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超级杀手俏佳人 > 超级杀手俏佳人第36部分阅读

超级杀手俏佳人第36部分阅读

    他很清楚现在能解决问题的只有苍龙,但偏偏苍龙却还没被释放,要到下午才行,如果这件事情在闹大的话,昨天他做出的决定,就会前功尽弃了。

    “打电话给问温副市长,看看他那边能不能提前放人,这件事一定要先压下去,一旦媒体得知又会大肆渲染,家长们刚安抚的心,又会不安了,尤其是社会上的反响。”校长吩咐阎主任道。

    “他们太不争气了!”阎主任叹了一口气,拿起电话拨通了市政府办公室电话。

    “不是他们不争气,而是有人在背后搞鬼,学生是被人怂恿。”校长表情严肃道。

    阎主任想说什么,电话却通了,于是道:“我这里是一中,不知道温副市长在不在,我想……”

    第124章 燃烧的青春(11)

    人最担心什么,往往就来什么,媒体就和长了狗鼻子似的,嗅到了一中的不同寻常。

    保安们全都聚集保卫室外,于是造成了一中空虚,东宁市的媒体一窝蜂的涌了进来,其中还包括几大主流媒体。

    身为经济大市,东宁市的媒体开放程度是其他大市所无法岂级的,这其中有几任行政长官和一把手放任的缘故,加上东宁市本地对教育改革普遍不看好,所以试点班出了什么事,除非是上面有压力下来,不然行政长官和一把手都不会去理会。

    市一中是个很特殊的地方,自从教育部开设试点班以来,就没有消停过,特聘教师带着九班的学生翘课事件还没完结,所有人等待着处理结果,一中又出事了。

    作为东宁市最大的报社,东江晨报在整个江南省也是有名的,这个报社创办以来,广受中老年人好评,敢于报导一些大事要事,对一些社会敏感话题的评论,是东江晨报最大的特点,其创办时间也是东宁市最早。

    随着改革开放,东宁市异军突起,东江晨报也成了东宁人早上必备的一份报纸,因为它见证了东宁市的经济腾飞,也见证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东宁市以及江南省出现的一些问题。

    而作为东江晨报的头牌记者,徐庶在整个江南省都广为人知,不仅仅因为她年纪轻轻,也因为她那清爽而干练,又不失美貌的形象,至今单身的她传出了不少绯闻,有人说她是某领导的女儿,也有人说她是某领导的小三,她是借助名气上位的。

    而事实上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作为一个媒体人,尤其是在当今讯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东江晨报能做到今天,从纸业报纸,到网络报纸,最后两者兼顾的发展到如今,几乎是一个奇迹,而徐庶如此年级轻轻,成为东江晨报的金牌记者,也同样是一个奇迹。

    对于试点教育改革,徐庶到没有多少抵触感,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不是东宁市本地人,但她也算得上是半个东宁市本地人。

    从来到东宁市以来,徐庶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编辑,走到东江晨报的金字招牌,吃过的苦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

    做媒体最大的压力,来自上面也来自下面,东江晨报能走到今天,就是能在这上下的压力中,保持一个平衡。

    徐庶对东宁市本地人最大的印象是,他们的本地意识感极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本地意识,大事可以说到东宁市经济腾飞,几乎大多数从东宁市走出去,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子,都主动加入了家乡的建设。

    而小事则可以说到,外地人如果和本地人起冲突,那么本地人不会管任何道理不道理,冲上去就会先把外地人揍一顿死的,哪怕两个本地人之间本来就有仇,他们也会先攘外,在安内,等到把外地人弄跑了,他们又会互相死掐。

    很难想象这种矛盾又负责的人际关系,但一切归根于他们的本地意识感之后,就不难解释了。

    徐庶刚来到东江晨报时,也是如此,遭到了不少本地人的排挤,但最后她还是一步步的走出来了,因为她把握住了一个平衡,就好似东江晨报能在上面的压力和下面压力中,把握住的那个平衡。

    一中试点班被普遍不看好,这是本地意识所致,除了那些把孩子送进这个试点班的家长之外,其他人都抱着一种看笑话的意思,因为大多数东宁人觉得,这是上面在作秀,教育诟病这么多年,也没见那次的改革有过效果。

    他们乐于见到试点班出点问题,于是成为他们大多数人口中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在加以贬低,以讹传讹,最终东宁人对这个试点班都抱着一中敌意的态度,这就好似本地人和外地人起了冲突一样。

    徐庶很清楚这里面的关系,这是东宁人本地意识感和外地介入流的冲突,他们担忧试点班会把东宁人未来的那种本地意识感冲淡,很不幸的是试点班的特聘教师又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国外留学回来的,最重要的是,这个特聘教师的国籍都不是中国,而是土生土长的法国籍华侨,用他们的话,就是假洋鬼子。

    所以东江晨报在面临上面压力的同时,也得照顾东宁人的本地意识感,所以这次的一中事件,东江晨报在报导上,极大的贬低了试点班的所作所为,从全市倒数第一,到集体翘课,东江晨报似乎都迎合着东宁人的那种心态。

    只是上面的压力,让东江晨报又不得不遏制这种偏向本地意识感的报导,与往常一样,他们所做的依旧是在其中求取一个平衡,最终的皆大欢喜。

    来到一中之前,徐庶与总编就聊过一中试点班的事,连总编也不看好那个试点班,甚至是那个假洋鬼子。

    但是徐庶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首先求的是真实,而不是迎合大众,也不是迎合上面的口味,只是这些话,她都放在心里,从来不会在公众场合,或者在领导面前袒露,除非她想再次走进被排挤的压力中。

    东江晨报是最先得到一中试点班又出事的消息的,但很显然那个爆料的人,也通知了地方电视台等其他竞争的媒体,甚至是省报等其他媒体。

    所以徐庶还没来得及调查,就已经被蜂拥而至的媒体给淹没了,校长室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在发生事件的地点保卫科已经被保安给封锁了,理由就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

    一中的孙校长徐庶是认识的,也有几面之缘,对于这个在东宁市本地人眼里传奇式的人物,徐庶心底也有些钦佩,因为就是因为他加深了东宁人的本地意识感,但他加深的这种本地意识感,影响的是东宁市的建设和经济,相反坏的方面到很少。

    今天再次见到这位老校长,发现他憔悴了不少,从他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上次的特聘教师带着学生集体翘课的事情,给了他不少的压力,事实上媒体都还等着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呢。

    而现在又出这么一档子事,似乎已经让老校长有些精疲力竭的感觉。

    徐庶很机灵的没有去保卫科采访学生,也没有去采访被记者们包围的教导主任和老校长,而是走到了拿起手机拨打了另外一个电话。

    聊了几句之后,她又挂断了电话,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徐庶见到了虞雪,两人似乎早就认识一样。

    “哇,这个小女孩真可爱,你不会告诉我,这是你女儿吧?”徐庶一见到虞雪身边的绾绾,就忍不住想要亲上一口,虽然理智告诉她不能这样做,但她还是欣喜若狂的逗着绾绾,时不时还捏一下她的脸。

    “人家已经不是小女孩了,绾绾都九岁了!”绾绾一脸不服气道。

    “哟,九岁就不是小女孩拉,姐姐我可是十几岁还被人叫成小女孩呢,这象征着年轻,女人最好的一段时光,所以要珍惜,姐姐现在想年轻点都不行了。”徐庶一脸微笑的摸着绾绾的头发道。

    “绾绾才不要年轻呢,绾绾要快点长大,这样就能帮哥哥忙,给哥哥做很多事情。”绾绾突然嘟着嘴道。

    这段话让虞雪和徐庶两人都笑了,随后两人去了一中校内的一家饮品店坐着聊了起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应该知道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吧?”徐庶一本正经道。

    “那你又想知道什么呢,我的大记者同学?”虞雪有些怨念的说道,她与徐庶是在一次论坛会上认识的。

    当时虞雪是北师大的校花,而徐庶则是传媒大学的校花,两人在私下里却是很好的朋友,虽然她们不是校友,交流却极多,而且她们谈话时也都喜欢用同学这个词相称,算得上是当时她们之间的一点互相讥讽。

    “我是记者,重在挖掘新闻,听说你和那个特聘教师住在一起,你应该知道他很多事情吧?而且,看你的样子,似乎很在乎他吗,我的虞美人是不是春心动了?”徐庶一脸俏皮道,谁也想不到东江晨报的金牌记者,居然会有这样俏皮的一面。

    对于徐庶的调侃,虞雪却不在意,只是道:“你这家伙消息到是挺灵通,我就怕你明天又给我在你们晨报的头条上加上一条绯闻,那我就跳进东江也洗不清了。”

    “哪敢哪敢,我现在不是还得仰仗你走个后门吗?”徐庶一脸笑意,“况且得罪了你这个官二代,我就怕明天我的饭碗都要不保咯。”

    “去你的。”虞雪没好气的看了她一眼。

    “嘻嘻,说实在的,我们都老长时间没见面了吧,要不我也搬去你那里,然后亲身采访一下那位特聘教师如何?”徐庶觉得虞雪心中有鬼,于是说这句话的时候,紧盯着虞雪的脸庞,看她到底是何反应。

    但是,虞雪依旧如往常一样平静,反而调侃她道:“好啊,你要是搬来,洗衣服做饭,全都你包了,而且现在已经没有房间空余,所以你得睡沙发。”

    没探查出什么的徐庶有些失望,最后却严肃了起来:“咱们说正事,我这次来是接到了匿名电话,说一中又出事了,我们晨报也只得到了一个片面的学生罢课消息,具体原因却还不知道,校长与阎主任那边,又都只是敷衍之词,想采访学生,却又被保安拦着,所以就来问你了。”

    “如果你想得到真实情况,那我有一个条件。”虞雪也严肃了起来。

    “什么条件?”

    “对苍老师笔下留情,他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坏!”

    “哈哈哈,我说什么来着,你这是春心动了啊,那位苍老师有什么魅力呢,居然能把我们虞大美女都降服了,想当初你在北师大时,多少北京的富家子弟都拜倒在你这朵虞美人之下,而你却一点好脸色都没有,现在居然为了一个特聘教师求情,看来你对老师是情有独钟啊。”徐庶有些不可思议,对于虞雪的那一段往事也知之甚多。

    虞雪却不在乎,表情严肃道:“答应还是不答应?”

    “答应,当然答应,他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滛恶之徒,我徐庶也保证不会把他怎样,谁让我们虞美人都求情了呢?”徐庶一脸嬉笑道,“我可是还想要我的饭碗呢。”

    “不许说我哥哥坏话!”坐在一旁绾绾听到那句“十恶不赦”立即嘟起了嘴……

    第125章 燃烧的青春(12)

    媒体采访离开后,却没有得到只字片语,但是新闻挖掘的却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东西,所以很多记者已经有了定论。

    从一中回来,徐庶的心情是纠结的,虞雪口中的苍龙与她所了解的苍龙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与外在的这些负面新闻所带来的评价,几乎相反。

    学生们翘课是自愿的,罢课是为了救出还被关在看守所的班主任,也是为了不让他们的班主任被辞退,青春年少的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抗争是无知却又无味,反而只会把事情闹的越来越糟糕。

    只是徐庶看到的是这些学生们发自内心的那种真挚,对他们班主任的爱戴,而不是崇拜或者是被蛊惑。

    整个事件,都是误解,只是苍龙行事过于激烈,而他的学生也同样行事过于激烈,但回过头来想,如果不用这么激烈的方式,又如何触动人们那已经近乎麻木的神经?

    电脑前,徐庶心底不能平静,此时她突然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徐庶敲击电脑的频率越来越快,没有任何思考和理智的去判断,她只知道从虞雪的话里,她得到了一个真实的苍龙与一个真实的试点班。

    她内心里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要将这一切都写下来。

    她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本来的原则,花了两小时,一气呵成的写成了一篇报道,这片报道是今天晚上她需要交上去的,因为晨报早上就要排版印刷。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徐庶仔细的检查起了这篇报道,一看才发现内容甚至连她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的觉得这是她写出来的,而且没有一个错别字甚至是语病,洋洋洒洒的五千字,每一言每一语,都发自她内心,诉说苍龙以及试点班的点点滴滴,痛击着世人的不公。

    当她仔细看完之后,本来的标题原是“反思”,却直接被她删去,又修改了名字,“教师的脊梁!”

    最后这篇报导才算完成,她打印了出来,看着这工工整整的一行行字里,有些兴奋,她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就像是刚才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她脑子里充斥着是对传媒业的向往和期待,满脑子都是兴奋。

    但是,当她走到传真机前准备将这篇报道传真给总编时,理智突然又战胜了冲动,这篇报导如果明天真的印刷出来,绝对是轰动性的,但她却忽略了自己,她的原则是首先为自己着想。

    她的报导里写着特聘教师为了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义无反顾的挑战着传统规则,独自背负着所有压力,被世人误解着……

    这些东西,对于她来说是感人至深的,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来亦是如此,可是对于本地意识极强的东宁人来说,却会深深的刺痛他们,这就代表他们以前所做的,甚至所说的全部被推翻了。

    他们认为正确的,已经错误了,徐庶并不认为她这篇报道能改变东宁人对特聘教师的看法,所以这片报道唯一的效果,可能是吸引足够的眼球,最后引来无数的攻击和谩骂,有可能会把东江晨报都拖入这个泥潭里,把她自己也陷进去。

    正如苍龙所做的一样,她的这篇文章也是在挑战规则,在徐庶而言,凡是挑战规则的东西,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她甚至不用把这篇报道发给总编,就能知道总编看到这篇报道的那种气愤表情,所以她想了又想,最后又坐回了电脑里。

    她犹豫了起来,人一旦到了决定一件重大事情时,就会犹豫,尤其是当这件事还关系到自身时,这种犹豫会越来越深。

    想了又想,她一咬牙将这片报道的文本存入了自己的私密博客里,设定了密码后,开始修改了起来。

    从五千字,她删减到四千字,再次一看,这片文章已经缺少了刚才的那种气势,字里行间最后变得委婉,却还是会刺痛的一些人的心,最后她又开始删减,修改一些词汇的用法,删减到了两千字,最后又是一千字。

    看着整体已经圆润的稿件,徐庶有些失落,这些字的删减就好似在自己割自己的肉一样,一块一块,直到变得骨瘦如柴,直到失去了本来的内蕴,变得更迎合世人的心态,让他们心里得到满足。

    只是这一千字里,还是有些刺激蕴含,她无奈的继续删减,直到只剩下五百字时,徐庶感觉自己的手都在发抖,如果说刚才是在割肉的话,那么剩下的这五百字删减,就是在剔骨,整篇文章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精髓,只剩下一身皮。

    但这一身皮却是大众所愿意看到,即使在空洞,在没有内涵,但他们还是喜欢看,愿意看,只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舒服。

    电脑前,徐庶感觉有些秃废的站了起来,重新打印出来后,她将这片报道发给了总编,不出意料的是,总编很快回复通过,并且明天会打印在晨报的头版头条,晨报的门户网站上,也会尽快加载这片文章。

    “教师的脊梁,没有了精髓,还有脊梁吗?”徐庶扪心自问,她想到白天和虞雪的那一番对话,恐怕这次她要辜负虞雪的期望了。

    从下午开始,各大媒体就争相报道了一中的试点班罢课事件,各大媒体似乎都像是得到了准确消息似的,把报道的内容写的添油加醋,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