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289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第289部分阅读

    日做梦。恐怕他心里,还在埋怨自己多此一举,使他处境尴尬吧。

    憋了半天,徐阁老终于憋出一句道:“就按你的意思办,散了吧。”没办法,谁让徐阁老这辈子,还没跟人当面争执过什么,根本不会吵架呢?

    ~~~~~~~~~~

    这种事情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徐阁老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以不跟他计较。偏生那高拱好不识趣,得寸进尺,之后每次开会,都畅所欲言,但他所津津乐道的‘只争朝夕’、‘拨乱反正’、‘兴革改制’,与徐阶求稳至静的施政理念,是很不合拍的,所以每次两人都要呛声……准确的说,是他呛徐阶的声,徐阁老每次都忍气吞声。

    而且高拱还看不惯,徐阶利用言官对他感恩戴德,轻易的操纵舆论、左右决策。他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徐阶玩弄风宪,利用言路,这是不守做臣子的本分这话不仅徐阶听到了,那些被他骂成是徐阶走狗的言官们,也都听到了,对高拱的印象愈加恶劣。

    郭朴甚至李春芳,都私下提醒过高拱,要给元辅面子。但高拱大咧咧的满不在乎,道:“都是一心谋国,难免发生分歧,没什么大不了的,豪杰之常态而已。”他每次都占便宜,倒是满不在乎,可人家徐阶呢?身为首辅,整天在他那吃瘪,仿佛重回严嵩时代,又见严世蕃一般。

    徐阁老忍功第一,却不是说他没有脾气,时间一长,他对高拱的意见越来越大,只是不说而已。

    那厢间,高拱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大,入阁都一个月了,每次开会自己都有提案,徐阶却一个都不批,这不是在耍着自己玩吗?高大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于是今天的会议上,决定跟徐阶摊牌了——他把自己对国事的看法,以及急需施行的各项改革的统统写在奏疏中,在内阁会议上大声念出来,请徐阶如论如何都要批准实施。

    看着高拱那张胡须茂密、刚愎自用的面孔,徐阶心里一个劲儿的起腻,他承认高拱的奏疏切中时弊,且十分务实,可现在这时候,稳定朝局才是重中之重,妄谈什么改革?太不合时宜了。于是他不咸不淡的应了几句,本想敷衍过去,谁知高拱竟拍桌子道:“国事日颓,时不我待了今天阁老无论如何都要同意”

    徐阶一听就怒了,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呐被高拱整天刺挠,徐阁老的脾气也明显见涨,终于硬邦邦道:“那你来当这个首辅好了”

    高拱先是一愣,旋即冷笑道:“若真有那天,我绝不会尸位素餐”

    “你……”徐阶气得说不出话来,郭朴和李春芳赶紧把两人劝住,会议又一次不欢而散。

    ‘早知这样,真不该引狼入室。’散会后,徐阶坐在自己房中生闷气,心说自己下了招臭棋呀,本以为把高拱弄进内阁,就会对自己俯首帖耳、至少要受自己的约束吧?谁知此人太强势了,已经完全不受驾驭。

    ‘能把你立起来,就能让你躺回去’想着高拱雄鸡般昂然的神态,徐阶的目光,变得十分冰冷。

    ~~

    这时,一个司直郎出现在门口,看到阁老罕见的骇人表情,竟把他吓呆了……

    “什么事?”徐阶深吸口气,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元辅,几位御史、还有给事中,前来内阁道谢。”司直郎回过神来,赶紧禀报道:“不知您见不见。”

    徐阶本打算马上回圣寿宫的,但他对言路十分重视,所以很是注意和这些官卑位低的年轻人搞好关系。哪怕是心情不好,也不想怠慢了他们,于是道:“都请进来吧。”

    来的乃是元旦日跪门劝谏的言官,他们虽然在大牢里关了小半年,但在徐阶的关照下,并未受什么折磨,还得到及时的医治,后来的日子也不难过。结果一百多人进去,仅有两个犯牢病死了,其余的都全须全尾的出来,创造了不大不小的奇迹。

    人得知恩图报,他们自然要徐阶明表一番最诚挚的谢意,徐阶谦逊的表示,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与他们亲切的交谈,问他们身体是否彻底康复,家里生活有没有困难,工作上遇没遇到什么麻烦。完全是位慈祥的长者,在热心的关心小辈,哪里有首辅的架子?

    对这些敏感而自尊的年轻人来说,首辅大人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便足以让他们心折不已,并甘愿效犬马之劳了。

    便有人察言观色,发现首辅大人似乎不太开心,便斗胆问道:“首辅大人可是在担心皇上?”

    “哦,不是,”徐阶微笑道:“皇上龙体安康,没什么好担心的。”说着笑一笑,用随意的口吻道:“方才内阁开会,发生了点小插曲而已。”徐阶仿佛真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便用讲笑话的口吻,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出来,末了还自嘲般的笑道:

    “人都说高拱是个活阎王,今天老夫可算见识了。”说完便很自然的说起别的事情,让人听不出一点别的意思。

    ~~~~~~~~

    一班言官陪着阁老说了会话,便起身告辞,徐阶把他们送到门口,便径直去了圣寿宫。

    言官们出了西苑,便在宫门口道别,各回各家了。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叫胡应嘉的给事中,一脸的若有所思。

    回到家吃了饭,那胡应嘉就歪在炕上假寐,心里却在反复想着阁老的一番话,总觉着有些不对劲,但一时也想不出个头绪。便双手枕在脑后,自言自语的推敲起来。

    他婆娘在边上做针线活,结果让他搅得老是走错了针,气得朝胡应嘉大腿上便拧一把,骂道:“叫你说些不相干的鬼话”

    痛得他哎呦一声,但脑海中电光火石的一瞬,一下坐起来道:“终于想明白了内阁的会议内容,都是秘而不宣,怎么元翁却跟我们说道起来了?”说着两眼放光道:“肯定是暗示我们什么——无非就是他已经不爽高拱很久了”

    想到这,胡应嘉热血了……御史有两种,一种是嫉恶如仇,为民请命的;一种是利用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向大人物卖好,以求升迁的。胡应嘉正是后一种。他通过徐阶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东西,猜测到两人的矛盾,便决定整一整高拱,卖好首辅大人了。

    偏偏他前几天,刚听到一个关于高拱的段子,说是高阁老龙精虎猛,强烈,受不了整天住值房的清苦,才入阁没几天,竟把家搬到西安门外,半夜不在西苑直庐值班,隔三差五偷跑回去跟老婆办事。

    这虽是编排高阁老,但也有事实根据。高拱属鸡,今年五十二了,仍然膝下无儿,他怎能不着急?所以频频往家跑是为了延续香火,没别的意思。本也是情有可原,所以大家都当个笑话说,完事儿也就一笑了之了。而且高拱也没耽误工作啊,为了晚上也能办公,他还把一些办公用品拿回家,在辛苦造人之余,还要连夜工作……当个成功男人容易吗?

    可就怕小人作祟,没问题也能整出问题来。胡应嘉把这件事,和嘉靖目前的身体状况联系起来,问题就大条了。

    于是他连夜写了篇奏章,弹劾高拱‘身受陛下大恩,却于皇上病重之时脱离职守,擅自回家,并将其值庐内的物品尽数搬回家中,臣实不知其有何用心?’有何用心,不就是以为皇帝要死了,用不着在西苑值班了吗?

    毒啊,真是毒这哪是教训教训高拱,分明就是要把他打入万劫不复

    也不能怨胡应嘉心狠手辣,如果不能一下把高拱彻底打倒的话,万劫不复的就会是自己。

    奏疏第二天便递上去,依照嘉靖的性格,如无意外,他看到这封弹章之日,即是高拱完蛋之时——无论哪个皇帝,都不会容许他的大臣,另有所图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这封奏疏竟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倒不是嘉靖变得大度了,而是皇帝终于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谁也不可能再把奏章拿给他看了……——

    分割——

    额,疲惫了,可能今天没法一万了,写到哪算哪,明天上午更。

    第七六六章 宫车晏驾(上)

    第七六六章宫车晏驾(上)

    八月初十是嘉靖皇帝的甲子大寿。

    皇帝很想活到那一天,至少也算是一种圆满。所以他一直坚持着,在那天籁般的琴声陪伴下,他静静平躺着,像一盏熬干了油的灯,只一双眼还泛着一丝活气,苟延残喘着……

    但天道无情,视万物为刍狗,不会因为你是皇帝,就为你延长寿限,哪怕一天都可能。

    初三日,第一片秋叶从树上落下。一直关注着圣躬的李时珍,向徐阶禀告道:“龙体油尽灯枯,升天就在这一两日。”

    “终于到了么?”徐阶正在圣寿宫的值房中阅看奏章,他手中拿着的,正是胡应嘉弹劾高拱的那本。

    见徐阶的表情十分怪异,李时珍轻叹一声道:“阁老,有些事要开始准备了。”说完轻叹一声,道:“我这个医生已经没用了,阁老好自为之吧。”

    徐阶看看李时珍憔悴的面容,才发现他比几个月前消瘦了一圈,柔声安慰道:“李先生已经尽力了,若没有你,皇上也不可能又撑过百日。”

    李时珍黯然道:“又有什么意义呢?终究逃不过那个字。”

    “至少尽了做臣子的孝心。”徐阶轻声道:“先生随我前去寝宫,咱们陪皇上最后一程吧。”说着他又看了一眼那奏本,心中暗叹一声:‘高新郑气数未尽……’便将其收到了一摞奏章底下。

    两人往值房门口走几步,李时珍突然站住道:“阁老,在下有个请求。”

    “请讲。”徐阶站住,回头道。

    “能不能……”李时珍道:“趁着最后再求求皇上,赦免了沈默?”之前他已经求过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被嘉靖以‘医生不议政事’挡回去了,求助徐阶,又告诉他时候未到。但他从未放弃。想趁着皇帝弥留之际,再做一次尝试。

    徐阶知道李时珍一点都不懂政治,所以也不跟他细说,只是淡淡道:“快了……”说着便迈步出了值房。

    “唉……”李时珍心情无比郁闷,和这些大人物打交道,总是云山雾罩,让人琢磨不透。

    ~~~~~~~

    来到寝宫中,徐阶已经调整好心情。看见黄锦捧着一碗老参汤,用小勺舀了,小心的服侍皇帝喝下去。

    嘉靖很努力的张嘴喝一口下去,但食道已经彻底闭上,凭他怎么用力,也咽不下去,结果汤水又从嘴角溢出来,顺着胡须往下淌。

    黄锦流着泪,赶忙拿起搭在胳膊上的白棉巾,小心的给皇上擦干净嘴和胡须。

    徐阶的眼眶也早蓄满了泪水,但他身为首相,此刻大明的主心骨,别人能悲切,他却不能,他必须要‘观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要比平时更加冷静才行。深吸口气,将眼泪收回去,徐阶躬身道:“臣,恳请陛下回宫。”

    “回……宫?”嘉靖的目光有些迷茫,自己不就在宫里吗?

    “回大内。”徐阶轻声道。

    嘉靖的目光一紧,他知道徐阶什么意思了——自己的大限到了皇帝是一国的体面所在,起居行止都必须合乎礼仪,就是死,也得死在合适的地方。

    正德武宗皇帝,常年不在宫中居住,最后在宫外的豹房中驾崩,丢尽了国家脸面,且必为后世所嘲讽。徐阶一直担心的,正是皇帝重蹈武宗的覆辙。这几个月一直恳请皇帝移驾回宫。

    但嘉靖是绝对不想回那阴森森的大内,那里有他太多惨痛的回忆,大殿里盘绕着阴魂,龙床上虽是都有索命的怨灵,让他无比的恐惧与厌弃。所以自壬寅宫变后,二十余年来,他便没在紫禁城中住过一宿,因为他坚信只要住一晚上,那些鬼魂就会把自己害死。

    所以无论徐阶如何请求,嘉靖都坚决不答应,听得实在烦了,对自己的首辅下令道:“除非到朕驾崩的那天,否则别再提此事”徐阶果然再不说了。

    现在时隔两个月,徐阶旧事重提,必然是限定条件满足了……

    见皇帝愣在那里,徐阶只好再说一遍道:“恳请皇上回宫……”

    “终于到日子了吗?”嘉靖回过神来,惨然道:“回去,朕不能学堂兄,让人家笑话朱家的皇帝不懂规矩……”

    “万岁圣明……”徐阶高声道:“准备起驾,回乾清宫”外面的仪仗卫队早就准备好了,闻声把銮舆直接抬进了寝宫。

    看到銮舆上的御座,已经改成了龙床,嘉靖的瞳孔一缩道:“朕……要坐着。”

    “皇上……”徐阶和黄锦为难的望着他到。

    “扶起朕来。”嘉靖却目光决绝的下令道:“替朕梳洗。”

    黄锦望了望徐阶,见他点头,便赶紧起身,在两个小太监的协助下,把软绵无力的皇帝扶起来,驾到躺椅上。小心翼翼的给他梳头挽髻。黄锦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给皇帝梳洗了,所以每一个动作都无比的用心,竟有了郑重庄严的意味。

    替皇帝净了面,梳好了胡须,两个太监扯着嘉靖的藏青色道袍,要给皇帝套上。

    看看那熟悉的道袍,嘉靖闭上了眼睛,缓缓道:“衮服……”

    黄锦没听清楚,心说怎么骂起人来了?正在那迟疑着呢,身后的徐阶却沉声道:“皇上要穿龙袍”

    “哦……”黄锦心中一阵惊喜,赶紧斥退小太监道:“把这件收了”

    ‘还找得着吗?’徐阶突然有些担心。

    当然找得找黄锦小跑着到墙角处的一排衣柜,来到最中间的一个,双手拉开柜门,帝王最郑重的衮冕之服,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黄锦擦干净手,小心翼翼的先捧出玄表朱里、冠上朱覆、前后十二旒的皂纱帝王冕,身后的小太监赶紧用托盘接了;再捧出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在两袖、衣玄裳黄的十二章帝王衮服,又一个太监,上前用托盘接了。

    接着是素纱青缘的中单;绣着龙一火三的黄|色蔽膝;素表朱里的大带;以及革带、玉佩、大绶、朱袜等;这些帝王之物,虽然许多年没被穿戴过,但仍然一尘不染,就像新的一样。

    把所有部件拿齐了,太监们整齐的跪在嘉靖面前,高高举起托盘。

    这套帝王冠冕仅仅就是摆在那里,也使寝宫中的庄严之气大盛,那些因为嘉靖老病,而心里不把他当回事儿的宫人,一下恢复了对皇帝的敬畏,全都瑟缩着不敢仰视。

    看着这些东西,嘉靖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不舍,但很快又无影无踪了。

    “奴婢,伺候主子更衣……”黄锦脸上挂着笑,笑中带着泪,跪在龙床边,先给嘉靖穿好朝靴,然后直起身子,将皇帝的一只手臂挽放在自己的颈背上,把他架起来,想给他把衮服穿上。这活一个人可干不了,几个太监上前,一起协作着给他一件件穿好。

    但更麻烦的是,穿完了怎么办?嘉靖完全坐不住,可也不能老让人扶着吧?

    嘉靖望向李时珍,双目露出浓重的乞求之色。

    李时珍明白病人的心理,便出声道:“你们都闪开。”

    太监们早习惯了李先生的喝令,赶紧让开地方,李时珍凑在嘉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嘉靖的目光顿时变得狂喜,道:“好”李时珍便从医箱中拿出针囊,在嘉靖的脖颈、四肢、躯干各处,都植入了纤细若毫的银针,做完这一切,他仍不退下,仿佛在等嘉靖说点什么。

    嘉靖却只是轻声道:“等吧……”李时珍真要抓狂了,什么叫‘等吧’,‘快了’,就不能痛快点吗?

    也不知李时珍施了什么魔法,嘉靖竟能不靠人扶着,便端正的坐在囤背龙椅上了。徐阶诧异的望向李时珍,他必须了解全部的内情。

    李时珍轻声道:“我把皇上的周身|岤道封闭,圣体便僵直起来。”原来如此……

    但无论如何,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要不皇帝瘫在龙椅上,或者被人架着坐在上面,都太不雅观了。

    ~

    黄锦替皇帝戴好帝王冕,将黄|色的丝带,端正的系在嘉靖的下巴上,最后把前后十二道旒紞理顺了,便彻底为他穿戴整齐。

    望着终于换回龙袍的皇帝,徐阶不禁老泪纵横,不停拿袖子擦拭自己的眼角。

    嘉靖看着他道:“很难看?”

    徐阶连忙摇头道:“天日之表,帝王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