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农女红豆 > 农女红豆第9部分阅读

农女红豆第9部分阅读

方面我们能不能好好谈谈。”裴之锦也不含糊开门见山地说道。

    红豆今儿个来正是想长期把持与太福楼的生意往来,裴之锦这么说正好合了他的心意。但是这价钱,还是得让裴之锦先出才较好,谁先出价谁就容易吃亏。于是红豆又把这个问题抛回给裴之锦:“裴老板,我们李家人都很愿意同太福楼合作,您觉得多少合适呢?”

    裴之锦看着眼前这机灵的小姑娘倒是笑了笑,不紧不慢地道:“你看,就同你在医馆卖的一样,十文钱一枚可好?”

    他怎么知道在医馆卖十文钱一枚,红豆心中一警惕,防备地看着裴之锦。

    “百草堂也是家父的产业。”坐在裴之锦身旁的子朔略带骄傲地说道。

    原来如此,红豆朝裴之锦一笑,说道:“卖与百草堂的是云英鸡子,同这些鸡子是不同的,再说云英鸡子现下十文钱一枚可买不到了,不过这普通的鸡子十文钱一枚倒是够了,我们与你太福楼既是诚心合作,那就九文钱一枚好了,另外,我可以赠与酒楼一个用鸡子做吃食的法子。”

    “好。”裴之锦见红豆进退有礼,在知晓他是百草堂的东家后,既抬高了云英鸡子的价值,又卖了个人情,只略有所思,一字一顿道,“不过,红豆姑娘,这供货方面,你得答应我,只许供与我裴之锦的产业,不可供与外人。”

    “成,裴老板,口说无凭,我们立个字据如何?”红豆微笑着说道。

    “裴某早有准备。”裴之锦拿出放在一旁的文书,取来笔墨添了几笔,后递至红豆和颂意二人面前,可以看得出,文书都是精心准备过的。

    裴之锦本还暗怪自个没多想就把文书递了出去,应念一番给他们听才是,不料红豆和颂意两人竟先后看了起来,不像装模作样的,这乡下的孩子居然都认字,这户人家家教甚好啊。

    红豆早就打着跟哥哥学过认字的幌子不再装作文盲了,这文书写得可比现代的合同简洁多了,没有什么根据我国什么法什么法的,倒是易懂。看得出,时间,价钱和买方都是刚填上去的,文书底下还戳有太福楼的印,这让红豆确信裴之锦是早早的就打算与他们合作了。

    “裴老板,就先签一年吧。届时,再根据情况考虑续不续签。”红豆略一思索,时间长了谁也不晓得会发生什么变故。

    “好,就依红豆姑娘你。”裴之锦带着欣赏的目光瞧了红豆一眼,心道: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是自个的儿子能有那么出息就好咯。忖罢,他略带忧愁地看了一眼在一旁玩着玉坠子的儿子,甚是忧心。

    红豆又仔细地看了一番,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后,这才签上她的大名“李红豆”。在前世也是扫过毛笔字的,这一手漂亮的小楷又是令裴之锦一惊,如果不看红豆身上穿着的粗料子衣裳,光看这相貌和这一手漂亮的字,定会让人觉着是大家出来的千金小姐。

    红豆签好了两份文书,与裴之锦各执一份,仔细将文书对折好放入怀中。红豆朝裴之锦说道:“裴老板请移至后厨,我还有一道鸡子做小点心的法子赠予贵酒楼以贺我们合作愉快。”

    “红豆姑娘,请。”裴之锦站起了身,也想看看这带给他无数惊喜的农家小姑娘又有什么新花样。

    “哼,麻烦死了。”裴子朔不情愿地跟在裴之锦后边,小声地嘟囔道。

    红豆还真不小心听到了,她懒得与这娇养的富贵猪争吵。裴之锦跟不客气地瞪了儿子一眼。裴老板如此本事的人,怎么会养出如此的儿子,红豆腹语了一句。

    第三十七章 鸡子冻

    在同王大厨打过招呼后,红豆顺利地借用了王大厨的专用小厨房。

    在裴家父子,颂意,王大厨的旁观下,红豆仍是有条不紊地做着鸡蛋布丁。因着前世做了无数遍,即使闭着眼睛她也能做出来。

    白糖,牛||乳|小厨房里都是有的。冬日里水果不多,因此小厨房里也只有小半篓荸荠。只洗净了还未削皮,倒是一个个胖乎可爱。红豆挑了几个,又从自家那瘘鸡子里拿了两枚出来。

    准备好食材后,红豆便着手开做了。先取白糖半两放入烧热的锅中小火熔至黄褐色,加水慢熬。

    一番动作倒是不含糊,可少不得让人啼笑。红豆才七岁,身量还未长开,连那灶台都够不上,也是踩在小板凳上才堪堪能在灶上大显身手。手中的大勺子甚是笨重,几乎是拖着锅底在运作,提都提不起来。

    待红豆削净了荸荠皮,糖汁也已经熬得差不多了。王大厨帮着她把糖汁趁热倒入了一口大瓷碗中,熬出的糖汁量不多,也就够在瓷碗中铺了层底而已。

    接着,红豆又让颂意帮忙把削了皮的荸荠捣烂。她自个则磕开了那两个鸡子,将其打散。加入些许白糖搅匀后,再加入适量牛||乳|拌匀,又拿过已被颂意捣烂出汁的荸荠,用纱布滤过出的汁加了进去拌匀,这才慢慢倒入已有糖底的大瓷碗中。

    王大厨又帮着将大瓷碗按照红豆说的放置在蒸笼中蒸。

    “红豆姑娘,你这做的是甜品吧。”王大厨见东家都对这小姑娘如此客气,他的语气也恭敬了几分。出于厨子的天性,使他忍不住出声询问。

    “王师傅好眼力,今儿个做的这道甜品叫鸡子冻。”红豆觉着叫布丁太西方化了,便寻思着给她取了个中国式的名字,其实叫鸡冻也行的,但又怕他们接受不了。

    “你这做法倒稀奇,往常我们都是用鸡子和牛||乳|做糕点的多,未曾试过这般做法。”王大厨盯着那灶上蒸着的鸡子冻,欣喜地说道。

    有一搭没一搭地与王大厨盯着那在灶上蒸的鸡子冻,裴之锦很有耐心地坐在凳子上等待鸡子冻出锅,裴子朔却是揪揪白菜叶子,玩玩菜刀,一副浑样。

    两刻钟过后,鸡子冻出锅了。热气氤氲的碗中,散出丝丝香甜,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尝究竟。

    王大厨很乐意地被红豆指挥着将那大瓷碗先置入凉水中浸一浸,再倒扣在一个干净的白瓷盘里。

    碗形的鸡子冻,上头还凝固着一层糖汁。那嫩黄的色泽,颇惹人食欲。

    “这不是鸡子羹嘛,怎么能倒扣出来。”裴子朔刚一个劲儿地自顾自地在玩,哪里留意到红豆在做什么,此番发问是被鸡子冻那香甜之气引了过来。

    “尝尝。”红豆递给裴子朔一个小勺子,他是最好的试客无疑,谁还能比一个白玉馒头似的人还会吃呢。

    裴子朔胖胖的手接过小勺子,用他的小眼上下打量了一下红豆。哼,谅她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毒杀民男,何况他亲爹还在边上呢。于是,裴子朔放心地挖了一小块鸡子冻喂入自个樱红的嘴中。

    这胖子咋长了一张如此漂亮的嘴,红豆腹语。红若樱花,不至浓若涂朱,不显妖,至纯也。随着裴子朔的咀嚼,他的嘴似樱花瓣般上下纷飞,煞是好看。

    众人还未问及味道如何,就见裴子朔又舀了一大勺入口中。红豆笑了笑,又分给众人小勺子,让其余人也尝尝味。

    见每个人都挖走一大块鸡子冻,裴子朔的嘴角微微垂了下去。不过他相信,此刻若是他做出护食的丢脸行为,定会被老爹抽个好几遍。

    在场的哪个没瞧见裴子朔的这副心疼样,也都舀了勺尝了下味便放下了勺子,乐得裴子朔捧着一盘鸡子冻溜一旁吃去了。

    “这鸡子冻做得甚好,入口细滑,尝之香甜。细品又有荸荠的清甜。”王大厨双目灼灼。一道好菜足以让一个好厨子为之疯狂。当下,王大厨就朝着红豆说,“红豆姑娘愿意多少银子卖与我这方子。”他的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象如何装盘,如何塑型能使这道菜看上去更加美观一些。

    “王师傅,怕是不行了。这鸡子冻的做法我是赠予太福楼了的,不能再卖与你个人了。”红豆歉意道。

    “反正届时也是由王师傅掌勺,一样的。”裴之锦王大厨后转而对红豆说道,“红豆小姑娘,这可是一道好甜品,裴某不能白眼,你开个价可好。”

    红豆推脱道,“这怎么使得?”她要是早先晓得连这种简单的甜品小方子都能赚钱,她还费什么气力养什么鸡,捣弄什么云英鸡子。本来以为只有佛跳墙这种大菜方子能卖嘞,可惜她不会啊。

    “红豆姑娘这十两银子你收好。”裴之锦从荷包里拿出个银锭子塞入红豆手中。

    瞧着成色上好的银锭子,红豆心神有些恍惚,还是李高出事的那会见过这么大锭银子呢。她有些舍不得松手,明明先前说好了送人家,可现在又收银子,这叫什么事啊。

    红豆心中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战,又想起哥哥们因家中无钱而争相退学的事,她咬咬牙就收下了银子,李家如今太需要钱了。

    “裴老板,要签文书嘛。?”红豆捏着银锭子的手有些发虚,他甚至不敢直视裴之锦,她食言了不是嘛。

    “不用如此麻烦,待会我叫王掌柜把今儿个的鸡子钱结了给你。”裴之锦道。

    “那鸡子钱不用了,我都拿了十两银子了……”越说到后边越细弱蚊吟。

    “那就却之不恭了。”裴之锦似乎瞧出红豆的局促,也就不推脱那百来个鸡子了。

    “那我们就先告辞了。”紧握着那锭银子,红豆拉着颂意就飞奔出了后厨。连王大厨在后边叫唤着,“红豆姑娘,背篓,你的背篓。”也没听见。

    王大厨见红豆和颂意走远了,这才挨近了裴之锦问,“东家,这十两银子买一个甜品方子是不是有些贵了。”他本是打算用一两银子买下来的,可东家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都抵得上他两个月的月钱了,这让王大厨不得不咋舌。

    “不贵。”裴之锦摸着手上的白玉板指说道。也许在这太平镇的太福楼赚不了太多,可在台州府的太福楼呢?在杭城的太福楼呢。他能赚的远远不止这个数。

    “可这做法也不难,有些嘴灵的吃过一回后回去也能做出来。”王大厨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只说出了他担忧的。

    “占得了先机便是赚了。”裴之锦说了这么一句后便不再理王大厨,而是揪起一旁吃得意犹未尽儿子,“子朔,今儿个你都学到了什么?”

    “爹,你把这东西的方子买下来了啊。太好了,我不是很喜欢吃荸荠,我要吃桃子味的,西瓜味的。夏天的时候还要冰镇起来吃。”小胖子双眼亮晶晶的,说起吃的他就兴奋。

    裴之锦抚额,他怎么把儿子教成了这般好吃懒做的模样,如何对得起亡妻的在天之灵。不过桃子味,西瓜味的鸡子冻,夏日冰镇鸡子冻,这些听着都是不错的法子。他丢开裴子朔,离了后厨。

    裴子朔见老爹走了,就又偷偷指使起王大厨给他做刚刚的鸡子冻,他还没吃够呢!

    第三十八章 牛车

    离了后厨,红豆的心才静下了些。觉着这十两银子只是飞来横财,又不是什么不义之财,既然是横财那就应该把它花掉。和颂意商量了许久,最终决定买一头牛。

    牛是在牛市上买的,什么看牙口辨别牛的好坏,这些两人都是不懂的。只好花了些钱,在牙行请了位相牛的牙侩来帮忙买牛。

    最后以七两八钱银子买了头健壮的年轻大黄牛,加上请牙侩花了两钱银子。红豆掂了掂手中的二两银子,不禁唏嘘,这年头牛都抵得上一亩上好的水田了。

    傍晚归家的时候,红豆是悠闲的骑在牛背上,这避免了她脚底因走太长的路而长满水泡。三个哥哥也不知是不是最后一趟用脚赶路,走得也格外的快。归家的时候,日头还未完全落下山去。

    骑牛回来的回头率自是格外的高,可都是盯着那牛看的,有些个还动手摸一把。也有的甚至提出春耕时候要借牛用一用,四人人皆是含糊而过,谁让他们是小孩子,说的话做不得数。

    回到家时,李老头是格外的高兴。庄稼人看到这跟田地有关的畜牲,都是特别的欢喜的。李老头连旱烟杆子都给别腰上去了,对着那头牛是左看看右摸摸的。还翻看了牙口和蹄子,确认了这是一头年轻并且健康的牛。

    李老太一听这牛花了七两八钱银子,可是有些心疼。看着自家老头子这般高兴模样,几个孙子也不用天天走着去镇上,她也就没说什么。

    赵氏与吴氏还有多乐倒是说着有了这牛,可以少做多少双鞋了。走远路最是磨鞋底,这纳鞋底又是最费气力和功夫的。

    李高也准备把家中的板车重新刨新了,去些毛刺,做辆漂亮的牛车出来。

    红豆提议李老头每日驾车送三个哥哥去镇上时,也搭些同村的,每个人就收两文钱。

    这原先村里驾牛车的是葛老头,和李老头交情不错。李老头就有些犹豫了,这样会不会和葛老头生分了。可一想,葛老头的牛车在天大旱的时候就卖了,倒也不算抢他生意,也就同意了。

    这赶牛车去镇上的营生,每日至少能赚十文钱。轮到大市日,小市日,还能赚更多。这一月下来也有半两多银子的进项嘞,李老头咧开嘴笑了。

    有了牛车,媳妇们回娘家也就方便些了。其实也就赵氏一人要回回娘家。吴氏的双亲俱不在了。这也是为何李兴如此喜欢月娘,却只能纳她做小的缘故,因为吴氏无所归,属三不去。

    说起娘家,赵氏也有好一段时日没回了,娘家那边也无人过来。竟是有大半年未通音信了。便与李高商量着明儿个回趟娘家。

    第二日一早,有几个村民就在李家门口候着了,李家买牛的事跟阵风一样的传遍了小河村。那些个想搭牛车去镇上自然就找上了李家。说了两文钱带一趟后,还是有不少个表示要去。

    肯花钱去镇上的村民大多是带着自家产的货物去卖的,因此牛车也是被大筐小篓挤得满满当当的,人坐着也不是很舒坦,但还是比走路去镇上强很多。

    因着赵氏今儿个要回娘家,李老头送完孙子们去镇上就赶着车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刀肉来,约摸有两斤多重的样子,说是让赵氏带回娘家。

    李老太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自个儿家也许久未尝过肉腥了,这死老头子还买肉送礼。其实也不怪李老太心中不满,倒是赵家人在李高出事后也未上门来看过一回,不免有些寒人心。

    赵氏跟李老太处了这么些年,哪能不晓得她心中所想。便笑着说,“既然砍了肉,那就当送猪肉好了,反正再过个把月就得过年了,现在送猪肉也不算太早。”

    李老太听这话心里舒坦,出嫁女儿每年过年前都是得往娘家送猪肉的。李老太心里头也惦记着大闺女和外孙,他们也好久没来过了。李高出事,女儿一家同样没影,李老太心中是有几分责怪的。那可是她亲哥的事,哪能跟个没事人一样。等女儿来送猪肉的时候,她一定要好好说道说道她。

    “送猪肉好,送猪肉好。”李老头也高兴机灵的媳妇三两句话就把老婆子的气给熄了,“送猪肉要不要再带点其他的,要不家里鸡子捡些去吧,我瞧着那瓦罐里也有五六十个了,全给亲家稍去吧。”

    五六十个鸡子可是得卖半两银子多呢,李老太狠狠地瞪了眼李老头,这老头子怕是还以为鸡子只生下来自家吃吧。

    “不用不用”赵氏忙摆摆手,这公公也真是的,刚把婆婆给安抚下去,他又给挑起了火气。

    “咱家就鸡子的进项了,老大媳妇要不你去买几块豆腐带去好了。”李老太说道,豆腐不怎么贵,寓意也好,都福都福,送人最合适了。李老太还不忘问句,“身上钱还够吧。”

    “够了。”赵氏有一丝感动,这样的婆婆就好像回到了她刚嫁进来的那两年,每回回娘家买物事,都会担心她身上有没有钱。可后来……哎,幸好当年的婆婆又回来了。

    赵氏身上确实有些钱,李老太如今也不要求家中的钱都上交了。昨儿个红豆带回来的二两银子也是归了赵氏。

    赵氏回娘家,若是由李老头赶车送回去总是要遭人闲话。李高虽是腿有些不利索,手上气力还是行的。再者,李老头今儿早上赶过那大黄牛了,觉着是个温吞性子的,也就放心让李高驾车去送赵氏。

    由于大黄牛在镇上有一趟来回了,也是疲得很。李老头就把它牵了出去吃吃草,多歇会儿。

    赵家人多,每回去也没地方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