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从Yin贼到侠客 > 从Yin贼到侠客第54部分阅读

从Yin贼到侠客第54部分阅读

了,而扔下的军旗却更多了。他的心情越发好起来。

    终于。在追到里万的时候,探子回报,匡正和所率的岭南军就在前面三十里处。

    又追赶了一天,阎博戈眼睁睁地看着狼狈之极的岭南军逃进了澄迈城。

    阎博戈立即下令:“派三千人前去把澄迈城的城门撞开。匡正和他不会在城中逗留地,一定是继续往北逃走,所以,我们亦不能在澄迈止步。”

    可是,三千琼州军大摇大摆地行到澄迈城门前时,城墙上突然站起一排弩箭手,一阵箭雨从墙头飙射而下,把那三千琼州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只得纷纷往回退去。地上却留下了上百具琼州叛军的尸体。

    阎博戈见状,亦是又惊又怒。

    就在这时,匡正和出现在城墙上。只见匡正和大笑几声,对着城外地琼州叛军叫道:“一直做个逃兵不是我岭南军的作风。本将已经决定不再逃,就在此城与尔等叛军决一死战!我匡正和在此对天发誓。岭南军绝不会再有一兵一卒当逃兵!”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响彻云霄。

    阎博戈听了,嘴里狠声地连说了几个“好”字,也不再出兵,就在城外寻了处有利地形驻下兵来。他打算等后面的三万部下赶到。便开始攻城,取匡正和的人头。

    过了里万,再穿过一块树林,便到达山口。而到了山口,也就离澄迈城不远了。

    三万琼州军在那老将的率领下,一路缓步前进。既然前行的大军

    阎博戈他们都没有任何意外。紧随其后的琼州军自然更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老将终日紧绷的脸。此时亦是轻松无比,渐渐跟部下有说有笑的。他一声令下:“就在树林里休息片刻。尔后全力赶路。

    将士们都下马的下马,卸甲的卸甲,弓箭随地扔,刀枪亦就地胡乱地搁在一处。有的喝水充饥,有的坐着随意说笑,有的将士还吹着口哨钻进密林深处去放松放松。

    “咦!侯三那小子说去解手去了那么久,咋还没出来?”

    “莫不是那密林里面藏有女人?侯三他正在发泄呢。”

    “靠!女人倒是没有,只怕母老虎却是有一头在里面等着侯三呢。”

    几个人一时哄然大笑起来。

    其中一个高大身材的人站了起来大叫道:“侯三!在干母老虎吧?怎么还没——”话还没说完,这人轰然倒下。旁边的人俱都惊得跳了起来,那人的眉心正插着一只弩箭!

    就在众人一愣之间,树林四处响起了喊杀声。

    琼州军的老将大惊,他看得分明,从四面杀来的竟然是岭南军!

    除了匡正和率领的四万北逃的岭南军,其余不是全都离开了琼州吗?可是那老将发现,此时冲出来地岭南军,竟有八万之多!

    岭南军的这一次伏击战可谓是单方面的屠杀。那些琼州叛军都还没穿戴好盔甲,还没拿起兵器,还没来得及上马,便被突如其来的岭南军一箭射杀,或是一刀致命。

    树林里很快便血流成河,岭南军把谧静的树林变成了修罗场,鲜血染红了褐色的树干,染红了碧绿的枝叶,染红了黝黑的泥土。

    这次战斗时间不长,岭南军歼敌快两万人,俘虏了近万人,己方才损失了几千人,可以说是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

    参与这次伏击战指挥的,赫然有王进、李尚东、宗建元、晁海四人。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65章 请君入瓮3

    澄迈城府衙的议事厅里,坐镇其中的竟然是平南将军温子君。

    匡正和迈着轻快的步子,大笑着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乐得忘了行礼,便对温子君笑道:“大将军果然神机妙算,一招‘引蛇出洞’,把十万叛军引出阵营,然后拉长战线,让叛军首尾不能兼顾,最后来个‘瓮中捉鳖’!”

    温子君淡淡一笑,说道:“全赖众将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才有如今的战果啊。”

    正如阎博戈分析的一样,岭南军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进,则叛军可以坚守不出,以此拖住岭南军;退,叛军则会倾巢而出,攻城掠地,把琼州占为己有。

    于是,温子君绞尽脑汁,终想出了一条可以一劳永逸的妙计。那就是把叛军引出来,再寻找机会一一击破。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温子君略带歉意地说道:“匡将军,这次实是委屈你了。事前没有把计划告诉你,就是希望你在守城战中表现得真实自然,不让叛军有所怀疑。只是,把匡将军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实是过于冒失啊。”

    匡正和连忙接道:“大将军何出此言!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只要能够平定叛军,再危险末将亦万死不辞。更何况此次全在将军的掌控之下,末将实是有惊无险。”

    温子君从儋州撤走时,留下了一批马在城北郊外。而他留给匡正和的锦囊,便是要匡正和率兵弃儋州而北撤,有了马匹的轮换,自然是速度加快不少。这也是阎博戈感到不解的地方。接着,匡正和按照温子君的指令,一路上不断减少炉灶数量,造成丨人员溃逃的假象。然后又把军旗抛弃,造成军心涣散的样子,引得阎博戈以为是在追击一支穷途末路的逃兵,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岭南军故意设的局。

    澄迈城外,琼州叛军的军营。

    阎博戈在军帐中骂骂咧咧:“老家伙就是老家伙,只是休息半天而已,居然拖了一天,也还没有赶到!”

    “报——”副官进来叫道。

    阎博戈正在气头上,于是不悦地喝道:“有屁快放!”

    那副官兴许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又或许军情紧急,只当没有听见。回禀道:“澄迈城门突然打开,匡正和率领四万岭南军列阵于城门前!”

    “什么?!”阎博戈听了,更是暴跳起来,“匡正和他竟然要跟我拼命?”他怎么也想不通,岭南军一直都在逃,就是不愿跟他们琼州军正面交锋。但今天,匡正和居然不逃了,而且打开城门来列阵,摆明了是要正面交手。

    难道匡正和知道无法逃脱,只好放手一搏?阎博戈心里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又找不出来。

    “报——”又一副官进来。他见阎博戈正拧紧眉头思索,却又一摆手示意副官有事便讲。

    “禀将军,窦将军已经率队赶到!”副官禀道。

    窦将军便是那个老将,只可惜早已死在岭南军的刀下。

    阎博戈却是不知,他听说窦将军来了,大笑道:“这个老家伙。一骂他就来了。”

    “报——”一个探子冲进来,也不行礼停歇便道:“禀将军!岭南军开始向我军推进!”

    阎博戈如今听闻后面的三万军队已经赶到,心下大定:“如今我有七万将士,还会怕你不成?”于是他豪气大发,说道:“匡正和他倒是心急着送死。那好吧。就让本将送他去见我的本家!”

    他倒是把阎罗王叫成了自己的本家,却一点也不脸红。

    “来人!给本将备马,此次本将要亲自去督战!你们告诉窦将军,叫他们先不用停歇,直接杀向岭南军!待砍了匡正和的人头再进城去好好休息!”阎博戈意气风发地发布着命令。

    澄迈城外,两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开始了正面的交锋。

    杀声四起,鼓声震天。

    阎博戈看到岭南军的阵形。脸色大变。难怪平南将军年纪青青,却能率领岭南军在琼州势如破竹地推进。

    四万岭南军分成八个方阵。每个方阵中的将士全都是八人一组。每组由长刀,长枪,铁盾,弩箭各两人组成。八人时而长刀砍,时而盾牌挡,时而长枪刺,时而弩箭射,配合得十分默契。

    只一个照面,琼州叛军便死伤一片,而岭南军居然一人未死!这样的结果让阎博戈心里一寒,一股不好的兆头从心底升起。

    这时,阎博戈后面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冲锋声。阎博戈脸色一振,将手中的大刀一扬,厉声命道:“给我全力冲杀上去!有退后半步者斩!”

    三万援军一到,阎博戈底气十足。他回转头来,望着冲上来的援军,仿佛胜利就在眼前。只是有点令他不悦的是,他没有见到窦将军冲在前面。

    “这个老家伙还真是胆小怕死之辈!等杀了匡正和后,干脆把他赶回老家去得了。”阎博戈暗下决心道。

    冲在前面的援军很快就到了阎博戈的面前,这些援军突然将手中的军刀一齐扔掉,然后从腰间抽出另一把长刀来。

    阎博戈见状,甚感诧异。他一时觉得援军手中的长刀有点眼熟,但绝不是自己军中所配备的。等冲在前面的援军举起刀来时,阎博戈才惊骇地发现,那长刀竟然是岭南军所配备的军刀!

    阎博戈大惊,他终于知晓为何窦将军会慢了半天赶来了。原来赶来的早已不是窦将军率领的队伍,而是岭南军!不用说,窦将军及三万将士都已经被岭南军所掠杀了。他想转过头去下令,叫部下小心背后,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一把长刀划出一道弧线,斩在了阎博戈的喉间!阎博戈应声落马,倒地不起。

    阎博戈一心想让匡正和去见阎罗王,却不料自己先去见自己的本家了。

    一个岭南军将士把套在身上的琼州叛军的衣服扒了,头盔亦丢了。他赫然是李尚东!

    其他的岭南军纷纷效仿李尚东,把套在身上的叛军衣服及头盔都扔了,露出了里面的岭南军战衣!

    李尚东大声喊道:“琼州叛军的大将军已经死了!”

    旁边一个兵士早已将阎博戈的人头砍下,挑在枪上高举在空中。

    四万叛军见状,一时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在岭南军斩杀了叛军一万多人后,剩下的叛军都纷纷丢械投降了。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66章 请君入瓮4

    匡正和、李尚东与晁海三人一脸兴奋地走进议事大厅。

    一进门,匡正和便大声向温子君禀道:“将军!大获全胜!大获全胜啊!”

    温子君听了,也甚是高兴,站起来说道:“全赖各位将军及部下神勇!”

    晁海接道:“全赖将军计划周全!”

    但温子君脸色一正,说道:“不过,我们却不能过于得意忘形。要知道,我们只是消灭了琼州叛军的陆地部队,海上还有十万琼州叛军呢。”

    匡正和三人听了,脸色亦是一正,心情平静下来。

    温子君见了,又笑道:“各位不用发愁。只要小羽能够将陆地叛军传信的信鸽截住,我们便可将那海上的十万叛军消灭!”

    目前的交通有马匹,有船只,但用它们传递讯息的话,还是不够迅速。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为快捷的传信方式,那就是信鸽。

    李尚东疑道:“将军为何如此肯定叛军是用信鸽传信呢?”

    温子君答道:“你们不要忘了,叛军里还有金翼门的人,而金翼门惯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便是信鸽。”

    这时,申平龙急匆匆地冲进来,对众人喜道:“将军真是料事如神!小羽真的截获了叛军今天战前放出的信鸽,如今送回来了。”说着,他把从信鸽上取下的信条呈给温子君。

    温子君打开卷着的信条,只见上面写道:“岭南军四万人逃入澄迈,暂时坚守城门。请海军速赶到琼山,然后从后面包抄,以防其逃匿。”

    看情形,果然是昨天写的。温子君问道:“那只信鸽,小羽没有伤到吧?”

    申平龙应道:“说起来。小羽真是厉害!它居然将那信鸽打晕了再带回来。信鸽目前毫发未损。”

    温子君点点头,要是信鸽弄死了或者是弄伤了,都无法达到目的了。他又对申平龙说道:“你去将水通判传来。”

    申平龙立即退了出去。不一会,水雍流来了。

    温子君把手中的信条递到水雍流手中,说道:“这模仿笔迹的事情,唯有你来做了。”水雍流曾经私下里说过,他可以很容易地模仿别人的笔迹,可以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

    水雍流接过信条,一边低头仔细研究起笔迹,一边说道:“不知将军要如何写?”

    温子君心有成竹。笑道:“你这样写:岭南军四万人一路往西北逃至波莲,一天后将从后水湾坐船逃逸。请海军立即驱船至后水湾拦截。以达到完全剿灭敌人的目的。”

    纸墨笔砚早已备好,水雍流大笔一挥而就,写出来的字迹果然跟原来的一模一样。

    温子君待墨迹一干,立即着申平龙将信条绑在信鸽腿上,把信鸽放飞。

    温子君一开始的北撤是做给叛军的探子看的。真正坐船离开的只有十五万岭南军,其他都已被温子君换成了平民百姓。而坐船离开的十五万岭南军,并未真正跨过琼州海峡,而是转了个大弯,在广西北部湾的斜阳岛驻下。

    这天,斜阳岛上迎来了一位空中来客,自然就是红鸟赤羽。率领十五万岭南军地是另外五位副将,上官袭明、于先英、桑灵、程力与武陵。

    小羽带来了温子君的命令:要上官袭明等五位将军,立即率领部下南下,到达琼州后水湾三百里处待命。

    武陵听了,兴奋地说道:“妈的,在这个岛上待着。嘴巴都淡出鸟来了。听说晁海他们全歼了叛军的陆地部队,真是他妈的爽啊。听得我的手都痒痒的,真想立即杀几个叛军。”

    程力一拍武陵的肩,笑道:“现在好了,将军叫我等前去待命。定然是要对付海上地叛军。到时,你可不要手软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上官袭明说道:“我们现在便行动起来,走吧!准备战斗!”

    半天后,后水湾迎来了几百艘战船,约有七八万人。他们正是琼州军驻扎在海上的部队。岭南军北撤的消息。他们早已得知。

    听说阎博戈轻松便将儋州城拿下。还把岭南军杀得落荒而逃,海上的琼州军心里直痒痒。他们都觉得当时选择驻军陆地该多么好。

    现在好了,海上的琼州军刚刚得到阎博戈传来的消息,让他们赶到后水湾拦截逃跑的岭南军。他们也可以跟陆地的部队一样,杀敌立功了。

    八万海上的叛军争先恐后地赶往后水湾,生怕迟了杀不了敌,立不了功。说得也是,八万对四万,两个人才杀一个敌人,加上后面还有陆地的部队在追杀,只怕这四万岭南军真的是不够分了。

    绕过邻昌礁,琼州军果然发现了岭南军的船,正要起航。

    琼州军见了,军心大振,立即击鼓,向对面的岭南军冲了过去。

    此时岭南军却不慌不忙,将船摆成了一个圆阵,准备了防守。

    冲在前面的战船已经撞在了一起,两方的将士都开始了厮杀。

    岭南军地圆阵用于防守是最好的,但是琼州叛军从人数上来看,比他们多了一倍。琼州叛军在几轮猛攻之下,渐渐占据了主动。

    形势对岭南军越来越不利。

    这时,琼州叛军后面,突然涌现出大量的岭南军。人数竟达十五万。这批岭南军的加入,形势瞬时逆转,八万琼州叛军腹背受敌,形势每况愈下,已经岌岌可危。

    在后水湾外两百里处,琼州叛军剩下的两万人,静静地停在海上。他们本来就是为防着海上可能会有岭南军而留下两万人在后面跟进。

    最后证实,他们的想法是对地。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岭南军居然有十五万之众出现在海上。于是,他们不得不停止前进,如果还想去救那八万琼州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海上一战,岭南军再次大获全胜。俘虏了叛军近五万人,自己亦损失了三万,缴获了上百艘战船。

    第三卷 沙场秋点兵 第067章 直捣黄龙1

    歼灭了琼州叛军的海陆两军后,温子君果断下令:“全军全速南下,直捣黄龙府!”

    琼州叛军的主力基本上已被消灭。崖州的叛军兵力已经不多,如果再不及时南下的话,说不定叛军又会弄出什么阵仗来。

    十五万海上岭南军也不用上岸,直接沿着海岸一路南下。陆军则留下五万看守俘虏,其余十万精兵一路南下。

    当然,俘虏的叛军近八万人,温子君并没有笨到将他们关在一起。而是将八万俘虏分散在几处,这样,就可以用少量的兵力控制俘虏了。

    在温子君诱歼叛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