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20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20部分阅读

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啰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间。三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礼物送给她的姊妹。然后他们回了家。

    三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

    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们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咖啡。终于,最后一个蝶形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说:“2小时34分钟。”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咖啡杯旁放了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三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三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三个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激祖国给了我们和平,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激他人给了我们帮助;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情实在很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

    从囚徒到明星

    艰苦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加少说空话,就等于成功。

    ——爱因斯坦

    一个名叫热佛尔的黑人青年,他在很差的环境——底特律的贫民区里长大。他的童年缺乏爱抚和指导,跟坏孩子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

    他刚满12岁就因为抢劫一家商店被逮捕了;15岁时因为企图撬开办公室里的保险箱再次被捕;后来,又因为参与对邻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装打劫,他第三次被送入监狱。

    一天,监狱里一个年老的无期徒刑犯人看到他在打垒球,便对他说:“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机会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弃!”

    年轻人反复思索老囚犯的这席话,于是做出了决定。虽然他还在监狱里,但他突然意识到他具有一个囚犯能拥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够选择出狱之后干什么;他能够选择不再成为恶棍;他能够选择重新做人,当一个垒球手。

    5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为了全明星赛中底特律老虎队的队员。底特律垒球队当时的领队马丁在友谊比赛时访问过监狱,由于他的努力使热佛尔假释出狱。不到一年,热佛尔就成了垒球队的主力队员。

    这个青年人尽管曾处于生活的最底层,尽管曾是被关进监狱的囚犯,然而,他认识到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它存在于自由选择的绝对权利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权利。

    热佛尔也可以推拖说:“现在我在监狱里,我无法选择,我能选择什么呢?”但他说的是:“我能够作出决定。”

    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你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所拥有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权利是区别人和动物以及其它存在物的特征。

    世界上许多人说无法选择,就不存在什么个自由。他们认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只是机遇。这种说法是偏激的。国际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富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关进德国集中营。他研究了自己的思想,还与别人交谈。他得出结论说:“只有一种东西是不可剥夺的:那就是人类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选择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的自由。”

    因此,我们看到自己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是不想选择,因为我们一旦做出选择,便要承担责任。正因如此,有些人一碰到自己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时候就去责备别人,或者推拖再也不肯做出决策了。然而,为了谋取生活的成功,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独立的选择。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做出自由的选择。

    你必须做出选择:

    你可以轻视自己,也可以诚实地对待自己;

    你可以觉得自己是人微言轻的无名之辈,也可以心灵充实;

    你可以办事拖拉,也可以马上就做;

    你可以整天自寻烦恼、牢满腹,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应付一切;

    你可以遵循箴言来生活,也可以按照别的生活原则生活;

    你可以对生活悲观失望甚至逃避,也可以充满信心地投入行动;

    处世为人你可以选择善良,也可以选择罪恶;

    你可以毁坏一切,也可以奋起建设新生活;

    你可以成为你理想中的人,也可以满足现状停步不前;

    你可以忠于职守,也可以逃避责任。

    有关这一切的选择权都在你身上。

    因为你是你生活的主宰。

    人生的选择权在自己的手里,你可以对生活悲观、失望,也可以充满信心地投入行动;总之“机遇”只会青睐那些有自信的人,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谁说行家总正确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培尔辛

    “不行。”这个巧手匠说,“肯定不行!”

    凯洛珊让他把一些黑白瓷砖贴到墙上去,他坚持说那样会掉下来。后来凯洛珊想了又想,认定没什么理由能证明瓷砖会掉下来,于是她自己把它们贴了上去。

    妹妹凯洛琳来的时候,凯洛珊正琢磨这事儿。她眼里流着泪。她小儿子所在的那个幼儿园园长告诉她:“要是你教孩子的方法正确,哪怕你走开他也不会哭。”

    “胡扯!”凯洛珊说,“他是个又好又乖的小宝贝儿,你不是不清楚!”

    “可她还是儿童心理学硕士呢!”凯洛琳啜泣着,“她肯定知道。”“单凭某些人是行家就能说明他们总是正确吗?”她说。接着凯洛珊向她讲了一件她认识的一个编辑的事情:

    那是佛蒙特的一个寒冷的早晨,这个编辑开的车突然不正常了,于是她赶快在一家汽车修理部门前停了下来。“别担心,”机械师向她保证,“车一跑起来,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她了解自己这辆车,在过去哪怕冷天它也没有过这种情况。可行家告诉她没事儿,她也就只好将车开走了。

    后来她发现是水箱冻住了,那辆车也几乎报废。“真是报应,”她告诉凯洛珊,“就因为我听信了那些以为什么都懂的人的话,自己对周围事物应有的判断能力也丧失了。”

    凯洛珊对妹妹说:“你对你儿子的做法就是犯了和她同样的错误。”

    凯洛珊尽管责备,可对妹妹还是非常同情的。这个世界已变得复杂,人们在了解或互相打交道时,从能力方面就已经失去了自信。但常识却在现在和过去一样是大有益处的。再多的专长也替代不了对某一个人、某一种情境的特别认识。多数情况下,还得相信自己的判断。

    凯洛珊是几乎丢了命才学会这一点的。一天,她在百~万\小!说的时候,无意识地挠了挠后脑勺,忽然注意到有那么一块地方,在挠头时发出的声响就和指甲划在空纸盒上的声音差不多。她马上去看医生。

    “您说您脑袋里有个洞?”大夫取乐似地说,“什么也没有,您所说的恐怕也只是您头皮上哪根神经弹出的曲子!”

    两年里凯洛珊找了4个大夫,他们都告诉她完全正常。当她找到第5个大夫时,凯洛珊几乎都绝望了:“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我知道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您要不信我的话,我就做个x光,让您看看我说得对不对。”她说。

    果不其然,肿瘤在凯洛珊脑袋里已弄成了一个眼球大小的空洞。手术以后,一个年轻的大夫站在她床边,踌躇片刻后说:

    “要说这也是件好事儿,您还是很聪明的。大多数人都死在这种瘤上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等发现时已晚了。”

    凯洛珊知道自己并不聪明,而且在权威面前也表现得很驯服。但在找到前面4个大夫看病时她却应敢于直言。当然,对某些完全肯定的观点能提出疑问还是相当困难的。

    行家们说的大都是那样肯定。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就表现得很自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断言过将出现“和平时代”。制片人伊文索尔伯格曾毫不犹豫地阻止过路易b梅耶,反对他购买《飘》的版权,因为据说反映南北战争的故事是赚不了几个钱的。连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中肯定地认为:“全世界不会注意,也不会长久记住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讲的话……”

    既然如此,我们就更不应被行家之言吓倒。我们的推测或许和他们的差不多,有时可能还要比他们的强些。看一下凯洛珊用黑白瓷砖贴的墙,你就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了,8年后,它们仍牢牢地贴在那儿,看上去还是那么漂亮。

    当遇到我们确实熟知的领域,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住所,让我们听完行家们如何说后,自己再做主张吧!

    ┃┃

    ┃┃

    ┃bsp;   ┃┃

    【……人生守望台(4) ----网文字更新最快……】!!

    人生守望台(5)

    苏格拉底的殉难

    有人可能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是他可能生下来就已经死亡。

    ——卢梭

    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柏拉图的老师。他对西方的哲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由于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但他在公元前399年不幸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予毒酒一杯,但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当时便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其中有位名叫克利托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他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你们务必保持节操,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说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

    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打发走了,去同他的学生斐多、西米亚斯、西帕斯、克利托等谈论灵魂永生的问题。不久,狱卒走了进来,说:“每当我传令要犯人服毒酒时,他们都怨恨诅咒我,但我必须执行上级命令。你是这里众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绝不会恨我,而只会去怨恨那些要处死你的人,我现在受命执行命令,愿你少受些痛苦。别了,我的朋友。”说完泪流满面,离开了牢房。苏格拉底望着狱卒的背影说:“别了,朋友,我将按你说的去做。”然后他又掉转头来,和蔼地对那些青年说:“真是个好人,自我入狱以来,他天天来看望我,有时还跟我谈话,态度亲切。现在他又为我流泪,多善良的人呀!克利托,你过来,如果毒酒已准备好,就马上叫人去取来,否则请快点去调配。”克利托回答说:“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这时苏格拉底说:“诚然你说得对,那些人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延迟服毒酒就获得了某些东西;但对我来说,推迟服毒酒时间并不能获得什么,相反,那样浪费生命而获得一顿美餐的行为在我看来应当受到鄙视,去拿酒来吧,请尊重我的要求。”

    一会儿送毒酒的人来了,苏格拉底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无不为将失去这样一位好友而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家人离开的,常言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便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经没有热气了。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死亡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尊严的。有的人被死亡俘虏,为了苟延残喘不惜丧失本;而有的人面对死亡,坦然从容,死得重如泰山,令人钦佩。

    请尊重自己的价值

    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

    ——马斯洛

    在一个聚会上,在德国汉堡定居的斯恩讲起了他的一次颇有意思的求职经历。

    去年,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求职,期望着能尽快地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以图安定。但汉堡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加之他也刚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直到三个月后,他开始心灰意冷,委曲求全,凭着自己的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证书和资质,被一家私人的小建筑装饰设计企业接纳了。

    那家私人企业的规模很小,给他的工资也相对偏低一点,月薪只有2800欧元,但他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得来不易,于是他就很安心地工作起来。

    可刚工作了一周,工会的人就找到了他,开始咨询他的工资问题,他如实地回答了。末了,工会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说:“李先生,按工会和政府规定,像您这样的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应该得到3500欧元的月薪。”

    但他笑着回答说:“感谢你们的关心,我现在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偏低的工资了,我需要这份工作。”

    说完,工会的工作人员一脸失望地走了。

    可是就在第二天,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居然也来了,直接找到了他所在的私人公司的老总,希望公司能给他将工资升到政府规定的3500欧元。因为政府认定这样做是不遵守国家法律的,违反,违背了一个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的真实劳动价值。

    最后,单位的老总表示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只好把他解雇了,弄得他哭笑不得。而工会和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员还很严肃地提醒他:“请您尊重您的价值,因为它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当你贬低或破坏您的价值时,就等于贬低或破坏整个行业在这个社会的价值。”

    就这样,他只好再领着政府的失业金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找到另一份符合身份和价值的工作。

    斯恩朋友最后还?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