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搅乱三国 > 搅乱三国第231部分阅读

搅乱三国第231部分阅读

    得!”原来诸葛亮坐在郭嘉身侧后,郭嘉就把近期发生的一些军事动向跟诸葛亮粗略说了一遍。

    诸葛亮这种聪明人,曹智从来没有全面对他说过自己的整盘计划,但诸葛亮从上次在襄阳蔡瑁别院的会面,到最近一直旁听中,了解了曹智的大概整盘计划。刚才众将的请命增援夏口,曹智置之不理,更是确定了他心中所想。

    此时更是轻而易举的微微道来,“曹公算准了周瑜会一路逆流而上,但无论他是想直取江陵,还是侵占巴陵,都要与孙静合兵会师,而曹公已经在洞庭一带上下埋下众多的伏击。荆州水师虽有数万之众,但曹公你还是不放心他们能全歼周瑜,所以曹仁大将军此时正在直放荆州南部,准备从孙静、周瑜的在外围来一圈大包围,增加全歼周瑜这部的更大胜算。我想他不出意外会很快拿下长沙郡,而周瑜一再的推进神速,却在曹公预料之外,以至于对一些将领的提前布置出现了一些偏差,以至于现在要曹纯将军火速插入可能已经开始的赤壁战场上游的巴陵,横插一杆堵住可能同样已在路上的孙静,以增加此战的胜算!”

    “哈哈……曹智的这些小计谋,哪能跳得出诸葛先生的盘算。奉先啊,这就是能辅佐的‘王佐’之臣和一些自命不凡的庸才的去别,一下子就能着眼于大处,与众不同就是与众不同,奉先现在佩服了吧?”  喜极的曹智话语中带着一股庞大气势,根本就由不得郭嘉反驳或者不服。

    郭嘉只得苦笑着摇头道:“我早就在襄阳之夜,就知道诸葛先生远超常人了!”

    “孔明在郭先生面前哪敢说远超常人,只是孔明对这王佐之才一说,不敢居之!”诸葛亮早在曹智评价他为“王佐”之臣时,就眉头一皱,显然是没有认同这番话。

    曹智露骨的话语,用了“王佐”一说,意思就是在说他手下的出色谋士能辅助他成就一代霸业。这与诸葛亮此时儒家正统,匡扶汉室的保皇思想还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他拒绝着曹智的赞美之词。

    曹智、郭嘉岂能听不出诸葛亮的话意,在又是一阵哈哈大笑中,曹智突然又一改刚才的吹捧诸葛亮,转而继续回到刚才的主题上道:“那么先生周瑜为什么自知前方有龙潭虎岤,还要创呢?”

    “虚名,还有他这个年纪还是存有富贵险中求,火中取栗的思想作祟!”诸葛亮的回答很是简短,但却是绝对点到要害的。周瑜难道看不出前方有伏击和陷阱,但他同样因为跳不出“名、利”这个世人的追逐的怪圈,并且太过自信与自己的才华,最终选择了一条投机的道路。

    “嗯,先生眼光锐利!”

    曹智再次赞叹诸葛亮一句后,诸葛亮却泼起曹智冷水来,“周瑜此人我虽未谋面,但他在曹公兵出荆州之时,就能看穿曹公未来对他们江东之图谋,而知难而进,火速出兵夏口,虽未能如愿,但也可看出此人的心思之敏锐。所以亮在这里还是要提醒曹公,周瑜不会在曹公的重围之下坐以待毙,定会另有图谋!”

    对于诸葛亮的“凉水”,曹智非但没有生气,相反心中还在暗想:“老天爷就是那么有意思,冥冥之中的安排总是那么匪夷所思。历史传闻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不管这是真是假,这两人虽说人为被曹智阻隔了,但这像夫妻、孪生兄弟一样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彼此了解,真是无人能及!”

    同时曹智也暗暗钦佩诸葛亮能够仅凭从曹智着得来的零星信息,把个周瑜的性格和思路摸得八九不离十。

    曹智听罢诸葛亮有点威胁的警示,慎重其事道:“智,当然知道周瑜没那么好对付,他在未能拿下夏口后,火速继续逆流西进,就可以看出他猜到了一些我们的图谋,所以他要争取时间,争取张允、蔡瑁为对他的大军做好种种埋伏之前,冲杀过去,与孙静会合。甚至我认为孙策也不笨,周瑜能看到的问题,孙策可能也看到了,否则也不会有程普只攻一日夏口,就撤兵之说,弄得我两个锦囊都出了错!”

    曹智提到孙策时,诸葛亮的脸色不由变了变,他倒是没考虑到处于居中调度、支援的孙策会有什么样的作为。所以说一来诸葛亮还年轻,并不是最全胜之时,第二是人总有遗漏和失算的时候,那怕是天下聪明人的典范——诸葛亮,也是一样。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三套计划

    接下来曹智没提到“锦囊妙计”是诸葛亮你的专利之说,而是继续向诸葛亮表露着自己的第三个“锦囊”。

    “所以即便如此,在做了眼下一番安排后,我的内心深处,却隐然有一丝不安之感。那是一种没来由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纯属直觉。这种直觉主要来自于两个地方,先生能猜出是那两个吗?”曹智问诸葛亮。

    一如既往的诸葛亮眉毛一挑,也是犹如直觉大爆发一般,突然间他就觉察到了曹智的第一个不安出处。

    “曹公天纵奇才,但对自己这次设计的两套包围计划,好象觉得有什么不完美之处,隐隐然就有种遗漏了什么的想法。第一个应该就是来自北方,第二么……亮愚钝,还未想到……”

    和聪明人在一起共事,就是能引发曹智的好心情。在诸葛亮说完之后,曹智大笑着干脆没有回答诸葛亮说的是对是错,也不在表扬他,而是扭首问着自己的第一幕僚郭嘉,道:“袁绍那边消息如何?”

    “目前尚无动静。但程大人他们尚在努力中,袁绍的态度也不是很差,万事还是有的商量的!”

    “那马腾、韩遂呢?”

    “钟大人说,必要时,这两家会因天长日久的矛盾,再次开战,马腾也以率家人启程前往许都的途中,关中基本没有威胁!”

    郭嘉为曹智一一数来着针对诸葛亮“第一不安”的诸多安排,然后就转身对着诸葛亮不管是真不明白“第二不安”还是在装糊涂,直接跳过曹智,对着诸葛亮道:“主公的第二不安来自孙策,周瑜没得选择,此时只能向前,但孙策可以,若他不顾一切率余部,绕道从豫章强行打通庐陵这片地域,再和孙静、周瑜合兵,也不是没机会翻盘!”

    “叮当!”诸葛亮还是惊地盘坐着的腿不自然的跳动了一下,他可能预想到过曹智对孙策全军的整条战线都有所安排,但从来没想过曹智还会有第三套计划,而且从郭嘉的表露的信息,诸葛亮这种人不难联想出,曹智为了孙策这股托在后面后顾之忧,不但有意思要防范着孙策孤注一掷,还要彻底解决之意。

    “那么曹公……”诸葛亮踮起了身体,眼睛死死盯着曹智,拉长着自己的话语。

    “乐进的第三个锦囊我想我不会再错,他要带上蒋钦、吕虔前往会稽支援我在扬州的另一路大军主将张颌,他们的目标不是抄孙策的后路,而是抄他的老窝!”

    这一刻,随着曹智冰冷地话语,他仿佛就是那个站在这世界顶端的颠峰人物,毫无感情,俯视一切孙策经营多年的江东数郡。那里的人,孙策的一家老小此刻在曹智的话语里都是无足轻重的蝼蚁而已,他随手就可以覆灭掉这一切。

    但此时的诸葛亮何来这么大能力,这么多军队展开这么庞大的一项三重围的战争计划时,远在夏口的乐进此时和李典、甘宁、蒋钦、吕虔共同打开了曹智所谓的第三个“锦囊妙计”。

    他们干这件神圣之事的时间已经接近凌晨,眼看着的东城外的一片狼藉,乐进等人站在高处,肉眼就可看见,城外被遗弃四处的营帐,和不少的生活垃圾,极其在熊熊燃烧的尸堆。那里面有孙军的人,也有他们人,这是程普临走前的杰作,乐进等人此时已经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这程普狂攻了他们一天,怎么就跑了,这让人太不能理解了。

    乐进不时紧张的抬头看着天色,到此时此刻,他按照曹智的第二份锦囊一切进行到此,几乎达到了所有的目的。

    曹智的第二份锦囊里要求乐进就是要死守夏口五日,五日后在孙策增兵此地时,他就可以搭上蒋钦的战船,撤退到汉江上游五十里处,再打开第三份锦囊,就知道他下一步的命令。

    但眼下夏口城不但牢牢把握在他手里,城外的正宗江夏太守文聘的人马刚刚增援到位,正在源源不断的从西城门开入这座不大的三江交汇口的小城。

    此刻进城的文聘人马已经过千,很多抬重军械的步兵,进城速度虽然稍微缓慢了一些,但文聘心中显然笃定的很,没急着来乐进这报到,与他一起揭开第三份锦囊。

    乐进苦瓜着张脸,暗叹着:“大哥,你没事来这套锦囊之计干嘛?前两个锦囊都不同程度出错,这第三个锦囊更是现在拆好,还是不拆好?程普退兵了,文聘来了,再让退,不要夏口,不现实。”

    昨天程普一退兵,不放心的乐进还派出了好几路斥候探骑,侦查程普是不是真的退兵了,还是在耍花样,在对他来个突然袭击什么的。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程普真的走了,而且走的很快,很坚决。

    这就给乐进出了难题了,锦囊是要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下才能打开的。现在时间、环境都不对,那么怎么办呢?

    “各位辛苦了!”身材伟岸的文聘在乐进等人左右为难之际,跨着愉悦的步伐登上了东城城楼。一见众将,愉快的对着众人打着招呼。

    “文太守,你来得正好……”乐进、甘宁都是精神一震,喜啄颜开的迎上了文聘。

    在乐进对曹智的第三个锦囊犹豫不决时,身处柴桑的有些人忍不住了。

    “先头部队已与今日上路,孙策明日就会乔装跟上,我们不能再等了!”说话的是曾任会稽太守王朗的部下功曹虞翻,后投降孙策,自此仕于孙策帐下。但他个儒家忠君报国思想颇有造诣的保皇党人士,在他的字典里效忠天子才是正道,其他的都是乱成贼子。于是,贾诩派出的人,很快就接上了这位忠君爱国人士,后又有王朗的推荐和保证,虞翻现在已经是安插在孙策身边的一个重要棋子。

    而他的话又是说给坐在他对面的现任会稽郡的功曹魏腾听得,魏腾字周林,是个性格直率、刚毅不阿的人,办事坚持原则,决不会以长官的意志行事。有一次,魏腾违背了孙策的意旨,激怒了孙策。孙策为此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决意要杀死魏腾。下属们见孙策发怒,都非常害怕,不敢去劝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救魏腾,最后还是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出面干涉此事,魏腾的命才算保下来。但自此魏腾就起了反意。

    魏腾的家族是会稽郡的望族之一,他们在会稽郡乃至江东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孙策刚刚据有江东,处于开基创业之时,根基还没有稳固,势力还没有壮大,会稽郡以及江东的一些大族,有的还处于敌对顽抗的状态,没有完全归顺,有的还处在徘徊观望之中。在此时孙策惹恼了魏腾,他自然不满意。

    与此同时,魏腾因为在会稽的家事还收拢了一批被孙策追杀的前吴郡太守许贡的手下。这帮人躲入魏腾的保护后,一直寻思着杀孙策,为许贡报仇,但魏腾职位不高,更无兵权,所以他们也一直没有机会。

    但这被有心的虞翻察觉后,就由他联络、策反了魏腾。魏腾又把这群死士介绍给了虞翻。因为曹智派来的人很难接近孙策,所以对虞翻、魏腾掌握的这帮死士很是重视,希望他们将这些人用在最重要的时刻。

    “人都没问题,但不能连累我们自己!”魏腾毕竟在会稽家大业大,很担心一击不成,反而连累了他们自己。

    “这你不用担心,要抛头露面的事由我来,你只要安排好这些人就可以,动手之后你立即回会稽,曹公在那边已有安排!”  虞翻坚定的对魏腾道。

    “好,那我们明早动手!”

    “好,祝我们成功!”

    一夜忙碌,那片片如鹅毛一般大小的船只,在柴桑的码头忙碌了一夜,天色渐明的时候,放眼看去,整个码头里已经是一片灰突突的颜色。这种颜色仿佛已然将这片天地覆盖住,天地之间,除了这一片灰色之外,就再无其他的色彩了。

    身着平民服饰的孙策站在那可以一览码头全景的窗户前叹了口气,低声道:“我只盼我们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将这仗都打完了,留给孙权这些小子们一个和平的世道,就最好了!”

    “嘿嘿!只要此战主公一举挫败曹智的阴谋,一定能早日结束战乱,平定天下!”说话的是虞翻,张纮因为已经跟随孙权出发,虞翻是孙策身边为数不多谋臣。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心知肚明,两人的话实在是太过天真,眼下的局面看来,只怕根本没有半分可能实现,只是心中都不忍将这个残酷的事实说出来罢了。

    接着虞翻就孙策的着装一副好意劝阻道:“主公轻装便服出行,是能掩人耳目,但要于柴桑城城绕道而行,一路上一旦有什么意外,我担心随从部下来不及警戒,主公很容易有危险!”

    第九百三十五章 遇刺

    孙策虽然赞同虞翻的话,但是已经准备出行的他,也懒得改了。再说现在这是在他的地盘,在孙策想来就算他一人在街上溜达,都不会有什么危险。

    于是只是夸赞了虞翻几句,就匆匆下楼而去,与等候的十几名亲卫轻车简装的出发了。

    就在孙策的马队驶出浸月岛这座小城镇,在通向进柴桑城的道路之前。这里有一条并不算太宽阔的街道,这是岛上唯一一条通行和连接陆地的道路。浸月岛因为是甘棠湖内一座孤岛,连接岛外的这条道路还是前几任荆州官员投资建造的一座吊桥,才是其与柴桑的其他陆地相同。要是有敌情时,可以把吊桥收起,浸月岛就成了一座天然的孤岛,要想上岛,就必须坐船。而平时放下这座吊桥,就可以方便岛上的居民出入。其实浸月岛有今日一座小城镇的规模,这座桥的功劳功不可没。

    孙策的马队在到达这里时,也不得不把速度慢了下来,最后在靠近吊桥的两段围墙附近缓缓的停住了。因为孙策为了他此次出征的秘密性,所以他在离开他盘踞的浸月岛之前,要改乘马车。

    “主公,宋谦已在吊桥处等候!”说话的是此行孙策的亲卫长贾华。贾华持着一柄画戟立马于平民打扮的孙策马旁,看着前面另一位大约有四五十岁的老将宋谦,眼睛里忽然绽放出一丝笑容,随即便先打马过去与宋谦说上几句话,就引着他来见孙策。

    宋谦和贾华都是孙军中元老级的将领,在孙坚时代就和韩当,黄盖齐名了。

    他们本来都是孙坚的部将,两人也一起担任孙坚的护卫多年,彼此感情很好。只不过他们俩没有黄盖等人更好的统兵之才,所以到了孙策执掌孙家势力时,他们还是被孙策选择担任了护卫、守城的职务。

    “主公,马车以备下!”宋谦对孙策行过军礼后,就指着墙角停放的一辆漆黑马车。

    “嗯!辛苦宋将军了!”孙策说罢就下马,在宋谦的陪同下,行向马车。孙策对这些孙坚留下的老家臣,还是很客气的。

    “那里,这是属下应该做的!”宋谦回道。

    “此次我的出行,一定要保密,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我军中也只有数人知晓!”

    孙策的话让宋谦和贾华心头一暖,孙策选择他们俩一个担任护卫之职,一个把控此处要道,这说明就是对他们的信任,还是把他们当成孙策集团的核心成员的。

    “是,今日把守此处的都是末将的心腹,涉及人员也已被末将减少到最低,原先守卫此处的兵将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调防!”宋谦慎重而又恭敬的回禀着孙策的提点。

    “嗯!很好!”孙策满意的点头称好,一只脚踏上车辕,伸头查看一番特地为自己此行改装马车的内部情况。

    就在宋谦看孙策将要上车,他转身对着担任孙策此行护卫的贾华来两句叮嘱和依依不舍的时候,忽然之间,远处的街头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

    宋谦和贾华回头看去反方向通向浸月岛城内街道的尽头,一队百十骑的马队,呼啸而来!

    宋谦在第一时间虽然看清了这些穿着孙军城卫军的衣甲的骑兵,但是远远奔驰而来,却毫无减速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