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83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第83部分阅读

    医都没治,还有谁能救?”撸袖子的瞪眼道。

    “医圣李时珍!”害怕皮肉之苦,掌柜的赶紧招供道,‘撸袖子’这才不瞪眼了,却听掌柜的又道:“当时他在陕西某地救灾,距离京师两千里……”

    ‘呜呀呀!’怪叫一,醋钵大的拳头抡起来了,掌柜的赶紧高喊道:“但状元郎十天之内,打了个来回,将李医圣请了回来,然后药到病除,还捎带着把他身上的病治好了,让状元郎可以精力充沛的考上状元,皆大欢喜,完了……哦不,是我的故事完了。”

    众人却不信道:“区区十天,么能奔行四千里?”

    “外行了吧,知杨贵妃是如何吃上岭南的荔枝的么?‘换马不换人,六百里加急’吗!”掌柜的唏嘘道:“状元郎以文弱之身,为娘子延医奔波十昼夜,有情有义,感天动地啊!”

    ~~~~~~~~~~~~~~~~~~~~~~~~~~~~~~~~~~~~~~~~~~~~~

    才子佳人的故事,向来老百姓最爱,尤其是才子中状元的完美结局,更是让听者深深代入,久久无法自拔,以至于夜深了还不肯散去,非要等着状元公回来,瞻仰一下这位注定载入史册的文魁星。

    但铁命马车径直进去院里,对翘首以盼的众人抱歉道:“状元郎在琼林宴上过量了,实在无法见大家,不过我家夫人有话吩咐下来,改日设宴回谢诸位,请务必赏光。”

    众人本有失望,但听说状元郎会设宴请客,都十分的高兴,还想继续玩乐到通宵,店老板却赶人道:“状元公需要休息,都散了吧。”大伙只好乖乖回去。

    状元真的醉了,烂醉如泥的躺在炕上,难受的一直抓胸口,这让一直等他回来的若菡又心疼又气恼道:“那些人也真是的,就不能斯文点么?怎么学绿林好汉灌他呢!”

    柔娘轻声安慰道:“官场就这样,大人们让喝,爷不能不喝。况且爷要是没喝几杯就回来,可就太没面子了。”

    “妹妹倒是挺懂,”若菡笑笑道:“快把醒酒汤端来。”

    柔娘欲盖弥彰道:“都是在总督府学的。”便赶紧把温在锅里的陶罐取出来,舀一碗清亮亮的汤水,送到若菡手里。

    若菡接过来,试一下温度,舀一勺吹吹气,和柔娘合力,喂到沈默嘴里。这专门向李时珍求来的醒酒汤真是神奇,还没喝完一碗,沈默的表情就不那么痛苦了,脸色也好看了一些。

    觉着他能睡个安稳觉了,若菡便将碗递还给柔娘,小声道:“先去铺被子吧,我给他擦擦脸就回去。”

    柔娘点点头,便悄悄掩门出去了。

    若菡给沈默细心的擦了脸和脖子,想要给他脱下毡袜,把脚也擦一擦,却冷不防被他一把揽住腰肢,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趴在了他的怀里,若菡刚要惊呼,便被沈默稍显粗暴的吻住了嘴唇,惊呼声被呜呜阻在喉咙里,一吻就是足足的一刻钟。

    直到沈默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时,才将自己的未婚妻放开。若菡更是被憋得一阵阵眩晕,嗔怪的锤他一下道:“才醒了酒便要作怪……”

    沈默却不理会,他紧紧按住若菡的肩膀,与她深情的凝视道:“我想说的是,我爱你。”

    若菡一下子愣住了,跟了他这么长时间,从来只听他信誓旦旦说‘我会娶你的!’却从没听过‘我爱你’这句话。其实她等这句话很久很久了,其实她真想告诉他,从被他紧紧绑在背上,跳入水中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他了……从那天开始,无论是被人鸠占鹊巢,还是沈默吃了官司,被锦衣卫抓到京城,她都没有动摇过对这个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男人的爱情。

    漫漫长路走来,是她的坚定付出,生死相随,终于收获了对等的爱情,若菡,何其幸哉?拙言,更是幸哉!

    第三四八章 分配

    官居一品第三四八章分配

    第二天。宿醉的进士们。用极大毅力爬起来。虽然庆典已经结束。但还有一些堪称磨的步骤要走。新科进士们撑着沉重无比且快裂开的脑壳。迈开沉重与虚浮相结合的步伐。去鸿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册。也就是制服和学历文凭。

    按照刚学的礼仪。到皇帝恩赏。面人是要上谢表的。这当然难不住他们。便由状元沈默代表新科进士上表谢恩。无非是用华丽丽的辞表达皇帝的感。然后表表决心。如此而已。

    谢完了皇帝。再谢师。去孔庙行释菜礼。用为。菁为。枣栗为果。以谢至圣先师。通俗讲。就是给孔夫子“放下点菜”表示一下感谢。

    这套礼节极为复杂。因为孔庙里不只有孔夫子。有配享的四圣十二哲。以及在东西内的六十二位先儒。所以除了跪“至圣孔子”的神位之外。还要依次跪“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以及老朱出去又请回来的“亚圣孟子”。还要把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礼节各不相同。顺序更不能错。要不是李时珍的醒酒汤效果好。沈默肯定是要搞混了的。

    拜祭完孔庙。终于到了最后一步。立进士题名碑。也就是工部给弄一个石碑。刻上本科所有人的名字在国子监的碑林里立起来。供后世瞻仰。这也是绝大多数进士青史留名的机会。

    所以尽管已经累。但大家的精神都抖起兴冲冲来到孔庙隔壁的国子监。在一排排的题名碑的尽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一块。

    这白色大石的题名碑连带基座足有一丈高。饰以卷云纹的碑首上。刻着体大字“赐士题名记”六个大字。正面分两部分内容。上部为皇帝示。申明廷开科取士动机目的。伴随一系列溢美之词。正是严嵩当日传胪时所读下部则为本科四百进士名录。每一位进士的姓名籍贯。都按名次整齐的刻于。密密麻麻。大都近视的进士们眼神不好。围在碑前找自己的名字。脸几乎要贴上去。

    沈默几个不这个热闹孙突然笑道:“这边上一个蒙着黄的是什么?”“这个的请状元郎亲手开看。”一阵响亮的笑声中。新任太子太保衔工部尚书赵文华出在众人面前。

    众进士赶紧施礼道:“部堂大人”

    赵文华呵呵笑道:诸位朋友免礼。吉已到快快为你们的题名碑基吧。”众人便一人一掀土。将题名碑的基座象征性埋起来。一切做,。赵华又亲切的对沈默道:“状元公请和本官一起。揭开这个碑吧。”

    沈默不敢托大道:“敬如从命。”便与赵文华两人一手揪住那黄布一角。在喧天的炮声中。一起扯下那幕布。露出里面的真面目。

    只见一块样式与题名碑完全相同。材料却是汉白玉的大碑上面是两行瘦金楷书大字:“国朝二百载文运风云壮。休`六首无朕状元沈。”。左下方落着“嘉靖三十五年御笔亲题”。

    诗有些直白。但更显珍贵。因为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嘉靖帝亲自所作。没有经过大学士们润色。皇帝亲自为状元题诗立碑。绝对是古今华夏所未有之典。这份殊荣真可谓“千载之隆遇”啊

    “状元郎。这可是我朝希旷之典啊。”众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赵文华先开口道贺道:“今往后。您就是我大明历代读书人的楷模了。”

    一众进士这才回过来。都过来向他道贺。沈默已经听朱十三说了“祥瑞”一事。是以不觉着受宠若惊。只是面上仍要诚惶诚恐道:“陛下隆恩。微臣何以敢当?就是把臣磨碾成面。也难以报答陛下这天高的厚的恩遇啊…”一边说着。热泪早已夺眶而出。话说自从进京以来。他是演技涨。已经有从偶像派跃进到实力偶像派的趋势了。

    ~~~-~~-~~-~~-~~-~~-~~-~~-~~-~~-~~-~~-~

    在两块碑前做作一番。算是彻底走完了中进士后的冗长仪式。然后便是三天后去吏部参加朝考。进行分配了。

    天。始终围绕在

    各部官员潮水般散去。众进士心里都空落落。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新”光环已经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群还没有分配的普通进士。话说京中哪一个不是两榜出身?自己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便一个个夹起尾巴来。也不庆贺了。都准备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参加三日后的朝考。争取考个好成绩。能让分配时的名稍高一点。

    与诸位同年道别。沈默钻进车厢道:“回去吧。”待马车行起来。他一抖袖子。从中落下一本请柬。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道:“江南老友扫榻置酒。随时恭候状元郎大驾。”落款是“赵文华”。

    这是方才分别时。赵文华在众目睽睽之下。双手递给他的。无可奈何之下。沈默只好笑纳。但肚子里已经把姓赵的祖宗问候一遍了。虽然自己在东南帮他们一把。可同样也把账册交给了皇帝。所以在朝中大人的眼中。他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这也正是沈默想要的果。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经验。让他无意加入朝争的任何一方。也不愿罪任何一方。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就算进步神速。也不会威胁到八十岁的严阁老。还有快六十岁的徐阁老的。大家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啊。

    在他看来。二位阁老也不大可能。会自己这种十年内指望不上的“小娃”的。而且说句托大的话。谁知到他二十年后回到什么的步?为子孙计。也不会轻易开罪于他的。

    所以他认为大家完全具备敬老爱幼相安无事的条件。正做着“看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的美梦。讨厌至极的赵文华却当中给了他这份讨厌至极的请。真是。厌至极啊。

    十分不爽的将请柬扔到一边。沈默寻思起自己今后的处境来。他是状元。与诸大陶大临两位三鼎甲。按例不论朝考成绩如何。都会入翰林院。成为清闲华贵的从六品修与正七品编修。根据张居正张修说。这个差事除修史编书外。就是观政。学习各部衙门如何执政。学习内阁如何处理公文。甚至会被派到各的“采风”。也就是公费旅游。其目的是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做好从政的准备。然后等某京察之后。便可能外放的方为知府或直隶州的知州。或者充任乡会试考官。充各省提学等。总之从六七品一跃成为四品高官。完成华丽丽的转身。这个过程最短三年。最长十年都有可能。要看官员本身的年龄与能力。

    一任满后。或者任一省巡抚。者由外入迁。则开坊后可到六部侍郎。所以翰林礼遇极隆。升迁很快。很可能十年可至巡抚侍郎。虽未必尽然。亦差不多。所以翰林院是个闲的蛋疼。却又人人向往的好的方。

    现在他已经踏上条车道。金闪闪的未来就在眼前。完全不必为升钻营。要做的反是求稳。其实这也是当官的第一要诀。为的是防止爬越快。跌越惨。

    所以换成是谁。都不愿掺和进朝廷党争去。以免把金铸的前程给弄毁了。

    ~~~-~~-~~~~~~-~~-~~-~~~-~~~~~-~~-~~-

    三天时间转眼过新科进士们一齐到吏部报道。参加由吏部左侍郎吴鹏主持的朝考。按说应由吏部书主持。但李忙于外察。无暇抽身。所以只能交由吴鹏代庖。

    除了一甲三位进士已定。已经正式成为传说中的翰林外。其余诸位仍然需要过这道关。用一天时间考完之后。由吏部礼部都察院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阅出成绩。再汇总会试殿试成绩。最终的排名。只是这三次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相差是很悬殊的。殿试要占六成。会试与朝考各占成。所以最后的名次与殿试相差无几。尤其是第一等三十六位。一个都没有改变

    第三四九章 冤家路窄

    官居一品第三四九章冤家路窄

    月底这天。吏部便在衙门外的粉墙上。悬挂起了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加上三鼎一等。成绩共分四等。最末等的一百九十名发送地方各省级衙门观政。一县令或者同等品级有缺。省里便必须立刻分配不必像科贡官那样。捧了卵子过。兢兢业业。的送礼走关系。不然非的把板凳坐穿不可。

    这铁打铜铸的七品前程。却是同科进士里最差的。虽然在地方上实惠多多。但要没有通天本事和天大的机缘。做到知府基本上就到头了。这对于还充满理想。没有丧失节操的新科进士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

    第三等的一百七十名进士。则派到六部都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观政。称为观政进士。也就是去端茶倒水。学着当差。等京察出缺后。随即补上。也有实在等不上缺的。外放地方当一方父母官。因为在京里混了几年。多少有些人脉。任官的地方大都比第四等的好。升迁也快。

    无论第三等还是第四等。最不愿去的。就是王府官。因为一旦被派去。就将像他们的王爷一样。从此无人问津。完全没有前途。领着混吃等死。一辈子都不会挪地方。除非碰到燕王朱棣那样的猛人。或者兴王朱厚那样走狗屎运的福星。不然绝无咸鱼生的机会。

    如果顺利留在京里。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这些紧要衙门扎下根。经过数番官倾轧。大浪淘沙。如果没有被轧死。淘掉。大概十几年后就能坐上各部堂官的子。不比翰林出身的慢多少。只是没法再进一步。因为内阁的大门只对第一二等成绩的进士敞开……

    第二等三十六。选庶吉士。的进翰林院继续深造三年的机会。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钻研各种文史典籍。并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三年后“散馆”考试。成优异者留馆。授翰林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三鼎甲那样翰林。然后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前进。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的。

    但与第三四等不同。庶吉士知县。是带缺出京的。不必在省里等缺。直接就任。对样背景的官员说知县任往只是一道考验。只要做的好。很快会的到升迁。或者调回京里。所以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为官清廉。做事雷厉风行。只求尽快做出政绩扬名里外。所以的一号叫“老虎班”。至于沈默三个去吏个册。直接翰林院上就是。~~~~~-~~~~-~~-~~-~~-~~-~~-~~-~~-~~-~~-~

    四月初二。响晴薄日。沈默起了个大简单洗之后。吃早饭时对若道:“我今天去吏部文选司注册如果没有意外。下午就去翰林院报道了。”

    若掩口笑道:“恭喜翰林老爷”

    “却不是要向你炫耀。”沈默苦笑:“我是说咱们看来在北京长住了。你看是不是搬出客栈另找一处宅?”

    若笑道:“不翰林老爷操心。房子几天前已经找了几处。但您这个当家的不去看。一也没敢定下来。”

    沈默笑道:“这日瞎忙活。等到了翰林院。整天闲的吃饭不用放盐。”说着你办事。我放心”道:“这事儿拍板就行。我肯定满意。”

    若却摇头道:“不急于一时。还是等你有空一起去看吧。”

    见若坚持。沈默自然不会再说么。用过早饭便在柔娘的服侍下换上状元冠服。接过官帽。便上马车去接了诸陶二人。一齐往吏部去了。

    马车上。陶大临笑道:今天听会馆人说北京人用“富贵贫贱威武”形容六部。说吏部而户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礼部贫而工部贱。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沈默摇头笑道:“谬。如果户部富。怎么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如果工部贱。怎么严阁老的干儿亲儿子把持了正副部长。视禁脔?”

    诸大笑道:“确听说户部尚书整天被各部堂官追债。过年都不敢回家;而小阁老在工部。一个工程就能进账十多万两白银。可见应该是户部贱而工部富才。”

    陶大临冷笑道:“不管是富还是贱。都是可耻。”

    “这话没错。”沈默笑笑道:“可咱们私下说说就罢了。当着外人可千万不能流露。京城里鱼龙混杂。人鬼不

    不句引来泼天大祸。”

    陶大临一直很听沈默的。闻言扮个鬼脸道:“这我晓的。又不是三岁孩子了。”说着嘿嘿一笑道:“他还说。吏部四司是“喜怒哀乐”。”

    “这个有点意思。”沈默笑道:都是怎么讲?”

    “吏部四大司。文考功稽勋验封。”陶临卖弄着刚听来的掌故道:“因文选司掌升迁除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