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黄埔军校 > 中国黄埔军校第28部分阅读

中国黄埔军校第28部分阅读

    埔一期生“笑到最后”的桂冠,这也算是一个特点吧,所以,本书特用这段文字记叙于此。

    当黄埔军校风雨沧桑走过80余载,当年金戈铁马的黄埔生一个又一个地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以黄鹤的去世为标志,合闭上了黄埔一期生在大陆的人生大幕。至此,黄埔一期学生还有惟一生者孙元良,他寓居台湾,安度晚年。在校庆80周年时,他虽已年过百岁,仍依然清晰地告诉来访者:“我是黄埔军校第1期第3队的毕业生……”看来黄埔一期生的“寿星桂冠”非孙元良莫属了。作为职业军人,能活到这个年龄,也是重大胜利。

    第十五章 世纪黄埔g情

    80多年来,黄埔军校这个响亮的名字,以及海峡两岸金瓯有缺的现实,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无数华人的神经。许多黄埔老人对着绕膝子孙,讲述起黄埔故事,谈起黄埔精神。白发苍颜,拄杖远眺,遥忆同学少年;战火青春,光荣岁月,80年亦长亦短。

    遥忆抗战烽火年代

    黄埔军校中走出的一批批热血青年,曾以其彪炳史册的特殊贡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写下了一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因此,每当这些黄埔老人在垂暮之年回忆狼印缅前线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烟四起的烽火年代,他们必谈抗战。真可谓是:忆往昔,九州烽烟,三江激浪,挑灯看剑,虎帐谈兵;现如今,虽已是繁英飘尽风流歇,仍犹见黄埔铁骨,民族脊梁。

    在2004年广州的校庆大会上,有一位名叫张伟民的黄埔老人已年过九旬,为了参加校庆大会,他起了个大早,一个人拄着拐杖从番禺赶到了广州。张伟民老人虽已90多岁,身体却很硬朗,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他说,当初没等从南京宪兵学校毕业就参加了抗日,最难忘的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的情景:“1937年12月,我参加南京保卫战,那次可真是九死一生啊!”张伟民老人回忆说,撤退时他同战友被迫漂流过江,12月的天气,江水冻得彻骨,他抱着一根木头漂了10个小时,一路上敌人的机枪还在朝他们扫射,能挺过来真是不容易啊!1939年春天,张伟民考进了黄埔军校江西第3分校,成了第16期学生,毕业后又继续抗日。

    在印度丛林中作战训练的中国军队,于1943年10月转入缅甸作战。

    83岁的麦陵老人是黄埔军校第16期江西第3分校的女学生。麦陵老人回忆说,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时她正在女师读书,女师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108人撤到江西进了黄埔军校。麦老告诉记者,尽管是女学生,但大家都很英勇,上课训练都跟男同学一样,不少女学生毕业后就参加了抗日战争。许慧兰老人便是女学生中参加抗战的一名女兵,她当时负责在后方救护伤兵,她回忆说:“我们的伤员一个个血肉模糊地抬下来,前方的枪炮声听得清清楚楚……”

    2005年,上海,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生活在此地的黄埔军校女学生尚有14人,她们欢聚一堂,共叙往事,场面十分感人。她们都已年逾八旬高龄,大多身体健康,晚年生活幸福。其中,还包括3对相伴半个多世纪的“黄埔伉俪”。这些黄埔老人谈论较多的仍是那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黄埔女学生俞慕贞回忆起当年与男同学一起赤脚穿草鞋、背枪出操、野战训练的情景,她说:“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我们意气风发投考军校,希望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今天大家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了。”黄埔老人吴吟琴原本是上海一大户人家的“娇小姐”,后来毅然离开父母,考入黄埔军校,抗战中她成为一名称职的战地护士。同为黄埔军校第16期学生的蒋术、黄碧涛夫妇激动地向到场的同学展示自己60年前的“战地结婚证”和黑白结婚照,结婚证上的介绍人和主婚人是当年黄埔军校的师兄,时在台湾安度晚年的国民党知名将领王升曾为他们主持婚礼,并在结婚证书上盖章。已85岁高龄的蒋术老人回忆说:“当年我们曾有抗战一天不胜利,一天不结婚的誓言,直到那年抗战结束,我们才成婚!今年不仅是抗战胜利60周年,也是我们结婚60周年。”

    黄埔第18期毕业生、时年82岁的黄天老人指着右手背上一块凹陷的地方说:“我这里被日本鬼子打掉了一块骨头!”1940年,黄天由湖南省湘潭县考入黄埔军校,1943年从军校毕业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支援盟军抗日。这期间,他两次负伤。他的右手是在1944年3月的龙陵战役中被敌人的步枪打伤的,他因顽强坚持战斗,战后升为排长。其后在1944年7月开始的松山战役更为惨烈。因为连长在战斗中牺牲,时任排长的黄天任代理连长。他用重机关枪摧毁了敌人的全部瞭望孔,加速了战役胜利。但日军的子弹也打中了他,削去其臀部的一大块肉,被送往云南大理陆军医院疗伤。在这里,他遇到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当时,宋美龄和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龙云的夫人顾映秋到滇西前线慰问。当宋美龄来到黄天所在的病房时,被他衣服上印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字所吸引,问黄天:“你是校长(指蒋介石)的学生?”随即送了一个装有衣服、食品的慰问袋给他。在时年22岁的黄天眼中,端庄和蔼的宋美龄就像天使一样美丽亲切。黄天因为在这次战役中战功卓著,他所在的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他颁发嘉奖令,并晋升军衔为上尉连长。而宋美龄则亲自为他颁发“智仁勇勋章”,按惯例当时只有中高级军官才能得到这种勋章,而下级军官黄天凭他的英勇获此殊荣。新中国成立后,黄天回到湖南长沙,先后任小学教师、长沙电表厂工程师,直至离休。

    黄埔第22期毕业生、时年80岁的邓树林是长沙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

    在印缅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前排左:黄杰,右:杜聿明,后排左起:刘嘉树、郑洞国、邱清泉,均为黄埔毕业生。

    长。20世纪30年代末,16岁的他参军被编入汤恩伯部,随后考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从军校毕业后,他先后在河南、广西等地抗日,英勇杀敌。一说起抗日中的故事,邓树林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抗战胜利后,他被编入湖南国民党军部队。1949年8月,跟随陈明仁、程潜在长沙起义。解放后,他在长沙市第8中学任教长达40余年。当年在抗日战争中那股顽强的战斗精神始终鼓舞着他,不懂排球的他学会了打排球,并常用抗战中的英雄事迹教育学生为国争光。他带着中学的排球小将连续14次夺得全国冠军,本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年已过花甲,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半个世纪的心愿。“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学校,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这句饱含感情的话。

    黄埔第22期毕业生、时年77岁的林协舜老人是长沙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他回忆说:“日本侵略军打到贵阳后,我投笔从戎。”1940年,他本来在重庆工业管理学院读大学,但看着日军铁蹄步步入侵,他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抗日,1947年报考了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后,林协舜被分配到台湾,但他没有去台湾,而是去云南参加了卢汉的起义,随后被编

    1990年5月16日,邓小平接见来自台湾的黄埔一期生邓文仪。

    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4兵团任教育参谋。1951年,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为区别于“黄埔”,他和同学们称这所军校为“红埔”。他认为:“黄埔注重军事,而‘红埔’更注重政治。”林协舜转业回到长沙后,又拾起他学生时候的专业,成为当时少有的工业管理人才。不久,他再一次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高级技术人员支援新疆,这一去就是20年,直至1976年才回到家乡长沙。

    这些黄埔老人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每当谈起当年的抗日战争依旧神采奕奕,追昔抚今,无不感受到老人们爱国之心的火热。他们还心情沉重地说:黄埔师生在抗战中参战人数之多、阵亡之大、事迹之英勇,足以立一块厚重的金碑作纪念。黄埔岛有“东征烈士纪念坊”和“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么多年了,却还没有“黄埔军校抗日阵亡师生纪念碑”,因此,活着的黄埔师生每当念及此事,总感到难以释怀。

    半个多世纪前,这些老人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怀着卫国理想踏入军校,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今天,他们鹤发童颜,精神抖擞,怀着强国心愿缅怀军校,在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下同心同德。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早期黄埔校友会越来越少,而以爱国为主线的黄埔精神和功绩却永远不会消退。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

    在1924年后的几十年里,黄埔生并肩在战场上拼杀作战,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烽火的洗礼。如今,海峡两岸的黄埔老校友又共同面临新的挑战——反对“台独”。“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成为“老黄埔”们的一致呼声。

    台北市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组团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2001年8月中旬,由1名陆军上将、2名陆军中将、17名陆军少将、2名海军少将组成的“台湾黄埔将军大陆参访团”一行22位退役黄埔老将军抵达上海,此行他们参观访问了上海、苏州等城市。参访团团长是台湾陆军上将连行健将军,这是他率“反独促统”将军团访问大陆后,第二次组团到大陆参访。各位将军对上海发展速度之快,赞叹不已。参观过程中,将军们共同提出了一份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16点建言。表示坚决反对“台独”,建议海峡两岸“尽速恢复商谈,先行结束敌对状态,而后切实实行‘三通’,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此份建言是由这22位黄埔老将军共同商议制定的,表达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黄埔四期生李运昌是在2003年10月当选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第4任会长的,他在就任会长时接受记者采访,说:我们广大黄埔同学要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做好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黄埔军校同学会目前在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会,现仍健在的黄埔同学约有2万人左右,他们虽已届耄耋之年,但都仍在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4年6月17日,由全国政协召开的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03岁高龄的宋志文老先生是黄埔第4期学生,他不顾天气炎热,坚持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他对记者的一连串提问,回答的简要明快,却也道出了“老黄埔”的心声,他一字一顿地说:“发扬黄埔精神,希望两岸统一。”引得大家一片笑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黄埔同学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近年来,台湾当局领导人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这方面,海内外黄埔同学责无旁贷。黄埔同学代表苗青圃在发言中说:“天下黄埔是一家。我们要牢记孙中山先生的嘱托,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发挥黄埔同学特有的优势,努力争取祖国统一早日实现。”

    黄埔四期生李运昌晚年时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96岁高龄的李运昌,是经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的第4期毕业生。值建校80周年大庆,李运昌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他说: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黄埔军校师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又致力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包括黄埔师生在内的两岸及海外中华儿女的共识和共同意志。1984年,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等革命先辈筹建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黄埔人应该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认真回顾吸收历史经验,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教诲,发扬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直接“三通”;高举反“台独”、反分裂的大旗,不懈奋斗,直到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在上海,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及台湾地区的黄埔校友,与定居沪上的老一代黄埔同学、历史学家、军事学专家近百人聚会,以座谈和研讨的形式,纪念黄埔军校80华诞。黄埔女学生吴吟琴感慨地说:“如今最让黄埔女兵关心的是和平统一祖国宝岛台湾的事情,我们每年都坚持与台湾的女同学通信联系,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企望两岸尽早统一的心情。”已定居加拿大的黄埔校友刘徽寿老人表示,每逢6月16日,海外黄埔同学都在各地欢欣鼓舞,热烈庆祝这个最具历史意义的纪念日。追忆当年,孙中山先生留给黄埔学生的16个字,“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最让黄埔同学难忘。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唐矼西、张慕飞两位黄埔校友也表示了对促进两岸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从台湾赶回大陆参加校庆的第19期学生郑伯诚老人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怀念黄埔。”他说,自己虽然常住台湾,但是心系祖国校庆60周年时,徐向前的题词。大陆,几乎每半年或一年就要回上海一次,因为这里有一批黄埔军校的同窗老友。夕阳无限好,黄昏更壮丽。时年已85岁高龄的黄埔第16期学生计安,特意从美国赶来参加庆祝盛典。他表示,当年孙中山先生建校的目的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今天自己身在海外,仍将坚持为祖国统一大业竭尽绵薄之力,这是秉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最好的方式。

    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1万多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活动。校友们高唱《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等歌曲,高喊“振兴黄埔精神”、“祝愿两岸和平”、“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表达他们希望中国统一、反对“台独”的心声。黄埔第12期毕业生郝柏村代表黄埔校友发表讲话,他说:台湾执政者准备以“制宪”之名改变两岸和平现状,将置台湾2300万同胞于万劫不复之地。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就是要发扬黄埔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制宪”或以“修宪”之名行“制宪”之实,确保领土主权完整,共同祝愿中华民族兴盛。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执行长秦开诚指出:发扬黄埔精神,促进国家统一,是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的宗旨。台湾执政者走“台独”路线与黄埔精神是相违背的,黄埔校友坚决反对“台独”,支持两岸统一。

    物毁可修,心创难愈;唯期骨肉团圆,何忍豆萁伤离。黄埔老人以自身的经历,向后人告诫要统一,不要分裂。80年黄埔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情感,争取祖国早日完全统一,是黄埔人多年以来的心声。

    悠悠黄埔情

    接触过“老黄埔”的人们都说:每一位黄埔老人的身上,都有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每次与这些老人相处,都是心灵与精神的净1984年6月,黄埔校友参观军校旧址纪念馆。化,都深深感受到那种浸入他们骨髓的黄埔情结。这些黄埔老人,历尽人生沧桑变化,看完人世众生百态,如今更加珍重同学情、战友情、骨肉情。黄埔同学中流传一句俗话:“一代黄埔三代亲,天下黄埔一家人”。

    有一天,一位弃武从商多年的黄埔老人,千里迢迢从德国回来重访母校,在黄埔岛军校大门口重温往事。老人指着门前的大榕树,对旧址纪念馆陪同的年轻人说:“请问能否帮我扯一枝带根须的枝叶下来?”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