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搅乱三国 > 搅乱三国第156部分阅读

搅乱三国第156部分阅读

想了很多天,终于在帐下谋士、武将差不多云集之时提出:“扬州现在有朝廷任命的刺史刘繇,他虽说兵败,但还没死,朝廷也未撤他的职,我自说自话兼领是不是不好?还有寿春的袁术,他也声称自领过扬州,还是以后将军的身份,我现在再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声称自领扬州,是不是会贻笑大方?”

    邓艾的提议不说众望所归,但一提出来,作为曹智帐下的谋士武将,倒是都正准备一致表示附和。但曹智现在自己这么一说,很多人倒是犯了嘀咕。特别是祢衡、荀谌这样正统出身的人,都顺着曹智的话有了正统和非正统权衡之心。

    鲁肃倒是有心来驳斥一下这种迂腐的观念,但一来为官资质尚欠,人也年轻了些,一时找不出好的言辞来劝解曹智。

    邓艾也是,过激的言辞一时也不好意思开口。

    议事厅内一时为这个问题众官正展开激烈地讨论,导火索是有曹休引发。小孩子不懂事,看一群三四十的高官在那边为曹智要不要宣布自领扬州,而左右为难。他嘭的一下跳出来,大声嚷嚷道:“叔父何必为此事烦心,叔父帐下兵强马壮,区区一个扬州领了就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有人支持曹休的说法,自有人反对,叽哩瓜啦争吵起来。

    曹智面色阴沉,坐在主位上,眉宇之间根根的纠结在一起,眼神阴晴不定,只是看着属下一杆文臣武将,心里暗骂:“我不就想找齐你们,让你们表个态,在你们众星捧月下,我好名正言顺的领了扬州,谁想到我还脱裤子放屁,多此了一举,这还能激起一杆忠臣义士的争论!”

    谁不想地盘大大的,权力也大大的。曹智已经在这古代摔摸滚爬八年,心智、野心早就成熟、具备,但深知官场三味的曹智,要一统自己发家之地扬州,不是他已武力,权力说句话就行的,古今中外都盛行一个“众望所归”。说白一点,就是曹智自己说出要统领扬州的意思,怎么怎都是不好意思的,一是要属下说,二是要一致通过,他还画蛇添足的要来点反对意见,然后在众人一再要求下,他勉为其难登上这个位置。

    但没想到曹智这点反对意见却还砸出朵朵浪花,曹智再寻找一下,就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提议是邓艾提的,他属于仕途正统派,祢衡、荀谌都属于这一类,但被自己的大侄子出来这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了再说的提议,触到了这些正统人物的某跟神经。这时要是有个能说会道的非正统出身的官员出来一番慷慨陈词,曹智就能顺杆子往上爬了。但曹智扫视了一圈,这种人在场的没有。李儒本来是个不二人选,但他现在人在安邑陪伴圣驾,做曹智的耳目。许褚、王平都是非正统派将领代表,他们出身都不是汉朝正规将领,但却是曹智的心腹,但此时两人一个被曹智安排驻守合肥,一个驻守居巢,都不在宛陵。特地赶回宛陵参加会议的鲁肃,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他一来不算两派中的人物,二来他好像也有所保留。余下朴胡、杨车、张郃、赵云等都是武将,不是没这份口才,就是自觉刚刚加入曹智这个团体,不想强出头。曹休更别提了,才十六、七岁,瞎说了一句,都快成为众矢之的,吓得他这时额头滋啦滋啦的冒汗。

    第六百六十六章 先抑后扬

    曹智暗叹自己设计这种场面还是经验欠缺了些,以后一定要正反两派安排均匀的情况下,提出讨论重要议案。

    正当曹智准备提议改日再议此事时,突然眼角瞟到一个人,贾诩!怎么把他给忘了!这个家伙在议事厅里吵吵嚷嚷之际,就在旁边看戏,却是没开口说一个字,还故意躲开所有人的注意,一个人躲在一旁悠悠的,一手翘着跟小拇指,挖着耳朵孔,脸上挂着舒服惬意的笑容。这种腔调,绝对任谁看了都感觉这家伙欠扁。

    此刻被曹智盯上,他贾诩还哪能跑得了。“这贾诩可是历史上投机倒把的代表人物,我怎么放着这么好的人不利用呢?”

    曹智趁着群臣议论之时,猛用眼神示意贾诩站出来,你表现的机会来了。

    但那个贾诩不知是真没瞧见呢?还是故意躲闪,就是不接曹智的暗示加明示。曹智给他挑挑右眼,他把左脸对着你,曹智再挤左眼,贾诩又故意的转过右脸,抓耳挠腮的,就是不给你个正面答复。

    曹智气的就快要大骂出声时,突然也是计上心头,正要点名贾诩出来发表对此事的看法。

    不知发了什么疯的贾诩在避无可避曹智狠毒地眼神之下,突然在曹智开口前,一改惬意的隔岸观火之态,“唰”的一下冲到曹智的面前,不知是不是用他面前茶水弄得,只见贾诩满头满脸都是汗水,面色更是铁青,满脸狂怒,愤怒咆哮道:“曹智,你有何能耐敢妄称自领扬州,皇上颁旨了吗?朝廷任命你了吗?你简直就是想乱政,无视朝纲!”

    贾诩的这番话顿时让曹智脸色一白,坐在主位上的身子也气得晃了晃,险些就要从主位上摔下去。

    “你这是来帮我吗?贾诩你个老小子这是趁机打击报复来了吧?”

    坐在主位上的曹智,看着贾诩愤怒的眼睛,深吸了口气,面色无比阴沉的不知说什么,只是看着贾诩。

    祢衡刚才还有些顾及,此时被慎重其事站出来的反对者,立时引发了他的好胜和护主之心。

    “我家主公为何就是妄自称大了,袁术做得的,我家主公为何做不得?现在汉室将倾,主公这时站出是为救扬州百姓,为皇上尽忠,哪里有错了?”祢衡瞪着绿豆眼,挺身而出,气势汹汹的说道。

    接下贾诩的话语,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只见他翘着大拇指对祢衡道:“祢相高见,听您这么一说贾某豁然开朗,男儿当以天下事为重,岂能为了一些名正言顺的私情而耽误正事。”贾诩这话一出,祢衡立即脸一红,祢衡不笨,他在贾诩的话里已经听出先抑后扬的讽刺味道,而且好像是在讽刺他们这帮正统出身的官员思想迂腐,一味纠结在正统与非正统的怪圈里。

    贾诩没理不好意思扭过头去的祢衡,转而继续对曹智道:“主公啊!你也真是的,您是要做大事的人,要成大事,岂能这么婆婆妈妈?这有多少人现在、将来都要看着你,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托付在你的身上,你眼下身负多重的担子,多重的责任,难道你自己不知道吗!你!你!你还在这为一点虚名犹豫不决,真是”

    “贾诩,你”曹智顿时语塞,“这老小子厉害啊!把祢衡连消带打一顿,又把矛头指向我,表面上好像是为我不肯领扬州着急,其实言语里还是在损我!”

    “对,贾大人说得对,主公您现在的使命是守护扬州这片土地,自陈刺史去世后,这扬州再无一人像主公这般合适继任的了!”邓艾低吼着,在贾诩话音刚落,就接口附和。有条理由就抓住吧,管它是在损人,还是夸赞人,邓艾通过陈温之事后,人也变得务实起来。

    “守护”曹智忽然笑了笑,他的笑容有些古怪,更有深深的自嘲:“守护”随即他抬高了嗓音,和贾诩、邓艾对瞪着眼睛喝到:“对,身为一个男人大丈夫,若是连这片土地都守护不住,还谈什么守护其他的土地和皇上,更谈不上匡扶汉室了!”

    说道这里,曹智昂首看着底下一众文武官员,豪气万丈的宣布他决定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即日起自领扬州,行事起“保护”扬州人民的责任。

    等来这句话的贾诩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但在曹智眼里还是有些欠扁的味道。

    曹智的表态立时引来一片附和,第一个议题就这样,在丹阳和曹智幕府官员的一致通过下,解决了。

    有了身份,曹智立即抛出第二个议题,“先征讨那边?”。摆在曹智面前的强敌,目前在明面上的共有四路:一是他大后方占着九江的袁术,二是正要抢占他近邻的孙策,三是还在东北面和周仓对持的许贡,第四自是他的手下败将笮融。先打哪儿,要取舍,不能全面铺开,不要说曹智没这么多兵力,就是有,拳头不捏紧,也打不跨这些强敌。

    曹智抛出第二议题后,立刻阴了脸,看着贾诩,指名道姓让贾诩先发表看法。

    贾诩知道这是曹智有意为难他,为的就是报复他刚才软刀子损他那几下。贾诩在心里冒出一个“你”字时,就一紧袖笼里的拳头,暗自盘算起自己的猛药。

    曹智这种拽着贾诩袖子不肯让他走人的做法,很多人都看出来了,曹智不是发发火而已。“呵呵,这气话么,就不必再说啦!”祢衡、邓艾等人对着长得小鼻子小眼的新成员,不是很了解,但从曹智要一个刚入丹阳的新幕僚发表他们未来对整个扬州战局的看法,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曹智特别重视此人,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也有过人之处。要么就是和曹智不对味,曹智没事找他茬呢!

    祢衡、邓艾等人猜得不错,曹智的确未逃离这两种可能,并且让所有人琢磨不透的是,曹智两种想法都兼顾了。曹智算是想通了,这贾诩虽说不是什么好人,但是绝对会抛猛药和重磅炸弹的人。通过刚刚的教训,曹智认识到,要想在这帮古代文臣武将中把事情快速的推行,就要有贾诩这种人来扔炸弹,让这群人都来个头脑风暴,积极的开展思维,将他的政务、军务快速的运转起来。

    但贾诩这跟老油条老喜欢缩在后面,看热闹,曹智就是要把他揪出来,以后也准备把他当冲天炮使!

    贾诩也猜到了曹智几分险恶的用心,但论险恶这时代那还有人比得上他。贾诩理清思路后,和颜悦色的慢慢踱出座位,来到厅中,对着曹智很有礼貌的一做拱,慢慢直起身后,从容道:“文和(贾诩字)以为主公在扬州的四股强敌中,当以袁术最强,笮融、许贡之流最弱。主公羽翼未丰,此时出兵征伐袁术,稍显勉强。最弱的许贡、笮融连自己的治地都未站稳,就急着扩张,征战,现在连番受挫之下,后院即将不稳,这类人主公不足为虑,大可视而不见。而庐江谁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主公之心腹大患,文和以为应先征庐江,得了庐江,半个扬州其实已经在主公掌控之下!”

    贾诩一说完他的提议,底下的众人就嗡嗡的议论开了。

    “庐江现在孙策正和陆康打的欢,我们去帮谁?”

    “这俩人都不是好人,陆康前段时间一直对我们见死不救,被夺郡那是活该!”

    “孙策更可恶,就是他杀了李太守,多了我们水城的,咱们攻过去正好报仇!”

    曹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看来这个贾诩真是不赖,一针见血,直接刨开了四路强敌中,最让他头痛的一路。虽说这里面应该是袁术最强大,但也是兵对兵,将对将的直来直去,看谁有本事打赢对方。许贡、笮融已经被曹智的部下打得损兵折将,连番受挫,再不早点撤兵,是快要回不去了。

    其实,这四路曹智要用兵的地域中,最为错中复杂的就属庐江这一路了。陆康是和他有旧,俩人甚至还合作过,但丹阳被围时,陆康做的很是不上路,只知道奉行中立的保守策略,见丹阳处于危难之中,也见死不救。这让曹智很是不爽,所以这次重得大半个巢湖后,曹智就已经打算毫不留情的把他们纳入自己的治下,而不再与陆康合作,共同治理。这样一来,其实曹智已经踏出了谋夺庐江地盘的第一步,今后无论陆康还保不保得住庐江,巢湖都将是他的了,他们也都将不会再有合作关系。

    这点其实邓艾、祢衡等也都早已看出,但庐江是这四股强敌中最为混乱的地方,现任扬州刺史刘繇在哪,庐江太守陆康还在皖城坚守,过江龙孙策来势汹汹,正欲并吞。人家打的火热,贾诩建议不顾其他几路敌寇,现在出兵庐江似乎不是时候,而且论威胁程度,庐江对丹阳也最弱。可以说几乎没有,等到陆康和孙策打完再去,不是更合适。

    第六百六十七章 先征庐江

    祢衡最是受不了有人比他强,当即驳斥说这个建议不好,他建议曹智应该先拿最弱的许贡、笮融开刀,趁机并吞吴郡和豫章郡。

    祢衡的拿软柿子开刀,立时引得了一部人的支持,欺软怕硬是人的通病!

    只有鲁肃一直听完祢衡的建议,站起身道:“祢相之策,固然能很快见到利益,但子敬认为这不是上佳之策,子敬倒是认为这位贾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拿下庐江,无论是打败孙策,或是陆康,都可震慑扬州诸郡。主公初领扬州,不应以扩张为主,而是应以立威为首要!”

    鲁肃的话不但让曹智连连点头,贾诩也是眼前一亮,暗忖:“这个看似憨厚的毛头小伙子,倒是有几分见解!看来这个曹老二手下还是有些能人的!”

    祢衡和鲁肃本就有间隙,鲁肃此时还站在他的对立面,他就更气了,正要出言反驳时,还算冷静和中立的邓艾却抢先开口道:“那子敬你告诉我,我们现在去庐江帮哪一方?碰着刘繇怎么处置他?”

    邓艾的两个问题让鲁肃闭了嘴,他的确也不知道发兵去庐江该帮谁,他也只是认为贾诩的这个大方向好。

    正当鲁肃不知该如何回答邓艾的两个问题时,贾诩暗叹一声,决定善始善终出来帮一把这个貌似憨厚的小伙子。

    贾诩继续语惊四座朝前几步,自信满满的侃侃而谈道:“两家都不帮,下官建议先拿下濡须坞,再进兵皖城,两家都要灭,当然是要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最好。刘繇必须把他定性为‘叛贼’,并且一定要他人间消失,而主公遇到的抵抗军队,统统都要归为叛军!”

    贾诩大胆的建议,终于使厅中一片寂静,一时间厅中掉根针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呆了,这个贾诩到底是怎么想的,连扬州正统刺史他都要杀!

    鲁肃瞪大了他的圆眼,两条蚕宝宝眉毛都竖了起来,他对这个贾诩不熟,只是听说过他跟过西凉军的李傕,把持过一段时间的朝政,但没想到这么心狠手辣。

    邓艾比鲁肃多了解些贾诩,他摇着头暗自叹息:“这个毒士真是人如其名!”

    祢衡开始盘算要如何加大对曹智新带回的几位谋士、武将的信息,这些人看起来都不简单。

    一时间所有人各有心思之际,曹智倒吸着凉气,皱眉问贾诩:“先生要我拿下庐江,我不反对,但刘繇毕竟是扬州刺史,听说此人在长安时,也是个颇有见地之人,他来扬州也没犯什么滔天罪行,我要是硬杀了他,是不是会”

    曹智只想拿贾诩出来当回冲天炮,引出一番争论就好,没想到这家伙竟拿出了他身为“毒士”的计策,而且还有够狠得!

    “主公请听贾诩一言,自领只是临时的,不像刺史、州牧才是正职,这里面的天差地别相信不用贾诩明言,主公和各位大人都明白。主公现在正得圣宠,何不利用此次机会,在豪强之中竖起自己的旗帜,这样既可威震四方,加大曹氏一门在神州大地的影响力,又可真正拥有扬州,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这些事是迟早要做的,除非主公像文和一样,不思进取……”

    贾诩再一次慷慨陈词着,说完自己也一愣,暗道:“我为什么要教他那么多?他也不像有帝王将相之才?”

    但说都说了,贾诩自嘲的一笑,心神不宁之下,心头竟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他还道自己沉不住气,犯了冲动的错误,也不及,就看着曹智的反应。

    最终曹智的表现和决定还是让贾诩失望的,在众多谋士、武将的劝说和出谋划策之下,曹智终是狠不下心肠,只是确定了先出兵庐江的决定,但对于贾诩提出的把刘繇定性为反叛者的意见未予采纳,在檄文公告中也只是把刘繇扬州刺史的职给撤了,还算是给刘繇留了条退路。

    散会后,贾诩晃晃悠悠地走出了议事厅,正要赶回祢衡给他和他家人安排的住处时,荀谌着急慌忙的赶上贾诩,和颜悦色拉着贾诩要向他请教对曹智今天过分表现的“懦弱”有何看法。

    贾诩一听荀谌的话,小眼精光一闪,就打量起荀谌来。直到把荀谌看的心里发毛,荀谌也第一次知道了小眼睛的好处,聚光!

    荀谌刚要解释这纯属他的个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