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搅乱三国 > 搅乱三国第224部分阅读

搅乱三国第224部分阅读

    时正在那里快乐的吃着草料。刘备二话不说,飞身上马,冲出刘府后门,直奔西门而去。

    刘备逃走的消息,在第一时间门吏报知了正在推举刘琮为荆州牧的蔡瑁。蔡瑁暂时将新州牧安置给蒯越等人照料,他自己则忙率二百骑兵马上出了与非楼追赶刘备而去。之前他和蒯越光顾着前厅争世子之事,忽略了刘备,只派了一名属下尾随刘备。现在大事已定,他要完成曹智的嘱托,勿必赶尽杀绝刘备。

    的庐马不愧为良马,刘备纵横襄阳城内数里,一路疾走如风,城内大部分兵士,甚至西门守军都不知道于飞楼的异变,更没人知道刘皇叔已成逃犯。刘备一路之上碰到好几股巡城的兵勇,都未遭到阻拦,很快西门历历在目了。但再走不了几步,就看到了檀溪拦住去路。刘备不敢勒令西门兵士放下吊桥,但溪水有几丈宽,波涛汹涌,无船可渡。他勒转马,却见远处追兵赶来,只好赶马下水。走不几步,马蹄下陷,衣服被水打湿。他急得大叫:“的庐,你果然妨我吗?”

    刘备话毕,突然,的庐马仿佛听懂了刘备的话语,犹如神灵附体一般飞身跃起,一下子就落到对岸。

    此时正好蔡瑁赶到西门,瞧见刘备纵马飞跃檀溪,不由惊叹道:“这!这是什么神助他呢!”

    蔡瑁正要令西门兵士放下吊桥继续追赶刘备时,突然见刘备的小舅子糜烂,谋士孙乾已领着随行而来的三百护卫士兵赶来汇合刘备,接到刘备后一路绝尘而去。蔡瑁见自己兵少,不敢逞强直追而下。于是不得不作罢,率部而回。

    襄阳城刘府,这一夜注定要迎来一个不眠夜。

    中午时分还是喜气洋洋的豪门大宅,如今已经被一层阴惨死气所笼罩,整间大院插满白幡,时时可闻啼哭之声络绎不绝。

    前来刘府悼念的官员络绎不绝,如今职责所在的刘琮身披重孝,迎接和感谢这前来吊唁的宾客。而刘表长子刘琦此时听说已经被关押在了别院之中,所有宾客一律不得见,没人知道等待他的命运会是什么。

    荆州州府当夜就发布了榜文,宣布刘表死于背脊毒瘤病发不治,二公子刘琮继承刘表一切爵位、官职,要求荆州上下臣服刘琮,继续效命。

    作为继任者的刘琮还未尝到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对付了半宿的吊唁宾客后,蔡瑁、蒯越、傅巽和刚被释放的韩嵩在等最后一名宾客在刘表灵前祭拜过后,就拥着他进入内室,把门一关,傅巽马上就道:“公子,你对城外的曹智准备如何处之?”

    其实还未走上“州牧”之位满一天的刘琮,一下子被傅巽闷雷一般的话语击闷了。他刚刚幸运的成为了刘表的继承者,荣登荆州牧高位,怎么就要对那个曹智如何处之?

    “他过他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呗!”

    对于刘琮孩子般的话语,傅巽和蒯越等人都笑了。

    等了半响,谁也不愿意率先说出那个“降”字,最后还是蒯越轻轻道:“公子,我们降吧!”

    这句话沉沉地击打在刘琮充满美好憧憬的幼小心房里,他的脑子里一下子一片空白,只能木讷的扭头看着蔡瑁,傻傻的叫了句“舅舅!”

    蔡瑁明白刘琮这是在询问他意见,毕竟在这间内室中,蔡瑁从表面上是刘琮关系最近的亲戚。

    “琮儿,听各位大人的,我和张允的数十万兵马已尽归曹公帐下,我现在也是已经有朝廷正式拜下的军中官职了,我们不可能打得过曹公!”

    蔡瑁的话让刘琮感觉心都被掏空了,呆愣片刻后的他扑到刚摆放在香案上刘表的牌位,嚎啕大哭。

    之后刘琮去了趟后宅,问母亲蔡氏拿出了荆州牧印绶和天子当年所受的节钺,以及“镇南将军”、“成武侯”的印,一股脑儿交给韩嵩,并委托他去见曹智,表示降服之意。

    第二日清晨襄阳城外,伴随着那巨大而又低沉的风角鸣声,十里连营里的荆州大军,应声启动了。

    不一会儿襄阳城下,多达十万战士组成的一个个步兵方阵,就象是一块块大型的麦田,铺天盖地,种满了整片襄阳城前旷野,四万名水军和他们的战舰分布汉江两侧,一艘艘的战船硕大无比,一排排的行驶在汉江宽阔的水面上。

    而在这些士兵们最前阵的确是顶盔上的白色羽毛随风飘荡,飘摇出一片白色麦浪的曹智亲卫营五千黑甲,他们或走或骑马此起彼伏的队列景象蔚为壮观。

    而这块阵地的中间,高大的骏马上居首的赫然是曹军主帅曹智,左右是荆州三军的蔡瑁和张允,其后是郭嘉和贾诩等曹智帐下谋士、军将。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无官无职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等人,这批人就是前一天曹智带回来的重要战利品,此时更是作为曹智的特邀嘉宾,共同见证曹智兵不血刃进驻襄阳的盛况。

    荆州所有军将巨头同时出现在一片阵地上,并且是站在曹智的身后,这人数多达十五万人的军队此时俨然已成为了曹智的军队。这是罕有的盛事,但曹智毫不掩饰的昭告天下,荆州从此姓了“曹”了。

    曹智亲卫本阵里,战鼓擂响,兵海涌动。他们终于行动了,但他们不再需要进攻襄阳城,而是进驻。

    而此时从正式迎接曹智大军入城的襄阳南城到其他三城,此时是由一条由白色小旗组成的连线组成的,在那旌旗飘飘中,白旗显得是如此的扎眼,醒目。

    一马当先的曹智眼神停留在城墙上面的白旗上,久久不曾离去。

    襄阳城的城防设施,远非樊城,江陵等地可比,其坚固程度比起曹智起家老窝宛陵的城防更见强大,甚至比袁术建都的寿春建的还要坚固。曹智曾经问过郭嘉,要想拿下襄阳城,需要多少兵力。

    郭嘉的回答是:要想横扫整片荆州,或许仅凭十万大军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想拿下襄阳城,却可能需要二十万的兵力。那里的士兵,是荆州最后的强旅,那里的城防,也是他们最后的要塞,刘表如果在世也一定会紧缩兵力,固守襄阳,所以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都很难说一定可以拿下。

    但现在曹智做到了,仅用五千兵马,就兵不血刃的进驻襄阳,尽收荆州。

    白旗,说明这些地方已经为他所拿下。

    但是白旗永远不会告诉你,战争结束了!这是两个截然不同意境,此时的曹智心中或许不免意气风发着,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远远还没结束。

    襄阳城南侧大门全面洞开,所有的荆州高官在新州牧刘琮的带领下身着素服,赤足而出。

    在这秋意正浓的日子里,他们行走在冰冷的土地上,就算穿着薄薄的单衣,倒是不冷。但刘琮依然好像冻得脸色发青,但他却不敢有丝毫怨言,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他只有走下去。

    城门处,年仅弱冠的新任荆州牧刘琮手中捧着荆州牧的印绶,拖着降表文书。通过城门下的甬道,刘琮此时已经可以看到城外军虎威凛凛,和高坐赤兔马,一马当先于前阵前的曹智了。

    此时刘琮麾下将领王威偷偷对着刘琮耳边道:“将军既降,曹智必然懈弛无备,愿将军奋整奇兵,设于险处击之,智可获矣。获智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王威的意思是趁曹智来受降没有防备之际,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可是刘琮以弱冠之年,这辈子也没见过什么血腥场面,他又那有勇气采纳王威意见,他想着舅舅蔡瑁,还有蒯越、傅巽都不会骗他的,现在唯有老老实实投降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什么趁曹智来受降之际,一举擒拿与他?这是鬼主意,不消说荆州上下大部分人会发对,曹智在樊城等地的几十万军马,到时能放过我们吗?

    第九百零九章 高瞻方能远瞩

    刘琮跪倒在曹智的面前也不敢有丝毫暗示王威的动作,他只是默默地将印绶和降书举过头顶,颤抖着声音道:“罪臣刘琮,向曹将军纳表称降,自此以后,世间再无荆州兵马,惟有曹将军麾下。荆州上下今皆在此,望其归属,莫敢不敬。襄阳城内,刘琮以下,荆州官民全体同拜……”

    刘琮说到后来再说不下去,哽咽的声音几乎要窒息了自己一般。在那一刻,所有襄阳城防上的士兵放下武器,同时跪地。立时,襄阳城上城下一眼望去,看不尽的茫茫人海,竟再无一个立着的人。

    曹智下了马,接过刘琮手中的东西,冷冷地看着这个年纪比自己小了一节的荆州新牧,终于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曾经的皇家贵胄,一旦沦为阶下囚,其命运凄惨可想而知。接下来曹智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就是将刘琮扶起的同时,把所有的印绶都还给了刘琮。

    “刘州牧,你刚刚上任,理应勤理州事,下抚饥民,你还有很多是要去做,我会帮助你,皇上会在许都看着你!”

    一席话说得刘琮都快哭了,仅仅在几分钟前,他以为自己离开荆州牧的宝座已成定局,甚至还有人建议他击杀曹智,就地发动兵变。但荆州牧的印绶不是在几分钟后,又回到了他的手上吗?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曹智大度的感激,发誓这辈子效忠曹智的同时,庆幸和无比鄙视其身后一些挑唆他发动兵变之人。

    事实上,接下来曹军自进入襄阳城后,连一针一线都没再动襄阳城内之物,除了改换门庭把荆州印上曹字外,就只是把城府库中的粮食取走一部分,以充军用。全然没有侵略军烧杀抢掠的野蛮行径。

    曹智尽力体现着只要荆州这一方肯投降,他们是会坚守诺言,做得比任何一支占领军都更加出色的君子风范。而这一切为了消除他们给荆州上下带来的心理恐慌,最终也使曹智引得的是荆州上下短期内的一片臣服和配合。

    曹智也很是善待荆州这帮降官,荆州官员在归顺曹智后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曹智还任用荆州韩嵩、蒯越、邓羲、傅巽等人继续帮助刘琮掌管荆州,直到数年后才把这些人陆续调往许都任职。

    这是一种抚平被侵略者心理创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文聘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早已为曹智说欣赏,在进城时,曹智就特点名要见此人。并在见到这位气宇轩昂的将领后,当即就归还了他的兵权,并赐爵关内侯。

    曹智在荆州问题上吸取历史上曹操因为轻狂,而犯错误的教训,用宽宏大量额气度征服了荆州上下,也积极听取贾诩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见。贾诩劝说曹智既要顺势侵吞江东的孙策的势力,又要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两者必须结合行事。

    这都是后话,那个时候的曹智眼中,在荆州一片朝贺声中也流露出浓浓笑意。他笑着在进驻襄阳城后,人未入偌大的州府之前,便扭头对着一众属下问道:“你们知道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吗?”

    众人皆看他。

    曹智哈哈一笑,悠悠道:“找个高点的地方,看风景,看看我们的襄阳城那边风景独好。”

    爬上城头看风景,肯定别有一番滋味。但在这襄阳城内看风景最好的地方自然是于飞楼了。

    刘琮在听到曹智要看襄阳风景时,马上主动邀请曹智上于飞楼。

    于飞楼建于高台之上,因而视野开阔。站在楼上最上层,往西和北,可鸟瞰襄阳城内的街道、房屋尽收眼底,往东和南远眺,只见汉江如玉带蜿蜒于脚下。

    此时的曹智见到如此壮丽的景色,不由感慨而言:“高瞻方能远瞩,确乎如此!”

    “多少绸缪,多少心血,多少个不眠之夜,无数次畅想的地方,这片茫茫的土地,雄伟巨城,坚壁厚垒,终有在这一天将并入我的治下。”曹智看着这份盛境,心中大喜之下,不由暗自抒情着。

    “诸葛先生,此楼何以名之‘于飞’啊?”曹智突然点名叫出身后人群中的一个年轻书生,问起于飞楼名字的出处来。

    众人皆诧异,特别是一众原属刘表的荆州官员。这个问题好像问曹智身旁的刘琮更为合适,怎么问这个年轻人呢?此时的诸葛亮还不为荆州人熟知,他毕竟还很年轻,虽有才名,但也未入荆州士林之眼。

    曹智倒是好心要让诸葛亮在荆州官员面前露露脸,并且和他共同感受一下此时的喜悦,顺带便把他印上曹氏的印记。

    诸葛亮虽说年轻,又是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被曹智叫出,倒也不慌不忙,出列后对着曹智一作揖打躬,也不称曹智任何尊称,只是面无表情的缓缓道:“此二字取自于《诗经》之《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诸葛亮说完安静地退回了人群中,许多人在肯定诸葛亮回答的同时,才注意到这个跟着曹智大军一起入城的年轻人,头上没什么冠。文官应该有文官的冠,武将应该有武将的冠,这个被曹智点名出来回答问题的年轻人,尽是一介平民布衣。

    “哈哈……嗯,诸葛先生饱读诗书,智没有看错你啊!各位,这是我前两日在隆中寻得的诸葛先生、徐先生、崔先生、石先生和孟先生,他们都是你们荆州的年轻俊杰,现在都已在我帐下供职!”随着曹智的一一介绍,众多荆州官员依稀认出了诸葛亮之后的徐庶等人,他们此时的确比诸葛亮出名。

    但曹智的故意将他们都说成他帐下之人,是要让他们有口难辩,把生米胡乱的煮成熟饭。

    对于曹智的无赖行为,徐庶等正要分辨时,曹智突然迅速转移话题,指着于飞楼一处梁上筑有的一窝雁巢,触景生情般的对身边的刘琮道:“哎,你看这家人,和和睦睦多美满呀!”

    刘琮虽然人还小,但也是快成年的年纪了,人也很是聪敏,一听曹智的话意,大惊之下,忙跪地哭泣道:“请主公为琮做主,琮和兄长闹成今日之局,也不是琮所想的!”刘琮说罢泪水已经挂满双颐,感情流露真挚。

    曹智看着刘琮不是做作而出的表情,扶起刘琮缓缓道:“我知道你们兄弟俩为了争位,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但你在此时得势之下,没有只想着置你兄长于死地而后快,说明我没有看错你,你的心还是善良的,仁主才是我要的!”

    曹智的话立即引起诸多不愿意看到刘琦、刘琮手足相残的荆州清流、有识之士的共鸣。接着曹智又马上让他们感到了对曹智圣明主上和真正仁主的形象。

    “既然你有放过你兄长之心,那我也就做个顺水人情,刘备我虽然表举了他为豫州牧,但他却不领情,一天也未去上任过。这样吧,我就表你兄长刘琦为豫州刺史,明日就去上任吧!”曹智很自然的说道。

    曹智的话非但立即引起了新降荆州官员的一阵好感,还让他们心中升起了一阵暖意。毕竟赶尽杀绝,手段犀利的主上,固然能震慑下属,但总是会让他们心有余悸的。

    这个主意和计划是曹智帐下第一毒士贾诩的杰作,他要曹智利用一切机会表明自己是名仁君,而非暴虐主上。这样不但可以让荆州上下官员迅速放下戒心,接纳曹智的管辖,并且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建立曹智的声誉和口碑。

    至于蔡瑁等不愿看到刘琦还存活在这个世上威胁他们的官员,贾诩也已准备妥了后手。曹智命刘琦为豫州刺史,其实有一点还没讲,就是派什么人护送他去上任。贾诩的人选是于禁,刘琦上任途中的护卫,命于禁全程护送。于禁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将刘琦在途中灭口,让他永远到不了豫州。毕竟这天底下没这么好的人,留下祸害在身边的,贾诩更不会真有这份仁义之心。

    而贾诩更显毒辣的是,就在曹智入主襄阳的当夜,因为刘琮无意间的举报王威、宋忠、伊籍等人的不愿归顺曹智之意和之前的一些对曹智不利的言行,而被贾诩派人一夜之间满门皆屠。

    这有没有受到曹智的允许,没人知道,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曹智授意贾诩这么做的。但在后世的评论中,都认为这肯定和曹智是脱不开关系的,毕竟需要用一口气解决这么多官员,不是一件贾诩能说了算的事。

    任何一个上位者,听说有些表面投降的属下中,曾经或是未来还有反叛,甚至要对其本人进行伤害的,都是不能容忍的。

    “主公仁义为怀,我等皆当在日后为主公鞠躬尽瘁!”

    一声呼喊引来众多附和,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