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挣扎在明末 > 挣扎在明末第54部分阅读

挣扎在明末第54部分阅读

是中国几千年所有人的梦想,即便是到了吕世那个时代,土地情结也是挥之不去。

    “土地的这个事情是最大的事情,各级王朝在开始的时候都把土地直接分给了农民,但这里好像是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到王朝后期的大量土地兼并,首先是农民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变卖土地应急,二就是那些大户官吏利用他们手里的权势或者是金钱,或高价利诱或花言巧语或强取豪夺,就像现在的大明,最后大批的农民军户失掉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而成了流民,就像现在各位这样,没办法只好揭竿而起,我不想这样是事情发生但我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所以我想先在我们这里实验一下,看看我的办法是否行的通。”

    大家心神一震,这是军师要拿这个做实验田啊,如果能够成功就会推广他处,那推广他处的办法是什么?不言而喻了,所以大家就开始振奋起来。

    “军师的办法是什么?快快说出来,我都等不及了。”黑虎星大声催促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黑虎寨成为最大的地主,也就是土地公有,然后把我们掌握的土地按人头承包给个个乡亲,乡亲们没有对土地的所有权但可以无限期的租种我们的土地,我们规定一个合理的地租比例,他们只能向我们缴纳地租,也没有附加在土地上的其他任何负担,且不被地主富人在土地上盘剥。他们在活着的时候是这样,但他们死去就必须交回他们的土地,我们再把土地分给新出生的人,这样无论他们多么困苦都会有一口饭吃一把柴烧。”

    大家沉默了好一阵,慢慢的消化着军师的方法,很久后吴涛才首先发问道;“军师此法倒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良法,大善。这就是变相的耕者有其田,且没有以后的弊端,大善。”吴涛欣喜的鼓掌喊好。

    “那外面的那些地主,我们该如何对待?比如现在已经开始向我们缴纳保护费的村镇?难道也要出兵剿灭了,把土地如军师之法分给百姓吗?”吴涛忧心忡忡的道。

    “我的这个方法只适合新开发的地方,却不适用于外面,地主,这是个几千年形成的东西,地主的土地也不是全部用不正当手段得来,也有一部分人是靠着辛勤劳作,省吃俭用获得,对于这些,我们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维持原状,但坚决抑制他们的再次扩张,劝他们对佃户施行减租减息,同时必须向他们收取保护费,现在的地主豪强士绅还采取高人一等,享受不向朝廷纳税的特权,而我们现在这个国家,几千年却是个农业为主的大国,国家收入大部分依靠田赋,随着土地越来越多的集中在这些地主豪强士绅手中,使得朝廷国库收入日减,最后枯竭,但我们向他们征收赋税,便是抹了他们的面子,会对我们反感,最后展开抵抗,那我们便换个名号,就叫保护费,这样他们有了面子,我们有了其实的赋税实惠,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而对于不听话,或者罪大恶极者,对我们采取抵抗者,我们就坚决予以镇压,把他们的土地再分给百姓。”

    “不过现在就比如我们山寨内的土地如果都这样分配完了,但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当生活安定了,我们山寨的人就要开始大面积的谈婚论嫁,就要人口增加,这增加的人口怎么办,还有就是由于我们山寨的名声响亮,将来会有大量的流民慕名而来加入到我们这里,这样我们拿什么来给与他们?人口的增加但我们现在的土地不增加,那么我们又用什么来养活他们?”

    大家就一头,表示赞同。

    “这我也想过,首先我们先排除向外发展这块,毕竟我们还力量弱小,还不能和大明朝廷争夺土地空间,最少是现在不行,所以就拿我们现在的葫芦峪方圆来说事,三叔,现在要是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下去需要多少土地?”

    “一个成|人需要三石粮食可活,还有就是穿衣油盐,一般的看病什么的,也需要三石以备开销,正常年景正常的是一亩地可打麦子一石半到两石,所以一个人需要四亩地就可以了,一家大小男女如果有五口,就要二十亩地就可以富富有余,一年下来还可以有不点的剩余。但我们需要收多少地租呢?”三叔是老人,所以对地租的收取额度非常关心,收多了,怕乡亲承受不起,收少了,又怕养不活山寨这些人,虽然现在山寨物资充足,但这都是靠抢掠得来,但如按照军师的意思是有大想法的,那么劫掠就不是长久之计了,那么山寨上的士兵工匠首领等等都要吃要喝,收入少了是不行的了。

    田赋也就是地租多少,这是个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地主问题,我这章只是简单说明,随着故事展开以后章节里将有一张详细阐述。请打赏,请推荐,请评论。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施行新政-田赋

    “比照朝廷的正税例子收如何呢?”吕世提出了一个征收标准,这个标准是在山寨发展,四处用钱的前提下,咬咬牙说出来的。

    吕世知道现整个山寨如果不靠劫掠,收入运转只有靠地租过活。lwen2

    现在的劫掠收获如果不出大的意外,还是可以支撑到第一个秋收,除此别无进项,寨子里根本就没有别的收入,自己还没有别的穿越大大那样的神通,造玻璃造肥皂,反正是造这造那,有大把的银钱进账,我们的吕世可不行,所以只有狠下心来盘剥农民了,但想来我们只是比照朝廷的税赋不额外,不在加收苛捐杂税负担,就应该能让农民活下去吧,地主的地租可都是八成啊,但八成的地租就再没其他负担了的,所以农民才宁愿依附地主也不愿自己有土地了。

    三叔当时就把脑袋摇的和拨浪鼓相仿。

    吕世也尴尬的笑着道;“是我太贪心了,这样我们还不是逼迫农民抛却土地成为流民吗?那我们就按照朝廷的税率减半吧。”

    三叔都快哭了,把个花白的头越发摇的和两个拨浪鼓相仿。

    “三叔,那就先这样,等以后咱们地方大了,人口多了的时候再减吧,如果现在再减,那么我们只有主要依靠去抢了。”吕世苦笑着妥协道。

    但看大家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自己,就头大了,忙狠狠心道;“那就再减两成如何?大家也不能一味的照顾百姓,我们山寨要发展,要生存,也只能如此。”

    这时候三叔才缓过气来,大喊道;“你疯啦?再减就白给啦。”

    吕世就莫名惊诧了。

    三叔说道;“军师真的是个书生啊,真的是做到了那个什么什么两耳什么来的?“

    吴涛也苦笑着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就是这句。”三叔一拍大腿,看着一脸雾水的吕世,只好给吕世解释起大明的税赋来。

    其实大明的农业税是非常低的,明初洪武时期的耕地面积约为8亿5000万亩左右,明代晚期耕地面积应该在11亿亩左右。按此估算,洪武时期的农业总产量是10亿两千万石左右,而晚明时期全国农业的总产量至少是13亿两千万石左右(这个显然是出于保守估计,偏少的一个产量)。

    而明代的农业税收是多少呢?明初的时候,“田赋收入达到3227万8900万石”到明成祖以后,“每年的计划收入一直保持在2700万石左右”基本税额为粮食2600万石”按照这些数据计算,明初的时候税率为316,明代晚期平均税率约197,可见无论是明代初期,还是明代晚期,平均的农业税率都低于三十分之一,而明代晚期(不包括崇祯时期)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税率不能不说已经低到了极限。实际也的确如此,这个税率都被洪武帝朱元璋用石板刻在县衙门前,也就是说一亩地按照吕世的话说就是要给黑虎寨这个大地主上缴粮食------二斤。

    “这点地租你还要减,那么你就是一亩地得一斤毛粮,看饿不死你个小子。”三叔哭笑不得的道。

    “但但,”吕世呐呐的迷糊了,这么少?那百姓还把地投献给士绅地主缴纳八成收入干什么?还抛荒当流民干什么?

    看到自己的军师真的不懂,吴涛站起来道。“其实税是这么少,但是捐多啊,”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给军师算开了帐。

    “你看起来土地上承担的税负不重,可是额外巧立名目收走的往往是正式规定的税额的数倍到十倍。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总之是,什么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火耗,鼠耗,雀耗。粮食收上来后还要老百姓千里万里运送到规定的地方。你想想,以明朝的道路运输条件,将粮食千里万里运到规定的地方,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耽误多少正常工作?而这些运费全部是农民承担的;虽然一切耗损已经提前以数倍的数额预收了,但是,一旦运输中真的出现耗损和风险,仍然完全由纳税农民负担。

    这样的榨取使社会实在无力承担了,张居正就实行一条鞭改革,把一些苛捐杂税取消了,更多的却合法化后摊到地亩中。但下面实行中仍然是“条外有条,鞭外有鞭”,就是说,旧的苛捐杂税合法化后,新的苛捐杂税立即产生。

    而这一切不合章程的苛捐杂税,敲诈勒索是并不计入政府的正式财政收入的。

    大臣刘宗周的奏章说,在正额赋税外的加派达到百倍以上,有些农民每亩税负达两银子,人们为此家破人亡。两银子,在当时能够买到百斤不止的上好白米。可是,当时的亩产量,肯定是连皮带谷也生产不了这么多的。赋税比土地上所有的出产还高,你说这税负还不重?

    按照规定,明朝的官员工资极低。但是,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尤其,数十倍于官员的大量吏员,更是没有工资的,但他们同样有很体面的生活。

    他们如何能够在极少的工资,甚至没有工资的情况下,过着令人羡慕的体面奢华生活的呢?这就是说,他们有来钱的门路。

    其实,来钱的门路也很简单,贪污当然是有的,但明朝对贪污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所以他们的钱,多是敲诈勒索刮地皮刮来的。上面的吃下面的,下面的没有办法,就通过加派的办法,统统摊到农民的头上了,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分赃机制,顶端是中央大员,皇室,最底端的是千百万多如牛毛,不列入国家财政编制,靠亲自敲诈勒索过日子的胥吏、衙役,这些刮来的地皮,以陋规、常例等形式,上交到各级官吏的腰包。

    我也懒得举什么更多的例子去说这些事。

    “所以。”三叔接口道;“军师若其他的什么都不摊派的话,我们只要他们把地租交到附近的地点,你就是收他们一半,我保证家家给你立长生牌位。”

    吕世真正的无语了,看来自己还是外行啊,那按照三叔说的抽取一半却也是有点过了,没有存粮的百姓就没有度荒的家底,一旦大灾来临,只能依靠山寨救济,那一来一往,绝对是种浪费。

    陕西大旱这才刚刚开始,一直到崇祯中期才是顶峰,那才是关键,自己带着大家不想成为流民,必须从现在开始藏粮于民,然后再这期间一定要大力气整顿水利,尽量提高,最不济稳定粮食生产。

    所以收取田赋不但要看出产,也要看自己手中有多少土地,这样才是定田赋的依据。

    “三叔,我们这个山谷能开垦多少良田,多少山地?”吕世对葫芦峪还是没有仔细的认知,上次来的时候也是草草看看,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完全了解,现在必须问问清楚,可别再出笑话了。

    听到这里,三叔就高兴的站起来向军师汇报,土地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说,那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所以三叔是相当的上心,在这一个月里,在安排山寨的大事小情之后,就不顾年老疲乏,爬山涉水,几乎把整个葫芦峪的大大小小山川地理走了个遍,不敢说是烂熟于心也是差不多的啦。

    当时站起就对军师如数家珍般汇报起来;“军师,山谷里共有大的溪流五条,都是北南走向,最后汇集到山谷的出口就是葫芦峪山寨水门那里,成为一个大的河流,流出山谷,还有许多的小的河流奔流其中,虽然现在天下大旱水量不大,但也可以灌溉周边所有田土,只是提水是个问题,这要军师来想办法解决。”

    粮食点点头,提水的问题粮食心中已经有了腹案,实施起来也不是很难。

    “在这些河流的边上可以开垦出足够我们山寨现在所有人过活的土地,多了不敢说,十万人还是没有问题,当然这不包括未来开垦山上的山地了,我想按照良田的标准,单是个个河流的边上就可以开垦大约二十万亩的上田,其他山地坡田比这个要多的多。还有满山的百年老树,各种药材,林间的走兽多到不可胜数,葫芦峪真的是个宝地啊。”

    大家听到三叔的汇报更是群情激奋,这就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啊。

    吕世也是万分高兴,沉吟了一会后道;“我看这样可好?我们把现在的沿河土地安排一些村落,但距离要相对的远一些,为我们后续加入的流民留下一定的空间。”

    大家点头。

    “首先把这些好点的地方优先分配给我们士兵的家庭,这也算是对我们士兵待遇的一种吧,山地上要少安排一些村落,地按照膏腴和贫瘠分成五等,地就按照膏腴之地每人分四亩,每降一等加一亩,依次类推,叫做口粮田,生则耕种,死则收回重新分配。

    而地租则按照膏腴之地每亩收取100斤,然后每降一等降二十斤,到最后降到每亩二十斤,如果天比这样还旱,我们就将地租再酌情减免可好?现在虽然地租是多了点,但没办法,山寨事物繁杂,四周强敌环视,要养兵打造器具,战兵是不能生产的,工匠就更不能脱产,所以需要粮食和花钱的地方多,大家就忍一些吧。等我们有了其他的收入的时候再说可好?”

    “好好非常好了,我们收的地租只是现在好心地主的一半还不到,要知道,那些贪心的地主都是把八成收走的啊,这样,军师你就是万家生佛啦。”三叔第一个举双手赞同,三叔是祖辈给族里地主当佃户的,心里还是想着佃户穷苦人。其他人也是万分赞同的了。毕竟这里做着的除了陈车和吕世以外都是农民出身,对于没有额外负担的这个地租比例是非常认可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施行新政—发明

    “同时我心中有个新的耕作工具,赵兄弟。”

    赵铁匠忙站起,真的不知道军师还有什么可以让自己惊喜的。

    “我将给你一套图纸,那就是马拉犁,并且是点播的小农机具。”

    看着赵铁匠迷惑的眼神,吕世心道,这些小农机具都是后世刚刚兴起并且绝对管用的东西,简单却科学,并且一家一户一个作坊就可以完成,自己作为穿越人,也只能拿这些显呗了。

    “马拉犁一犁三头,带着料斗,料斗里份肥料和种子,种子是按照一定尺寸点播,并且是按照一到两粒点播的,好处是,三头犁比单头的功效快三倍,马的速度比牛快五倍,整合下来便是十五倍的功效,肥料和种子一起下去,又节省了人力,按照颗粒点播,比现在大把杨种节约太多,更主要的是节约了间苗的时间和人力,这样大约把耕作十亩土地按照现在需要拉犁,扶犁,点种,培土,施肥,压实,间苗七个人减少到两个人便成,由原先的十天变成一天。不但提高了耕作效率,更主要的是节约了时间,让壮劳力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训练和兴修水利,也把一切耕作成本降低,使得百姓有更多的收入。”

    赵铁匠一听,不由得浑身发抖,别人不知道,但自己最清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工具,真的打造出来,那要节约多少人力物力?

    “还有一点,也是我刚刚想起的,我看咱们葫芦峪老营山上出产一种发绿的石头,并且很多。”

    三叔点头道:“的确如此,不过那东西石质过软,同时开采的时候也不能采出大块,且茬口过于锋利,修桥补路那是不行的,修整寨墙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