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劫修传 > 劫修传第409部分阅读

劫修传第409部分阅读


    片刻之后,原承天缓缓出手,再抹法诀一道,此次化字真言之中,又多了十余道符文,与刚才十余道符文汇在一处,立成强大威能,就从黑云之中,化出金光数道。

    原来原承天这次要借化字真言化出一根金柱来。

    只可惜那金光虽是光芒万丈,却难以形成实质,这个“金”字真言,终究未能悟出。

    大帝道:“火为至虚之物,水为半虚半实,金则为至实,由至虚而化至实,自是极难,世尊不必灰心,还需缓缓悟来。”

    原承天点了点头,他心中明白,由至虚而化至实,便是造化之功了,又怎能一蹴而就?当下静心苦思,不知过了多久,心中忽然一动。

    原来他苦思良久,终于触动往日玄承,于片刻之间,将金字真言领悟无缺,再借助化字真言之能,化黑云而为金柱。

    只不过毕竟是以虚而化实,虽知金柱化育之法,亦是耗费颇多时光,方才化成参天一柱。

    既化此柱,原承天对九渊大帝自是感激之极,此番若无九渊大帝在身边加持,又怎能从容施展真言,九渊大帝载培之功,实不知如何报答了。

    九珑瞧那金柱,光灿灿夺人二目,顶天立地,稳若泰山。此柱一成,便是撤去水火二柱,亦可独力支撑冥界碎域了。

    不过因原承天修为所限,那金珠虽好,也只能维持片刻罢了,因此九渊大帝再加一道仙风,助原承天立定此柱。

    金柱化成之后,原承天自然要再接再厉,去领悟那个木字,难然这个木字瞧来容易,哪知稍稍思及,便是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参悟起来。

    九渊大帝缓缓道:“世尊,今日已领悟水火金三字,那是极不容易了,那个木字,若想参悟,的确有些烦难。”

    原承天道:“感闻其详。”

    九渊大帝道:“那水火金三物,虽是天地所化,却不具性灵,然而这个木字,却是万物灵气之源,天地生花草树木,遂有灵气充盈,凡俗者借草木瓜果而生,仙修者借灵气而修,是以若能参悟这个木字,天地玄机便知晓大半了。”

    原承天道:“这么说来,那便是急不得了。”

    九渊大帝笑道:“的确是急不得。”

    九珑道:“既有这个木字,则无界之言之中,必有一个土字,却不知此字有何讲究。”

    九渊大帝笑道:“这个土字更是厉害,你想来,那花草树木,从何处生来?因此若无这个土字,天地不存五界不立。而我九渊也因没了这个土字,方才成为天下浊气沉落之处,仙修之士避之不迭。你说土字厉不厉害。”

    这些个道理,便是灵修之士也是明白无误,九珑以此探问,本想大帝随口就说将出来,哪知大帝却也只是泛泛而言,于土木二字的玄机一字不提,便知此二字因涉天机,便是大帝亦是不肯吐露了。

    好在冥界碎域有水火金三柱支撑,已不复摇动,就连不断沉落下来的碎片也少了许多。而因黑云被化来形成三大巨柱,就觉得黑云离头顶比刚才高出数百丈去,天地为之一阔,身在其中,也觉得心阔起来。

    原来天下五界大陆皆有自愈之能,冥界既然被撑住了,那大陆就会将碎片重新吸纳合一。等到大陆完全合为一处,就可撤去神柱了。

    这时大帝道:“不知冥界此刻详情如何,待我请冥王前来问个明白。”

    说罢伸手在空中一抹,那黑云中自然现出一道裂缝,大帝也不需开口,心中动念处,冥界二王已知。

    片刻后,就从黑云之中探出一道身影来,原承天与九珑抬头瞧去,见那身影正是焰王。

    冥界三王中,风王留在小冥界处随灵幽禅师修行,只有焰王与魂王坐这冥界,如今冥界既裂,魂王要收揽冥界诸魂,自然是抽不开身来。

    按理说冥界三王虽执掌一界,瞧来与九渊大帝平级,但九渊承托五界,其地位实比冥界重要得多了,九渊大帝更是仅次于创世世尊之世间大能,因此焰王听到召唤,片刻也不敢停留,急急前来聆讯。

    焰王出了黑云,来到九渊大帝面前,行礼毕,忙道:“不知大帝所唤何事。”

    九渊大帝道:“瞧你神色,便知冥界危急,如今却是怎样了?”

    焰王叹道:“冥界已碎为四大块了,界中亡魂散失了无数,想来有大半散进九渊,亦有一小半回返凡界,想来明后两年,凡界定增无数人口,好不令人担忧。”

    九珑道:“凡界多出人口来,岂不是好事?怎的反倒担忧?”

    焰王道:“九珑仙子,你有所不知,那天生万物,着实是有限的,若是人口多了,必然使得五谷不继,到时免不得你争我夺,更可能兵连祸结,到时一场大杀,那损去的人口,只怕反倒多出这增出的人口来,平白添了许多冤魂杀气。”

    九珑叹息着道:“原来如此。看来这世间之事,并非多多益善,乃在于‘平衡’二字,你等执掌冥界事务,分寸把握不易。”

    焰王道:“九珑仙子这话,可说到我等的心坎里去了。”

    这时诸修不免发愁,原承天所立三柱只是应急罢了,若无神柱,冥界仍将碎裂下去,那冥界亡魂四散,实不知会惹下多大的祸事来。

    第1511章德高震天暗施谋

    便在这时,原承天刚才所立冰柱轰轰一阵巨响,就落下无数冰块来,大帝急忙再加持仙风一道,维护住冰柱,但心中烦忧更甚。

    原承天只悟得一个化字,虽化万物,却无法持久,那三柱迟早要断。仙庭明知形势极危,却怎的如此迟慢?

    又过了数个时辰,那火珠亦现危情,大帝正想上前加持,哪知冰柱金柱忽的齐齐发出一阵巨响,二柱同告断折。

    大帝不得已,只能上前一步,将身子一躬,便有百丈多高,再一躬身,其上半身便已没在黑云之中,原来大帝现出法像真身,来亲自持这崩塌的冥界。

    那冥界之重,实不知几万万岳,如今三柱皆断,非得大帝亲自支撑不可。但大帝就算修成无上神通,若是只凭肉身支撑碎域,岂能持久,多撑一刻,便损千年修为了。

    原承天叫道:“大帝,有四象旗神鼎在此,为何不用?”

    大帝轻轻叹了口气,道:“承天,此中深意,你心中揣摩便是,又何必多言。”

    原承天听到此言,心中一凛,暗忖道:“莫非是仙庭忌惮大帝神通,想借此机会损其修为?若是如此,那着实太过无耻。”

    但如今世尊紎乳|妫谴蟮劬褪侵罱缱罡咧髟祝蟮坌闹腥粲兴侥睿闶乔鬃哉瓶叵赏ィ嗍遣辉诨跋铝恕r虼讼赏ゼ伤竽埽挂埠虾跚槔怼?br />

    大帝想来深知此意,便弃诸宝不用,亲自来支撑碎域,借此损去数千年修为,也好打消仙庭诸多大能的忌惮之心,其为天下苍生,仙庭和睦的良苦用心,令人感佩不已。

    九珑心中亦替大帝报屈,实不知大帝需要撑到何时,损去多少修为,那仙庭诸多大能才会心满意足。

    只可惜她就算不顾原承天阻止,强施天课神算,只怕也算不出仙庭诸多大能的心思,也只好长叹罢了。

    原承天虽有四象旗神鼎在侧,却不敢违逆了大帝的心思,去用这诸宝支撑碎域。他转身对任太真与九珑道:“太真,九珑,我等虽是修为低微,但怎能让大帝独自受屈,就算难效微劳,也需向仙庭明白我等同生共死之心。”

    九珑任太真齐齐点头道:“正该如此。”

    三修同时纵上天空,原承天拔开黑云一瞧,只见大帝已化成参天巨人,双手呈托举之势,却没入一团白云之中,也瞧不真切,但白云之中,必是冥界碎域无疑。

    原承天瞧见白云,知道冥界碎域已然合体,否则必有浊气下沉,怎会现出白云来。

    瞧见此景,原承天暗赞大帝大能无及,那大帝就凭一已之力,将冥界碎片弥合,这样的神通难怪为仙庭所忌。

    他正想纵上白云一探究竟,忽见数道金光自空中落下,金光之中,有四名金甲神将托着一根参天赤珠缓缓落将下来。

    原承天暗道:“冥界即将弥合,神柱方才送到,仙庭行事,着实令人齿冷。”

    但此刻若是纵性而为,责仙庭办事不公,不但与事无补,也就此结下怨仇来。便结私仇也就罢了,但日后五界多事,必有用得着仙庭之处,若结下怨仇来,岂非是诸事不便?

    原承天想到此处,只好暂抑心中不平之意,上前含笑揖手道:“神尊辛苦了。”

    四神金甲神将之中,有一人笑道:“此乃份内之事,何必多言。”

    另三名神将则默默无语,在那里低眉垂首,面上似有愧色。

    原承天心道:“看来仙庭之中,自是大德者居多,只叹神执偏私罢了。”

    这时任太真亦上前来,四名神将见了,反倒上前见礼,比起原承天来,却亲热了不少。

    原承天心中明白,任太真为创世世尊亲制的十名玉人之一,神执之位动摇不得,一旦回归仙庭,必正神执之位。故而神将见着任太真,自是不敢得罪了。

    而自己虽为世尊分魂,放着仙族两位仙尊大能分魂在彼,又是脱离了天地索缚的,诸神将反倒不便亲近。只因世尊主魂之争,又怎是随意参与的,自是避得越远越好。

    而九渊大帝便因态明确,又因修为极高,这才令仙庭所忌,此中争斗之情,着实微妙的得紧。

    任太真于四名神将之中,倒是认得一半,他心中替大帝含愤,便道:“你们来的倒是早。”

    四名神将面面相觑,神情颇为尴尬,一名神将叹息一声,道:“任神执,我等位卑言轻,也只是奉命行事罢了,你需怪不得我们。”

    任太真刚才脱口而出,心中已生后悔,实不知这任性一言,又会为原承天惹下怎样的因果来,忙改颜笑道:“难得相见,刚才作耍罢了,只是明明是四根神柱,怎的只送来一根。”

    一名神将道:“其他三根刹时便到,先将此柱撑将起来,从容等候便是,也免得大帝劳苦。”

    任太真忙道:“速请诸兄立柱。”

    那一根神柱,就要用四位金甲神将托举,足见其份量了,任太真与原承天便想相助,亦是无能为力。

    这时四神将便掠下黑云,在那里立起神柱来,片刻之后,那神柱立得稳了,四名神将齐唱真言,赤柱就从黑云下端缓缓升起,穿过重重黑云,没入白光之中。

    又过了片刻,大帝道一声:“有劳了。”就将顶天立地的法身收起,复又化成常人相貌。只是他虽是面带笑容,可谁都能瞧得出来,大帝面上神光黯淡,略显倦色。此次独力支撑冥界,也不知耗去多少修为。

    一名神将道:“大帝,神柱托送来迟,耗了大帝修为,还盼大帝勿怪。”

    大帝笑道:“不怪,不怪,只不过你等需向青龙言明,此事过后,这四柱我暂不会还他,五界处处不稳,随时有崩塌的可能,有了这四根神柱,我也好从容应付,就不必事事劳烦青龙了。”

    四大神将相视一眼,其中一名神将皱了皱眉头,刚想开口说话,却被另一名神将抢先道:“大帝既然开了口,青龙神尊也不便拒绝,既是如此,这四根神柱就暂留九渊,供大帝使用便是。”

    那神将见同伴开了口,又怎好再驳回,只好悻悻然闭了口,不免向他神将横目了一回。

    大帝瞧在眼中,只当不知,负手抬头,瞧那神柱的气像。

    那冥界经大帝托举,已有弥合之势,再经这神柱撑住,自然弥合的更加快了,就见身侧的黑云愈发淡薄起来,空中白云缭绕,灵气已生。

    这时又见金光垂落,另有四名神将护着第二根神珠到来,大帝忙吩咐立起神柱,那冥界更是不动不摇,稳若泰山。

    此后另两根神柱亦线络绎送到,但冥界此刻已然弥合无缺,这两根神柱便用不着了。

    那神柱用一次,自然就会多一分损耗,留着两根神柱不用,以备急需,也是理所当然。

    原承天瞧见此景,心中道:“两根神柱就足以支撑冥界,大帝却要来了四根,可见大帝心中,早知仙庭会来谋算他,因此也趁机谋算了仙庭一回,多要了两根神柱。只不过大帝要此神柱,那是一片公心,仙庭送柱迟缓,却是只逞私欲了。”

    诸神将已将神柱送到,实不敢在这九渊久留,就向大帝与任太真辞行,那原承天虽在身侧,诸神将却是视而不见,所谓世情凉薄,也不外如是了。

    原承天暗道:“刚才四象旗忽的断折,如今诸多神将又不敢与我见礼,可见仙庭两位世尊分魂中,最少有一位已对我有所提防,我便是离了昊天,飞升仙庭,免不得又是一番波折。”

    虽知前途千险万阻,但经此一事,反倒更增执掌仙庭之志,两位世尊若真个儿是一片公心,凡事皆为苍生计也就罢了,自己也可乐得不理,如今瞧来,两名世尊分魂行事,颇有不公之处,那仙庭交在他们手中,又怎能安心?

    诸位神将去后,天地一片云白风清,大帝早将刚才的不快忘却,抚掌笑道:“冥界沉而复立,也去了我一桩心事,又得了四根神柱,其后再有变故,我也可应付从容了,妙哉,妙哉。”

    诸修心中想道:“大帝之心,唯苍生而已,不知那仙庭诸多大能听到此言,心中是否有愧。”

    这时远处黑云滚滚,正有人分开黑云,向这里来了,原承天知道是风宗逊与猎风到了,心中甚是欢喜,急忙纵身向前。

    远远瞧去,那一行人中,为首者乃是一条乌龙,正在那里摇头摆尾,分开黑云浊气,乌龙身侧,则立着猎风,也是现了三十丈的法像,助乌龙分开黑云。

    而两者之后,则有十余名修士,其中素古二老赫然便在其中。

    原承天忙迎了上去,与素古二老见礼,二老早从猎风那里,得知原承天率众来九渊相救一事,心中怎不感激?自是称谢不已。

    原承天笑道:“另有一桩喜事,二老向那处瞧瞧,那人又是谁?”

    任太真面则微笑,正立在远处,瞧见素古二老,亦是感叹不已。

    素古二人见到任太真,急忙上前跪拜见礼,任太真乃天灵宗创宗老祖,素古二人的辈份,实不知差了多远,自是该跪拜的。

    这边跪拜了任太真,忽见一女上得前来,盈盈一拜,道:“素长老,古长老,九珑在此。”

    任太真见九珑与素古二人见礼,忽的想起一事来,不由得大皱眉头。

    第1512章十万散修径来投

    原来九珑的身份甚是尴尬,只因九珑原是荆道冲之女,便是素古二人的晚辈了,自该见礼。但九珑同时又是承天宫圣女,世尊的双修伴侣,其地位无比尊崇,不在九渊大帝之下,若向仙修之士行礼,则又是违了天规。

    素古二人不知情也就罢了,若是知情却又公然承受九珑一拜,便违拗了俗世伦常也就罢了,就怕天怒人怨,反遭天劫,此事不可轻忽了。

    因此在九珑行礼之时,任太真抢上半步,口中道:“天问,你上前来。”因他抢在九珑面前,算是拂乱了这个礼数。

    素天问见宗主召唤,急忙伏身道:“晚辈天问,请宗主示下。”

    任太真微微一笑,伸手向素天问头顶轻轻一拍,便将一道传功符在素天问额上拍碎,但此符之中并无功法,不过是向素天问说明了九珑的身份罢了。

    素天问早在天灵宗时,就知九珑身份不凡,此刻被任太真明示,心中更是惶恐,幸好刚才任太真挡在身前,否则岂不是将自己生生折杀了。

    九珑见二人行动,已知其意,她微微一笑道:“太真,我转世之后,虽与天灵宗再无瓜葛,但素古二位长老昔日待我之情,怎能一时或忘?为人者不知感恩,则天道何存?便为着两位长老昔日之情,也该受我半礼。”

    任太真忙道:“仙子虽是重情重义,就怕天规不饶。”

    九珑笑道:“天道也不过人情,放着大帝在此作个见证,便有无妄之劫,也可尽数化解了。”

    大帝洞天察地,这等小事又如何能瞒得过他,便笑道:“九珑说的是,为人不可忘本,更不可知恩不报,今日仙子行以半礼,日后也容易说话,否则仙子心中耿耿于怀,实不知如何相处了。”

    这时素天问已将详情告知古长老,二人见九珑执意行礼,又是惶恐,又是感慨万千。这时九珑再次上前,果然行了半礼,素古二人如何敢受,亦忙将身子侧起,便是半礼也只受了一半。

    而九珑此次行礼,绝非娇情,只因万事名不正言不顺。当初混沌诸兽禽不知生死,故不知敬畏。如今天道松驰,人人只以强者为尊,却将“礼数”二字忘之脑后了。

    那些修行进益侥幸快些的,往往就不知尊老敬贤,世风日下如此,仙修界又与魔界何异?

    诸修行礼毕?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