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奸臣 > 奸臣第66部分阅读

奸臣第66部分阅读

却是君子之交不朋不党,于是这回整顿东厂的事便是戴义领了。

    此时悄悄对王岳说过这话,等到众太监都到齐了,于左右两边各自按照位子一一坐下,戴义就冲着上首的萧敬拱了拱手道:“萧公公,司礼监向来都是各司其职,李公公这突然一病,他那一摊子就缺了个掌总的,还是该尽早绸缪的好。”

    “说的是,那就请陈公公和王公公两位多费心。”萧敬看着陈宽和王岳,见两人一愣之下连忙起身应了,他沉吟片刻就又笑道,“最近皇上常常在斋宫打坐建醮,一来是因为从去年开始就灾异不断,此番北直隶安庆等府又是没什么收成,免钱粮是铁板钉钉的,二来则因为这天气渐热,斋宫比乾清宫通风凉爽。李公公说是病了在家休养,照咱家看来,还不如去斋宫陪伴皇上,这诵诵经,打打坐,再加上朝夕得见天颜,沾沾龙气,身体和精神也能好些。”

    尽管萧敬和李荣的龃龉并不是摆在面上,可司礼监的人都是人精,谁会不知道这一茬?因而,萧敬竟是给号称病了的李荣寻了个这样的去处,这不但说不上发落,反而是一种成全,毕竟谁不知道李荣的病是心病?一时其他几个太监都吃了一惊。而和李荣素来还算交好的王岳陈宽,在对视一眼之后,便齐齐点了点头。

    “还是萧公公想得周到!”

    把杂务处置过后,太监们便把几个随堂文书等都叫了进来,一如既往按照平日的规制以轻重缓急分拣了奏折,又把重要的节略一一罗列。这鸦雀无声一忙活就是一个多时辰,等奏折整理完了,众人都已经出了通身大汗。萧敬接过一旁瑞生递来的软巾擦过了脸,旋即就看着戴义说道:“老戴,今儿个就你领衔去斋宫吧,待会儿咱家去瞧瞧李公公。”

    萧敬既这么说,众人一时无话,当即去乾清宫送奏折的送奏折,往内阁收票拟的收票拟,须臾就散得干干净净。萧敬带着几个小宦官先去看了李荣,三言两语就轻轻巧巧说得老头儿老泪纵横,甚至没太多细想就答应了去斋宫伴驾。

    等回了自己的小宅子,一进屋子,萧敬就遣开了其他从人,独独留下瑞生,斟酌片刻说道:“你去见徐勋,就说李荣调开的这事已经妥当了。斋宫那边禁人随意出入,况且他又是待罪之身,通风报信没那么容易。至于马文升那边,他忙于京察自然顾不上馆选,不用咱家设法,肯定是焦芳出面去和礼部尚书张升一块主持。剩下的事情,咱家可是袖手不管了。”

    王守仁和李梦阳那一番交锋如何,徐勋是没亲眼看到,可是会试放榜之后礼部恩荣宴那天,王守仁却罕有地没来兵营报到,直到第三天才姗姗来迟。站在操场边眼看着一大堆将士摸爬滚打的徐勋远远瞅见人过来,立时快步迎了上去,一照面先上上下下打量了人一番。

    还好还好,没少块肉!看来李梦阳总算是没像当初打张鹤龄那样对人动粗!

    对于徐勋的做派,王守仁现如今已经是知之甚深,一见人的目光就反应了过来,不禁轻咳一声道:“李空同那人不好说服,我也是竭尽全力才总算让人相信,你是一心一意并不藏j的。我答应了他每月去讲学三次,他暂时作罢甘休。不过他也说的没错,这些时日一心一意投在兵事上,我其他东西撂下太久了,接下来一段时日,我休沐日只怕是不能泡在这了。”

    “王兄原本就是文武兼修,你要劳逸结合,我自然没意见。只不过……”

    徐勋这话还没说完,王守仁就仿佛提前预知似的叹气道:“你有什么安排,说吧。”

    “想不到王兄这老实人如今也精明了。”徐勋微微一笑,见王守仁有些愠怒地看着他,他这才笑吟吟地说道,“先头徐昌谷的事,我对你不是提过一回吗?他当街被人殴打至胳膊折了,若不是我经过,人就跑了。可那些人只供述说是受人所雇,查不出主使,也只能就这么算了。所幸皇后千秋节,太子让我找人写几首清新些的乐府,我就灵机一动想到了他。若非如此,他今科殿试的成绩必定是惨不忍睹。”

    徐祯卿的事情王守仁是听徐勋提起,只那时候不过轻描淡写,此时听到这番波折,又得知徐勋竟是平白送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般机缘,再想想自己亦是在他的刻意隐瞒之下成为了当今太子的半个箭术先生,他不禁叹道:“徐老弟,我都被你说得想起我自个了。我实在是不得不说,你这人真是……真是太仗义了!”

    徐勋之前还拿义气两个字奉承过刘瑾,这会儿听王守仁赞他仗义,他虽然脸皮极厚,可还是忍不住脸上一红——他可不是随地四处管闲事的人,要不是自个占着未卜先知的光,哪里会有什么仗义徐?只这股子尴尬须臾就过去了,他旋即就笑呵呵地说道:“王兄真是太过奖了,这举手之劳的忙当然得帮。徐祯卿那人王兄你也看到过,以貌取人者难以看得上他。哪怕他高中传胪,馆选能否通过也是保不准的事。你既然要去讲学文会诗社,捎带上他吧?”

    王守仁才说徐勋仗义,这会儿听到这话,他忍不住又笑了。点了点头算是答应过后,他就说道:“怪不得太子殿下和你在一块常觉得轻松高兴,你这人乍一看机灵精明,离经叛道,可真正相处下来却觉得你虽不拘成法,可对人却是真用心的。徐祯卿的事包在我身上,要说其貌不扬,想当初赫赫有名的无盐君呢?”

    尽管徐勋知道自己对人是用了机心,可真正相处的时候,他那算计相比他成全别人的心思,那就算不得什么了,因而他大剌剌地接受了王守仁的称赞。两人又言语了一阵子,王守仁去准备晚上的兵法布阵,徐勋则是趁着操练间隙,把钱宁叫了过来。

    “张宗说他们几个这几天可还有不服?要是他们还拿着自家权威挑唆底下幼军和你过不去,尽管告诉我,我狠狠整治他们!”

    “多谢大人,这些天他们几个还安分!”尽管太子殿下这些天根本没来,自己也没有展现左右开弓那手绝学的机会,可徐勋让他暂时署理千户,这仍然让他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即便知道下头那几个贵公子刺头恐怕就是自己被重用的代价,可他还是咬咬牙忍了下来。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钱宁,我知道要把他们几个操练出来难如登天,但要不是他们几个身份一个顶一个高,这千户之位上谁都不行,我也很难把你简拔上来。太子殿下是爱勇武之士,但你一个人勇武了,没个人脉,没个部属,就算真的位居高位,那时候趋奉上来的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就远不如现在这样看人真心了……”

    ……

    徐勋对钱宁一番推心置腹之后,这一晚归家之后见到了在家等着的瑞生,得了萧敬捎带出来的话,知道李荣接下来这些天会一直呆在斋宫,他自然心中大定。等送走瑞生,照例等到了李庆娘来当红娘传书,他接过小丫头的信,却留下了这位艺业不凡的昔日西厂精英之后。

    “李妈妈,烦劳你去板桥胡同给和尚送个信,就说他过几日可以去灵济胡同那西厂露一露头了。只要他露出身份,那边厢是一定会用他的。”

    见李庆娘听到西厂两个字,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异常复杂,他仿佛没发现似的,又自顾自地说:“另外,你告诉和尚,让他想点办法在礼部尚书张升耳边传传风声,就说是吏部侍郎焦芳不满儿子未登科,有意奏请裁减这一科的翰林庶吉士数量,更打算上书在选馆之事上把礼部排出去,全都归于吏部和翰林院。然后对马文升透两句,意思是今次焦黄中落第,焦芳疑心是他的主使。具体怎么做,他内行,他去办。”

    李庆娘虽说不懂什么朝廷大事,但徐勋这等赤裸裸的造谣生事意图,却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有心不答应,可想想大小姐一身都系在他身上,她只得点了点头。然而,看着徐勋展开信笺看着看着时而莞尔,时而摇头,时而抚额的样子,她心头的不安方才减轻了些。

    “对了,你回去对悦儿说,那绣庄的事经营得再好,终究是有限的。她要是有意,宣武门外还有大片荒地,不妨吃些下来盖房子。那里的地日后我一定会设法抬高的,到那时一转手何止十倍百倍?”

    第二百四十章 倒焦(下)

    翰林庶吉士乃是大明朝的始创,然而并不是科科都选,所选每科也并不相同。有时候多达二三十个人,有时候少的却只一个,甚至一连好几科不选。直到了弘治四年,弘治皇帝方才因大学士徐浦之言定下了馆选的制度。礼部吏部连同翰林院共同考选,每科所选最初只定是预选二三十人,最后留馆人,其余的外放御史抑或给事中。

    既是礼部吏部翰林院一块考选,本当是吏部尚书马文升礼部尚书张升以及翰林院学士刘机三人主持,但由于这一年乃是考察之年,马文升忙着那一头都来不及,于是忙不过来的他径直把事情丢给了焦芳,竟是派了这位吏部侍郎过来代表吏部。

    然而,每三年一科的会试号称礼部试,可真正无论是主考也罢,监场也罢,却没礼部什么事,就连好端端的选庶常,吏部也要来插一脚,久而久之,这六部之中原本该是排名第三的礼部甚至连兵部都不如了,历任尚书没有不谋求提升本部地位的。今次来主持馆选的礼部尚书张升乃是赫赫有名的状元尚书,尽管他比焦芳年轻得多,科场年序也远不如,可对于焦芳这位吏部侍郎,他从预选开始便是丝毫不肯相让。

    焦芳本就讨厌南人,最近连遭挫折原本就是心头愠怒,张升这等态度立时惹恼了他——须知要不是礼部尚书傅瀚死得早,吏部尚书马文升却是老而不死,他哪里会比张升差?一来二去,两人就立时卯上了,先收的今科进士所投预选卷子,两人就相争不下,同来主持馆选的翰林院学士刘机竟是目瞪口呆看着两人一份份卷子地打擂台,引经据典天马行空,他这老翰林也听得一愣一愣,更不要说这屋子里伺候的皂隶书吏了。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忘了大臣风度,到最后同时口干舌燥端起茶盏痛喝了一气,又几乎同时伸出手去抓案上那高高一摞墨卷。年轻十岁的张升终究是比焦芳眼疾手快,抢到了最上头的一份,拿到手里一目十行地一读,他便二话不说地道:“文辞清新条理分明,足够通过预选了,让他三月二十八来东阁考试!”

    焦芳看东西仔细,这一篇策论还没看完呢就听见张升这么一句,这心头一把火登时噌的一下完全烧了起来。正要说话的他看到那策论上头赫然署着徐祯卿三个字,终于完全忍不住了,竟是拍案而起道:“张尚书未免太武断了,十五篇文章只看了一篇就说取,哪有这样儿戏。况且什么文辞清新,这上头的诗词都是些陈词滥调,若是这也能通过预选,岂不是人人都能留馆了!”

    横竖刚刚他和张升是一路对台戏唱到现在,凡是张升赞同的他都反对,凡是张升反对的他都赞同,因而他也不怕人看出他对徐祯卿有什么私人恩怨和心结,此时这话竟说得理直气壮。见刘机一直在那一边看文章一边淡然喝茶,他就轻哼一声道:“刘学士,你怎么看?”

    刘机久在翰林院,乃是正儿八经的文人,素来不哼不哈惯了。这会儿不防焦芳问到自己头上,他又见张升看了过来,就打了个哈哈道:“那就多看他几份墨卷再斟酌吧。”

    老滑头!

    张升和焦芳几乎同时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但彼此相持不下,不得不勉为其难继续取徐祯卿的诗词文章检视。这一看两三份之后,张升终于忍不住了,随手放下就说道:“不用再看了,文辞等等俱是上上之选,这人与他预选!”

    “前时御史还弹劾过此人德行,虽有不尽不实之处,但此人和兴安伯世子徐勋过从甚密却是有的!”焦芳话一出口,才醒悟到自己今儿个和张升这一番意气之争好没来由,连这不该说出的话都说了出来——事到如今,他要是再不知道徐祯卿高中传胪另有缘由就是傻瓜了——可这会儿想要收回前言已不可能,他见张升面色微变,索性撂下手中书卷道,“也罢,张尚书既这么说,与了他预选又如何!”

    张升原是被焦芳一句话说得心里犯嘀咕,可转念一想这老小子向来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再加上会试就是他点的徐祯卿荐卷,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刘机见两人总算是统一了一回,也就松了一口气舒舒服服喝了一口热茶,继续优哉游哉陪着这两位读书,直到一整天看完翰林院其他翰林们筛选出来的墨卷,三人才站起身来。

    “总共六十人预选,行文通知三月二十八东阁馆选考试吧!”

    今天好端端的被张升引得失态,而天气又一日日地燥热无雨,焦芳只觉得窝着满肚子火,回到家中自是没有丝毫的好脸色,在书房伺候的两个书童自然全都被他迁怒了。以整理书架失职等等痛斥了云福和另一个,他就把人都撵了出去院中罚跪,继而深深吸了一口气。

    徐祯卿一个苏州人,在京城中一点根基都没有,怎可能轻轻巧巧过得了那些难关,而且甚至让李荣王岳一块吃了排揎?他原本还心疑徐勋,然而今天刚刚从宫里捎带出来消息,说是告病的李荣去斋宫伴驾去了,而这事情竟出自徐勋对萧敬的进言,想起徐勋在面前还恭谨,他立时猜疑到了其他的方向。尤其是当得知趁着自己去主持馆选,马文升抢着向皇帝上了裁汰不职官员等八大条陈,事后又去了张升府上,他立时归结到是这两人联手作祟。

    “马文升,张升……老夫难道和这升字犯冲!”

    几乎是在他咬牙切齿念出这个名字的同时,外头传来了一阵叩门声。等到他厉声喝了进来,管家李安几乎是一溜小跑地冲了进来,满面不安地说道:“小的奉老爷的吩咐让人死死盯着徐祯卿,在恩荣宴之后他一直在四处以文会友,赴了好几个文会。李梦阳何景明那几个对其赞叹不已,还引见了他四下里赴诗社,不到几天已经闯下了不小的名气来!因他一只手折了,人还送了个雅号独臂郎君。”

    “怕什么,若是以名气定馆选,这翰林院的庶吉士早就多得塞满京城了!”焦芳哂然一笑,冷冷地说,“再说了,就算留馆又能怎样。三年之中会发生各种事情,指不定老夫吏部尚书之位已然到手,难道还会怵这么一个年轻后生?”

    “可是……”

    李安犹豫再三,还是不得不实话实说道:“可是,那几个打了徐祯卿的泼皮之前被送了顺天府,不合拖延了这些日子,今儿个顺天府突然把人定下枷号,他们在北城顺天府街大声喊冤,一个劲说是受朝中官员指使,不该就只是他们受罚。”

    此话一出,焦芳不禁心里咯噔一下。然而,仿佛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李安又低声说道:“还有谣传,说是前头那些指摘徐祯卿行为不谨诸如此类罪名的,也是那位官员有心要他和当年那唐寅一样不得出头,于是支使了下头的御史上书弹劾。还有么……”

    眼见李安支支吾吾仿佛还有话没说完,焦芳终于耐不住性子了,厉声喝道:“还有什么一块说出来,不要一句话分成两截说!”

    “还有,李梦阳勉励徐祯卿,说是就算馆选无望也没什么好沮丧的,他当初也没通过馆选,甚至还开罪过当朝寿宁侯,大不了外放出去做一任县令,好好当一个泽陂百姓的父母官,也比当一个唯唯诺诺看吏部眼色的京官强!”

    砰——

    此时此刻,焦芳终于忍不住一拳捶在了扶手上——实在是因为他之前和礼部尚书张升这对拍桌子实在是太过频繁,这会儿手心还有些红肿。他素来瞧不起李梦阳这等狂傲自负的人,可却不敢小觑了这狂人能够带来的麻烦。寿宁侯张鹤龄那样张狂的勋贵都能被李梦阳打得满地找牙,他焦芳去惹上也还不是一身马蚤?

    忍了又忍,他这才一字一句地问道:“李梦阳可知道,徐祯卿和黄中的口角?”

    “回禀老爷,徐祯卿虽是四处参加诗会,可这一茬只字未提。他只说是自己在前门书市不合被那几个泼皮伤了,还把徐勋路见不平仗义相助的事情大肆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