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部分阅读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部分阅读

    《中世纪千年史话》

    一 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末日

    话说三世纪的罗马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部的军事混乱、皇权衰落,以及外部的日耳曼人袭击,使整个帝国到了崩溃的边缘。公元260年,皇帝瓦莱里安当了波斯人的俘虏,被折磨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271年,皇帝奥勒利安不得不放弃达西亚(今罗马尼亚),并用城墙将帝国各城市围起来,从来都是以进攻为荣、以修筑城墙为耻的罗马人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四世纪中期,因为不堪统治阶级的横政暴敛,北非爆了阿哥尼斯特运动。农民、奴隶凑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折腾奴隶主,怎么彻底推翻奴隶主的统治,实行社会平等。他们动起义,攻占庄园,解放奴隶,动摇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统治。受其影响,罗马城的钱币制造工匠也揭竿而起,还联络其他劳动动起义,并一举歼灭了七千罗马军队。

    帝国衰微之日,正是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之时。当时,分布于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部落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以及迁至多瑙河下游、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日尔曼各部落也非常不同,常常彼此对抗,只有在宗教和某些习俗、技术方面是共同的。他们虽然都在朝着定居方向展,但不懂得城市文明,没有国家观念,这正好与罗马文明相抵触。日尔曼人以自由人、武士为社会基础,通过效忠宣誓与部落领维系在一起。

    哥特(goth)乃日耳曼的一个部落,源地是波罗的海的葛兰岛(今瑞典境内),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开始南渡,来到中欧时分裂为东西两群:西哥特人于公元二世纪定居于达西亚,另一部份则继续往东移至黑海西北岸,称为东哥特人。随着匈奴人西迁,东哥特人被匈奴打趴下了,西哥特人吓得打点家当就跑,男女老幼约六万余人一溜烟儿从达西亚南渡多瑙河,进入罗马境内,定居于米西亚省和色雷斯一带。

    可是到了罗马境内也不令人满意,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西哥特人看不惯当地罗马官吏的嘴脸,于376年动起义,并得到当地下层人民的支持,使我不禁想起一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由于葛兰岛山多林密,哥特人起初对骑兵战术一无所知。南迁后,在与阿兰人的作战中,他们才知道骑着马打仗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儿。378年,罗马皇帝瓦伦斯亲率四万大军攻击亚德里亚堡的西哥特人主营地。可是以步兵和轻骑兵为主的罗马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哥特重骑兵的冲击,战未几合便溃不成军,被斩三万余级,瓦伦斯也殁于阵中。“亚德里亚堡战役”中,哥特重骑兵战胜过时的罗马步兵军团标志着中世纪骑士时代的开始(记于《the rt of wr  the iddle s》,著名军事史学家查里斯&8226;奥文爵士作)。

    虽然在皇帝提奥多西的努力下,挡住了奴隶起义、蛮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于394年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但是居住于多瑙河、莱茵河的日耳曼各部依然象潮水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公元395年,提奥多西在临终前,拿着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直线,将帝国平均分成东西两部分,对两个儿子说:老大,朕把西边给你;老二,东边是你的,好好的,别争也别抢。于是乎,东罗马帝国定都于君土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西罗马帝国则仍定都罗马城。

    帝国分裂后,西哥特人领阿拉里克不依不饶,加紧入侵。既然是两家人了,就很难再团结到一起,东西两帝国各自坐山观虎斗,都希望另外一方与哥特人两败俱伤,都希望看着别人出丑,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活得好。405年冬,西哥特人突破莱茵河防线,高卢大部分地区落入蛮族手中。

    翌年,为对付西哥特人,西罗马帝国从莱茵河防线调走军队。谁知,到了冬季,汪达尔人、阿兰人等其他日耳曼部落趁机渡过冰冻的莱茵河,深入整个高卢。407年,西罗马帝国又放弃不列颠(今英格兰),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占领该地。正在这时,阿拉里克率军开进意大利。罗马司令官斯底里哥智勇双全,一举击败阿拉里克。但西罗马皇帝霍诺留昏庸无能,听信谣言处决了斯底里哥。走投无路之下,斯底里哥部下三万余人为了活命,投靠了他们一直称之为野蛮人的阿拉里克。西哥特人如虎添翼,开始了对西罗马帝国的疯狂攻击。

    408年、409年,西哥特军两次包围罗马城,苟延残喘的罗马人不得不以赎金请求蛮族退兵。尝到甜头的阿拉里克贪心又起,于410年8月24日夜,第三次围攻罗马城。城内奴隶乘机响应,半夜里悄悄打开城门。罗马人一觉醒来,现蛮族士兵从天而降,站满了大街小巷。罗马城被洗劫一空,西哥特军占领了这座罗马的心脏城市。后来,西哥特人又往北迁徙至高卢,罗马人只得出让高卢西南部的阿基坦地区。

    罗马的历代皇帝无法抵抗狂潮一样的蛮族,只得将他们安置在帝国境内,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法律、习俗、领等,同时也保持一种虚无的罗马统治。

    418年,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第一个蛮族王国:西哥特王国,定都图卢兹,其疆域包括卢瓦尔河以南的高卢西南部及比利牛斯半岛的大片领地。此风一开,一而不可收拾。439年,汪达尔人建立了汪达尔-阿兰王国,定都迦太基(qrthdst,意为“新的城市”,今突尼斯境内)。他们还不断从海上袭击西罗马帝国,相继占领了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后来,勃艮第人占领高卢东南部的罗纳河流域,建立勃艮第王国,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又在不列颠建立。

    450年,更大的威胁降临到罗马人头上。有“天鞭”之称的匈奴大单于阿提拉要求迎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可一向高傲的罗马人怎能把公主嫁给野蛮人呢?阿提拉得到的回答是:“呸!俺们公主金枝玉叶,哪能陪你们这些野蛮人吃生肉、穿兽皮?”。阿提拉恼羞成怒:“好!尔等不予,朕自去取”。匈奴是罗马和哥特共同的敌人,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更不应该有永远的敌人,本着共同的目标,西罗马帝国与西哥特王国结成联盟。

    450年6月20日,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法国东北部的沙隆展开决战,打响了“沙隆战役”。这场战役就像绞肉机一样,仅一天就吞噬了十五万人的生命,上天堂的大道都被塞满了。西哥特国王死于乱军之中,余部群龙无,撤出战场,匈奴军也在弃尸无数后退回莱茵河畔。撤退前,阿提拉说道:“i will e bck”。果然,养精蓄锐的匈奴大军在第二年攻入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皆遭洗劫。最终,西罗马帝国跪地求和,才平息了这场灭顶之灾。453年,阿提拉离奇死亡,匈奴帝国爆内战,国势大衰。468年,阿提拉之子转而进攻东罗马帝国,结果折戟沉沙,连自己的小命也搭上了。从此,匈奴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因外族的不断冲击,西罗马帝国的大厦已摇摇欲坠。皇帝为维持统治,招募日耳曼人作雇佣军,这无异于引狼入室,皇帝很快便被雇佣军架空,丧失皇权。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西罗马帝国也终于走到了尽头。476年,雇佣军领袖、赫鲁利王奥多亚赛废黜年仅六岁的西罗马娃娃皇帝罗慕路斯。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十二个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内忧外患中坍塌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以黑暗时代、骑士荣誉、宗教战争为特征的中世纪到来了……

    二 统一! 法兰克的崛起

    既然西罗马帝国毁灭于日耳曼人之手,那么我们就从日耳曼人的军事生活开始,展开这部中世纪的千年史话。

    且说法兰克(frnk)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居于莱茵河东岸。自三世纪中叶开始,法兰克人渡过莱茵河,侵袭罗马帝国,并向境内移民,在其步步蚕食之下,卢瓦尔河以北的高卢大部分地区被占领。法兰克内部四分五裂,若干部落各自为政,彼此独立,各有各的领。五世纪下半叶,法兰克诸部中逐渐形成两大强势力量:萨利昂法兰克人、利普利安法兰克人。481年,萨利昂法兰克人领希尔代里克升天,他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克洛维继承领之职,历史上也将这一年作为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开始。

    刚刚上台的克洛维不得不面对“罗马国王”西格里乌斯的威胁,西格里乌斯的父亲原为罗马帝国驻高卢的将军,他于462年宣布独立,脱离罗马帝国的统治,并以苏瓦松城为都,建立了一个疆域包括法兰西岛、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地区的国家。486年,克洛维联合利普利安法兰克人及定居于康布雷的法兰克人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了西格里乌斯,攻占法兰西岛,并移都巴黎,开始向南方展开军事扩张。

    491年,克洛维又在领地以东的图林根(今德国境内,以图林根森林闻名)取得一系列胜利。此后,在其他部落的协助下,克洛维在曲尔皮希战役中战胜了另一支日尔曼部落:阿拉曼。

    克洛维将妹妹嫁给狄奥多里克,与东哥特人结成联盟。狄奥多里克是东哥特人的骄傲,他在七岁时就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当人质,受到良好的罗马教育,精通两门外语,能讲一口流利的拉丁语和希腊语。在东罗马皇帝的许可下,他率军占领意大利,于493年建立东哥特王国,并定都拉文纳,在那里修建了举世瞩目的恢宏建筑。狄奥多里克充分挥了治下哥特人和罗马人的能力:哥特人提供士兵,善于治国的罗马人担当官吏。还采用姻亲政策与其他日耳曼王国联盟:妹妹嫁给汪达尔国王,一个女儿嫁给西哥特国王,另一个嫁给勃艮地国王。但是,历史证明了:克洛维比妹夫干得更漂亮。

    当时,各日耳曼王国皆信奉阿里乌斯教派,自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和罗马贵族像断线的风筝,无依无靠。统治与自己的信仰不同,如果当官的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为了维护自己的旧有利益,他们迫切希望在这些新兴的蛮族王国中找到新的政治盟友和靠山。毕竟宗教对立是水火不容的,让一个王国改变信仰谈何容易!

    正在基督教会和罗马遗老遗少们抓耳挠腮之时,一个天大的机会出现了。493年,克洛维这个地地道道的异教徒,娶了信奉天主教的勃艮第公主克洛提尔达作压寨夫人。她经常在克洛维耳边吹风:“夫啊,咱要学好呀!”,克洛维则笑道:“汝之上帝果真存在,就保佑寡人旗开得胜,到时寡人定率众皈依”。没过多久,耶和华显灵,克洛维打了个大胜仗。他媳妇又吹风:“夫啊,咱不能食言呀!”,克洛维一想:“得,改宗!”。

    维埃纳主教阿维图斯在答复克洛维皈依请求的信中写道:“陛下皈依乃吾等之胜利,……陛下作为时代之主宰实乃天意,不可违也。……西方将光辉灿烂,陛下亦将光芒万丈”。

    496年的一天,兰斯(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盛产香槟)的大街被围得水泄不通,教士们、罗马贵族们于道路两边鼓掌欢迎。大道中央行进着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为一人在前后簇拥下进入大教堂,这人便是时年三十岁的克洛维。教堂中迎面摆着圣母玛利亚的神像,大厅中间放着一个大盆,里面盛着水。克洛维二话不说,脱光衣服跳进澡盆里。主教圣雷米吉乌斯手持福音,口中念念有词,围着澡盆转了数圈。然后,将盆中的圣水泼于克洛维身上。他的三千名亲兵也跟着洗了澡。仪式完毕,克洛维这个曾经被看作是蛮族的后裔,正式皈依天主教。

    这个澡不洗则已,一洗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一洗,洗出了日后西欧大陆一个巨牛帝国,洗出了西欧的新格局,洗出了今天西欧的三大强国。

    兰斯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重要城市,素有“王之城”的称号。自十一世纪起,没有到兰斯举行加冕仪式的法兰西国王,便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国王,兰斯圣母院也由此成为当地的著名景点。

    克洛维皈依天主教的消息很快传遍欧洲,各地教会皆欣喜不已,“天佑吾王”之声此起彼伏。罗马教皇阿那塔秀斯二世更是在信中邀请克洛维成为教会的后盾、顶梁柱,作为回报,教会也将支持他对异教徒的战争。

    看到教会的表态,克洛维暗自窃喜:这个澡没白洗。他将自己装扮成教会的保护伞、罗马帝国合法的继承人,利用宗教这把利刃,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对外扩张。

    500年,克洛维征服第戎(位于今法国的里昂和美因兹之间),但未能征服勃艮第王国。507年,他又攻占西哥特王国都图卢兹,将阿基坦的大部分地区纳入囊中。西哥特人被赶出高卢,逃奔西班牙,由此催生出了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托莱多王国。翌年,经图尔的格列高利斡旋,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授予他执政官和贵族称号,克洛维摇身一变成了堂堂正正的文明人。克洛维对后来法兰西王国的产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路易”(louis,克洛维的变音)这个法兰西国王沿用数代的名字中便可见一斑。

    在扩张过程中,克洛维没收了被杀或逃亡地主的土地,以此来巩固王权和继续扩张,使自己成为王国最大的地主,他把土地赠给其他贵族来收买人心。在军事扩张的同时,他也在肃清内部的反对势力。克洛维是个谋杀高手,他先后施计杀害了其它各部领,甚至他自己的亲属也未能幸免,被屠杀殆尽。经历了数十年的血雨腥风,他最终统一了法兰克各部,于509年成为全法兰克人的国王。

    此时的克洛维倍感孤独,真可称得上是孤家寡人。面对现实,他无不感慨的说道:“寡人犹如香客,独活陌生人之中。寡人之亲属皆登天堂,如遇灾难,何人能救寡人于倒悬?”。511年,克洛维在孤独中死去,时年四十五岁,葬于巴黎的圣德尼基督教堂,天堂上的七大姑、八大姨正拿着菜刀等着他呢。

    纵观克洛维的一生,他作了三件影响巨大的事情:统一法兰克、征服高卢和皈依天主教。“统一法兰克”使他完成了从部落领到国王的华丽变身;“征服高卢”奠定了日后法兰西王国的基础;“皈依天主教”使得法兰克王国得到教会的支持,促进了版图的扩展。

    克洛维的四个儿子克洛塔尔、查理贝尔特、克洛多梅尔和提奥德里克瓜分了国土。后来,克洛多梅尔在攻打勃艮第人时战死,克洛塔尔见其妻甚是,就来了个霸王硬上弓,又与查理贝尔特瓜分了其领地,并残忍杀害了他的两个儿子,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这也不能怪他们心恨,从医学上讲,问题可能出在克洛维的遗传基因上,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558年,克洛塔尔吞并了其他两个兄弟的领地,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西欧的统治总是喜欢把国土像蛋糕一样切来分去,三年后,克洛塔尔的四个儿子又重新瓜分了国家。567年,占据巴黎地区的儿子死后无嗣,其领土被兄弟们三分殆尽。

    三 尼卡! 暴动的呼声

    且说西欧风云变幻之时,东罗马帝国仍安然无恙。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廷,是它的重要城市和港口。传说雅典附近的城镇墨伽拉有一人名唤拜占,这位大叔扬帆远航,向东北横渡爱琴海,寻找新的家园。他来到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请祭祀帮忙询问神祗,他该在何处修建新城市。祭祀跳完大神,回答他道:“大叔,您老一直往东走,到了遮眼物的对面就停下,那里倍儿好!”,拜占再三拜谢,说了声“俺知道了”就匆匆离开了。

    其实,拜占当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办法,只得继续航行。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他恍然大悟:距离海峡东岸只有半英里的一处高地被希腊城市卡尔西顿挡住了,那就是神祗说的倍儿好的地方。拜占喜出望外,有神论又一次胜利了。后来,他在这片高地上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