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清拆迁工 > 大清拆迁工第251部分阅读

大清拆迁工第251部分阅读

    厚。坦克内部有隔板将战斗舱和动力舱分开,隔板上有两个能够滑动的门,可以从战斗舱进入发动机舱。发动机舱右前侧装有一个换气扇.每分钟能够吸入25.5立方米的空气。该坦克采用一台12缸液冷汽油机驱动。这种发动机原先为航空发动机,140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248.43千瓦。发动机采用电起动,战斗舱内有发动机启动手柄。

    在生产型坦克上,原先的顶点系列化油器被b&b公司生产的新型化油器取代。坦克内部共3个汽油箱,每个容量为303升。油箱位于坦克车体后部,同样用隔板和发动机舱隔开。3个油箱采用气压泵将燃油压至发动机上方的小型油箱中,再利用重力将汽油送至发动机。坦克全重43吨,共有28对负重轮,负重轮和坦克底盘之间无任何减震措施,车体中部还有一个专门用来调整履带角度的支撑轮。在水平路面上,该车的前进速度约8千米/小时。

    该型坦克的乘员为只有8名(即车长、驾驶员、2名炮手、3名机枪手和1名随车机械员)。驾驶员位于坦克最前侧,头部紧靠观察窗,主要操作杆共4个。其中靠近驾驶员的两根操纵杆为快速和慢速调节手柄,外侧两根则为方向手柄,另外还有脚刹和电启动装置的开关。车长的位置在固定炮塔的下方。车长的专用工具箱在战斗舱内。观察时,车长必须站在工具箱上才能够得着固定炮塔上的观察窗。坦克内部的通信通过喉头话音器来实现。话音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其中发射器是将钮扣形的声音收集器用带子绑在乘员脖子上。驾驶员位置旁装有一个控制盒。车长通过座位旁的控制开关可以和车内的任何成员通话。

    k4型坦克的出现,令中国陆军很是震惊,因为该型坦克足够威胁到2山猫主战坦克,而且将会冲击中国对该型坦克的出口份额。

    中国称美国的k4型坦克为重型坦克。不过战力依然没有中国皇家陆军现役的1豹式主战坦克强大。

    虽然中国方面这样对美国的k4型坦克不屑一顾,不过欧洲各国却认为该型坦克完全可以取代中国出口给他们的外贸型2山猫主战坦克的地位。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各国认为装配两门主炮的k4型坦克要比只有一门主炮的山猫坦克强大。而且,美国人的k4型坦克装甲防护比山猫强,价格却只有山猫坦克的一半,对于战后各国的虚弱经济来说,显然美国的坦克更加合理一些。

    于是,美国陆军高傲了起来,该型坦克的正式生产始于1920年7月5日首辆正式生产型k4正式下线。1921年6月5日第100辆坦克下线。在公路测试中,该型坦克的发动机逆火问题(燃料过早点燃)导致火灾频频,后来更换了化油器才解决了问题。在用火车运载这些坦克的过程中,重达43吨的坦克使一段铁路路基不堪重压而坍塌.导致一辆坦克翻车。

    然而在k4型坦克服役后,一战已经结束,所以该型坦克只能作为步兵的战斗支援用来训练。由于体积庞大,该重型坦克逐渐暴露了其缺点,不方便运输。世界各国开始追求高速轻型装甲车,渐渐的又转向于中国的山猫轻型主战坦克。

    美国人不甘心失败,因为k4坦克毕竟是花了很大力气才开发出来的,所以针对它的改进试验继续进行。为了提高可靠性,1924年有几辆改装了风冷发动机,车体左侧有大型进气口给发动机提供足够的冷却空气。同时将该坦克的重量降低,最终在1925年5月成功的制造出了美国第一型轻型坦克t5。

    t5可以看作是中国2山猫主战坦克的复制品,因为他的外形除了圆形炮塔外,其他的都跟山猫坦克差不多。中国的北方重型武器制造集团曾经就此向美国抗议。声称美国人盗版了他们公司的坦克设计。

    不过,因为中美关系的冷淡,实际上已经处于冷战状态了,因此美国军方大胆的开始大规模仿造中国制式武器。

    因为中国的压力,欧洲各国不得不放弃采购美式装备。不过,欧洲各国利用中美的明争暗斗,从中谋取利益。中国为了遏制美国,不得不将出口欧洲的武器装备降低价格,从而让欧洲各国可以大量的获得了中国的先进武器。

    随着美国陆军不断的大规模仿制中国制式武器,迫使中美两国外交大战此起彼伏,不过效果不明显。美国似乎已经做好了跟中国开战的准备。在战后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美国却在短时间内将美国150万常备军实现了半机械化,相信不出几年,美军将会实现军队机械化。

    同时,美国人在在飞机上下了功夫,将英国的骆驼战机,意大利的鸽式战机还有中国的黑鹰1型战机进行全面研究。并在1926年成功的制造出了媲美中国黑鹰2型战机的f1战机,并开始大规模的装备。而且利用各种手段,将中国航空公司挤出美国。典型的是1926年8月的间谍案,美国政府一口咬定中国航空公司在空中对美国国土战略目标进行侦查、拍照,因此驱逐了在美国境内的中国航空公司。

    对此,中国方面自然很是愤怒,不过帝国政府似乎没有兴趣跟美国爆发大战。因为张云飞还想着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欧洲列强彻底拖垮,到那时在跟美国pk。此时如果跟美国打起来的话,两个强国的战争将是非常漫长的,甚至是不可预料的结局。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国民在战争中的抵抗能力不容小觑,中国没有把握打垮美国,同样美国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赢得战争。

    双方都知道两强相争,会让欧洲各国从中渔利的,因此虽然彼此剑拔弩张,但是都保持着最后的克制,都不想主动挑起战争。

    这样一来,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成为了中国主导的国联和美国相抗衡的局面。不过,国联不过是空壳子而已。此时,中国已经很少打理国联的事务了,完全交给了英法,让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土耳其双方相互喷口水。1925年,芬兰与瑞典为了奥兰群岛的土地拥有权产生争执。国联制止了冲突,研究了情况后决定奥兰群岛归芬兰所有。同年,波兰强占了立陶宛共和国的前首都,国联没有任何行动。1926年,德国与波兰同样争夺工业区上西里西亚的土地拥有权。国联举行了公民投票,把上西里西亚和其人民按比率归于两国。1926年,希腊由于一场争执侵略保加利亚。国联成功地命令希腊撤兵。接着希腊又和土耳其爆发了战争,国联因为土耳其是理事国而无法阻止。同年,意大利将军在希腊被谋杀。意大利者墨索里尼率军侵略并占领了希腊科尔福的岛屿作为报复。国联却让希腊对意大利做出赔偿,赔偿费将由国联暂时保管。但作为国联的一员,墨索里尼直接收取了赔偿费,并声称自己躲过了国联权威人士的察觉。而1927年,德国停止支付《北京合约》中关于法国的战争赔偿,法国连同比利时侵略并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区鲁尔。意大利和土耳其支持德国行动,英国却支持法国入侵报复同盟国。

    渐渐的,国联失去了它的调节作用,谁强谁就说的算,国联名存实亡。同时,各国都只是忙着恢复元气,并希望中美打起来。因此事实上,战后的国际格局成为了中美两强争霸的局面。

    1926年3月5日,中美关于美国军方仿制中国武器装备的谈判破裂,冷战拉开了序幕。

    第605章 第三帝国

    中美两国除了没有直接交战以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上全面对抗。此时,美国在政治、经济上面落后于中国,但是美国却不断的扩军备战,其军力急速膨胀,可以跟中华帝国狠狠的打一架了。

    不过,令中国政府没有想到的是,欧洲的德国此时得到了美国的大量经济援助,使得德国恢复速度加快,令法国不安了起来。而德国人似乎很感激美国,在中美冷战当中,德国站到了美国一边。

    1926年1月14日,道威斯告诉美国国会,目前世界政治在中国的控制之下,这对美国和中国的争霸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美国不能继续孤立下去,必须寻找盟友。然而,德国十分痛恨中国最后的参战,因此德国是美国可以拉拢的对象。

    他在欧洲告诫各国,要提防在最近战争中打击德国的那些人的民族自大情绪。还谴责他们“居心险恶,利欲熏心”。“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事实上就是在指责中国,挑唆欧洲各国起来排斥中国。

    4月8日,美国重新加入国联,并且进入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道维斯成为了美国代表。接着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也加入了国联。

    五月份,道威斯提出的经济全面援助德国的计划。“道威斯计划”使得美国向德国提供第一批约8亿马克(约合2亿美元)的贷款,偿还美国债务转换外汇的工作交由一个专门的兑换委员会承担,不再由德国政府负责。改组德意志银行,摆脱国家控制,发行新马克,建立一半人由美国人参加的总理事会,确保银行法规得到尊重。

    “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金融支配机制。同时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

    1926年9月至1931年7月,德国从美国得到的贷款约为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中国外交的一次失败,从此中国才清醒的认识到,欧洲白人并非容易控制的群体,他更加倾向于美国。而美国则显示了它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实际“能力”。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独特性和欲望。最后,“道威斯计划”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造成了德国经济快速恢复。

    同时,德国自从拒绝给法国赔款之后,其国内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从中校生为少将的希特勒,在德国军队中的说话分量已经很重了。尤其是他的死党隆美尔和赫斯,如今一个是大校,一个是中校。而且还有大批和他们臭味相投的德军军官。

    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十分赏识希特勒的才华,于是把一项特殊使命交给他去完成。1924年9月,兴登堡要他去调查一下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小小政治团体的情况。就这样,希特勒以一个可以说是特务的身份第一次结识了当时只有54名党员的这个党。这个党的纲领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大杂烩。由于希特勒在旁听这个小党的开会发言时,痛斥了一个主张巴伐利亚脱离普鲁士并与奥地利组成一个南德意志共和国的言论,他立即引起与会者的注意和兴趣。两天后,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己被接受参加了德国工人党,开始这令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军方大出风头,十万德国陆军可以说非常的精锐,其战斗力相当强悍,希特勒甚至认为这十万德军可以轻易的打垮如今的法军。

    然而,希特勒知道,如今德国根本没有机会发动战争,夺回失去的东西。尤其是希特勒是个军人,顶天最后混个陆军总参谋长,永远都无法进入德国的政治,主导德国复兴。

    可是,美国对德国的援助,加上中美的冷战,让希特勒看到了希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希特勒决定成为这个党的第55名党员,并担任了党的主席团的第七名委员。希特勒考虑到,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目标来改造这个党,然后他就有可能把自己在维也纳时期的思想和在中国的经历所得出的认识,在一种政治运动中付诸实现。此外,这还为他提供了一种生活保证,从此,希特勒跨出了他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希特勒加入工人党后,立即表明了他的德军少将身份,得到了工党的认可,成为了工党的领袖。接着希特勒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他从事多方面的社会交际,在国家主义者刊物《慕尼黑观察家报》上刊登党的启事,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竭尽全力扩大党的影响。希特勒在群众集会上施展演说才能,竭力向到会的大学生、小业主和军官们煽动对北京和约、“十一月罪人”及犹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说通俗易懂,因此其听众、特别是大战中的士兵见到他这个将军时倍感亲切,从而也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狂热。就这样,希特勒组织的群众集会不久便名闻遐迩。他演讲的内容、语言的才华、雄辩的论据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工党迅速壮大。

    希特勒既有大权在手,又有了影响力,立即着手进一步巩固其在党内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党的日常管理工作。接着又和党的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条党纲,基调是反犹主义、国家主义和“社会要求”,其内容,除了犹太人,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点甜头。为吸引群众,他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也称纳粹党。党纲和党的新名称都是在1925年2月24日的群众大会上向世人公布的。由于新闻界对此事作了简短报道。所以希特勒在这一局部地区遂变得名声大噪。

    希特勒将他很多的部下和同学都发展成为了党员。使得希特勒的实力渗透到了军政两届。权利的膨胀让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从此以后,希特勒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党的工作中去了。他筹划了党旗和党的标志,党旗以黑、白、红三种颜色为底色,标志是一个 卐 字。希特勒组织的这种国家主义的符号和标志以及军事化的风格,立即对小市民阶层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随后希特勒又在赞助者的支持下,买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观察家报》,使党有了自己的机关报。在此期间有一批为希特勒的学识、胆量和惊人的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了纳粹党的队伍中来,使纳粹党的能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由于希特勒的积极活动,一年之内,纳粹党就迅速壮大起来。1926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准备同北德的民族主义者建立联系,把纳粹运动扩大到全国。这时,纳粹党内有人反对他的领导,希特勒立即赶回慕尼黑以退出纳粹党相威胁,逼使党同意他当元首并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他还对党章作了修改,取消了党的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确立了“领袖原则”,实行独裁统治。不久,希特勒为纳粹党的元首。

    此时,希特勒已经想要统治德国了。十月底。巴伐利亚和柏林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希特勒决心利用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亚邦政权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时,就向柏林进军。希特勒自认为时机对己有利,他执意要效仿意大利者墨索里尼三年前“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的榜样,着手策划“向柏林进军”,以建立由他个人施行的专制政权。

    但巴伐利亚邦政府头目优柔寡断,无意按希特勒的意愿行事。1926年11月2日晚,巴伐利亚邦政府三巨头等要员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店举行集会,希特勒乘机率领其1200名冲锋队员,强行冲入会场。并首先向天花板开了一枪。接着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拥下登上讲台,高声喊叫道:“国民已经开始,大厅现在已被包围,任何人不得擅离一步!”“如今巴伐利亚政府已经崩溃,我从现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领导者!”

    希特勒戏剧化的政变竟然成功了,巴伐利亚邦政府头目看到希特勒的身边都是从战争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人,因此默认了希特勒的夺权行动。

    第二天,巴伐利亚邦政府成立了以纳粹党为首的临时邦政府,而德国魏玛共和国原本想要镇压希特勒的纳粹党,结果却遭到了中国和美国的反对而罢休。

    美国人需要的是一个强硬的德国政府,因为美国想要德国作为将来制衡中国的力量。而中国政府也期望出现一个强硬的德国政府,从而继续在仇恨的基础上爆发战争,进而全面削弱欧洲,达到中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两个大国的干预,导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对希特勒妥协。结果,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政变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29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从1928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29年4月10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希特勒竟然获得了368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