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搅乱三国 > 搅乱三国第219部分阅读

搅乱三国第219部分阅读

他当然能出来主持公道。”

    “哼,那是以前,现在我回来了,我也是他们的长辈,现在开始就轮不到刘备这支大猴子在此地指手画脚了!”  蔡瑁一握拳头,满脸阴霾的狠狠说道。

    蔡瑁兄妹正说话间,一个还略显稚嫩的英俊小少年,跌跌撞撞的奔进屋内,一路还高叫着:“舅舅,舅舅!”

    来人自是刘表的小儿子,蔡氏的养子刘琮。他本来正在自己的府中安排亲信赶赴樊城,验证蔡瑁的生死,和联络张允。却不曾想听闻了蔡瑁入城的消息。他立即兴奋地赶往西门迎接,但不曾想知道了在自己生死不明时,使襄阳城内掀起的翻天覆地变化,立即使心急如焚的蔡瑁直接去了刘表的府邸,查看妹妹可否安好。

    刘琮也算不笨,没接到蔡瑁的他,立即也想到了去父亲的房间找寻蔡瑁。同样把蔡瑁作为唯一依仗的刘琮,真是太高兴了,他知道自己又有机会成为荆州之主了。

    “舅舅,你要早做准备,大哥已经派人接手了城中三处城门的防守,他就等父亲逝去后,就要对我们动手了!”在刘表房间找到蔡瑁的刘琮一见蔡瑁就焦急说道。

    蔡瑁拉过刘琮,让他不要着急,好好把这段时期发生的事说给他听。并再次重申,既然刘琮叫他一声“舅舅”,蔡瑁就不会让他白叫。

    蔡瑁肯定刘琮是刘表的未来继承人后,刘琮嘿嘿得意地笑了。在他接口“那是自然要说与舅舅知道”的话语里,刘琮详详细细将这几日来襄阳城内外的异动说于蔡瑁知晓。

    但还未说完之前,刘表的房间内又涌进一大帮人。傅巽、蒯越、伊籍、王威等一班荆州文武听闻蔡瑁意外回来后,都等不及在天未亮之前齐来刘府寻蔡瑁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些人这么着急,最大的目的就是确定蔡瑁的生死问题。

    就连未到刘表房间多日的刘琦此时也匆匆赶来,一见活生生的蔡瑁顿时心凉了半截。面对蔡瑁这一变数,刘琦本来大好的形式瞬间倾倒。而本来毫无还手之力的刘琮却在顷刻间扶摇直上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世事无常”的古训。好些个本来已经倒向大公子刘琦的文武官员,此时也刻意的和刘琦站开些,保持距离,以示泾渭分明。

    人就是这样,在你得势时,人人都往你身上凑,都想从你这分杯羹,粘上点关系。但你一但失势,这些人跑的比谁都快。荆州官场这些老兵油子更是如此,在一片“立长为主”的舆论下,迎上刘琦献媚者无数,这会儿一有变数,就一个个恨不得跟刘琦撇清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蒯越等一众官员正与蔡瑁攀谈之际,闻讯而来的刘备也赶到了。现在的刘备已经不将自己当外人了,人虽说还住在传舍,但进出刘府已经不用通报了。

    刘备之前对荆州官场的意外变数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知之甚详了。刘备敏锐的捕捉到了他能从中“牟利”,借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好机会,刘琦年轻,刘备有叔父的身份,只要现在让他欠上自己的人情,让他有所依靠自己,甚至听从自己,那将来刘备说不定就能幕后主使荆州一切也说不定,所以他积极和刘琦接触,还和众多荆州官员在这段时间里来往慎密,并为刘琦制造从古到今“立长礼制”的舆论向导。可以说刘备已经在刘琦身上下了赌注了。

    但今日正在睡觉的刘备突然被人告之蔡瑁回来了,刘备睡眼惺忪从床上坐起,不由感叹:“这跟曹智沾上任何关系的人,就是变数多!这明明已经说战死的人,怎么又活着回来了?”

    刘备此时匆匆赶来,就是想确定蔡瑁安然回来的同时,赶紧看看风向,为自己扳回一些劣势。

    蔡瑁也是第一次见到刘备,但他一眼就认出了长的特征明显的刘备,未等刘备向蔡瑁见礼之前,先开口道:“这大概就是刘皇叔了吧!”

    刘备对于蔡瑁一眼就能认出他来,神情一愣,心里咯噔一下打了个问号后,就也不失礼节的对着蔡瑁拱手道:“蔡将军回来了,真是可喜可贺,不知前线战事怎样了?”

    刘备一针见血的提出令蔡瑁最尴尬,最痛的问题。荆州军与曹军的第一场对阵,肯定是荆州军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战事败了,前线一定很是吃紧,你个败了第一阵的蔡瑁还回来干什么,这里头够刘备挖掘的问题肯定很多!

    刘备也是老江湖了,自然一眼就能看到其中问题的所在。他准备在第一时间拿出蒯越等心知肚明的事,就将死蔡瑁,为刘琦和他自己扳回劣势。

    现在刘备和刘琦是明摆在一条船上的人,刘备没办法改了,刘琦也是没得选了。刘琦此时已经自然而然的站到了刘备的身旁,以彰显着同一阵线的立场。

    蔡瑁并未回答刘备的话语,只是朝着刘备嘿嘿的一阴笑,就对着门外爆喝一声:“来人!”

    “在!”蔡瑁话音刚落,立即就有两名军士,在门外应声报道。

    第八百九十二章 越俎代庖

    “去把韩嵩,韩侍中放了!”蔡瑁的答非所问和命令是在散布一个信号,蒯越等人正在惊奇蔡瑁发出的信号时,那两名军士已经轰然应命了。

    “是!”

    两名军士转身欲走时,又被蔡瑁叫住,“还有,把九江来的鲁肃,鲁太守也请去于飞楼,我要升堂议事!”

    “什么?”

    这声惊叫是出自刘琦之口,“升堂议事”这是荆州牧刘表才可做的事,他蔡瑁怎有这个资格。同时表示出惊讶的,还有刘备。他不为蔡瑁的越俎代庖二惊讶,他惊讶着蔡瑁明目张胆的要让曹智的代表登堂入室。

    请出被刘表软禁的鲁肃,是个很严重的事情。刘表没死,难道蔡瑁就急着要推翻他的政治立场,重新选择吗?

    刘备不敢确定,也不敢往下想象。此时,闻听蔡瑁又是释放韩嵩,又是邀请鲁肃出席他们的议事动作,也是有人紧张,有人忧。

    但正当刘备准备站出来说几句时,可能蔡瑁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份的问题,就见到朝着刘备、刘琦,微微一笑后,再次朗声道:“荆州非常时期,鉴于主公不能理政,从今日起一切事物暂由二公子刘琮代理!”

    “你……”就在刘琦不服的朝前一步,要据理力争时,蔡瑁一点不给他插嘴机会的大声道:“喔,对了,刘皇叔虽说是袁绍的特使,但好歹也是琮儿的叔父长辈,不如一起去于飞楼列席旁听一下吧!唉,这些后辈还小,什么事都得咱们做长辈的来给他们拿主意不是,哈哈……刘皇叔请吧!”

    刘备本也想替刘琦出头,争一争这荆州主位,辩一辨这废长立幼,不合礼法的规矩。

    但看到新近结交的荆州从事伊籍正在向他拼命使眼色,并很快发现了伊籍眼中坚决反对刘备为刘琦出头的神色。正当刘备一犹豫之际,他的背后传来了众多兵卫的脚步声,而且刘备此时在迅速一扫视蒯越、傅巽这些荆州的政治代表人物,也未对蔡瑁嚣张的做法提出任何异议。这一切迭起的变数终于使刘备明白了就算现在刘表马上死掉,刘琦继任一事,也不是那么顺理成章的。还有就是刘备此时才发现,他对蔡瑁在荆州的地位和权力的错误估计。

    刘备一生小心翼翼,处事严谨,但这次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鲁莽了。

    刘备一把拉住了冲动的刘琦,轻摇两下头,暗示着刘琦不可冲动。并无奈的叹了口气,大方的对着蔡瑁再次一拱手,道了句“蔡将军请!”,说罢转身就走了出去。

    刘备听明白了,蔡瑁先前这句话是在提醒他,他的身份。虽说你是刘琦、刘琮的叔父,但你主要的身份是使臣。蔡瑁话里的意思就是在提点刘备别忘了自己的身份,别妄想有个远亲的身份就可以在这荆州、在这襄阳城指手画脚,特别是这未来继承者的问题上。

    刘备本来相信当着蒯越、傅巽这些大儒的面,拿出“立长”的古制,蔡瑁就算再想护着二公子刘琮,也硬不起道理来。但没想到蔡瑁才一回来,就来硬的,襄阳城的兵权也已经迅速落入蔡瑁手中。怪不得他敢这么强横,刘表不能起来主事,还不是谁有兵权,谁就可以说话。

    蔡家在荆州兵权一份上的权力和分量,的确是刘备这个外人不能估量的。刘表因为不信任外人掌兵权,两个儿子有还年幼时,他就非常信任小舅子蔡瑁和外甥张允,所以无论是荆州的兵权,还是襄阳城卫的兵权大部分都在蔡瑁和张允手中。

    刘备是个看得懂事情深沉问题,听得懂弦外之音的明白人。他及时阻止了刘琦的力争,适时的选择隐忍了。而刘备这时明白了,他透过刘琦先前看到的荆州上下的一片投诚和武将集团的松动,都是在基于蔡瑁战死,张允不在,刘表弥留之际才表现出的对他们的倾向。但现在蔡瑁平安的回来了,听说荆州大军还在张允手中,并没有败得一塌糊涂。那这时原先半只脚已经试探性的踏入刘琦这位荆州新主门槛的人,还不赶紧收了回来,站回蔡瑁的原先队伍。

    蔡瑁在荆州军中经营多年,各军、各营部将大都出之他手,他只要是好好活着回来了,威信自然尚存。在刘表不醒来之前,他在军事、政治上的话柄权依然是无人能比拟的。

    “啪!”几案破碎,空中漫舞飞花,木屑如雪花般在于飞楼的议事厅内四撒飘落。

    高坐在刘琮主位侧旁的蔡瑁此时眼中,浓浓的杀气如霜雪交融,冰冷的语调令俯首在地的一名襄阳东门城卫的副将浑身都为之颤抖。

    “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蔡瑁的大吼让那名副将颤抖着回答道:“末将不知道,都是大公子说……”

    “混账,来人将此个妖言惑众的人拉出去斩了!”蔡瑁不等那名副将将刘琦抖出,就命人将其拖出去正法了。

    刘琮不明白蔡瑁为什么阻止这个曾经倒向他大哥刘琦的东城城卫副将,就在要全盘说出刘琦撬动他的阴谋时,却遭到了蔡瑁的阻止,并命令杀之,这难道不是彻底扳倒自己这个大哥的最好机会吗?

    当处事未深的刘琮把疑问的眼神递向身旁的蔡瑁时,蔡瑁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把那份敲山震虎的目光都用在了静立在堂下的一杆文武官员身上。

    这厅中大概除了刘琮这个半大的少年不明白蔡瑁这么做的深意外,所有人都明白了蔡瑁这是在杀鸡给猴看,立威啊!这是要所有荆州官员明白他们无论之前承诺过刘琦什么,或是刘琦承诺过他们什么,现在,此时都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蔡瑁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发现自己站错队伍是惶恐的,但主事者能给他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是会感激一生的。

    蔡瑁虽说不在行政治,但也明白刘表归天后,整个荆州上下的官员都换一遍。他现在替刘琮做的就是立威和笼络,而且蔡瑁高就高在让这名副将说出刘琦大公子身份的同时,好像做出了一副维护他们亲兄弟间感情的义举。还让蒯越、傅巽等文官感激了蔡瑁用一名属下的死,压制了一场内斗的导火索。应该说这是蒯越、傅巽他们愿意看到的,所以说蔡瑁这一手做的是漂亮的。即震慑了对手,又拉近了文官集团的距离。

    整间大厅的空气温度都因为厅外清晰的惨叫,陡然降了下来。刘琦原本英俊的脸上,如极地冻土,冰雪漫天,罩上了惊恐的寒意。刘琦明白蔡瑁杀这名曾经表示过效忠于他的城防副将,是在孤立他。

    他难道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

    那副将的惨叫让刘琦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几乎都被冻得僵住了,而接下来蔡瑁更狠的是他一口气撤换了荆州四门的城防将官。这些职位都在一刻钟的时间里被蔡瑁的兄弟、子侄接替。

    刘琦听完蔡瑁的调兵遣将,浑身的温度再次暴跌一个层次。已经开始颤抖的刘琦,预感到了自己可能今天连这于飞楼的大门都走不出去了。

    与此同时,误入其中的刘备也在积极开动脑筋,思量对策,如何从此事中抽脚、自保。

    就在刘备欲开口夸赞蔡瑁治军严谨等恭维话,拉开他的辩驳时,厅外又响起了“侍中韩大人,九江太守鲁肃到!”的报唱之声。

    这两人的到达,让刘备心下又是一阵痉挛。那个韩嵩还好,听说以前也是这荆州刘表帐下的一名官员,最近才被曹智以汉朝廷的名义征召了。但那个鲁肃可是脑门上刻着曹智特使的人物。刘备也知道之前这个鲁肃一直被刘表软禁着,蔡瑁此时将此人请来如此重要的议事会议上,与他这个袁绍特使当堂而立,其用意已经昭然若揭了。

    蔡瑁显然对着两人很是重视,一听禀报,亲自离座,快步来到门口迎接。那个韩嵩看起来惨点,可能是从监狱直接来的,现在还没换过衣物,蓬头垢面的不说,外衣上处处是斑斑点点的污迹。

    但蔡瑁显然未对受尽牢狱之苦的韩嵩,多加言辞,只是安慰几句,就让蒯越等人接过话茬慰问着刚获释放韩嵩起来。蔡瑁释放韩嵩更多的是要拉拢蒯越等文官集团的政治势力,现在看起来效果很好,蒯越等人接过韩嵩的同时,已经向蔡瑁射来了感激的目光。

    蔡瑁此时已是则对一身青色儒衣,胖乎乎长得很是实成的鲁肃表现出了更感兴趣的味道。以蔡瑁的官职竟拉着目前来说还算敌对势力旗下的一名郡太守,寒暄几句后,还亲自送鲁肃坐上刘琮主位右下首的位置,待为上宾。

    刘备看着蔡瑁很明显超乎寻常的行为,立时预感到了不妙。看蔡瑁对鲁肃热情地态度,刘备猜测到蔡瑁可能在前线已经与曹智达成什么协议,这是要趁刘表弥留之际准备实施了。

    其实不光刘备看明白了些问题,荆州官员更是明白蔡瑁这是要推翻刘表的中立策略,要与曹智结盟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帝王资业

    就在厅内几十名官员各有心思之际,在这厅中唯一还不太明白现实情况的鲁肃,左右观察一番后,低着头,到此时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

    鲁肃来到襄阳已经一月有余,在向刘表表达完曹智的结盟之意后,就一直被刘表的手下软禁着。不要看鲁肃三十岁都没到,但那份面对随时可能的生死,一点也不放在心上。这份气概着实令人钦佩!

    这份笃定其中多少有鲁肃个人对曹智盲目的崇拜和信任,也体现了鲁肃对曹智的全盘计划的信心。他这一个多月过的其实也不好,虽说刘表在住和吃上没亏待鲁肃,但限制自由使鲁肃对外面发生的情形一概不知。可以说鲁肃现在对荆州政局,曹智和刘表的战事等关键性信息极度缺乏。

    一个聪明人对于情况不明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保持沉默,等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再发表言论也不迟。

    对于来到这间不算陌生的议事厅,没有见到刘表,鲁肃很是意外。蔡瑁对他的热情,他也在暗自分析其目的,还有这个坐在主位上刚才和他见过礼的年轻人是谁?应该是刘表的公子,不知是大公子刘琦,还是二公子刘琮?

    正当鲁肃就目前能见到的情形做着分析、判断时,蔡瑁已经将话题引出,“诸位,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樊城的战事已经结束。我军和曹军互有损伤,但我们现在不再是敌人了!”

    “嗡!”

    蔡瑁直接的话语,所揭示的内容,让刚安静下来的议事厅一片哗然。就连坐在主位上的刘琮也诧异的看着自己这个显然已经安排好一切的舅舅,但这一切对于刘琮内心预想的稳坐荆州之主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蔡瑁,你身为荆州一方将领,受命于我父亲击退来犯之敌的,你凭什么就说和曹军不在敌对了?蔡瑁你是不是瞒着我父,私下与曹军和谈了?或者是你已经降了曹智?”刘琦一听蔡瑁之言,就跳出来质问。接着几问后,就哭哭啼啼的干嚎道:“蔡瑁、张允你们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妄我父亲如此信任你们,你们竟敢投敌,这是背叛,各位我建议立即抓捕这两个大逆不道之人!”

    刘琦的建议自然受不到众人的支持,现在这襄阳城内外,除了蔡瑁还有谁能调动一兵一卒来抓捕蔡瑁他自己。

    对于这种有点可笑的局面,许多人低下了头,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