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观音菩萨传奇 > 观音菩萨传奇第5部分阅读

观音菩萨传奇第5部分阅读

中,席地而坐,那头白象就伏在帐外守护。

    那班加拉族人对于三众,倒是十分恭敬,略事寒暄之后,就有人献一瓶清水,一大盘牛肉来给三人充饥。在他们是一片好意,无奈三众连小荤腥都不吃,何况这牛羊大荤呢?

    妙善大师看见了,连称“罪过”,向那人谢道:“贫尼自有生以来,即不吃荤腥,持了长斋。就是她们二人, 自从皈依佛沮之后,也不吃荤,这些肉类,快请收过,留着自用,贫尼只叨扰一杯清水就够了!”

    那酋长道:“你们赶一天的路,想必是饿了,此间除了肉类之外又没有别的东西可充饥,那便如何是好?”

    永莲道:“倒无妨,今天我们在塞氏堡启行的时候,承孙大官人施给一袋馍馍,大可供几顿果腹哩!”

    妙善大师道:“是几时给你的?怎么我却没有知道?”

    永莲道:“在出堡以前,我恐怕大师知道了,又要推却不受,故悄悄地收了,以备不时之需。不料今天就用着它了。”

    妙善大师道:“你怎不早说?使我也好向孙大官人致谢。”

    永莲道:“我已替大师重言申谢过了。”一边说,一边从袋中取出几个馍馍来,大家分吃,又喝了些水润喉。其时帐中昏黑,又没有灯火,只有那蒙着沙的沉沉月色,从罅隙中透入,有些微的光明。三众坐禅入定,游牧的一班人也横七竖八地沉沉睡去,不在话下。

    直到来朝,大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那加拉人的行踪,我且不去管,这边妙善大师等三众,一路往北而来,晓行夜宿,一连数日,倒也平安无事。

    那一天走到一个所在,只见一座高山阻路,离山数里之处,有座村落,也有百十来家住户。其时天色已经薄暮,三众便投村落而来,不料中间却又发生了阻力。正是:

    此去须弥路,风波尚未完。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话说妙善大师等三众,见天色已经不早,前边又有高山阻路,其势来不及越过此山,幸离山数里处有个村庄,三众不免径投村中来借宿,顺便化些斋饭来充饥。

    到了村中,见有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村中的首富。常言道:“出门要看天时,化缘须看场面。”她们三人自然往这家门首而来。走到门前,只见门口坐着一位老者,年纪约有六、七十岁,面上却现出忧虑之色,两眼直视地上,眼珠不稍转动,正在那里思量什么。三人走到他近边,他兀自不曾看见。

    永莲性急,抢上一步,合十向老者道:“老人家沉思些什么?贫尼这厢有礼了。”

    老者出于不意,听见有人说话,不觉吓得一跳,抬眼看着三人道:“何方毗尼,到此何干?陌猝间倒把老汉一吓。”

    妙善大师合十谢罪道:“多有惊扰,还望恕罪。贫尼等乃是兴林国人氏,因立志往朝须弥,路经宝庄,因天色已晚,特造尊府,请求借宿一宵,明日清晨就动身,决不多扰,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

    老者摇头道:“你等来得不巧,若在往日,莫说留一宿,就是多留几宿也无妨。可是现在却不行了,你等还是往别家去口巴!”

    妙善大师道:“这又奇了,究竟什么缘故,敢请告之。”

    老者叹了一口气道:“说起我家主卢员外呢,端的是个行善之人。往日里最爱救困济贫,斋僧念佛,数十年来未曾改变,只是一向没有一男半女。在前年春间,才生了一位小官儿,合家庆幸,村中人也都说是行善之报。不料在本月初旬,这小官儿忽然起了腹泻之症,当时就清了大夫诊治,都说是脾虚之症,不易治愈。故难定方,服药也是无效,在药力到的时候,稍为好些,药性一过,便依然如旧。据一位老医说:”如要治愈此症,须得三合糯米,煎汁服下,使中土得到生机,然后才可用药医治。‘只可恨我们这里是不产稻谷的,要求此物,须要越过这座天马峰,渡过碧鸡河,到那琉璃城,方可求得。本来相距百余里,前往求取也非难事。奇不奇,巧不巧?这天马峰中,本是平坦之路,向来连豺狼都没有的;在半年之前,忽来了四只斑斓猛虎,据住山头,出攫人畜,闹得山中不得安宁,大家不敢由此来往,与琉璃城的来往,也因此隔绝。故明知那边有糯米,却无人敢于冒死去求取啊!只眼见那小官儿的病,一天沉重一天,据那位老医说,性命只在此一两天之内。现在我家员外,正急得死去活来,滴水不入,已有三、四天了。情形如此,哪里还有闲心性招待你等呢?故请你们往别家投宿去吧!“

    妙善大师口称:“善哉,善哉!老人家呀,你说不巧,我却来得正巧,这也是注定的缘法。你去告诉员外,叫他不要着急。若要别物,出家人却没有;三合糯米,囊中却有,如能救得小官儿性命,出家人决不吝惜!”

    老者听了,待信不信地说道:“真的吗?出家人说话须要当真,不可打谎!莫要骗过了一宿就走路!”

    妙善大师道:“哪有这等道理?你看我那两个同伴黄布袋中藏的,不是米谷是什么?你只快去告知员外就是了。”

    老者道:“既如此,三位且在此小坐,待老汉去通报。”

    说着便兴冲冲地向内奔去,口中连呼:“员外,员外!好了,好了!小官人有了命了!有人送糯米来了!”

    那时卢员外正坐在厅上发闷,见他如此神情,便喝道:“卢二,你可是发了疯吗?叽哩咕哝的,在那里说些什么来?”

    老者连道:“不疯,不疯!果真有人送糯米来了。”于是便站住了脚,定了一定神,方将妙善大师的话,从头至尾学说了一遍。

    员外听了,不觉一跃而起,连说:“卢二!快去开了正门,说我出迎三位活佛。”

    卢二哪敢怠慢?一路踉踉跄跄地奔出来,开了正门,向三众说道:“我家员外出迎三位活佛!”

    妙善大师连称不敢,那卢员外果真走出正门,向三众一躬到地,口称:“下士卢芸,不知三位法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现在请三位大厅用茶用斋。”

    妙善大师等合十还礼道:“贫尼何德,何能,敢劳员外出接?只因朝山远来,欲打扰宝庄一宿,就惊动了员外,真是十分罪过!”

    当下卢芸便让三人进了大门,直到厅堂,重新叙礼,分宾主坐定,略略寒暄了几句。

    妙善大师就开言道:“闻得小官儿病重,须得糯米浆吃才可保无虞。可巧贫尼袋中粳糯米谷都有,只消拿来拣择一下,莫说三合,就是三升也有。”

    卢芸闻说真是喜出望外,千恩万谢。妙善大师自己随身带的一袋饭干,已在神鸦岭时散给乌鸦吃了;现在永莲身旁一袋米,保姆身旁一袋谷,却依然存在。她当下便向卢芸讨了一只盘来,命永莲将米倾入,仔细拣择糯米。不消片刻,已拣了一升光景,卢芸连称:“够了,够了!其余的请活佛收了吧!”

    永莲仍收米入袋。妙善大师又嘱咐卢芸道:“此米煮时不用淘擦,以免伤了元气,减少效力,且须用文火,不可使它沸溢。若是沸溢了,脂膏尽失,更不生效。”

    卢芸一一答应,请三位宽坐,自己亲手将盘中糯米捧到里边,交给老奶奶,说明煮法,叫她去煮。一面命安排素筵,款待三众,准备洁净房头,让她们安置,一面又吩咐家人去请那老医到来,商议方药,我且不表。

    再说老奶奶当下撮了三合光景米,放入瓦罐之中,配好了水,放在炭炉上煨,自己坐在旁边看定,以防沸溢。约有牛个时辰,已经成为粥糜,香气扑鼻。于是便在面上稀稀地盛了一盏,去给小官儿吃。

    那时小官儿已神气涣散,不进饮食,已有多天,此时只好一汤匙一汤匙慢慢地灌了下去。灌完了一盏,看他好似沉睡的一般,老奶奶倒很喜悦!便去收拾过了瓦罐,熄了炉火,再回到房中,伸手去摸小官儿的,四肢,不觉大吃一惊。

    原来,那小官儿的手脚,先前虽不似常人的温暖,却还有一点儿热气。现在吃了一盏粥糜下去,却反变得冷入寒冰,一点儿热气也没有,连头上也是如此,那光景已是回去的了。

    老奶奶急得忙了手脚,一口气奔到厅上,告之卢芸。卢芸与妙善大师等正在用斋,一听此话,都惊得呆了。老奶奶只当那糯米中有什么花样,定要和妙善大师拚命。卢芸好容易劝住了。正在纷扰,恰好老医到来,问明原由,便道:“你等且休纷陇,我进去诊了一诊,好歹自见分晓。”

    于是与卢芸和老奶奶一同入内,诊了小官儿的脉,便向卢芸道:“恭喜员外,小官儿有了生机了!”

    卢芸闻言虽然欢喜,但不知为何反现如此情状,便向老医问道:“大夫呀,这孩子如此手足冰冷,气如游丝,分明是个死兆,如何反说是生机呢?”

    老医答道:“员外有所不知,这就叫做神气内聚。小官儿病了这许多口子,神气已两不相属,幸得米汁助了元气,故内部聚敛起来,外面却反有此现象。你且待他这一觉醒来,包管大有起色。”

    大家听了此话,方才定了心,老医又定了方药,才告别而占。

    妙善大师得知如此情形,心中也十分喜悦!卢芸合家都出来拜谢请罪。妙善大师道:“你等这么一块好地方,却想不到不产米谷,真是个缺憾。现贫尼尚有数升谷在囊中,倒不如送你们做了种子吧!”正是:

    此日留佳种,他年万顷禾。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天马峰歼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话说妙善大师见这里好好一个地方,却是不产米谷,就动了慈悲之心,便向卢芸说道:“员外呀,你们这里,很好一个地方,却不料不生米谷只有麦菽,真是一件大大的缺憾!现在贫尼囊中,还有几升谷,里边粳糯都有,倒不如送给你们做了种子,弥了这缺憾吧!”

    卢芸等一班人听了此话,都乐得手舞足蹈,谢天谢地。当下妙善大师便叫保姆将贮谷的布袋解下,交给卢芸,又将粳糯谷的分当和莳种灌溉的方法,一起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们。卢芸拜谢受领了,真是感激不尽,夜深时便各去安息不提。

    次日清晨,洗盥过后,大家在厅上相见,大师问起小官儿的病情,果真如那老医所说,已经神志清楚,泻泄停止了,三众也兀自替他家欢喜。用过早斋,妙善大师便向卢芸告辞,卢芸哪里肯放?并且说道:“三位此去须弥,一定要从天马峰经过。不料半年前来了四头猛虎,专门伤食人畜,因此这条路就无人敢走。三位又是孱弱之人,如何去得?倒不如权且在敝庄小住,待卢芸悬赏征求猎户,入山除了猛虎,那时再送三位过山。一则除了虎患,二米也略报三位的大德,此时却万万不可前往!”

    妙善大师笑道:“不妨,不妨。猛虎是佛家的巡山夜叉,我们既皈依佛祖,它决不至于伤害我等,请员外只管放心。我等往朝须弥要紧,不敢在此多留。员外的盛意,我等心领了。”

    卢芸还是不敢放行,两下争持了好一会,卢芸说道:“既然三位一定要走的话,那么卑人挑选一队精壮庄丁,各带武器护送三位过此天马峰,以免意外。”

    妙善大师推辞不得,只索由他去挑选。片刻之间,已挑选得三十二位精壮力健之人,各各执着刀矛叉棍,齐集庄外。至此,妙善大师方才告别了卢芸,同着保姆等二人,出了庄门,坐上白象,一直向天马峰大路而行。卢芸与合庄老少又送了一程,才止了步,望着三众由一队壮丁护送而去。

    由此上天马峰,本来有东西两条路径,西路比较险峻,林木也多,野兽容易匿迹;东路比较平坦,树林也少,似平安一点。故当下一班壮丁,因欲避免与猛虎相遇,直趋东谷而来。

    不料天下的事情,自有出人意外的,你要避时,却撞个正着。此时若走西谷,倒是平安无事;如今走入东谷,却免不了一场虚惊!

    众人入谷,一路迤逦而上,走到半山腰里,却是一道石梁,四周乱石纵横,林莽丛杂。有一个老于走山路的人,关照大家道:“留心着啊!生怕那家伙藏匿在乱草之中,兄弟们!手中的兵器预备着啊!”

    大家哄然地答应了一声。

    不料只这一声答应,就惊动了那山中的猛虎,原来,有两只猛虎夜间由西山出洞觅食,直抄到东山,一点东西也没有寻着。天色已经大明,它们也疲倦了,就在丛莽之中伏着打盹。

    忽然听得人声,正是饥刁;择食,狂啸一宙,分左右直窜出来,扑向人丛里去。

    妙善大师吃惊非个,口中只得叫一声苦也,已翻身跌下象背,永莲等二人也都跌倒在地,休想爬得起身,那些壮丁,各执家伙,向四下里散开,围攻猛虎。

    那猛虎煞也乖觉,见有人跌在地上,便舍了壮丁,争着去扑三众。壮丁抵死救护,只挡住了一只,另一只已扑到妙善大师相近,说时迟,彼时快,看看已不及相救。

    忽见那头白象,将身一横,障住三众,待虎切近时,它猛地用鼻子将虎腰卷住,狠命地就是一摔,将那只猛虎摔到数丈之外,掼在巨石之上,跌断脊梁,再也蹲不起来。那班壮丁见白象杀了一虎,顿时胆壮,叉矛齐举,把另一只猛虎也结果了。

    在两下争持的时候,闹出一片狂嘶乱喊之声,在山中更觉宏大,山鸣谷应,把睡在西峰洞里的两头猛虎也惊醒了。它们一听人声鼎沸,又不见了两个同伴,情知在那里争斗,便一同出洞,听了听声音的方向,各腾起虎跳,一阵风卷去,飞沙走石,一对大虫便翻山越岭,直奔喧闹之处而来。

    这边一班壮丁,见扑杀了两头猛虎,正想扶持三众前行,不料狂风过处,腥气触鼻,齐声说:“不好!又有大由来了!”

    于是各操兵刃预备迎敌。那头白象也迎风冲上前去,待得猛虎来到切近,它又是把鼻子一卷一摔,早将一头猛虎掼在尘埃,众壮丁一拥上前,刀棍齐下,又刺死了一只。

    余下的一只,见三个同伴被杀,不觉大怒,磨牙奋爪来斗白象。白象毕竟只有一个鼻子作用,其势有些难敌,幸得它皮粗肉厚,虽被抓伤咬伤,它却满不在乎,依旧撩着大鼻子苦斗。

    那一班壮丁见四头猛虎,已杀了三头,明知这一头尽是凶猛,也不济事,于是便助着白象环攻。那头猛虎直斗到筋疲力尽,方扑倒在地,被众所杀,却还被它抓伤了好几个人。

    天马峰的虎患,总算由此除去。那四头死虎,回头自有壮丁抬回卢家庄上,我算一言表过。

    再说妙善大师算等受了一场虚惊,如今见已没事,便定了心从地上起,重新上了象背,向前进发。壮丁直送她们过了天马峰的北麓,方才告辞回去。

    妙善大师等三人谢过壮丁,一路向琉璃城大路而来。一过了这座山头,景象就大不相同,一路上村镇市集,到处都有,不似那边的荒凉寂寞。三众行了两日,才到城中,一样的没有官府,驿馆宾舍。妙善大师当时便取出路引,亲到府中呈验,加盖了印鉴,就有人引她们到驿馆中安歇,供应了斋饭,次日便离了琉璃城,向东取路往须弥山进发。

    这才是上须弥山的正路。她们三人只因当时一个错误,出了南谷,多走了三百来里路还不算,路上又着实多受许多魔难与虚惊,好容易才得此一条光明之路。

    她三人自此一路上晓行夜宿,非止一日,远远已望见了须弥山顶。大家的希望,渐渐地接近了,勇气也越发增加,行程也越发迅速。平常每日走五十里的,现在竟能走到七十里还不觉疲倦。

    行行重行行,已到得须弥山下。可是这座须弥山,非但高峻接天,并且又十分广袤,大小山峰共有七十二座,峰峰连接,起伏不断,宛如游龙一般。妙善大师一行三众,虽然到了山下,却不知哪一座是雪莲峰。若要遍朝列峰,未免太无意识,一旦不遇雪莲时,仍旧不会知道此峰的着落,徒然多此一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