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晚熟者 > 晚熟者第1部分阅读

晚熟者第1部分阅读

    《晚熟者》

    引言

    引言

    我与我的朋友李天行是高中同届同学,当时只是相互知道。大学几乎快结束的时候,因知道各自耽好文学相与起来,遂为挚交。大学毕业后一年,他说他要全心全意朝礼艺术殿堂,农村人毕业不好好赚钱帮持家里,把兴趣当做正事,心里不敢恭维,觉得他有些好高骛远。之后他在城郊租了便宜房子,一直住那,近乎息交绝游,业余一副要绝世的姿态。他不喜欢电脑阅读,十几平方的房间里两大书架书,微薄的工资大概全搭进去了。书架上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家的不重要作品、不知名作家的作品等等,多数我都没读过。工作很忙,我们虽以文相交,见面也不是很频繁。只是一过去就要交谈很长时间,谈文论诗,臧否人物,给我感觉是他对作家好像见一个爱一个,也经常感觉脸上稚气犹存的他有些傲慢,口气与脸不搭调似的。他像很长没说话,像要把一个月的话吐给我听,没完没了,我也只好一边听着。每次要走时,他都要推荐书给我,希望我像他一样似的,我没时间读,渐渐他就少推荐了。而我也要经常想起他,他那似乎有我的内心初愿一样吸引着我,他的热情、执着好像代替我在追求文学。

    三四年来,他的生活状况也没改观,书却越来越多。我已买房,时常邀他过来聚餐,他因与我的其他朋友不相熟不愿过来,借口被托尔斯泰拖住了、被苏东坡拖住了等言辞,我以为这是他素爱开玩笑才说的话。毕业第四年末,他电话过来:“张文,你过来一下,带上换洗衣服,在我这住两天。”我问有什么事情,他说:“我的秘密要告诉你。”

    他的语气异常严肃,我素来不愿拒绝他,下班后便过去,没带换洗衣服。请我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同性恋。”吓了我一跳,稍稍镇定,应该不是要向我表白。接着听他彻夜剧谈,说他的同性恋故事和文学阅读,即这部笔记里的主要内容,惊得我不知所措,一夜不倦。他已经写了好些,说要写完之后才让我读,叫我一切保密,谁也不能说。说完后有些忧心忡忡,又有些兴奋,眼睛里似乎还有些狐疑,似乎有点后悔跟我说。我也奇怪他怎么会隐藏得那么好,不叫我看出一点来,第二天晚上回去也一直在想着他的谈话。

    接着他就一直在写这部笔记,我过去频繁起来,他谈自己和文学我听了不再有些许厌烦,反而很乐意听他多谈。他说其他几位不同城的好友也知道他正写这部笔记,也没有读过,也叫他们不要说出去。堪堪又过了三个月,笔记没有完全写完。谁知祸福相依也有失常的时候,他明明没大福、生活到处都是小祸的时候却来了大祸。他去外地出差途中车祸重伤,我如闻霹雳,赶过去的途中车上就抽泣起来,到达后已然失血过多而去世。

    葬礼后我回到李天行的住处收拾遗物,那一大堆书就像还有主人似的,还在等着主人回来为他们掸灰、阅读(一个鸡毛掸子挂在他的门后,第一次看到还笑他,他说: “这种东西乡愿一下也有趣,小时候外婆开布店,我总拿那个鸡毛掸玩,脸上摩挲一下。”),好像这些书都袭上了他的气息,非他不可了似的整整齐齐。墙上贴着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木心、卢梭的肖像,都是一两块钱彩印出来,用双面胶粘在墙壁上。静坐了一会,呆看这些书和肖像,想起有一次我在他房间时说:“别人看到肯定会说你太文艺青年。”他说:“我已经过了那种时期,我认识的文艺青年已经不可与我相提并论。他们大多太不着边际,少年时期过去再也没见他们的热情,仿佛他们当初文艺一下只是为了讨女孩子喜欢。耶稣的撒种比喻也用得在文学上,文学的种子播在他们的心里,就像播在荆棘里、石头地里或者道旁,他们心不诚,所以不是好地,芽都发不了。我希望自己的是好地。文艺青年们和大多数人不知道,做艺术其实比种田还艰辛,哪里是追女孩用的花里胡哨的装饰。你也是不诚心的,你又是较爱文学的一个,我的唠叨才能听得一点进去,我时时劝你赚钱没意思,现在房子一买,你又只能这样。”那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又让我流起眼泪来。他的死让我觉得像假的一样,过去好些天也不能真正相信。命运也没个特别的暗示,亲密关系明明还在,亲密关系的另一头却再也找不到,兀兀剩我这一头。他才26岁!

    打开电脑,在d盘找到了他的几十个word文档,我整理了一个上午,才把其中无用的文档剔除,把好些没有命名的文档粗粗排列了一下,大体已经写完。这些文档描写的正是他爱上大学舍友和爱上文学的经过,但文档之间有时接不上,仿佛断了。比如有时写一件事时嘎然而止,好像为了去写其他的部分,过后这边就全忘了似的没有补上。这几个月下来,通过言谈我已对他的事情了然于胸,就由我开始添添补补。边整理边阅读,读与谈话又大不一样,我一开始读我就很惊讶一个人不可能这样写自己,一点不在乎别人笑话似的。而大学的那些小事小节写起来似乎有点儿戏,似乎不值得写,他却写得很有味。读了时常又很温馨,不单是像陪他再过一遍他的大学生活,让我也回忆起大学时光的好些事情,我也很惊讶他怎么会注意这些细枝末节。他爱上阅读的过程近乎荒诞离奇,很多人不爱阅读就不爱了,他却觉得爱上阅读可以是一个目标似的,又似乎引起我的共鸣,想起自己少年时爱上阅读的经历。他成为同性恋旷日持久,爱得细腻、荒唐、痛苦,还有乡下与城里的隔阂,人的阴阳雌雄之论,毕业后的阅读经历,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他似乎什么都说得出来,而且说出来我也不能为他感到害臊,反而数度流泪。但有时又不得不笑出来,我的情绪时常就显得非常双重,笑脸上挂泪的情况很多次了,我不得怀疑自己是不是情绪紊乱了。

    通读后,我把这部笔记命名为《晚熟者》,他曾说:“我的晚熟本来对我在社会上做任何事情都不利,别人所谓人要有气场。可是对我二十岁开始追求文学却有利起来,追求文学刚好不需要气场,文学就是要让你放弃使你产生气场的那些外在的东西,文学会回报你更强大的气场。这也符合耶稣所说的放弃生命得到生命。”

    “我一看那些文学家们都早熟、早慧,歌德、普希金、木心等等十一二岁就开始百~万\小!说写东西,或者更早,我以为自己一定不是这料。可是这本笔记却让我兴奋了很长时间,在我青年时代能结出这样的果子我为自己感到骄傲。这让我有些庆幸自己的晚熟,要不是这种晚熟,我一定不会在这种年龄老老实实的心存文学。文学要的不是晚熟早熟,而是要那股孩子气。我原来也以为穷人家的孩子不行,没想到莎士比亚也不仅是有钱人家的莎士比亚,我心高是高对了的。也是我的真诚,我本能的知道生活逃过人类的这些智者是太便宜的,这种生活就算富贵也必没有意思。孩子眼中也没有太强的贫富观念,我从小到大,从来不能支配多少钱,但我没有什么贫穷感,我也想不起我什么时候为没有金钱严肃的迫切过,这几年才尝了一些没钱的苦,但因文学也不自觉可怜,那些朋友倒觉得我的处境严重,有时我尴尬的体会着他们的同情,那比我没钱还让我难受。孩子似乎总有一股类似幻想的东西使得他们觉得自己不穷,就是别人所说的不太实际。从这点上看,人人平等,因为人人起初都是孩子。”

    平常也多跟我议论他的晚熟,我听来似有道理又有点模糊,也有这样一大段,我听了也感到兴奋似的:“我的晚熟跟我家庭也有关系,我祖父和父亲都是很孩子气的农民,我自己一直以来也很纵容自己的孩子气,也像是一种呵护,虽然都是无意识的出于本能。孩子气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令所有人都感到愉快的粘性,能使仇人也和解。小孩子之间这次玩出了矛盾,骂了几句甚至打了起来,下次又玩到一起,只是起初的眼神有些别扭,别扭过去就和好了。耶稣所说的孩子能进天国,不是世上真有什么天国,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各种形式的爱都基于对彼此孩子气的欣赏,友情、爱情、亲情概莫能外,否则表面再亲也是有名无实。人类的大智者们都是有智慧的孩子,而且就是他们孩子式的诚实使他们得到了智慧,而不是聪明,多少聪明成精的人得不到智慧,都被聪明误了。人们不知道,智者们的盛名让他们看起来威严得像国王,而往往他们最好接近,什么话都可以说,强者都是能欣赏自己孩子脾气的人。我自己也用孩子气衡量别人,这样打比方,我是个温度计,孩子气就是里面的水银,这可以准确测量别人心里的温度。耶稣是个孩子王,所以他能随意看透每个人。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尼采都是孩子巨人,所以他们能透彻的了解人心。你也不会懂得我的这些思想在读《老子》时得到了多么荣耀的印证。智者们的孩子气不是柔弱,而是柔强,这就会出现纯粹的道德和自由,我真想跟你描述清楚那种状态,并且跟你说清楚怎样达到这种状态,可是我不能够。这只能从各人自己一点一滴的自我认识做起,我这样说已然是在炫耀自己,跟别人我不会说,一说会以为我在假装高深,说了对别人也没用,自然对你也没多大用处。我悟到了孩子气的宝贵,我自然就要有意识的珍惜了,否则我自己也会很难忍受,长时间觉得自己不如人成熟、显得厉害,文学让我忍受了过来,文学令我变强,也保住了我这份人的元气。我现在快要完成的笔记有些人看了会为我感到害臊,因为他们的成长就是一步步狠狠的否定自己的孩子气,我当然不能理会。一句话,孩子气是天下至宝,金钻失色,青春不能出其右。说得有点啰嗦,我的这些话你可能听不太懂,可是没人可说,积在我心里又有点憋不住,多少有点想用思想的快乐引诱你一下的意思,引诱你把房子卖了,把生活文学化,你不敢。”他有一次qq聊天时跟我这样说,我从聊天记录里复制了出来。

    这些话他自然不愿让我说出来,因为这些话显得他比别人更有智慧似的,别人会误以为他不可一世,会误以为是那类时常在穷青年身上会出现的、固执而反常的骄傲。我与他的相处自然没有这种感觉,我感到我被他吸引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孩子气的融合。我引用出来是为了表明这书名大概也符合他的意思,这种引用也可以稍稍向读者介绍他。当然可能我多此一举,还是看看他的笔记吧,其中一些章节我忍不住多读了两遍,读来颇为兴味。当然了,也可能我是他朋友的缘故,爱他的缘故。这笔记有些长,现在不妨读两章看看,让读者自己评价。

    序、第一章(123)

    这本笔记详细记录了大学时我爱上同性和大学后爱上文学的历程,这两个变化交叉在一起,就像农人们用两条粗粗的稻草绳搓起来的大稻草绳。我的十七岁到二十五岁就是两者所造成的苦和乐。必须先就交代一点,爱上文学比爱上同性难得多,前者是想要高举的向上追求,后者是随着快乐的向下追求。把造成眼睛的变化程度进行比较,爱上同性是微变,爱上文学是巨变。直到写这笔记前不久我才完全觉得爱上同性也没什么不好,可是一大段时间都觉得有些坏。这是内容交代。

    写作的时候,我有时像是以过去的我为主角写小说,有时又像自己在写回忆录,因为写着的我又要跳出来说两句。有一点很清楚的是,过去的我是主角,而现在的我是导演,本来导演是不出现的,但导演的部分又舍不去。也可以说像父与子,我有时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写着那位少年的荒唐事,写着写着才想到:“这就是我啊。”不好意思起来,可笑之余又有些心酸。即使如此,我虽然偶尔也为他的荒唐感到害臊,不过这样害臊也害臊习惯了,大多我都不怎么害臊了,仿佛助我炼就了定力。除了上面两种体裁外,有时就按着性子又像作一段诗,跟前边的文字感觉完全两样,又不好用不同字体区别开,所以体裁有些四不像。而我三者都不擅长,我的目的是把事情描述清楚,所以不能当艺术作品来看,我没有那样的手段。这是体裁交代。

    这本笔记主要是写给朋友亲戚看,我用来向他们出柜的,出柜出得是阔气了些。正因为三言两语跟他们说不清楚,故而想写这笔记。多年来,我不想直接跟他们说我是同性恋,我没有信心这样做,一怕自己丢脸难以自处,二怕失去他们。直到写成,我自觉说清了,他们再要怎样,那是他们的事情,再要怎样我也无可如何心安理得了。当然,我虽说是个无名之辈,不会真就期望自己只有这些少量的读者,也有以文邀点名的意思,希望不是恶名。我的好些亲戚也不识字,就是对于他们写了也等于白写。这是目的。

    如果读到了、并有兴趣读的人,阅读能给您带来益处的话,我会感到荣幸。因为这是一本详尽的自我分析笔记,有些参考价值,不管是对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它可以勉强作为少年人进行自我认识的入门教程。至于它的寿命,我就希望它能像粗稻草绳一样到霉烂风化前扎实一段时间就好了,因为它确实不是艺术品。这是期望。

    前言草草,写得有些得意似的不合我的意,权且这样,不知道还要说什么。再说,能读到的人也直接不读了,我现在跳入正题。

    1

    我十七岁,实岁,从拿到大学通知书到离乡的两个月,都在吃同学的毕业酒。公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或安步当车周游全县,去一些同学家全是因为情谊,去一些同学家一半是情谊,一半是出于小县城的世俗生活侵入我思想里的要广交朋友,对扩大自己未来的势力有助。最后一场酒,在县城边界的一处坐落在高山顶上的村庄里。离开,一辆到处都是刮痕、泥点、锈迹的蓝色旧拖拉机运载着我们五六个人和十来条要去镇上出售的小猪,两个大竹筐装着它们,我们放脚的位置也不够。山道不宽,从山上到山下,转不完的弯,停不住的嗷嗷叫,小猪和我们都有些不安。那一个多小时的异味似乎去大学报到时还闻得到。

    满暑假的酒气、言笑使我生活在过去,对未来并没有做什么想象。高中三年与其说得到的是一张自己满意的大学入场券,不如说得到的是三年的苦闷,我是毅然决然把高中抛掉的。我舍得高中,却舍不得高中同学,但要与高中同学回去念高中,我不愿。我的暑假一直在半感伤半愉快的留恋,而留恋没有完,新生活就没时间想似的。只是大学生使我感觉“权利”大了很多,不用再俯首为牛,去每个地方都非常合理合适。单就“大学生”这个称呼给我的影响是:六月前是一个人,六月后是另一个。

    与我同去一个城市上大学的是我同村的老同学李平、李悦,他们两的学校比我学校的报到时间早一天,我便提前出发,跟他们结伴。前几天,娘就把要大学宿舍生活的必备物品准备好了,她说:“外面城市什么都贵。”这条铁律,使得除了水桶、草席这些她觉得拿了可能损害体面、而且实在不方便的东西外,连肥皂、肥皂盒、鞋刷等等这些可以容纳在一个大旅行箱里的东西全买齐了。

    早晨,娘自然早起,六点钟我也起了床,看见厨房窗户旁的那小条空地上点了只有初一、十五、节日才点的红烛。红烛大而高,差不多到了春节的规格,两条火舌在竞赛谁蹿得更高似的,中间一根红香,烟袅袅的。而今日显然没有撞到这些时候,别家的窗边就没有,隆重得让我有些不自在。在厨房看到她,她像年初一一样准备了一种不平常的厨房气氛:她穿着粉色格子大围裙,一手握住另一手(平日她可没有这手势,这是那心情郑重的标志),放在大围裙中央的口袋前,说过我们素常的关系里根本没有踪迹而且不可能存在的、故意的祝福话后,那种语气和表情像是要把天底下所有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加到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