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清拆迁工 > 大清拆迁工第249部分阅读

大清拆迁工第249部分阅读

  此时,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拥有四大舰队。分别是本土舰队(皇家海军第一舰队),主力战舰是五艘北京级战列舰和一艘義和号战列舰。太平洋舰队(皇家海军第二舰队),主力舰为五艘台湾级快速战列舰,五艘上海级超级战列舰,一艘始皇大帝号航空母舰,四艘兴国级航空母舰。大西洋舰队(皇家海军第三舰队),主力舰为五艘夏威夷级超级战列舰,五艘海龙王级战列巡洋舰。所有舰队都配有数量相当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

    加上印度洋舰队之后,中国海军战舰总吨位仅次于英国海军,和美国海军不相上下。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的最激化表现。它的爆发和终结,调整了列强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欧洲作为国际政治中心的地位被严重削弱,中国的异军突起,将政治格局划分成东西两大世界体系。

    东方,依然是黄种人的东方,中华帝国主导的世界,华人统治的世界。西方,大战虽然削弱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历史,但是列强们在西方的根基还在,中国对西方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强,各国只是短时间受到中国的影响,以他们的家底,很快将会恢复西方主导权。

    经济上,中华帝国利用战争和两次大流感期间大发横财,电力的全面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后劲儿远远强于欧美各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将会远远的甩开欧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促进了中国军事上的成功,海陆空三军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各国纷纷效仿。中国因此开始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美国虽然经济倒退到了1905年水平,但是美国的工业能力不容小觑,也将随着战后迅速崛起。不过,中国不断的刺激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上全面打压美国,导致美国军国主义政策开始出笼,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扩军政策和法案。

    第600章 国际联盟

    德国被中国狠狠的削弱了。其实这是张云飞故意的。张云飞要求给德国留下深深的痛,让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下一次世界大战的复仇火种。在张云飞看来,一战后的十年到二十年期间,应该是德国滋生更为猖獗的法西斯势力的时候。因为意大利在中国的暗中支持下,墨索里尼已经上台,对意大利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在意大利的成功经验下,相信德国的法西斯势力定然会图谋东山再起,横行欧洲,这为就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埋下了祸根。

    张云飞的意思很明确,一战虽然持续了八年,但是还不足以摧毁整个西方体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列强们的家底还有不少呢,需要再来一次空前的世界大战,方可以彻底粉碎西方体系,建立东方统治地球的新体系。

    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无产阶级突破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取得了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势,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极大地激励着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这都将沉重打击老牌资本主义列强,削弱他们的力量。

    张云飞另一个要做的事情便是利用苏俄的威胁,在欧洲给各个列强们的嘴巴上再钉个钉子,让他们寝食不安。

    比起美国,欧洲各个交战国的经济更是被世界大战和大流感拖垮,欧洲经济整体倒退到了20多年。主要强国英国只有1900年的经济水平,法国最惨,只有1890年时的九成水平,德国的战争消耗巨大,但是本土除了柏林外,未遭毁坏,经济水平维持在1900年时左右。

    然而,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补充消耗,很快将会恢复元气。法国也有殖民地,但是遭到重创,没有二十年休想恢复元气。德国人向来喜欢自力更生,爆炸式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出十年也会恢复元气。当然,各国人口都锐减了三分之一,想要恢复人口元气,没有二十年根本不行。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的经济已经从爆炸式的经济发展中稳定了下来,一战的贸易出口和货币贷款,以及两次大流感获得的巨额利润,弥补了中国爆炸式发展经济的缺陷和隐患。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的赶上了世界大战,中国的爆炸式经济后期的发展将会遭到欧美各国经济的抵制。强大的欧美经济将会令中国经济在狭缝中成长,没有二十年,中国休想将经济安全的软着陆下来。

    中国在天命大帝的战略指导下,成功的借助这次机会,令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八年的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各国经济的倒退,令欧美各国无法腾出手来对中国国民经济进行打压和抑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安全的渡过了幼年,进入了成年成长期。此时的中国国民经济,已经发展壮大的起来,不再惧怕欧美各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反扑。

    1923年,战后的欧洲秩序依然混乱。英法两国无法直接左右意大利、土耳其等国,欧洲秩序还需要中国的力量帮助维持。

    圣诞节过后,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直接跟中华帝国内阁总理唐绍仪通了电话。电话中,斯坦利和唐绍仪就战后国际秩序问题交换了意见。

    因为中英两国在战后成功的解决了双方的殖民地利益冲突问题,中英关系恢复到了联盟时代的蜜月关系。同时,战后中国是世界的头号强国,很多国际事情都需要中国的点头和参与。

    英国政府考虑到恢复欧洲秩序就必须要中国参与的事实,因此跟唐绍仪就成立战后国际联盟的事情进行了沟通。

    唐绍仪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建议,因此同意了斯坦利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提议。当然,事实上是英法迫不得已。他们虽然对中国的态度恢复了以前的友好,但是并不喜欢东方人干预西方人的政治。不过,同盟国剩下的国家对于英法不屑一顾,因此英法两国只好拉中国入伙。

    1923年3月,全世界主要国家代表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举行会议,会议将苏俄挡在门外,反而留下了沙俄白军代表参与会议。

    英国以前苦心经营的凡尔赛体系已经被一战瓦解,此时中英法三国倡议建立新的凡尔赛——北京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国际联盟组织。

    国际联盟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球组织,调节国际纠纷,阻止战争,解决解饿、疾病问题,打造人类共同繁荣世界。可以说,国际联盟是个非常先进的组织,不过却因为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的争执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立场。

    1923年3月10日,凡尔赛会议宣布《国际联盟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盟约规定,中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32个主要国家以及自治领是国联创始会员国,并邀请阿根廷、智利等13个国家加入。由于美国政府在战后没有得到利益,事实上在国际联盟中没有主导权,又因为跟中国暗中进行争霸,最终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际联盟条约》,美国也就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同年3月16日,国际联盟第一次大会在日内瓦召开。

    会议决定废除协约国和同盟国组织,中、英、法、意、土为常任理事国,自成立那天起,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

    因为美国不参加,渐渐的美国失去了国际社会这个大家庭。渐渐的被孤立了起来。而国联第一个会议的议题便是支持沙皇复辟,全面介入俄国内战。

    苏维埃取得了中央政权,但列宁和他的敌人都不认为大局已定。在国外,土耳其依然在进攻,英、法宣称将惩戒背叛的盟国,甚至新生的波兰都想着想趁乱夺取领土和资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是苏维埃的敌人。

    苏俄此时国内民生凋敝,叛乱四起,国库空空如也,旧军队毫无战斗力,专业技术人员消极怠工,甚至几万名战俘都可以横行数千里。出于对苏维埃政权的蔑视,狂妄的白卫军宣称将很快恢复旧秩序,外国干涉军则相约瓜分俄国,把俄国变成殖民地。在这种危机之下,初次执掌国家政权的共产主义者只能勉力维持,尽人事听天命。当新政权的寿命超过上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巴黎公社时(不过两个半月),甚至列宁都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幸并纪念的事件。苏俄政权的形势之险恶可见一斑。

    当1923年的国联会议通过后,全世界33个国家组成了联合干涉军,总兵力为60多万人。其中波兰军队20万,土耳其军队20万,英军5万,法军5万。意军2万,其他国家合在一起七八万人。

    中国出于战略考量,看到了联军互不同属,最终势必被苏俄钻空子。因此,只在北疆靠近俄国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北平要塞加强的驻军兵力,使得北平要塞增加到了两个整编装甲师。中国皇家陆军待命出击,等待最后的渔翁得利之时。

    当然,还有尼古拉二世亲自指挥的一支白军,装备精良,清一色的中式装备使得尼古拉二世夺回了西西伯利亚地区。

    联军的参战,导致战局对苏俄十分的不利。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各个交战国家还剩下了数以百万吨的军火物资,留着只能长毛发霉,因此各国都能够拿出大批物资支援俄国境内的各种白卫军,苏维埃的真正考验到来了。在随后的2年内,苏俄的土地上一片大乱,上百条战线同时开火。

    在内战的特定条件下,战线往往非常模糊,经常纠缠在一起,最终蹂躏了俄国大部分的土地。战线的一边通常是红军,另一边是来自所有资本主义强国的部队和千奇百怪的白卫军。主要的敌人有英、法、波兰、土耳其等国,在北方和中国北疆港口附近登陆的干涉军、西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南方的邓尼金和爱沙尼亚的尤登尼奇,他们各拥有十几万到数十万的正规部队。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小规模的白军集团,和来自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等国的独立干涉军,规模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难以一一罗列。

    所有的白卫军和干涉军都可以指望国联强大的工业和海运支持,并在1923年以后,利用欧洲各国堆积如山的战争剩余物资迅速壮大。苏俄红军建立时只有10万部队,到1919年末也只有50万人,其中不到40万野战部队。由于大部分军官反对,早期红军的军事素养不如白军,更不如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干涉军。苏维埃政权只能对乌拉尔山和波罗的海之间北方内陆地区的资源和人力进行有效利用,其中列宁格勒(彼得格勒)、莫斯科和两城附近,与15世纪莫斯科公国大致相当的地区勉强算是稳固的根据地。由于战乱和封锁,苏维埃控制区内的工农业比大战前萎缩了一半以上。无论是比资源、人力还是生产能力,内战前期的红军都远不如自己的对手。然而,苏维埃政权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打败了早期来犯的敌人。

    到1923年底,红军已经发展到200万,将所有敌人赶出了俄罗斯核心区域,让所有对手都承认它是俄国唯一值得进行谈判的势力。如果把胜利和内战开始时的实力对比结合起来看,胜利是惊人的。

    各个白卫军以及在背后支持它们的列强都有自己的利益,很少听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指挥。初期白卫军蔑视苏维埃政权,盲目攻击以抢占地盘,并企图为战后瓜分利益争功。到了内战中期,虽然形势需要有组织的作战,但建立在地方势力和旧军官团基础上的白卫军本来就缺乏真正的权威。一旦部队规模变大,占领富庶地区,军阀的短视本色就显露出来。各个白卫军派系内部尚且做不到有效指挥,更无从指望派系之间乃至和中间势力的合作。至于国联列强,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利益不一,正为了更重要地区的利益吵的天翻地覆,也不愿意为了消灭苏维埃消耗太大的实力。而红军一方指挥统一,各部队尽力合作,又占据了铁路网的中心地区,享有内线优势。因此红军得以灵活调动主力,利用不同方向敌人大规模进攻的时间差应付各路危机。

    1924年3月,尼古拉二世领导的那支白军发生了内讧,尼古拉二世被孤立,接着红军趁机发起全面反击,击溃了这支白军,并俘虏了尼古拉二世。

    随着红军的壮大,很快各类白军接连战败,白军的威胁消除。

    最后一次决定性挑战来自西线。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国,英、法、中都非常重视这个东欧“大国”对苏维埃政权的遏制作用。由于协约国(尤其是法国)的支持,以及对苏维埃政权的蔑视和过度的自信,波兰政府制订了宏大的扩张计划,试图将历史上波兰势力范围所及之处全部占领。1922年,波兰已经趁俄国内战占领了明斯克,控制了半个乌克兰。1923年春,波兰已拥有74万军队,在国内利益集团和英、法的鼓动下提出了苛刻的和平条件,被拒绝后于4月25日大举进攻,5月6日攻克基辅。然而,已经基本扫平内部的红军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在初期的慌乱过后,红军进行反击。由于离后勤基地太远、野心太大的波兰军全线失败,几乎在敌境内被全歼。红军跟随败退的波兰军直逼华沙,宣称要将引向中欧,这令西方列强惊恐不已,一直等待波兰胜利的英国立刻出面调停。调停尚未有结果,历史就再次让观察者吃惊。在法国全力支持下的波兰军在华沙城下重整防线,又打了一个漂亮反击,歼灭了后勤不继的红军一线兵团,双方遂签订和约,俄国放弃了一些领土,波兰则暂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扩张野心。这一战役的几次转折表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已经根基稳固,但缺乏将引向境外的能力。

    波兰战役以后,国内已经没有能和苏维埃政权对抗的集团。弗兰格尔指挥的南线残余白卫军于1924年末被赶下大海,在法国舰队协助下撤退。中亚、高加索地区也先后被红军占领。国联军队也于1925年初撤出俄国境内,苏维埃政权终于统一了全国。

    然而此时,自大的苏俄军队冲出了西西伯利亚,进入了中华帝国北疆和苏俄的边境。并在边境地区枪杀了一个牧场的牧场主,抢夺了该牧场的财物,强行抓捕了25名工人。一名牧场工人冒死打出了求救电话,当即被苏军发现杀死。

    苏俄红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求救电话的巨大威胁性,以为只是普通的叫警察帮忙。试想一下,在人烟稀少的北疆,怎么可能会有人来救援。

    可是,苏俄人毕竟是井底之蛙,穷山沟里的斯拉夫人,根本想不到中华帝国此时的先进性。

    冒死打电话的牧场工人打出的并不是叫警察的110,也不是叫救护车的120,而是灾难救援电话999,该电话在1914年一战爆发后就已经设立,中华帝国原本将该电话设定为海外华人紧急求助电话专线的,后来战争结束。帝国国土安全部将该电话扩大到了国民灾难报警电话。该电话直接会打到帝国各地区的警备司令部,而边疆地区则直接视为外敌入侵,电话直接通往边疆战区司令部。

    北平要塞司令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派出了空军侦察机前往出事地点侦查,立即发现了入侵的苏俄军队,因为苏俄军队的军装实在土鳖到家了,侦察机立即判断出是苏俄红军。

    战争爆发!

    当北平要塞司令部接到侦察机报告后,立即拉响了战争警报,皇家陆军第7装甲师迅速开出北平要塞,直接扑向入侵的苏俄红军。

    与此同时,北平要塞司令部迅速上报情况,内阁总参谋长田仁杰接到报告后大喜,高兴的说:“该死的斯拉夫人,终于又给帝国机会了!”

    田仁杰紧急面见张云飞,张云飞知道时机已到,各国军队都已经撤离苏俄,正是帝国出兵谋取利益的时机。

    当即命令总参全权负责对苏俄采取军事行动,同时命令外交部宣布对苏俄开战。

    第601章 狠宰苏俄

    天命25年6月3日下午。中华帝国对苏俄宣战。当天下午,北平要塞的皇家空军出动60架战斗机对侵入中国境内的苏俄军队实施猛烈打击,与此同时中国皇家陆军第七、第八装甲师兵分两路,分别从正面和右翼攻击苏俄西北第四方面军。

    苏俄军队没有空中优势,12万苏俄红军面对天上的机枪扫射毫无办法,损失惨重。陆地上就更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