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搅乱三国 > 搅乱三国第245部分阅读

搅乱三国第245部分阅读

    “咳咳……”。

    剧烈的咳嗽声使趴在孙暠胡床边打着瞌睡的孙翊惊醒而起,“大哥你没事了吧?”

    “咳咳,没事,给我倒点水来!”  孙暠沙哑着对一旁的堂弟孙翊说道。此时外面的雨还没有停,雷电交加的。孙翊没有叫值班的护卫进来,而是自己动手照顾起孙暠来。

    “喔!”孙翊转身去为孙暠倒水时,刚才还很是病弱的孙暠抬头看向孙翊背影的眼神中却投射出了一道凌厉的光芒。

    了解孙暠的人都看得明白,那是带有愤恨和怨毒的眼神,应该只用在敌对之人身上。不知为何孙暠对着自己有着血液亲情的堂兄弟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眼神?

    不一会儿,孙翊为孙暠倒来了水,“大哥,来,我扶你喝!”  ,随着话音孙暠被孙翊弯腰轻轻扶起,孙翊一手扶着孙暠的脖颈,一边细心的喂下孙暠半碗水。

    孙暠喝下些水,胸口的疼痛好了许多。孙暠躺会胡床内,眼神早已恢复了正常,开始了沉默,不理絮絮叨叨一边在劝慰孙暠的孙翊,他看着再次转身放下茶碗身影的孙翊,内心感叹着:不得不承认孙翊除了有孙策的果断、勇猛外,他还是个好人。最起码在孙暠他这些堂兄弟中这个人有一副好心肠,孙暠努力的要自己不要恨这个堂弟。

    但父亲的惨死,家园的被毁,家人几乎全体沦为战俘,孙暠在得到这一消息时,就把他伯父家的几个堂兄弟都恨上了。孙暠没有憎恨敌人的残忍和强大,相反孙暠却认为他的老父,他的家人落到今日的地步都是孙策、孙权这两位堂弟所赐。特别是孙策,让他父亲举兵从长沙进攻,孙暠自始至终都认为那是一个火坑,让孙静一跳入就有去无回的大火坑。

    孙暠老早就反对过这个计划,并且一直主张长幼有序,孙坚死后就应该由他老爹孙静继任家主,继承家族势力。但老父礼让了,辅佐了那么年轻的大侄子孙策继任,为其出人出力,打下了偌大一片江东地盘,到头来孙策为了一己私欲,竟让孙静当了炮灰。

    从孙策毫无推让的继承孙家家主之位开始,孙暠就怀疑上了二伯父孙坚、堂弟孙策本来就是自私自利之人。从一开始这一切他们都是计划好的,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兄弟,或是自己的堂兄弟。他们一直要把传承留在自己这一脉里,他怕孙静、孙暠夺走他们这份应该属于全体孙家人的家业,因为他们和孙坚、孙策一样留的也是孙家的血液,但孙坚、孙策他们又哪来亲兄弟一样亲的想法,到了孙暠这一代更是堂的了,那已经是隔了一层的了!

    人心隔肚皮,一个娘生的还要手足相残呢?何况孙坚早死了。孙暠就是因为这样劝过老父孙静不要再不遗余力的为孙策卖命,而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人多多着想。就因为这番言论孙暠被孙静追打出了家门,并大声责骂孙暠大逆不道。但现在事实证明了老父的大公无私,换来的是什么?

    孙策临死前每一时每一刻想到过自己还有一个亲叔叔吗?还有他孙暠这么优秀的堂兄可以支撑孙家的门楣吗?没有,他从来没想到过,他选择了自己那个整天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弟弟孙权,还把孙暠的父亲,孙暠的家人全都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你们情愿毁了孙家,也不愿意和自己人分享!”  孙暠躺在胡床上一想到这些就再也睡不着。他人虽说一直默不作声的躺着,但心却在滴血,胸中更是早已翻江倒海。父亲死了,也断了孙暠他最后的一点顾忌,“老爹傻,将所有一切拱手相让,我不能再傻了下去!”

    “大哥,你也你要太伤心了,叔父的死,我们都很难过,但过不了几日,我们就有机会手刃仇人了!周大哥说的对,只要等阿权率部一到,我们战胜曹智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你一定要养好身体,等……”

    孙翊喋喋不休的劝慰着孙暠,全然没有注意到涨红了脸,胸口急剧起伏孙暠神色的变化。

    “不可能,他们不可能赢得!”突然孙暠从胡床上坐了起来,脸上全然没了痛失父亲的悲痛,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阴历。

    “什么?大哥你说什么?”  孙翊不知是没有听清孙暠的话语,还是不愿意确定孙暠会说这样的话。

    “阿翊,你不觉得冤屈吗?”  孙暠的话让孙翊感到满身的不舒服。

    孙翊尽量回避着孙暠的眼神,嘟念道:“什么冤屈,我有什么好冤屈的?”孙翊尽量装作是听到孙暠的一句玩笑话的,回着孙暠的问话。

    但孙暠显然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听了孙翊的回答,一声轻笑,竟然站了起来,摇着头像是在自言自语道:“我可是听说你舅父吴景一直推崇你继任江东之主的,但孙策却执意要孙权那个败家子来当孙家家主,你不觉得怨吗?”

    孙翊一惊,吴景他们的舅舅喜欢他孙翊,这不是什么秘密,在孙家上下,乃至整个江东许多人都知道。并且在孙策临终之际,吴景的确就慎重其事的当着很多人的面建议过孙策故去之后,继承者人选的问题。

    第九百八十六章 尴尬往事

    当时吴景非常明确的举荐要有孙翊继任孙策,吴景认为孙策的众多兄弟中,孙翊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最终孙策没有那样选择,他选了比孙翊长一岁的孙权,那个在孙家公认的败家子、纨绔子弟。

    之后这件事就作为孙翊的尴尬往事,他身边的人,他的属下都尽量回避不谈这段往事。毕竟他们都是尊重已故江东之主孙策的选择的,但像今日孙暠这样直白的问他,把事情挑明来说的,还真是没有。

    已经习惯与很多人在孙翊面前都避免谈及这个令他多少尴尬的话题,尽量避免说这件事情的孙翊来说是很难适应的。没想到今天这个孙暠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直言不讳的挑出这件事来询问孙翊。

    “大哥,你这话不能乱说,这会引起我们兄弟间的……”

    孙翊小心的劝说着孙暠,但话未说完,就很快被孙暠气愤的打断道:“你把他们当兄弟,他们可没把你当兄弟啊……孙权是什么料,孙策为什么临终前一定要选他继承,我们这些堂兄弟还好说一些,你可是和他们一个娘生的,你还看不出来吗?”

    孙翊对于孙暠的言辞灼灼背脊上的汗已经在狂流了,他从来都是回避这些问题的,甚至连想起的勇气都没有,再说最疼爱他的舅父吴景也说了,要尊重他大哥孙策的选择,毕竟他们是一家人,谁来当这个主上,都是好的!但现在孙暠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拨开孙翊已经长合的伤疤,让孙翊看清里面的伤处,使孙翊急剧无所适从着。

    “大概是大哥临终前糊涂了!”  孙翊没理由找着理由,边说边低头抹着额头上挤出的汗珠。

    但孙暠的咄咄逼人显然并不想就此停止,孙暠对于孙翊的幼稚回答讥笑一声后道:“我听说他那时很清醒!”

    孙翊背过身,支吾着不知说什么应对孙暠的话语。孙翊渐渐预感到了孙暠想要说些什么,和他一反常态的言行目的。但这都恰恰是孙翊一直不敢面对的!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少雄才大略,但我敢肯定你比那个败家子要强十倍、百倍。还有你也一样,比那个孙权不知好上多少,但你大哥最终还是选了他,自古为了这份权利父子、兄弟相残比比皆是,你大哥是个人物,他自知死期将至,情愿扶植一个废物,也不能让你的舅父和我老爹得失。我看他是故意不选你,他是怕你舅父吴景将来通过你摄政,把持江东军政要务。他更不希望会出现外戚窜政之事,哈哈……”  孙暠自言自语的边说边笑了,笑的很是凄凉、悲泣,“他为了江东这份基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防了自己的舅舅,又来防着自己的叔叔……让我老爹从长沙出发,南北夹击曹军,这纯属他妈的胡说……咳咳……凭我老爹那点兵力怎么可能实现南北夹击。听说这份计划是出自周瑜之手,但保不准这就是孙策和他演的一出戏。可怜我那个傻老爹到死都不明白这是他的大侄子买了他,还骂我是竖子,把我赶出家门,他情愿相信他的大侄子,也不相信我,我早就对他说过这是个有去无回的圈套……”

    “不会的,不会的,大哥不是这样的人,周大哥也不是……”孙翊此时也是跟孙暠一样泪流满面的转身抽着孙暠的衣襟,摇晃着他一边抽搐,一边要求孙暠不要再说了。

    “不会的……呵呵……周瑜本来就是孙策的亲信,合谋演一出戏,在正常不过。你再想想我老爹在巴邱坚持了多久了,你算算,孙权够不够时间前去增援,但他这样做了吗?曹智的主力在这,没在巴邱和长沙,只要他肯去救人,是一定赶得及的,为什么他没去?去跑去进攻了巴陵,为什么?你告诉我……”孙暠发着狠一把推开脸部扭曲的已经快变形的孙翊,大声质问着。

    孙翊被孙暠一把推倒在地上,呼吸沉重的说不出话来。但孙暠还在继续:“我来告诉你,因为这一切都是孙策临死前设的局,孙权肯定是依照孙策临终前给他的密信,以计行事的,他要江东这份基业永远在他的设计下传承下去,那怕是亲弟弟、亲叔叔都要出卖……”

    “别说了,别说了,呜呜……”孙翊扑过去一把抽住孙暠的衣角,痛不欲生的摇晃着孙暠,让他不要再说了。

    孙暠讲完这段激动且气愤的话,也已是踉跄的快跌倒了。但他撑着靠在一旁的他的长枪,支撑住身体不摔倒,也躲开了孙翊的拉撤。

    孙暠此时眼角的泪已止住,急喘着的胸膛和他那阴历的面容更加的可怕起来,他坚持着自己不晕倒,一字一句道:“我不管你怎么想,我不再准备再体这帮人卖命了,我要走!”

    孙翊听到孙暠最后的言论,惊呆了,仿佛外面的雷声和雨声,已经把他吓傻了。营帐内一时陷入了无声!

    “大哥,我们……我们都姓孙,你怎么能把叔父的死怪在孙权头上,他没杀……”

    “他没杀,等于就是他杀的!”  孙暠想疯了一样咆哮而起,逼视着孙翊道:“孙权只是借了曹仁的手,杀了我老爹,我老爹身前一直很疼爱孙权那个败家子的,真正的凶手是他,是他!……”

    “不会的,不会的……这只是你的猜想,猜想……”口中念叨着不相信孙暠的孙翊,心里却是为当日孙策死前张纮的一再消失,听说是被授意什么机密,甚至吴景也被召入屏风后接受过密信。这些都是孙翊亲眼看到过的事实,当时没有多想,也来不及多想,但现在想来孙策临终前有过什么交代,是完全可能的。当时孙翊就在现场,以他回想的经历,孙策是有时间交代好孙暠揣测的这些事情的。

    营帐中随着孙暠这一轮的咆哮过后,就传出了阵阵哭声。孙暠看着悲泣的像个娘们的孙翊,等到他缓过了伤痛和晕眩的这口气后,他重新站了起来,跌跌撞撞的不在理孙翊,撑着他的长枪向外步出了两步后,顿了顿身影,半转着身问蹲在帐内止不住失望眼泪的孙翊:“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去哪?”孙翊茫然的抬起埋在双掌间的脑袋,问道孙暠。

    “我要回长沙,我要重新招兵买马,然后单干自立!”  孙暠很简短的回答了孙翊的问题,此时人也继续背过身去,又说了一句,“我希望你也和我一样!”

    孙暠说完就没再转过脸去看孙翊,孙暠等了半响,当身后又响起了孙翊的哭声时,孙暠叹了口气,接着就毫不犹豫的走了。他知道孙翊还是割舍不下,但他孙暠已经没得选择,他早先就有自立之心,现在所有阻碍已经不存在,再说他已经将孙权列为仇人,现在选择离开更是不需要理由了。

    孙暠走了,在雨中消失了他的身影。

    孙暠失踪的事是在第二日的中午才被周瑜得知的,当他去找孙翊查问孙暠的去向时,才发现孙翊病了,高烧夹杂着胡话不断,孙翊更不可能告之周瑜孙暠的去向了。

    接着周瑜自己派人查了查,发现孙暠的几十名亲信也在昨夜和孙暠一起消失了。很快孙暠的去向也被查明,他们去了长沙。

    周瑜最终放弃了追回孙暠的念头,他以为孙暠是去报仇。失去一个莽撞的孙家宗亲,比起眼门前的战事重要得多。

    周瑜很快在忙绿的军务中忘记了孙暠这个刚失去父亲、家庭的孙静长公子。而孙翊清醒病好后,一反常态也选择离开乌林军营,回转了会稽山阴。

    但这一切都没引起周瑜太大的关注,他很清楚自孙策之下几个兄弟、堂兄弟,在他眼里这些人都不是什么明主、圣主的料,这种临阵退缩也在所难免。倒是什么都不是的孙权的确在这群人中,更合适继任这个江东之主。

    周瑜在慢慢理解孙策选择的同时,在接下来的两日内完善了和曹智最后一战的备战任务。

    因为期间下了一天一夜的雨,致使大江水位上涨,这对于双方的调整,和打扫战场都增加了不小的困难。最终导致双方这两日不得不罢兵,等诸多事宜调整、安排妥当后,再开打。

    这种大规模会战,打打停停实属正常,但期间双方的斥候、探骑、细作的侦查、破坏、偷营却是大大增加,频繁发生。但双方在消耗掉不少生命为代价的前提下,这些动作都未能对接下来的战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夜飞雪,那片片雪花便如鹅毛一般大小,竟在雨后的大江左右,赤壁、乌林上空落了一天一夜。当地老人有种说法,十一月之后的天是下一场雨,天就冷一份。那场雨之后,天是冷了下来,但这雪本来不太光顾荆州南地的老天爷,在今年却是早早的降临了这片地域。也许这就是老天的悲泣,也许这也是老天对双方主将的考验。

    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战搞定

    天色渐明的时候,放眼看去,大地上已经一片苍茫。银白之色似乎已然将天地覆盖住,天地之间,除了这一片白之外,就再无其他的色彩了。但雪积的不厚,江水并没有结冻,大江是不容易被这点雪花给封江的。大江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吞噬一切,也可以浮载起一切。

    在这条人类共同的母亲河上,正有两个小丑般的孩童,摩拳擦掌,不顾天气的寒冷,准备在这番江面、陆地上展开一场争斗。

    隆隆的战鼓声同时响起与大江两岸,一艘艘挂着各色旗帜的战船首先缓缓驶出各自的区域。

    这一次双方都显得很是谨慎。由于两天前曹军水陆两战的失利,无论是陆地上,还是水上江东部队都将控制区域有所推进和延伸。程普现在已经驻扎在了原先张辽防守的地域,而周瑜的战船也在之后趁机伸展到了那处天然港湾驻军。

    曹军对于这块缓冲地带被孙军侵占,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反对声,派了几十艘蒙冲舟在附近巡弋叫嚣了一番,跟随后周瑜派出的战船小规模的打了一仗后,也就走了。

    曹军的软弱行为,等同于承认了孙军占领了此地。至此周瑜从驻军乌林后,这是一次最实质性的向前推进了五百米之多。

    不要小看这五百米,对于身处困境的孙军,特别是周瑜的水军,意义非凡。这预示着他们摆脱困境,正式进入反攻阶段。

    而距里这个巷弯约三百米远的地方,本来就是实际由曹军驻军建立的营寨了。在这片水陆相连的地域里,西北香山脚下的万马潭,曹军的地面部队也已被堵塞在这里。

    此时从局面上来说对曹军的确不是很好看,水陆两军辐射的地盘都有所龟缩。现在更是呈现了挤在一起的迹象,曹军为了最前沿的部队驻扎地不直接暴露在孙军投石器、投石车的攻击范围之内,不得不水陆两军后撤少许,以策安全的同时,增加着水陆两军再次开战时的缓冲距离。张辽的地面部队更是后退的差点就进山了,他的指挥所现在已经搬到了香山上。

    大江上,船犁碧波,浪花飞溅。隶属孙军的四百多艘走舸、海鹘、蒙冲舟混编的船队载着满船的士兵和武器,浩浩荡荡的转出乌林的水陆营寨、支流,汇集到已为他们占领的开阔天然港湾,集结后,准备向曹军的水陆营寨发起最后的总攻。

    十余艘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