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52部分阅读

争宋第52部分阅读

   说罢又命令侍卫填些酒來,侍卫一听王旁要讲故事,也都围拢了过來。王旁讲道:“想当初宋太祖黄袍加身后,唯恐大臣们于是他决心削去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有一天,宋太祖上朝,所有的事都商议完毕,退朝的时候对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几位领兵大帅说:‘爱卿等留步,朕今晚在便殿设宴,与卿等共赏明月,尽君臣之欢。’”

    “哦?宋太祖赵匡胤要做什么?”耶律洪基好奇的问到。

    王旁一笑接着讲道:“这几位都是封了节度使的大将,有的是陈桥兵变力拥太祖自立的的手下,有的是朝中接应太祖的大臣,还有宋太祖的结义兄弟。他们一听宋太祖想和大家同乐,都是受宠若惊。当晚宋太祖准备了说不尽的奇珍异味、琼浆佳肴。这些大臣们都和宋太祖围着桌子坐着。只见觥筹交错接杯换盏,太祖满面春风尽情畅饮,这些人一起谈古说今,海阔天空,兴致极高。”

    耶律洪基点头听着:“看來你宋国的宋太祖也是平易近人的君王!”他感叹的说道。

    王旁并不接耶律洪基的话,而是接着讲道:“等到酒喝到差不多了,宋太祖忽然长叹一声说:‘我要是沒有你们的拥戴,哪里会有今天。现在我身为天子,但却沒有你们潇洒快乐。自从我受禅封以來,就沒有过一天睡的好的。’”

    侍卫和耶律洪基一样都安静的听着王旁讲述,一名侍卫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什么?”

    王旁笑笑说道:“对啊?!众人也奇怪啊,大将石守信等一听,连忙离座问道:‘陛下何忧之有?’太祖又叹了一声,说道:‘我和诸公都是患难之交,我不妨直言告诉你们吧。我啊时常担心,这皇上的宝座不知道能不能坐稳。’石守信等一听此言,不觉又惊又虑,便伏地叩首道:‘圣上何出此言耶?而今天下一统,君臣名分已定,何人敢生异心?’”

    王旁喝了一口酒,看几个人都瞪着眼睛仔细听着,等着自己的下文,他接着讲道:“宋太祖说了:我知道你们衷心,不会背叛我。但是如果你们的属下贪图荣华富贵,一旦暗中怂恿发生兵变,虽然你们不想这么做,可是就像我当年陈桥兵变那样,事到临头,骑虎难下,也就难以违背众人心意了。”

    侍卫们互相看了看,耶律洪基似乎悟到了些什么,他点点头:“王仙人,请继续讲!”

    王旁说道:“石守信等人听完太祖的这一番话,才恍然大悟:原來太祖所虑,正是我等手中的兵权。他们长期跟随太祖,深知太祖不仅是一位威武雄豪之人,而且也是一位深谙谋略的权谋大师,更深知他顺者昌、逆者亡的特点。既然太祖话已挑明,如不听从太祖安排,定遭不测之祸。”

    于是石守信等便跪拜于地哭着说:‘臣等愚不及此,乞陛下哀怜,指示一条生路。’太祖见这班功臣正如自己预料,如此知趣,心中非常高兴,便说道:‘人生匆匆,实难预料。所以活着的时候多积攒金银,及时行乐,方不虚度此生,也可造福子孙。你们不如解去兵权,多买良田美宅,歌童舞女,日夕安乐,颐养天年。我与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和睦相安君臣无猜,岂不两全其美?!’

    石守信等武将连忙拜谢,皆大欢喜而散。次日,诸位军帅纷纷上表称疾,请求罢去兵权。宋太祖一一准奏。就这样,宋太祖在杯酒谈笑之中,便巧妙地削夺了这些开国元勋对禁军的统领权。

    王旁讲完故事举杯说道:“圣上,皇太叔拥兵自重,如今犯下大错。圣上借此机会解了皇太叔兵权,而念在血亲饶他性命,岂不两全其美?!圣上英明,巨石之上修双塔,平叛之时释兵权。”

    耶律洪基举杯说道:“真是什么都逃不过王仙人之眼,什么都难不倒王仙人。哈哈,本王就将此山命名双塔山!以敬王仙人!”

    第一百八十六章 历史不架空

    滦河附近的太子山上,因为巨石之上的双塔而更名双塔山。这日,双塔山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耶律洪基携手王旁从巨石上,顺着搭好的架子,踩着红毡铺好的木道,大踏步从巨石之上而下,他们身后跟着的侍卫们手持黄罗伞盖,举着旌旗;虽然比起平时皇上出行的仪仗要简单的多,却并不少耀武扬威的气势。

    双塔山两座双塔巨石之下,辽国军队在巨石之下列下整齐威武的阵列;北院大王萧英,南院宰相耶律仁先、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以及宫人耶律良人,列于队前恭请耶律洪基“从天而降”。众人口中呼着万岁,声音响彻山谷。

    王旁站在耶律洪基身边,一样享受着众人的膜拜,这些辽国的大臣以及士兵,如今已经对王旁这个宋国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竟沒有人觉得王旁同皇上携手而來,接受欢呼会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耶律洪基是天子,天子自然会有仙人的庇佑。

    王旁跟随耶律洪基的大队,回到中京的捺钵,耶律洪基吩咐为王旁准备行帐,要靠近自己的斡鲁朵。终于回到“人间”了,王旁与折克隽等人相见,众人十分喜悦,沐浴更衣之后,王旁命众人准备下酒宴,大伙好好的庆祝一番。

    举杯畅饮之时,王旁除了感谢众位兄弟的配合,也讲耶律洪基告诉自己的宋国的消息告诉大伙。众人欣喜之余,韩德容忽然哎呀一声说道:“你看看,光顾着看王侍郎成仙高兴了,差点忘了大事!”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王旁。

    王旁打开书信,看到的竟是一个小孩子的笔迹,上面写到:父亲大人在上,儿童筱与娘亲俱平安,娘已为我添了个小弟弟,父亲早日回來。我们都很想念你,童筱叩请金安

    王旁看着这信竟出自童筱之手,又得知自己又添一子,这虽然是他的亲生,但王旁看到童筱这信,已无亲生不亲生的区别,所以又添一子是喜悦,看童筱惦念是真情。更何况想到不能陪在月下,王旁百爪挠心;又感动又难过,竟然觉得鼻子发酸,眼睛湿润了。

    韩德容见王旁忽然沉默,担心的说到:“王侍郎,这事岳知府托人带來的,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啊?”

    王旁揉了揉发酸的鼻子,做个深呼吸,红着眼眶笑着说道:“ 是大事,我夫人为我生了一子,这信是我那干儿子童筱写的,想不到这小家伙我在京城的时候,他百~万\小!说就睡觉,那会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现在竟然能写这么封信了。呵呵!”

    王旁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语无伦次,似乎在他的潜意识中,童筱能够识文断字,竟比自己有了亲生儿子更让自己高兴。还好童筱怕留名童贯这个自己新名字,王旁不认识。所以落款仍是童筱,而且沒提改名的事,否则,王旁现在肯定坐不住杀回京城去了。

    “哈哈,我当舅舅啦!好啊!”焦德友大笑起來。

    “这可是大喜事啊,朝廷发兵,王侍郎喜得贵子,这是双喜临门的事。來來,大家喝!”平时一向不爱多说话的折克隽,这会儿也高兴的举起酒杯。

    武龄忽然笑道:“这下亏的何里钵不在,不然他要失望了。”

    韩德容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王旁听到这话,想起來何里钵和他的儿女之约,心中不由的暗笑。原來月下和李恩喜两个人说笑,如果月下生下女孩,两家指腹为婚结为儿女亲家。那会儿,王旁知道这事,心里就琢磨,这要是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完颜阿骨打,那自己可就麻烦了。尽管王旁是个很尊重历史的人,不过心中多少还有不忍,金兵铁骑马踏中原。真要是那样,自己也只好想办法改变了。

    现在看來还好,他暗自说着万幸。

    “怎么我一会不再,就有人说我坏话啊?哈哈”武龄还沒回答,就见帐帘一挑,劾里钵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大帐之中。

    众人齐呼到:“何兄回來了?!”

    “你可真回挑时候啊!”

    何里钵哈哈笑着:“我听到好消息就回來了呗,看來回來的挺及时啊,要不然你们有好酒好肉也不给我留着。”

    他说罢走到王旁面前:“兄弟,祝贺你啊,太子山变成双塔山,这壮举都传遍东京辽阳府了,我來的这一路,到处都是辽国人议论纷纷,说有个王仙人保着天子飞上太子山巨石,躲过了皇太叔的追杀,还平定了天下叛乱。”

    王旁哈哈大笑,自己都不会飞,哪有本事带着耶律洪基飞。“何大哥快快请坐,你这次回完颜部落情况如何?快快说來。”

    众人给劾里钵挪了个地,何里钵挨着王旁坐下说到:“我奉命回完颜部落,本來准备抄掉耶律宗元的辽阳府的后路。哪知道回去一看,可乱套了。”

    武龄给何里钵倒满酒,一边倒酒一边问:“大哥快说说,怎么回事。”

    劾里钵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碗酒,将酒碗往桌上一放说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女真人啊,除了我们完颜部落之外,还有很多部落。这次好几个比较大的部落,都看准了皇太叔骑兵的机会,想趁机反了辽国,端了了东京辽阳府自立。”

    众人互相看了看,看來女真人想自立早已经是共识,只是看谁能力更强而已。

    完颜劾里钵接着说道:“流水以南的温都部落;阿什河及伊通县境内的蒲察部落;阿什河之北的斡勒部落;木兰县的徒单部落;还有呼兰境内的泥庞古部落。这几个部落联合起來兵发辽阳府。”

    他说到这,停了下來,看了看满脸惊讶神情的众人:“你们说说看,我完颜部落该如何是好?”

    张平抢着说到:“和他们联合吧打辽阳府吧。”

    劾里钵听了呵呵一笑,他看着王旁,有些不安的说道:“兄弟,我也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当时我琢磨着再回來请示也來不及了,你说说看,我该怎么做。”

    王旁一笑:“何大哥,论武功战略小弟知道大哥也非等闲之辈,这次虽然是安排大哥去辽阳府,但凡事应变也是必须的。按照我对大哥的了解,我看你肯定沒对辽阳府动兵,对吧?”

    劾里钵一拍大腿:“嘿,还得说是我兄弟了解我,我看那几个部落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听说还沒大帐呢,几个部落酋长就为了争最后谁做大王,闹的有点不高兴。我就知道他们成不了事。兄弟,你是否记得我哥哥完颜劾者,为什么被耶律宏孝抓着吗??”

    王旁点点头:“记得,好像当时耶律宏孝和渤海军有点小摩擦,渤海军里有劾者兄的朋友。”

    “对啊,你别看渤海军的兵权在耶律宗元手里,他们这些不同的军队,总是因为抢了东西分赃不均,或者谁也不服谁闹摩擦。我兄长劾者,替他渤海军的那个哥们出头,才被耶律宏孝抓着。我记得我临回完颜部落的时候,兄弟你说过,咱们去帮高丽打倭奴,要用渤海军。我就找到那个哥们。那哥们告诉我,朝廷已经派人接管了渤海军,渤海军的兵权已经不是耶律宗元的了。 那我们还和渤海军干仗干嘛?我啊就派人马蚤扰了一下那几个部落,那几个部落的队伍就撤兵了。”

    王旁赞同的说道:“劾里钵大哥这么做挺好,我们保存了渤海军和完颜部落的实力,而且辽阳府平安辽皇才会放心的借兵给我们!大哥辛苦了,小弟敬你一杯”说罢举杯向劾里钵敬酒,众人也跟着一同举起酒杯。

    劾里钵憨憨笑道:“兄弟不怪我自作主张就好了,我这也是跟兄弟学了。”

    王旁见劾里钵这么说,心知如果不改变历史,未來完颜部落的确是不可限量,可是现在完颜劾里钵还是对自己很敬重,他心中暗自感叹,他要怎么影响这些人,才可不杀戮!可沒有战争,也许几百年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是n个国。

    历史就是这么的矛盾,历史因时间需要成为特定历史,因为事件需要而成为特定事件。有多少人能了解,王旁并不想改变历史或者架空历史的感觉?或者,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看的更清晰;或者來此一遭,也不过只为了看的更清晰。

    王旁想到此安慰劾里钵说道:“劾里钵大哥做的很好,咱们的目的又不是让辽国再战乱,咱们是为了借兵。达到目的就是了。”

    众人也附和道:“既然王侍郎都这么说了,劾里钵大哥就放心吧!”

    “劾里钵大哥,还不快敬王侍郎啊?王侍郎也当爹了,刚刚正说你要失望的事呢?”

    完颜劾里钵瞪着眼,想起來刚进來时候隐约提到的事:“哈哈哈,我都听到了!我兄弟有儿子比我也高兴啊,再说了,儿女亲事算什么难事,等咱们得胜凯旋回來的时候。我兄弟加把劲生个十个八个!肯定有一个是我儿媳妇!哈哈”

    王旁暗想,劾里钵到是笑的起劲儿,看來我这个未來金国皇上的老丈人还不做不行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代的海军

    听的完颜劾里钵的话,大家哄笑了起來。这个劾里钵一向这么大大咧咧,都是大老爷们坐在一起,说话更加沒有遮拦。

    王旁无奈摇摇头笑了笑:“众位,我听辽国皇上说,宋国朝廷派了兵三千,集结在登州从我们水路攻打倭奴。”

    “太好了!”大伙听了王旁这话,立刻安静了下來。

    王旁看看众人:“原來我们小打小闹跟玩似的,不管是自己打,还是看人家打,都是些小把戏。倭奴虽然猥琐,但据我所知并非那么好对付。况且我们对高丽,倭奴都不是很了解。现在朝廷虽然派了兵,但不知道兵力如何。”

    说到这,他看了看折克隽“折大哥,朝廷派來的人跟你祖上有渊源。据说是杨家将的后人!”

    折克隽一听瞪大了眼睛:“啊!那可太好了,是谁啊?!”

    王旁知道,折克隽是大将折德扆的后人, 折、杨两家同是山西人,折从阮与杨信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府州与麟州又是邻近。在折德扆比杨业大二十四岁、两家都是武门世家的背景下,折德扆就以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杨业。德扆之女折氏,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折(佘)太君。

    为后世传诵的这么有名的杨家将的故事,北宋名人之后,现在要辅助王旁征战,王旁心中不由一股傲气。想到此,王旁攻打倭奴的信心更足了。

    王旁说道:“这个消息是我在双塔山上,听耶律洪基所说,这事情就交给折大哥去打探,听说此人已经來辽国与我们见面商议灭倭之事,折大哥这几日留心接应。”折克隽领命称“是!”

    王旁又布置道:“何大哥,高丽使者近日也要到辽国來,此人既是李恩喜姑娘的兄长,何大哥择日请來相见,我们也要详细了解当下高丽的状况。”

    王旁看了焦德友和武龄:“二位并非军中之人,你们回汴京照顾下家里的事。”

    焦德友似乎在想着什么事,而武龄则摇摇头,闷声闷气的说到:“家里的事,有我师父他们呢,我不走!我不会打仗但是可以在公子身边保护公子。再说,我还可以帮你们和士兵修修补补兵器,盔甲。反正我不走!”

    王旁看武龄执意留下,他看了焦德友:“大哥……”

    焦德友听到王旁在叫自己,他回过神,刚才他也听到王旁说话,但是心中想着一个事,现在见王旁问到自己,焦德友说道:“兄弟,虽然我是月下姑娘的义兄,但你我也兄弟情深,想我父也是军人出身,跟随狄将军左右。现在,我能跟兄弟打场漂亮仗,也是我心意。一來这关系到我义妹的安危;二來,兄弟你忘记了吗?周家船坞现今是打造漕船,可当年宋夏黄河之战也有周家的战船。”

    王旁心里有几分犹豫:“大哥的心意我明白,海上行船毕竟不同黄河湖泊。”

    焦德友呵呵一笑:“兄弟这点你肯定沒我知道的多,想必兄弟不知道我大宋的水军的厉害,咱不说江河湖泊,就说广南舰队和蓬莱舰队就负责宋国沿海的防御。每年都会在浙江亭校阅水军,我就曾经去看过。”

    王旁一听來了兴趣,难道宋朝就开始军演了吗?这几年他虽然东奔西走,但一直走的是商路,还真沒留意过宋国的水军。大伙也都屏气凝神听焦德友讲述。

    “每到水军校阅的时候,就会有几百条战船,分立在两岸,其中有帆船,明轮船,车船。?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