颜师古的大兄,就是郑仁基。

    不过颜籀现在也顾不得去考虑太多,只盼着尽早赶回长安。请求李渊决断。

    因为这件事弄不好,会演变成宗室之间的冲突。二公子李世民也非是一个好说话的主儿,据说他对尉迟敬德极为宠信,若事情发展到到最后,说不定就会变成李世民和李言庆的矛盾。

    颜师古可不想卷入其中,能早一些交旨,从这里面脱身出来,且尽量早一日吧……

    只是,颜师古万万没有想到,他前脚离开巩县不久,窦威也带着人。急匆匆的离开驿站。

    不过,当窦威等人出巩县不多远,就见前方从黑石关方向,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马上骑士兴奋的大声呼喊:“洛阳大捷,洛阳大捷……王世充降了,洛阳大捷,王世充降了!”

    “拦住他!”

    窦威脸色大变,连忙下令。

    千牛卫左一统军王明伟连忙上前拦住了信使。

    窦威急切的问道:“你刚才喊个甚?王世充降了?”

    那信使兴奋的连连点头,“昨日酉时,王世充出城请降,秦王殿下已接受了他的请降书,并在今晨,正式接手洛阳……想必这个时候,我李唐大军已经入驻洛阳城,洛阳大捷……”

    你妈个王八蛋,直娘贼的王世充!

    你不是说还能坚持三个月吗?怎么是个没卵子的家伙,这才几天光景,居然就献城投降了?

    窦威气不打一处来,心中暗道:洛阳一降,怕是要出大乱子了!

    颜师古能想到的事情,他如何想不到?

    和颜师古一样,窦威同样不想卷入这场冲突。原本以为王世充口出狂言要坚守洛阳三个月,即便是不到三个月,一个月总能守住。可谁又能想到,距离他说要坚守三个月尚不足十天,就献城投降了……王世充这一投降,也就等于给李言庆松开了最后一个束缚他的套子。

    自己现在过去,弄不好就要卷入到一场是非之中。

    去,还是不去?

    窦威不禁犹豫起来……

    王明伟问道:“郡公,咱们现在还去洛阳吗?”

    窦威苦涩一笑,“陛下派咱们来传旨,如今事情没办好,又如何回去?”

    他做了一个深呼吸,一咬牙,“走,咱们去洛阳,立刻出发!”

    事实上,李言庆的想法非常简单。

    刘武周和宋金刚如今在突厥,他想要报仇,显然不太可能。

    这中原尚未平定,而江南还有萧隋后梁,李渊在天下尚未统一之前,断然不会轻易和突厥开战。

    不和突厥开战,就很难杀死刘武周和宋金刚。

    既然暂时无法干掉刘、宋两人,那至少可以先解决尉迟敬德。李渊隐瞒李孝基的死讯,李言庆可以理解。而两军交锋,各为其主的道理,他也琅琅上口。但这并不代表说,他会放过尉迟恭。

    哪怕在前世,李言庆对尉迟恭也极为喜爱。

    可在这一世,他是李孝基的儿子。其他的事情,他都可以忍,可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焉能隐忍?

    当然,李言庆也很清楚,想要杀尉迟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的不去说,李世民恐怕就不会同意。据说上个月李世民在慈涧夜探郑军大营被单雄信发现,若非尉迟恭拼死保护,只怕就死于非命。尉迟恭是李世民的爱将,又岂能同意自己动手?

    如今洛阳尚未攻破,和李世民反目,只能让王世充得利。

    所以,这一路上李言庆也在思索,如何才能杀了尉迟恭,而尽量不和李世民发生冲突。

    哪知道刚过了偃师,就听说王世充献城投降的消息……

    “如此说来,秦王已经入驻洛阳?”

    偃师城外,李言庆拉着辛士杰和郑艾问道。

    由于杜如晦姚懿刘黑闼三人督军已抵达石林山下,所以这偃师城里,就是辛士杰和郑艾两人留守。

    郑艾回答说:“杜总管着人说,今日王世充献城之后,秦王为安抚洛阳百姓,并未令大军入城?王世充所部人马,尽数屯扎于洛水南岸,龙门山脚下,将接收整编;而关中兵马虽接手了城防,但大部分都留守在金镛城一带……秦王只率其近军玄甲天兵入驻皇城而已。”

    李世民这是在收买人心啊!

    李言庆眼珠一转,如果李世民只待玄甲军入营,那岂不是尉迟恭也在城外?

    天助我也,此天助我也……

    言庆暗道:“只要我杀了那尉迟恭,就算李世民再生气,也奈何我不得……爹,且暂等孩儿片刻,待我杀了那尉迟恭之后,再祭你在天之灵。”

    想到这里,李言庆翻身上马。

    “雄阔海,传令下去,命儿郎们再坚持一下。

    传我命令,务必于天黑之前,抵达石林山……”

    穿越到了元末明初,努力与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作斗争而屡屡失败,进而奋发图强,建功立业

    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145章 各怀心机

    对许多人而言,本应是轰轰烈烈的洛阳之战。随着王世充虎头蛇尾的献城投降,就已落下了帷幕。

    然而在一些人的眼中,洛阳之战似乎还没有结束。

    长安的李渊,洛阳的李世民,河东的李建成都很清楚这一点。当李言庆突然放手河北战事,转而将注意力投注于洛阳的那一刻开始,李建成已经知道,这好戏不过刚刚拉开了序幕。

    说实话,李建成近来压力很大。

    自从他卸去了左领军大都督的职务,由军中转而政务的那一天开始,就清楚的感受到李世民给他带来的压力。

    从道理上来说,李建成作为李唐的继承人,从军中脱离职务,倒也没什么问题。

    毕竟,若李建成在战场上出了乱子,定然会给整个关中局势,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李唐未来的继承者,李建成考虑的事情,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他将来是帝王,必须要着眼于全局,而非战场。从这一点说。李渊的思路并没有错误。毕竟经过这连番的鏖战之后,如何恢复元气,是李唐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其侧重点,也必须从战争转为休养生息。

    军事上,有李世民足矣。

    但政事上,李建成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再者说,李渊还在位,他才是这李唐江山的掌控者。只要李渊还在位,那么又有什么可惧呢?

    李建成一开始也是这么考虑。

    但随着李世民在浅水原先败后胜,柏壁之战更大胜刘武周,打得刘宋溃不成军不说,更平稳了塞北局势,声威登时是如日中天。如今又主持洛阳战局,更会进一步助长李世民的声势。

    李建成开始感受到来自于兄弟的压力,朝堂上许多大臣,提及李渊子嗣的时候,必言李世民。

    这也就是说,李世民在朝堂上的威望,隐隐已压住了李建成。

    李建成如何能不心焦?

    可是他既然已经交出军权,想要再重新获得,可就没那么容易。除非李世民在洛阳惨败,否则李渊也没有办法冒然剥夺李世民的兵权。洛阳之战,会失败吗?当战局刚开始的时候,一切尚不明朗。但随着李言庆邺城大败窦建德,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河北的时候,结局已然清楚。

    “洛阳战局已经结束,接下来一年之内。父皇必不会轻启战端。

    本宫不日将返回长安,可是二郎战功显赫,在朝堂上已隐隐对本宫形成威胁,本宫当如何是好?”

    李建成目光灼灼,环视众人。

    “太子,您是陛下亲封,又何需惧秦王?

    只要太子能做好本份之事,得陛下欢心,秦王即便是功勋再大,终究是为太子将来铺路而已。”

    说话的人,名叫李纲,原本是隋室旧臣,曾参与编纂过开皇律。

    不过如今他官拜太子少保,官秩正二品,是太子三师辅弼。李唐东宫,与隋室相同,设立三师三少。所谓三师,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而三少则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自古以来,这三师三少,非等闲人可以为之。李纲在隋室,既有刚直不阿之名,故而李渊登基之后,对李纲极为看重。委任李纲为三少之一,也算是明确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在李渊看来,有李纲这位刚直之人辅佐,李建成定然能做好太子的本份。

    前朝杨勇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李渊对太子东宫的属臣,也就格外关注。非能力品行名望家世皆犹者,不能出任东宫幕僚。也正因此,三师三少者,如今唯有李纲一人出任。而三师三少之下,名为太子宾客,设立四人,官秩正三品。担任此一职务者,正是王頍之子,王珪。

    王珪同样以刚直著称,敢于谏言。

    太子宾客的责任,就是‘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之责,倒是正与王珪的个性相符合。

    除此二人之外,李渊身边尚有率更寺丞魏征,掌刑罚礼乐;崇文馆学士郑元琮,掌刊正经籍。同时,郑元琮的侄女,就是李建成的老婆。有了这一层关系,李建成自然把郑元琮视为心腹。

    郑元琮说:“话是这么说,可问题在于。如今朝堂只知秦王而不知太子,长此以往,太子必处于尴尬地步。李少保,非元琮挑拨离间,而是杨广前车之鉴,我等亦不可不为太子考虑。”

    李纲一蹙眉,“郑学士此言差矣,杨广之所以能上位,实因杨勇不成气候。当年我亦为杨勇东宫辅臣,对其了解甚多。杨勇,亲小人而远忠良,以至于最后被杨广所乘。而今太子宽仁忠厚,远小人而亲忠良,又岂能重蹈覆辙。太子只需尽心做事,其他事情无需多虑……”

    “但天策府如今声势迫人,太子又无法掌控兵权,只怕……”

    魏征蹙眉道:“李少保所言虽然不差,但若太子无有兵权,恐怕将来继承大宝,亦不安稳。”

    魏征这一番话,说中了要害。

    哪怕官位再大,若手里没有兵权,终究不是常事。

    李纲性情刚直。曾做过杨勇的东宫属僚,也算是经历丰富。虽说魏征的话有些大逆不道,可是也并非没有道理。故而李纲面带沉吟之色,闭口不言。魏征这家伙,说话可一点都不拐弯儿啊!

    “老王,你为何不说话。”

    李建成突然开口,目光直视王珪。

    王珪一笑,“太子如若掌兵,难免会令陛下心生猜忌;太子不能掌兵,则将来会失去朝堂上的话语权。既然太子需要掌兵,却无法出面掌兵的话。何不请一能掌兵,而陛下又不会猜忌的人出来掌兵呢?这样一来,太子即可以安然无忧,而陛下也不会猜忌,同时又压制住天策大将军,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这个……”

    李建成连连点头,李纲等人也不由得表示赞同。

    “王大人话虽如此,但这么一个人,恐怕很难选出来吧。

    即是太子的人,又不被陛下猜忌,同时还能压制秦王殿下……此三者缺一不可,何人可当?”

    王珪笑而不语。

    魏征则露出一抹了然之色。

    李建成李纲相视一眼,目光不由得落在了郑元琮的身上。

    郑元琮有些疑惑,问道:“太子看我作甚?”

    李纲笑道:“这个人选倒是有,只不过怕要委屈了元琮兄弟。”

    “若能保太子稳固,我受些委屈又算得什么。不过,你们所说的……不会是那个家伙吧!”

    郑元琮终于醒悟过来,同时也明白了李纲话语中的‘委屈’是什么意思。

    思来想去,好像也只有这个人最为合适。可问题在于,若同意了,他兄弟夺回著经堂的梦,恐怕就会破灭。而且,兄长和那个家伙,有杀子之仇。哪怕起因并不在那人,但若非那人推波助澜,说不定……这些年来,自己兄弟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夺回著经堂,但是现在……

    一刹那间,郑元琮思绪此起彼伏。

    兄长远在江淮,这长安大小事宜,尽归于自己决断?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