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富贵嫡女 > 重生富贵嫡女第9部分阅读

重生富贵嫡女第9部分阅读

个领了进来,绿萼两只眼睛又红又肿,额头上红了一片,想来是磕头磕的。

    小古氏又饮了一口茶,这才放下茶盏,叹道:“你这孩子,真是人大心也大了。”又指着绿萼道,“描翠这丫头今天在这屋里哭了半缸泪,直说自己无德无能,不能叫你满意,所以自请降了等级去做粗使丫头。她往日在我这里是个最老实厚道的,所以才放到你屋里去,是想着你住得远,放个周道的在你身边,我也能放心。谁知,你竟看不上她。一个大丫头日日被使唤做些二三等的杂事,连你内室都不让进,也亏得是这丫头性子好,忍耐到现在,若是个性急的,嚷嚷出来,说你这个做姑娘的乱了规矩分寸,到时候岂不是你没脸?”

    小古氏看似语重心长实则绵里藏针的一番话,听得俞宪薇轻轻笑了一声,带了几分俏皮笑道:“太太误会了,我并没有嫌弃绿萼,恰恰因为她比其他丫头更沉稳手巧,所以那些编织活计只能交给她,再者,我屋里并没有多少事,分发丫头的月钱赏赐也还是绿萼、洒金两人负责,其余只剩些扫洒小事。就连内室里,也不过是每日叠被铺床,因为按规矩都该是二等丫鬟的活计,就没有劳动绿萼。太太若不信,大可以问问拂雨踏雪两个,看我是不是撒谎。”一边心里暗暗庆幸,幸亏之前照水和绿萼的争执已经在赖妈妈那里报备过了,也讲明了对照水的惩罚,不然,若拖到现在再来禀明小古氏,只怕照水受的罚就不是罚月钱那么简单了。

    俞宪薇这么不软不硬避重就轻地顶了回来,叫小古氏很有些恼火,鉴于这个女儿最近越来越不服管教,小古氏干脆直言道:“大丫鬟本该是姑娘的贴身之人,掌管钗环银钱的,你屋里的钥匙就该给了她才对,哪家姑娘自己去管这些琐事了?就是你妹妹,素来也是安享富贵,从来不去过问黄白之物,这才是大家闺秀的做派。你身为姐姐,怎么竟比不上妹妹呢?”

    原本这事小古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现在事情既然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不论大小一次性发作出来。尤其是现在俞宏屹的抛妻上任,使得小古氏对待俞宪薇连之前伪装的慈爱也所剩无几,行事中还带了几分迁怒。

    小古氏一通说完,不知该如何是好地揉了揉太阳|岤,不待俞宪薇回答,她又指着拂雨踏雪两个道:“她们两个的事,我让赖妈妈去说过你几次,本想着让你思过一番,有所反省,再来我这里认错,我也好有话去老太太那里给你描补,就算是被老太太训斥两句也领了,哪里晓得等了这几天,你不但没来认错,连请安都不来了,可有半分把我这个母亲放在眼里?真真叫我好生心寒。原来我这九年的心血可都白费了。”不知是说到伤心处还是想到伤心事,小古氏竟落下两滴泪来。

    以寻常人家论,母亲被女儿所伤伤心落泪的时候,若是女儿还有一份人性,就该下跪认罪才算孝顺。但俞宪薇握紧了拳头,她根本不想对小古氏下跪,哪怕她知道,以小古氏的性子,费劲演了这一出必定不会白演,奉了老太太之命而来的教导嬷嬷定是被安排在旁边歇着,而那处歇息的地方也必定能听到甚至看到这屋里的动静。

    小古氏是一个为了教育女儿耗尽了心思,恨铁不成钢而心碎哭泣的母亲,而俞宪薇则是桀骜难驯的不孝女儿。这个场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

    而一旦这成了定论,俞宪薇在俞老太太眼中,真的就会成为一个不服管教的不值得喜欢的可恨小孩,而小古氏则仁至义尽,从俞宪薇的事上彻底摘出来,以后她再有什么事,也不会是小古氏的责任。

    俞宪薇忽然有些厌恨自己,重生之后将自己从母女之情中剥离出来,这些算计竟在电光石火间想得明明白白,以前那个有着仁厚之心的自己,也渐渐变得冷硬刻薄,若再发展下去,只怕也会成为一个耍着黑心机的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她这样想着,行动却快于思想,膝上已是一弯跪了下来,膝行了几步,抓着小古氏的衣摆哇哇大哭,心头忍耐了许久的酸涩决堤,眼泪刷一下就流了出来:“母亲不要哭了,都是女儿的错,因为听母亲和赖妈妈说,银钱一分一厘都要握在自己手上才好,女儿怕母亲银钱不凑手,所以才想把自己的钱都管好留好,以后好给母亲用。至于前天的事,女儿心里早就悔恨得不行,觉得自己一时淘气惹了祸,愧对了母亲这些年的教导,只是几天前母亲似乎一直在生气,也不怎么理我,我心里害怕,不敢去祖母那里认错,也不敢来见母亲,后来见母亲总不招我来见,以为母亲是终于要厌弃我了,心里怕得不行,只好一个人在后园哭。如今终于听到母亲教诲,才知道是我想错了。若知道是这样,我一定早就来认错磕头了。”

    小古氏听了几句,眉头就抽了几下,到后来恨不得捂上俞宪薇的嘴,偏生顾忌满屋子丫鬟婆子和隔壁屋里的教养嬷嬷,不敢动手,只能眼睁睁看着俞宪薇一边哭,一边噼里啪啦竹筒倒豆子一般清清楚楚说个明白,最后还哭得伤心欲绝,几乎哭倒在地。

    小古氏无法,只得亲手去扶起俞宪薇,抱在怀里安慰道:“好了,好孩子,母亲不知道你这样多心,前阵子疏忽了你,是我的错。我是替你父亲料理家事,注重俭省,所以要处处注意不要虚费银钱,并没有别的意思,你有节俭之心,这样很好。”

    说到底,俞宪薇也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她犯的错,是“淘气”,而小古氏对她的疏忽,则是失职,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尤其是俞宪薇话里提及的第一件事,这些年在任上送回家的节礼年例被王氏诟病了许多次,怀疑是三房偷藏了私房,俞老太太私下也有过怨言,若被她们得知俞宪薇所说,只怕会怀疑是小古氏从中作梗,又要旧事重提。偏生俞宪薇是个孩子,她可以胡搅蛮缠,但小古氏不能正儿八经和她争吵,只能这样迂回地解释给别人听。

    俞宪薇靠在她胸前,时时全神戒备,敏锐地立刻察觉到这几句话后的咬牙切齿,心中冷笑了一声。她知道小古氏从今以后会真的厌憎了她,可这又如何?她们之间从来都不是母女。

    被俞宪薇这样一闹,小古氏也没有心思继续训女了,给俞宪薇擦拭梳洗一番后,便请了隔间的老嬷嬷过来,道:“这是你祖母特地挑的老嬷嬷,她是从宫里出来的,以前指导过你姑母,现下专程来教导你一个,这是你祖母的一片爱护之心,你要虚心听话。”

    俞宪薇乖巧地应了一声,恭恭敬敬给那外表严肃的老嬷嬷行了半礼,又问小古氏:“怎么只给我一个?那四姐姐和七妹妹怎么办?”

    小古氏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仍旧和颜悦色道:“这是只给你一个。是祖母疼你。”

    俞宪薇摇头道:“女儿学过,长者赐不敢辞。可是也学过孔融让梨,兄友弟恭,这位嬷嬷是从宫里出来的,想必是极懂规矩礼法,即便是咱们这样的人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女儿怎么忍心一个人专美?却看着姐姐和妹妹无人教导?不如请嬷嬷一同教导我们姐妹,我们三人一起受教,和和美美,岂不更好?若母亲担心祖母不允,我这就去求祖母,她素来疼爱女儿,等我把理由一一讲给祖母听,她定然不会拒绝的。”

    小古氏一惊,慌忙拉住俞宪薇,道:“不必去了。”笑话,若是让俞宪薇这黑了心的混账种在俞老太太面前再乱嚼些什么,她这些日子好不容易在老太太心里建立的地位岂不岌岌可危,小古氏暗自咬牙,道,“你有这番恭让之心就已经很好,母亲替你去和老太太说,只是要劳烦赵嬷嬷一起教导你们三个了。”

    赵嬷嬷菊花皱纹的脸不苟言笑,略显浑浊的眼睛看了俞宪薇一眼,平板板道:“老奴谨遵三太太吩咐。”

    小古氏自然满意,笑着吩咐人安排了晚饭,吩咐人带赵嬷嬷去用饭,自己为了体现慈母之心,饭桌上对俞宪薇和俞明薇姐妹一视同仁,布菜,嘘寒问暖。俞明薇知道自己也要受教,颇有几分不悦,若说寻常请个嬷嬷来教导没什么,可赵嬷嬷分明是惩罚之用,自己分明没有犯错却要分掉一半耻辱,实在好不甘心。俞秋薇则是淡定自如地吃吃喝喝,与常日一般无二。

    俞宪薇则若无其事,完全忽略了俞明薇不是投注到自己身上的哀怨眼神,她想自己已经找到了暂时克制小古氏的方法,只要自己敢撕破脸不顾及其他,小古氏就对她无可奈何,因为小古氏是继母而不是生母这件事别人虽然不知道,但俞老太太是知道的,若是小古氏还要俞老太太心中贤惠的美名,就不敢太逼迫了她。

    但这个办法不会长久,等小古氏手上掌握实权,站稳脚跟,就会有更多的方法来对付自己,而自己这一招鲜不可能吃遍天下,用多了就总有失效的时候,必须尽快找另一条出路。

    晚饭后,俞宪薇先回了南跨院,小古氏留下了赵嬷嬷说话,而绿萼和拂雨踏雪几个则被赖妈妈严厉教训了一番才放了回去。

    回屋时恰是点灯时候,俞宪薇看见廊下的灯笼,猛然记起和杜若秋的约定,忙命照水去杜若秋住的小院取花灯。她自己心神不定,猜不出杜若秋到底知道多少内情,一时坐立难安,便钻进卧房关了门,把手上的银钱首饰又点了一遍,想了想,分出一小半金银锞子,用一块旧包袱皮包了,外面又用油纸裹了几层,最后用丝带捆好,趁着院中人少,悄悄进到梅林里,把小包裹埋在一株梅树底下,这位置虽然在梅林中心,却恰好是卧室窗口能看到的地方,若有风吹草动,她都能及时知道。

    埋好了金银,她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在水池边坐了坐,才沿着游廊踱步,还没到拐角,便听见新认识的赵嬷嬷那古板的声音就在不远处响起:“这是什么?”

    照水的声音回答道:“是杜姑娘送给我们姑娘的小花灯。”

    俞宪薇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公告上已经写明了的哦,今天只有两更,明天继续两更。

    因为知道自己精力有限,写两更比较有把握,所以下一更留到明天,╭(╯3╰)╮。

    还要郑重多谢仙仙姑娘和1171o7o5姑娘的霸王票,亲吻之,╭(╯3╰)╮,╭(╯3╰)╮。

    31第三十一章 是否真相

    若是自己没有理解错,杜若秋必然在花灯里藏了什么东西,记载了她所知道的旧事,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赵嬷嬷手中。

    俞宪薇脑中念头闪过,脚下一动就要过去阻拦,却听得赵嬷嬷又问:“六姑娘和杜姑娘很熟么?”俞宪薇心间一动,刹住了脚,急急往旁边贴靠在墙壁上。

    照水很老实地道:“不熟,我们姑娘以前从没见过杜姑娘。”

    赵嬷嬷似乎不信,但也没多问,只冷淡道:“但我听说下午时候还有人看到六姑娘还和杜姑娘在后园聊天。杜姑娘只是叔叔的妾侍,出身也不高,六姑娘身为大家闺秀,到底不该和这样的人亲近,你是六姑娘的贴身侍婢,没有及时规劝姑娘就是失职。”

    照水被训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道:“是。”

    赵嬷嬷看了眼那小花灯,道:“这样的玩物太过刁钻精巧,元宵节庆时玩一玩也就罢了,这非年非节的耗费人工,作践材料,也是折福。不如赏给别人吧。”

    俞宪薇阻止的话几乎要脱口而出,忙咬紧了唇。

    幸而照水还算机灵,忙道:“这是杜姑娘的一番心意,每个姑娘都有,还特地在灯上面写了诗词,这盏上面有咱们姑娘的名字,只怕不好赏给别人。”

    赵嬷嬷仔细看了看灯上的画和字,叹道:“那就算了,给姑娘送去吧,以后姑娘出门你要警醒些,三太太已经把姑娘托付给我了,若再让我知道你领着姑娘胡乱见不该见的人,三太太那里震怒下来可不是你承担得起的。”

    照水噤若寒蝉,鸡啄米似的点头应了,又给赵嬷嬷福了福,提着花灯匆匆往前跑,才一拐弯,就迎面撞见了俞宪薇一张苍白的脸,她吓得半死,险些叫出声来,被俞宪薇捂着嘴带到墙边。听得赵嬷嬷的脚步声远去,俞宪薇才松了手,拉了照水回屋子。

    照水惊魂未定,拽着俞宪薇的袖子说:“姑娘,赵嬷嬷她……”

    俞宪薇道:“我都听到了,不打紧,我心里有数。”略一思量,吹熄了花灯里的蜡烛,随手放在架上,又道,“今天有些潮,帮我把被子熏暖些。”

    照水向来唯俞宪薇之命是从,并无一丝私心私意,便放下心,去了内室熏被。

    绿萼和拂雨踏雪这时也回来了,低着头进来请安,又认了一番错才各自下去忙碌起来,连平日最眼高于顶的绿萼也毫无怨言地做着二等丫鬟的事。

    俞宪薇暂时无暇管束她们,也没有功夫去想该如何应对赵嬷嬷,只能勉强按捺住胡思乱想的烦乱心绪,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书桌边百~万\小!说。

    好容易到了平常该入睡的时辰,洗漱更衣后,丫鬟们迟疑着站在那里。绿萼上前半步,低眉顺眼道:“姑娘,赵嬷嬷说,姑娘是大家千金,身份贵重,屋里不能总没人上夜。”

    俞宪薇好不光火,赵嬷嬷无事生非教训她的丫头也就罢了,竟然敢还把手伸到她屋里来,便冷笑道:“我睡觉时不喜欢有人在屋里,若是赵嬷嬷非要坚持,那从明晚开始让她自己来给我上夜吧。”

    几个丫头都吃了一惊,不知俞宪薇是何意思,有胆大的偷偷抬眼瞧她,却都察觉出六姑娘心情正不佳,没人敢多触霉头,各自退了。

    屋里终于安静下来,俞宪薇持了烛火往内室去,路上取了花灯在手,纵然门窗紧闭,帘幕重重,她仍然谨慎至极,摆好烛火,上了床,放下床帐后才敢放心大胆地端详。

    小巧一盏粉色纸灯笼,半透明的纸上绘了数枝梅花,写了“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八个玲珑小楷,没有任何异常之处。俞宪薇微眯了眼,一把从空白处抓破灯笼纸,将之撕开。

    果然,灯笼里面与梅花相对的暗影处写了好些粗劣的字迹,俞宪薇一一辨认,顿时愣住。

    “乾德十一年为三年一次之秋闱期,名列前茅者多在京娶亲,次年郑王、康王乱,牵连者众。”

    俞宪薇吓了一跳,“牵连者众”四个字在紫帐映照下竟似变成了血一般红,好不刺眼,她手头一抖,将那破灯笼撕成两半远远甩在床尾,不敢再看下去。

    她猜测过许多种情形,或许是外祖家家道中落,或许是生母并不得宠所以外祖家不闻不问,但从没敢想竟然是和谋反有关。

    谋反,这可是凌迟、诛族的重罪,十恶之首,平常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提都不敢提的字眼。每一笔一划上,都淌着浓稠得化不开的血。

    但若真是被定罪为谋反,那一切都能说得通了,俞家不承认的媳妇,新婚不足一年即亡故,尚在世时丈夫就另取,被人极力抹去痕迹,唯一的女儿不知其母,甚至俞宏屹这些年在官场的的郁郁不得志,每次看向自己时那复杂而憎恨的眼神。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俞宪薇颓然倒在床上,蜷成一团,只觉身上一阵一阵发冷,以俞家的绝情绝义,能留下她俞宪薇的性命对他们而言已是仁至义尽,若她的身份一朝真相大白,让更多人知道俞家原来和反贼有过联姻,恐怕还会给俞家惹来大祸事,要真到了那紧急关头,只怕俞家会毫不犹豫选择牺牲掉她这个本就该随着顾氏一起湮灭的祸胎。

    她脑中飞快转动,极力回想前世最后一段时日的情景。

    皇帝数年前早已继位,各地自是安宁,偏生荆王蠢蠢欲动,意图谋反。俞宪薇本是闺阁女子,从不过问政局,除了知道当朝皇帝是谁外其他一概不知,因着兵乱逃难才勉强知道荆王是前太子之子、皇帝亲侄。现下一一对号入座,才发现兵乱竟是十多年前那场谋反之事的延续,或许这……就是小古氏母女要烧死自己的原因。

    那时住在别院,曾出了院子散步,曾隐隐听得路过的婆子谈笑中说了一句家中否极泰来,竟得了贵人垂青。还没说完便被发现了自己的存在,她们忙闭口不说。彼时自己虽然觉得她们反应奇怪,却也暗自为家里高兴,谁知这喜讯竟是自己的催命符。贵人垂青之下,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