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68部分阅读

争宋第68部分阅读

说着一边惋惜的摇着头。

    老者身边的一个小伙子,拽了拽老者衣袖,朝王旁这队人弩了弩嘴“看來沒钱有沒钱的好处,像这般有点钱要是沒有权势的,若是摊上办差,多大的家底有个年也掏空了!”

    这小伙子大概是见王旁一行人,人高马大衣着富贵,看似又有家眷随行,更何况用一般百姓是用不起,官府也不让用的马车,但凡用马车來的人多半非富即贵,也让王旁这队人在这个不算太大的县城中比较醒目。

    王旁正顺着声音看过來,小伙子一看王旁朝这边看,急忙一闪身走开了,说话的人也都朝着东南方向去,似乎有热闹要看。

    他们也正是向东南而去,一行人走过一两条街,就快邻近盐步岭,就看见一处稍大的宅院门口站着不少人。

    有说话的有看热闹的,将本來不算太宽阔的街道挡住了,王旁和元泽坐在马上,朝人群中望去,这座院子的院门敞开着,一四五十岁的人站在门口,和他说话的是刚刚从王旁他们身边跑过去的两个差役。

    他们离得远听不清里面在说什么,王旁跳下马:“我去看看什么事!”

    反正现在也沒人认识自己,而且王旁对这地方充满好奇,元泽皱了一下眉头,“爹娘还在府上等着呢,你可别多管闲事啊,现在你又不是当官的,即使你现在还有官职,也管不了这的事儿。”元泽似乎看出來王旁的好奇,他低声提醒着王旁。

    “嗯。”这里不是在京城,虽说是老家,但对王旁來说格外的陌生,王旁应了一声,顺手将厮缰递给跟了过來的瓦壮,随后探身进了人群。

    听众人小声议论,王旁猜到这人可能就是那姓陈的员外,看样子年轻的时候也个文弱的书生!!戴束发官,里面藏青色儒裙,外罩对襟衫,看上去长的倒是一副斯文,他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身上还背着个包裹,看样子正要出门,却扶着门要往回退。

    那两个差役一个稍瘦的,正拉着这个陈员外的胳膊,拉拉扯扯间陈员外哀求着:“二位官爷,求您二位跟县太爷说一声,这差我是真办不了了!”

    “不行。”瘦差役不容置疑的口气,瞪着着眼睛看着陈员外说到。

    那更瘦一点的差役语气倒是缓和些:“你要是走了,别说我们,就是县太爷也沒法交差,不如你跟我们县衙走一趟,有什么事你跟县太爷直接说去。”两个差役似乎铁了心要将陈员外带走。

    人群中有人说到:“县太爷交不上差,这么多年都是指派陈员外,陈员外人不错,就别为难他了。”这说话的声音就在王旁身边,瘦差役朝人群看过來嘴上说着:“这是谁说的,要不这办上差的事,你出來替陈员外办了。”说着,目光落到王旁身上。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笔下文学 >- lwen2

    请分享

    第二百四十四章 宋之赋税弊

    ?瘦差役的目光落在王旁脸上,竟是一愣,这人十分面生,看衣着打扮并非平民百姓,他也知道刚才那话不是王旁说的,只不过王旁在这群人实在有些惹眼,大概是寻亲访友或者是路过此地,一闪神的功夫就觉得王旁目光犀利,想避开又觉得自己毕竟是当差办事,何必惧一个生人,索性就朝着王旁说道:“旁人听好了,官府办事有官府的规矩,不懂规矩的少掺合事!”

    王旁不屑的轻轻“哼”了一声,一个县衙的差役虚张声势端什么架子。-< 笔下文学 >- lwen2

    陈员外见状,一脸的委屈的打着圆场:“谢谢老几位,街坊四邻,能办的我陈某都办了,如今我真是办不了了。”说着眼泪在眼眶打转,转回头又对两名差役说道:“二位官爷,您看我这地主做的,最后连地都沒了……”

    两位差役互相看了一眼,对陈员外说道:“你看,咱这县城就这么大,打头碰面的谁还不知道谁么,你是办上差,有沒有能力办我们不清楚,我们两人吃的也是官饭,您看您,都说您人好,都这时候了,您就别让我们为难,大伙都落个整脸,我们也好交差!”

    陈员外听着,叹了口气看看周围人,一副求助的目光,胖些的差役也在人群中看了一圈,“各位让开,若是有谁想帮这陈员外一把,接了这差役,那就站出來,我们哥俩也不想难为陈员外,是不是!!”他这么说着,人群中竟沒人再说话,似乎生怕有事摊到自己头上,有的还向后退了半步。

    这是什么差,怎么让这些人这么害怕,王旁心中不由的有些奇怪,可见陈员外一边叹着气,一边也沒什么更好的办法,他回身关上自己宅院的大门,低头耷脑的跟着两个差役,那瘦差役似乎生怕陈员外跑了,可是锁上人带走也沒有道理,只好一只手拽着陈员外的胳膊肘,皮笑肉不笑的说着:“您看,这路也不平,您腿脚也不好,我扶着您!”

    说着三个人顺着人群闪开的一条路,向县城中府衙的方向而去,王旁这才注意到这陈员外还有些跛足,刚要打听是什么事,衣袖被人拽了拽,回头看是蔡京。

    “公子,大公子催您呢。”蔡京低声说道。

    王旁朝队伍看去,元泽正在朝他摆手,唉,看元泽归心似箭的样子,自己还犯愁哪都不认识哪呢,看那几个人说话的语气似乎两个差役也不会太为难陈员外,反正也要过了年再出发,这样算起來要在临川呆上一个來月,有的是时间。

    王旁闪身上马:“哥哥,这是什么上差,怎么好像要命似的!”

    元泽坐在马上仰着头,刚才的一幕他并不是太关心,听王旁问起掖挪的说道:“你这官可真是做的稀里糊涂,病一好就平步青云,当官也沒经过礼部,更不是考取的功名,我看你脑子里除了赚钱就是打仗,既不知道官场也不知道民生,你啊,身边该有个幕客了!”

    这问題王旁不是沒想过,只是一时沒有合适的人选,府上年岁较高的就是崔德友和贺行远:崔德友虽说早先和官场也有联系,但毕竟也是民间人士,对官场的事还沒王旁知道的多;而贺行远虽说自己也曾做过小官,但是西夏的汉官,对于大宋官场里的情况也是知之甚少,更何况宋朝的官员的幕僚,是不允许自行任命,而是由朝廷指派,当初仁宗在位的时候,王旁沒有答应配置幕客,如今英宗在位难道给王旁身边再安个眼线不成。

    “我有哥哥在就行了,凡事你多指点我,刚才那事还沒回答我呢!”

    “你看,这就是我刚说的当官好,就是有多少地也沒用的道理:政府向民间收税,则全归入一个项目下,在汉代,中国本有地方自治组织,其首领称三老,三老之下有啬夫游徼,三老是掌教化的,啬夫主收田租,游徼管警察盗贼,他们都代表地方协助政府,这一制度,到隋唐便沒有了,变成有名无实,到了五代时候,军队每到一地方,要地方出力役,出贡调,那些本來早不在国家规定的制度里,于是临时就得找地方领袖,向他们要房子,要稻草,要马料,要用具,要壮丁,要给养,这明知道不好办,但也得勉强办,军队常來常往,这些地方领袖,就变成专是对上办差。

    地方行政官却感到有此一种人,又省事、又易督责,于是即使地方上沒有这样人,也硬要举出一个两个來,军队像水一样地流,到了某地就要派差,所以办上差的办上年,家私就垮了,一个垮了,再找另一个,以后即使沒有军队需索,地方长官也依然沿着旧习,仍要地方照常办差,这样就变成地方又多了一笔负担,而更坏的是使地方上沒有一个能兴旺的家族,兴旺了,派差便轮到他,咱们大宋的差役法,都是由前面历史沿袭下來,你看,这陈员外就是个例子,估计是这县令的任务都摊到了这家头上!”

    原來如此:“这地方官也是,若是地方上的富户都如此,那谁家也兴旺不起來,能兴旺的也就是有职田,或是地方官惹不得的官宦,这些地方官也是混帐,朝廷派下來竟不作为,别说,哥哥你确实知道的还挺多的!”

    “那是。”元泽得意的笑笑:“要不说你不明白官场和民生,这些咱爹知道的更多,对了,你还记不记的嘉佑年间,爹爹上奏万言书!”

    “记得啊!!”这事王旁怎么忘得了,当时父亲王安石废寝忘食,为上这书查阅大量的书籍史典,而且这里面还有元泽不少功劳。

    “当时万言书上就已经写出了诸多赋税的弊病,只可惜这事就这么放下了,而且当时爹爹还说,等你我兄弟年纪再大些,自然就理解其中的一些事!”

    王旁还想再问什么,一行人竟不知不觉中已经來到了山坡下,顺着坡上的土路上了山坡,府宅的大门前是一片平地,王旁等人下了马,元泽拉着王旁來到府宅大门前, 啪啪啪,三声叩门,门被吱呀打开,门内的家丁看到元泽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來:“哎呦是大公子回來了,您怎么不派人提前说一声啊。”说着急忙打开两扇门:“这位是!”

    “赵伯,怎么连我兄弟若无你都不认识了。”元泽说着哈哈笑了起來,看样子元泽和这家丁很是亲热,这家丁年纪得有五六十岁上下,尤其听元泽如此称呼,看來是府上的老人了。

    “这,这是二公子,你两小时候可是长的一样啊,要不是二公子那会不开智,还不好分呢!!快快,來人”老家丁明显有些慌神,赶忙安排其他人,“你去把马匹车辆安顿好,你快去禀报老爷和夫人。”赵伯张罗着,便有家丁向府里跑去禀告。

    元泽领着王旁顺着宅院的青石路向里走,院子略开阔,青石路便有水井,树木花草,如今寒冬时节,石路两边梅花盛开,寒香扑鼻,青石路的迎面就是大厅,还沒到大厅家丁就跑回來告诉元泽:“老爷在内宅的书房!”

    元泽让赵伯先带随从的人在此等候,然后拉着王旁绕过楼廊与角门,进到第二进院,便见院内是带有天井的二层楼房,中间有一水池,王旁四周看了看,楼廊上有人走动元泽说道:“前面这进院是客房”,接着又穿过一进,“这里原是二伯的住处,如今他们已经另立门户,就在傍边的宅院!”

    王旁见元泽沒停下脚步,一边欣赏院落,一边跟着元泽往里走,再进一进院,同样是一圈带有二楼的四合院:“到了。”随着话语,元泽的脚步也加快了,王旁紧跟着元泽上了二楼,三绕两绕來到书房。

    王安石听说两个儿子回來了,正是欣喜,尤其是听到王旁回來的消息,想到这几年这孩子吃了不少苦,尤其在外征战那都是把命悬在刀尖上,又想到王旁府上的遭遇,心中又疼又怜,这会儿正等着两个儿子,书也看不下去东瞅瞅西看看听着外面的脚步声,在书房來回踱步。

    门一开,元泽与王旁走了进來:“爹爹,我们回來了!”

    父子三人都紧走了几步,王安石说着:“好,好。”一手拍着一个孩子,看看王旁又看看元泽,最后又看看王旁:“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元泽知道父亲惦记王旁的消息,懂事的闪到一边,王旁更明白这回來就好的含义,虽然自己对王安石是自己父亲这事早先还有些纠结,但见父子情深也不免感触:“孩儿在外,让爹爹操心了!”

    王安石还沒说话,王夫人领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女孩进來,元泽与王旁急忙向母亲请安,小女孩跳到王安石怀里搂着王安石的脖子盯着王旁看。

    “哎呦,我小妹妹都这么大了。”王旁见那女孩乖巧,当初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呢。

    夫人却噗哧笑出声來:“你弄错了,这是你姐姐的孩子,按辈分得叫你二舅呢,你们回來的正好,今年你姐姐和他夫君也刚好在,还有咱们亲家吴教授也刚好从高邮卸任,途径这里也在此过年!”

    吴教授,王旁听的一头雾水,王安石笑道“你还真沒见过此人,此人姓吴名充字冲卿,曾是京师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只因后來违背圣意,知高邮军!”

    这不是吴充吗,王旁猛然想到,以后会和王安石争夺宰相之权,几番在神宗面前说王安石执政办事不妥的吴充,竟然和王安石是姻亲?!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笔下文学 >- lwen2

    请分享

    第二百四十五章 氏族的婚姻

    ?王旁与元泽拜见过父母,王安石让赵伯为王旁一行人安顿好,王旁才知道,赵伯正是这府上的管家,王旁知道虽然这两年家运不济,首先是王安石官场并不如意,一心想为民做事,却在京城只是闲职,王安石辞官一是感觉抱负无法施展,二是刚好安石的母亲亡故,故而辞官回乡,而王旁这两年又连年在外,皇命在身连大宋都回不成,如今一家人团聚自是悲喜交加,自然是很多话想说。-< 笔下文学 >- lwen2

    听说王旁也辞官了,王安石到觉得挺好,虽然自己不在京城,却也知道朝廷之上近來官员频繁调动,尤其王旁这样的莽撞小子,辞官让他静心深修,未尝不是件好事。

    王安石点头说道:“即是辞了官,正好在家和元泽一起读书!”

    “父亲,虽然孩儿辞官了,但是却不能在临川久居,前段受了曾相之托,又有圣上口谕,孩儿还要去一趟南方!”

    王安石微微皱了下眉头,这个二儿子可真是安定不下來,可又转念一想,如今两个孩子还年轻,既然还在为朝廷办事,以后看來仕途是断不了的,可是父子刚刚见面,难免有些不舍:“这,刚到家,就要走么!”

    王旁见父亲和母亲的神情,猜到王安石所想:“过了年才动身!”

    “那好,那好。”王安石随即转忧为喜,王安石还想再问什么,夫人体恤两个孩子路上辛苦,便提醒王安石:既然两个孩子一起回來,若无又要呆上几日,不如先让他们休息一下,然后去拜见同乡叔伯。

    这倒也是有理,毕竟王安石家在临川是大家族, 兄弟二人辞别父母出了书房。

    元泽在前面走,王旁在后面跟着,二人下楼來到第二进院,元泽站住脚步带着似有似无的笑意看着王旁。

    见元泽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王旁不禁问道:“哥哥,你这是笑什么!”

    “笑你,现在我不走了,倒要看你自己找得到找不到自己的房间?!”

    这还真有点难为王旁:“好了哥哥,别说找房间了,就说刚刚说的让咱们去拜见亲友,都是要我命的事。”王旁挠着头说道。

    元泽呵呵笑了笑,拍了拍王旁的:“这你就放心吧,虽说你不认识他们,但是他们都听说过你,你的大名早在家乡传遍了,咱父亲都当你是咱王家的骄傲呢,赶明我带你挨个去见,估计要走上四五天!”

    “好,那是明的事,今天你先告诉我,哪个是我房间!”

    “这院中根本沒有你的房间,走吧,我带你去。”元泽说着,带着王旁穿过走廊,出了王安石府,在王安石府的后面,还有一个宅院,宅院不大只有两进,但却非常 幽静。

    王旁不由的感触,原來自己幼年竟只在这样一座院子里与世隔绝的生活,当然他心里一点都不怪王安石:“这里倒是很清静,只是离父亲住的府宅这么近,难道沒人问这里面所住的何人!”

    王旁看着这府宅无限感慨的说道:“这里曾是祖母所居,祖父先妻过世后,将祖母接到前面府宅,父亲并非祖父长子,两名伯父安仁,安道虽然并非祖母所生,但祖母过府后视为己出,现在他们也都在江南一代做官,这宅院一直空置,直到你我出生!”

    王旁心中默数这,这就出來两个伯父,加上王安石的亲兄弟,安国,安理,怎么元泽会说要拜访上两三天呢。

    两人说着话进了府宅,王旁府上的人竟然都在这里,原來夫人想的周到,见王旁也带了家眷,自然仍是在这府上行事方便。

    第二日元泽便带着王旁四处走访,这一走访王旁才领教到什么叫大家族,王安石的祖父共有五个儿子,到王安石这代更是枝繁叶茂,这些叔叔伯伯挨家拜访,难怪元泽在京城买礼物竟装了满满的一车,这些人就已经认的王旁头晕眼花,好容易都走访完了,王旁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听,这些还不算完,还有几家也要去拜访。

    这几家就更不同了,竟是王安石的外祖?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