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清拆迁工 > 大清拆迁工第77部分阅读

大清拆迁工第77部分阅读

    工具而已,否则的话,就他那胆小的劲儿,没事敢往哀家这里跑?”

    正在为慈禧揉肩的李莲英急忙恭言道:“还是老佛爷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了庆亲王的幺门子儿!奴才也跟着涨了见识不是?”

    “行了,你就不要竟捡好的说了!”慈禧吸着烟袋锅子很舒服的说道。

    李莲英问道:“老佛爷,您说皇上这么大的动作,刚开始就弄得人心惶惶的了,连洋人都出来为皇上说话,这样下去的话,满朝文武大臣可就都被皇上给唬住了!”

    李莲英的话中之意,慈禧自然明白。这事儿是皇上跟她之间的个人权利斗争,李莲英作为太监自然不能直接说事儿。不过话已经点到了,慈禧也觉得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过份的迁就和退让。

    洋人出来为光绪帝撑腰的事情,慈禧可是记得紧着呢!虽然慈禧已经令荣禄接管了京畿周围的军政大权,到也不怕光绪帝能翻到哪里去!现在的问题是,慈禧她觉得光绪帝得罪的势力人群还没有激化,此时还不是动手的时候。不过也不能过份的让帝党嚣张下去。

    “看来还得敲打一下这些蛊惑皇上的人才是!”慈禧吐出了一缕烟圈,眼神格外的深邃。

    第239章 帝师下岗

    第二天一早,光绪帝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再次召见了军机大臣翁同龢。

    想到当初翁同龢举荐康有为的时候,说康有为的才能胜过翁同龢自己百倍,希望光绪帝能够重用。光绪帝一直认为翁同龢还是慧眼如炬的,因此没有因为昨天的事情怪罪于他,希望今天还能够劝谏一下翁同龢,希望他回心转意。

    在处理完正事之后,光绪帝又提起了康有为的事情,结果翁同龢一听光绪谈起康有为的事情,便又恢复了冷漠,依然还是重复着昨天的话。

    光绪帝生气的问道:“既然翁爱卿认为康有为是j诈小人,那你就去把他找来,咱们当面对质,如何?”

    哪知翁同龢却打起了官腔,说道:“既然这样,皇上可令总理衙门去办吗?”

    光绪帝坚持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去找农工商局总办张荫桓,张荫桓跟康有为关系密切,让他去康有为那里,把你说的那本书给朕找来!”

    翁同龢也不知道是哪根筋错了,竟然硬气到反问小皇帝光绪的地步,说道:“张荫桓日日觐见皇上,皇上何不面谕?”

    这一下,光绪彻帝底愤怒了,连说了几个‘你’字,最后还是拂袖一挥,“罢了!今日朕不想和你争论这些无聊的小事儿,你和康有为皆是朕之股肱之臣,朕不希望你们之间闹得不愉快!”

    翁同龢依然仗着自己的资格老,浑然不在意的应了声“微臣遵旨!”

    虽然翁同龢赞成变法维新,但他有他的底线,科举制度、君主集权是万万变不得的。可是,在康有为的煽动、蛊惑下,皇帝居然要废科举,设君主立宪。一想到这里,翁同龢就不免一阵引狼入室的叹息。

    绝对不可以妥协!翁同龢心中暗想。

    光绪帝压着自己的怒火和不满,对翁同龢说道:“朕决定明天在皇宫内接见英国等列强国家的使节和商团,翁大人以为如何?”

    翁同龢浑然没有注意光绪帝对他称呼的改变这个小小的细节,在他看来,康有为不尊孔孟之道,废除八股文就是邪魔外道,而蛊惑光绪帝实行君主立宪制,就是有不臣之心。如今光绪帝竟然还要在宫内接见洋人,简直就是有辱国体!不过翁同龢不可能怪罪光绪帝,只能把责任推到康有为的身上,于是直接阻挠道:“皇上万万不可!皇宫大内如何能让洋人进入?”

    光绪帝顿时恼火道:“朕意已决,汝不必多言?退下!”

    翁同龢虽然愤愤不平,但是依然没有怨恨光绪帝的意思,只是更加的痛恨康有为蛊惑皇帝了。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第二天的早朝上,庆亲王奕劻依照着慈禧的意思,先给帝党成员一个下马威。于是奕劻联合几个后党成员,一起弹劾农工商总办张荫桓引荐英美商人进宫面见皇上,此事有违祖制!要求罢免张荫桓。

    按照朝廷的规矩,皇帝是不可以直接为被弹劾官员解释或者开脱罪责的。因此光绪帝只好把目光放到翁同龢身上,希望他能为张荫桓说句话!同时光绪帝心中却认为一定是昨天的事情使得翁同龢记恨起张荫桓。

    光绪怀疑是翁同龢‘与彼有隙’所致,故令翁同龢‘推重力保张荫桓’。

    可惜翁同龢其实并没有记恨张荫桓的意思,不过这老头本来就倔强的要命,心中有些不开心。于是对于光绪帝的求救毅然冷漠视之,而且居然站到了后党庆亲王那边,声讨张荫桓的不是!美其名曰:据理力争,不敢阿附!

    结果光绪帝只好以皇帝身份发布命令,将在宫内接见外国使节和商团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同时对于翁同龢的成见已如火山爆发的边缘了。

    庆亲王奕劻等人见光绪帝将事情揽到自己的身上,虽然无法再追究下去,但是却让后党掌握了光绪帝有违祖制的把柄,将来或许就是请出慈禧训政的有利证据。

    打这次事情之后,光绪帝再没有单独召见过翁同龢,而翁同龢此时依然没有意识到光绪帝的态度大变,还以为光绪帝像以前那样生气几天就算了而已。

    其实他真的低估了光绪帝改革维新的决心,试想光绪帝为了能够将维新变法继续下去,甚至可以放弃皇权,而采用君主立宪制。为了维新变法,不惜同慈禧决裂,动起了杀慈禧的念头。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光绪帝,凡挡在维新变法路上的人,杀无赦!

    维新变法第五天,学士徐致靖上奏光绪帝,力保康有为、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为“通达时务人材”。

    光绪思贤若渴,当天就想召见,但翁同龢却主张“宜稍缓”。结果光绪帝是忍无可忍,在乾清宫怒斥了翁同龢一顿后,二人不欢而散。

    变法第六天的早朝,光绪帝当着百官的面,赏给张荫桓“宝星”(勋章),翁同龢再次又表现出不爽的态度,仗着身份和光绪帝打着官腔。

    至此光绪帝心中已经决定放弃翁同龢,不管翁同龢对于光绪帝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凡是阻挠变法维新的人,光绪帝是坚决扫清障碍,就是自己人也绝不留情。这中间或许是因为慈禧的常年把持朝政,令光绪帝心中压抑的火焰爆发的原因,但是亦有着对于翁同龢这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的老臣的强烈不满。

    为此,光绪帝不仅决定赏给张荫桓一等第三宝星,还刺激翁同龢说道:“康有为、李鸿章都可赏。”

    或许,那一刻翁师傅就已经预感到不妙了,但他还不清楚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维新变法第七天,翁同龢和往常一样早早的便来到事务房等候。可是光绪帝召集所有的军机大臣议事,却特地安排他不用进来。对纵横于官场几十年的翁同龢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翁同龢索性一个人独坐在空旷的班房内,这一坐就是三个多钟头。

    其间,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该来的还是来了!终于,密议的结论出来了,这是一份措辞严厉的上谕:“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近来办事多不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应查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在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遽加严谴。翁同龢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特谕。”

    其中,“毓庆宫行走有年”一句,说的就是翁同龢多年当小皇帝老师的往事旧功。当翁同龢接到上谕的那一刻,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不论上谕写着什么,对于翁同龢来说都不重要,而令翁同龢伤心玉碎的是那落款的两字‘特谕’。

    特谕的意思只有帝党的人知道,那是皇上的意思,而不是颐和园慈禧的意思。被自己人抛弃,对于一个为光绪帝呕心沥血的老人来说,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一夜白头!

    ~~~~~~~~~~~~~

    国公府的后宅里,此刻的张云飞舒服的发出阵阵呻吟声,起初的时候,经过张云飞房门前的丫鬟仆人们无不掩嘴偷笑。

    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张云飞的未婚妻林若瑄打南洋带来的两个小丫鬟正在为张云飞做着按摩。

    还真别说,这几天的张云飞呆在府里可是享福着呢?不用处理公务,不用担心朝廷会对付他,还有养眼美女林若瑄说着话,两个在后世绝对吃香的按摩师丫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好不自在!若是再来点儿歌舞助兴的话,简直就是一个翻版式的杨广待遇。

    《明定国是》诏的颁布,宣告着维新变法的正式实施。这要比历史上的维新变法早了整整四个月,但愿不要再来个只有103天的百日维新,对于张云飞来说,自然是维新的时间越长越好。

    东北地区跟大清的其他省份不同,这里被清廷封禁达百多年之久,人烟稀少,土地荒凉。地方势力单一简单,大多数都是旗人进关后留下来的汉人包衣。而其他省份地方和朝廷势力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没有强有力的推行者,维新改革就是笑话一则。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出台,放眼整个大清,最大的获益者不是光绪帝,因为他想要夺取慈禧的政权的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还没有开始改革夺权,就将直隶总督的军政大权让后党夺了去,还谈什么夺权?没有枪杆子,说什么都是白费口舌。

    当然慈禧也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慈禧来说,她只是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朝廷大权。貌似应该称之为保住了她的大权,因为这些权利原本就是由慈禧掌控着的。

    只有彻彻底底的改革派,才是这次维新的最大赢家,张云飞可以名正言顺的位列其中。在张云飞看来,他既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只要不竖起造反大旗,没有人愿意跟他过不去,称他为藩王也毫不为过。同时东北的社会构架和自然地理环境,又为张云飞提供了毫无阻力的改革的空间和资源。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张云飞的预定计划方向上前进。

    第240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正当张云飞幻想着他未来的东北工业基地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后,张二走了进来。

    “少爷,大事不好了!”张二气喘吁吁的说道,显然是一路跑到后宅来的。

    张云飞挥挥手,两个小丫头停止了给张云飞的推拿按摩,施礼后转身进入内室。张云飞扭扭脖子,问道:“何事大惊小怪的!”

    张二平静了一下呼吸节奏,说道:“刚刚从朝堂上打听到的消息,皇上下特谕,罢免了汉族首领军机大臣翁同龢,将翁大人开缺回籍了!”

    “啥!”张云飞有些吃惊的问道:“说清楚了,是皇上将翁同龢撵走了的?”

    张二急忙点点头,应道:“千真万确!除了几个参与议事的军机大臣以外,满朝文武百官都炸了锅了,议论纷纷。”

    翁同龢的被罢免,张云飞虽然有些免疫,但是还是吃惊不小。照理说,翁同龢作为光绪帝的老师,对于光绪帝的忠诚度可以达到120了。作为帝党的核心成员,可以说没有了翁同龢的帝党,将会是手无缚鸡之力。因为帝党中,握有实权的人物就只有翁同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光绪帝的身边唯一令慈禧的后党集团记恨的便是这个翁同龢了。可是后党的人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是无法将翁同龢踢出中央权利网的。因为翁同龢是帝师,他老爹也是帝师,翁同龢又是状元,他大哥的儿子又是状元。在大清的文官集团中,那是何等的荣誉!若没有足够的弹劾条件,是决计无法将翁同龢赶走的。

    但是事实就是这么的巧合,即使后党绞尽脑汁的想要对付翁同龢,却没有得逞。翁同龢没有被后党整死,却在栽倒在自己人的手里,还是他最忠心的主子光绪帝的手里。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估计此刻的颐和园中,慈禧太后也会惊讶万分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自毁长城吗?

    但愿维新派不要那么早的就让慈禧给收拾了,张云飞希望维新改革的时间能尽可能的长点儿,不要像历史上那样再过几个月就over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他们自己狗咬狗去吧!只要不烧到咱们头上,他们爱咋地就咋地!对了,唐绍仪那里有消息没有?奉天改革是否有阻力?”张云飞问道。

    张二急忙回答道:“唐先生只是复电一切都按照预定计划展开!咱么又不干涉地方上的政事,只是按照明定国是诏书上只对经济改革而已。何况但凡开矿办厂,都会挤出点儿股份给那些官员们,油水均沾,因此奉天省的大小官员们现在巴不得咱们多开几个工业基地,哪里会干涉咱们的事儿?很多事情,都不用咱们的人出面,他们自己屁颠屁颠就主动给办了!”

    张云飞点点头,心想:看来是自己关心则乱啊!这维新变法可是刚刚开始一个礼拜,唐绍仪他们也仅仅开始筹备而已。哪能像玩游戏那般,说造啥就瞬间完成的事情!

    不过听到唐绍仪他们一切进展顺利,张云飞也稍微的放心了不少。张云飞早就等这次维新变法了,因此事先就跟唐绍仪他们制定了奉天省,乃至进军黑吉两省的计划。

    张云飞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因此对于变法的内容做了大幅度的修改。经济上自然就不用说了,利益均沾,大家伙都有银子赚,自然没有人跟钱财过不去的。唐绍仪、詹天佑等留学才子们,带着美国各大工业巨头派来的工程师们,按照美国的工业模式对鞍山和抚顺进行全面的勘察设计。该开矿的开矿,该设厂的设厂,该修铁路的修铁路。白纸一般的奉天省地图上,顿时被划出了一个个的五脏六腑出来,由公路、铁路组成的大动脉连接起来后,便是一个未来东方巨人成长过程的宏伟蓝图。

    政治上,原有的奉天省的官僚体系依然不动,只是模仿他们的体系,建立属于自己的文武集团。说白了,就是仿造后世的国共合作模式,各管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在军事上,张云飞有着绝对的说话权,也没有越制越规的说法。由陆军部长赵刚中将亲自把关,名义上裁汰奉天的满、蒙、汉八旗兵和绿营兵,实际上把他们统统都编成了警察部队,原来的工资照发不说,还格外的加上了治安优秀的警署额外加薪奖励的政策。这样一来,奉天的军方系统没有任何怨言,倒是换了一个美差事。同时,让这些旗人子弟去当警察管理旗人,真格的应了那句话,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当真是恰到好处。

    在教育问题上,张云飞可是慎之又慎。中国的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盖因为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积累所至,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若是一个不小心的话,必然会引来封建顽固势力的疯狂反扑。因此,张云飞同样也没有去碰科举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手段一样,科举照旧。奉天省的大、中、小学依然照开,一切采取自愿原则。不过不同的是,张云飞手下的教育体系是免费的,而且严格规定但凡想要到张云飞旗下混饭吃的,其子女一律都得进新式学校上学。

    对于大清的国情来说,皇帝要想统治臣民,必须得控制老百姓的思想,因此能念得起书的人只是小群体。大清的底层老百姓清贫如洗,如何有钱支付科考?张云飞的新式学校既可以免费教学,又能够到他的旗下工作赚钱,吃饱饭。对于朴朴实实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哪怕再委屈、再穷、再累,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学有出息,是为人父母的最大心愿。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张云飞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官。因此,张云飞的声望也得以在民间迅速传开。

    张云飞的宏伟蓝图是早就制定好了,但是想要实现的话,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正待张云飞思绪乱飞的时候,门房家丁送来了一份请柬,说是英国领事馆差人送来的。

    张二打开后,对张云飞说道:“少爷,英国领事馆的人送来了一张请柬!可惜上面都是洋码子,咱汉字还没有认识全呢!只好给少爷您自个儿看了!”

    打开张二递过来的请柬后,张云飞一见,果然是一手漂亮的英文软体字,内容很简单,就是英国公使窦纳乐爵士邀请张云飞参加宴会而已。

    不过张云飞可不认为英国人就单单为了一个宴会那么简单, 此时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