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新晋武大帝 > 三国之新晋武大帝第37部分阅读

三国之新晋武大帝第37部分阅读

    什么,快来拜见主公啊!”典韦听了李羿的话后,接口说道。

    “姐夫,我们、、、。”李通和李应兄弟俩听了自家姐夫的话后,面面相觑,神情颇为犹豫。

    典韦见两个妻弟这般扭捏后,脸色顿时一沉。他开口说道:“怎么,我的话,你们也不听了?李通,你不是一直很崇拜剑圣王越吗?此前你还想着做个游历四方的豪侠?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可听好了!半月前,主公与大剑师王越在洛阳皇宫皇家校场比试过一次,结果王越受重创,大败而去。你有几分能耐,我是了如指掌。二流身手,一身游侠习气;若是遇上真正的高手,你定然是凶多吉少。李应,你一身书卷气,秉性刚直不阿,时常拆别人的台、揭人短,弄得人家很是没面子。三弟,别的姐夫我就不多说了,以后你就跟着我吧,省得别人伺机加害于你。”

    典韦的一番话说得李通、李应兄弟俩面红耳赤,可是两人又无言反驳。显然典韦在他们兄弟俩的心目中积威已久,而且说得也都是事实。

    李羿见李通兄弟俩神色不佳,微笑着说道:“呵呵呵,都是自家兄弟,所说之言都是出于好意吗!李通、李应两位兄弟,我们都还很年轻,不是吗?纵然我们自身还有诸多不足,但是只要我们日后不断自省改正过来就行了。自古不论是习文还是练武都没有终点,只要我们不断积累学习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学有所成的。

    李通兄弟,你的武艺已经很不错了。尚未及冠之龄,你就有了二流高手中阶的水准,实属不易。坚持下去,当你及冠之时定然可以踏入一流高手的行列。李应兄弟,正义直言是美德,这一点我很看重,以后也无须改正。不过,你以后学习之中要侧重于政务农事,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吗。那些诗词歌赋之类的文章,可以陶冶情操,但是对于实务却无多大益处。华而不实,太平年月还可以此立身,可是在乱世当中就显得虚华了。我言尽于此,两位兄弟以为然否?”

    李通和李应两人听了话后,心中一阵沉思。随后两人双膝跪地说道:“李通(李应)拜见主公,请主公不以我等粗鄙收入帐下。我兄弟二人当肝脑涂地以报主公!”

    李羿见之哈哈大笑着说道:“哈哈哈!好,你们起来吧。李通,你暂时还跟着典韦吧,让他好好指导一下武艺。李应,你便跟着戏先生,多学多看多问多做,少发牢马蚤。你们可记下了?”

    “诺!属下遵命!”李通、李应大声应道。

    李羿将李通、李应兄弟二人收入帐下后,又详细地询问了一些事情。

    通过一番了解之后,李羿弄清楚了史册上典韦为友人报仇而遭官府通缉的缘由。其根本原因便是李应平日里出言无忌惹下的祸根。

    李家村是个氏族村。全村除了像典韦这样少数几户人家是外姓人以外,村里九成以上的人都姓李。村中有两个富户之家,一个是族老之家,另一个便是典韦的妻子李氏的娘家。李氏的娘家,原是祖籍江夏郡,早年合家迁徙至此,而李家村亦属江夏李氏大族的一系旁支。

    典韦的妻子李氏是李通家这一代家中的大姐。因为她生的高大异常且面相普通,是以在家中的地位并不高,父母对她也不是很看重。好在她与两个弟弟感情极好,二弟李通从小喜欢舞刀弄枪、痴爱武艺,三弟李应则是个单纯的儒生。李氏之所以能够嫁给猎户之子典韦,还多亏了李通的撮合,原因便是典韦是李家村第一条好汉,这是村中青壮们公认的事实。

    村中最富裕的两户人家,除了李通兄弟二人所在的家族之外,便是族老的嫡子李俊了。

    细说起来,族老之子李俊与李通、李应兄弟俩还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呢。可是一村难容二虎,故而李俊与李通、李应兄弟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现今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李家村中共有良田七百余亩,薄田千余亩。这些田地都是李俊和李通两家的田地,而村中百姓则都是他们两家的佃户。此外,两家还各有牲畜、马匹和兽皮猎物等产业,可以说李家村方圆百里之内的所有资源都掌控在两家主事人的手中。

    如此情形长久相持下来,两家之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而且矛盾越积越多,愈来愈深,旋即矛盾便转化为斗争和仇恨。

    早年就在两家剑拔弩张的时候,李通的父亲李家主突然将大女儿下嫁给了村中最富盛名的猎户典家独子典韦。而丑汉典韦的威名,在陈留城内外都是响当当的。因为他先后在虎山之中猎杀了三头大虫,这等勇武和殊荣在全郡之中都是独一份,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称为“古之恶来”。

    自从恶来典韦成了李家主的女婿之后,族老之子李俊的言行收敛了许多,渐渐变得低调了起来,继而沉寂了下去。可是两家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化解掉,而素来出言无忌的李应,又曾多次当众羞辱过李俊,是以两家的仇怨已经到了矛盾激化的临界点。不同以往的是,两家的争斗由明处转为暗处,各自都在伺机下手罢了。

    李羿将李通家与李俊之间的矛盾详细地了解之后,便断定若无自己等人的出现,演义中典韦替友报仇之事便会在近期上演。

    李应将在近期内被李俊所害,然后典韦盛怒之下为妻弟报仇,伙同二弟李通杀了李俊全家。此后二人便携带家眷各自远遁山林,隐迹埋名,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直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典韦方才出山再次投入到陈留太守张邈军中做个无名小卒,而李通则是成了一个四处漂泊的游侠,十余年后拉起了一支五千余人的人马,最终投了曹操。到那个时候,典韦早已在宛城之战中为了掩护曹操逃生,力战而死多时了。

    李羿理顺了典韦和李通、李应三人在史书上的一段记载后,再抬头看看此时生龙活虎的典韦三兄弟,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感叹,世事无常莫过于此呀!

    第一百六十五章 请君入瓮(上)

    此时的李通和李应兄弟皆是十五六岁的年纪,都是重义气、满怀激|情的热血男儿。

    李羿对于他们兄弟二人的投效自是乐见其成,尽管此二人在他心目中的份量,远远比不上忠勇剽悍的典韦,但是聊胜于无吗。何况五原军中也需要有大量的中层将领来充实军力。

    此外李羿也想多多锻炼培养一下他们,或许以后他们的成就,将远超史册上的记载也未可知。

    在随后的三天里,李羿亲自出面将李通家的田地、牲畜及其它产业全部转卖给了李俊。整个交易过程中,在他的恩威并施之下李俊丝毫不敢压价,全部以时下的最高价格买了过去。

    李俊如此识时务也令李羿高看了他不少。于是正事办完之后,双方又深入交谈了一番,并且双方交谈的很愉快,很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一番愉快的交谈结果就是,在李家村村民眼里历来吝啬无比的士绅李俊,终于慷慨大方了一回。他一次性送了李羿一万石粮草和五万贯大钱,此外他还将自家最精壮的一百余名护院也一并送了出去。

    李俊送出的这些钱粮所值与他收购李家主全部家资的价码几乎相当。也就是说,他用了整整两倍的价钱换取了独占李家村的夙愿。

    当然,李羿能够让李俊自愿送出如此多的钱粮,也是给了李俊很多美好承诺的。否则素来吝啬的李俊,怎会心甘情愿地捐送家财呢。

    办好了李家的诸多事情后,李羿带着李屠等人又神神秘秘地忙碌了两个晚上。终于在第四天的早上,一行人开始起程离开李家村。

    此次赶路又是一大帮子人和十数辆马车。此行除了典韦一家三口和李通全家人之外,还有两百余名精壮护院同行,马车上载着李家的全部家资和李俊送行时赠送的两车酒肉。就这样,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行走在陈留官道上。

    李羿一行的赶路队伍中,随行的护院们全部都穿着精良的铠甲,腰间的武器也堪称上等兵器。这般行路装扮使得沿路山隘中的山贼宵小们为之胆寒,皆不敢下山滋事阻扰。

    官道上,李羿和李屠、戏忠三人骑着马走在最前面。

    李屠不时地扭头看看后面的赶路车马,而后对李羿面露敬佩地说道:“主公,咱们这是第三次举家迁徙了!第一次是翼德全家迁入并州,随行车马比现在多出一倍有余。第二次便是戏先生和奉孝两家迁徙,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属下现在对主公的敬仰之情,可谓是如江河湖海般滔滔不绝呀!呵呵呵!”

    李羿听后,神情顿时一愣,继而心中想起了前世在喜剧片中似乎就有李屠所说的这么一段台词。

    顿时他颇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对李屠说道:“嗯,你若不提,我还真没有详细算过。现在这么一数还真是如此。哎,世道动荡啊,世人谁愿意远离故土呀!现如今,凡是有识之士谁不为自家性命周全着想,就因为如此他们才甘愿千里迁徙的。乱世将至,百姓何其无辜!此情此景,我等又如之奈何?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哪!”

    戏忠听到李羿最后一句话后,顿时神情剧震,大赞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好、好、好啊!主公一语道破世事人心,忠深为钦佩!我等愿意举家迁入主公治下,恰恰就说明了主公治下乃人心所向之地,此事是天大的好事啊!呵呵呵!主公忧国忧民之心,当是我等此生追求之目标。忠愿舍此皮囊为主公倾力谋划,若是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忠虽死而无憾矣!”

    李羿随之应道:“志才之心我已明了。此时天下已经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逆转,必须经过大乱之后方能再次大治。否则,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延误时机罢了,最终还是会轰然崩塌。

    大乱将至,以我等此时之实力处境能够保得治下百姓安泰已属不易了!至于其它事情,我们有心而无力呀!何况天下英雄何其多也,一旦乱世来临必将群雄并起,到那时我们并州也将面临诸多威胁。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在乱世之中立足而积蓄力量,待到群雄四起之时不至于处处受制于人,最后扫清寰宇将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李屠和戏忠二人听了李羿的话后,深以为然,各自点头应允。

    李羿接着说道:“志才呀,眼下我们并州的情况,想必你也了解一些。并州历来人口稀少,偌大的一个州郡,人口却比不上中原腹地的一个富庶郡治之人口数量;而且土地荒芜贫瘠,府库空虚,百姓生活清苦。未来五年之内,我们的策略就是人口和钱粮的积累,这决定着我们日后究竟能够走多远!”

    戏忠听了话后,赞同地点了点头,随之他接口问道:“主公有何吩咐请直言无妨。忠定当全力以赴,不会让主公失望的。”

    李羿闻言后,呵呵地笑着说道:“志才,你果然反应机敏!我想让你和典韦带着大家先行赶往并州,尽快熟悉五原军政,并担任将府主簿一职。你意下如何?”

    戏忠闻言后,顿时神情激动异常,脸色瞬间微红,眼眶中有热泪滚动。他随即翻身下马,跪地叩拜道:“属下戏忠多谢主公厚恩!属下自当肝脑涂地以报主公!”

    戏忠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李羿给予他的主簿之职。主簿这个职务虽然看似不大,可是这已经是李羿现有职权能够赐予的最高文职了。

    由此可见,李羿对他是何等的信任。故而戏忠激动地热泪盈眶,激动的面色通红。

    李羿见到戏忠的神情变化之后,笑着说道:“志才快起来,以后不要动不动就跪地叩拜。尊敬一个人放在心里即可,何须行此大礼呀!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诺!多谢主公。忠记下了。”戏忠闻言后,连声应道。

    李羿见之笑着说道:“志才,现在五原四郡之政务,皆有我的老师阎忠以五原郡丞之职兼管着,此次进京我已经上奏陛下迁他为云中太守。所以你上任之后就要担起重任,四郡之地乃我之根基所在,不容有失。”

    戏忠听后答道:“诺,属下遵命!主公尽管放心,忠知道该怎么做了,定不负主公重托。”随后李羿示意李屠将一封探马送来的密信交给戏忠查看。

    在戏忠看信的时候,李羿说道:“这是昨夜我军密探传来的一封密信,文和亲笔写的。陛下已经宣旨将康宁公主下嫁于我为妻,召我尽快进京呢!”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 请君入瓮(下)

    戏忠看完书信后,没有立即说什么,撇眉沉呤着思考了起来。

    片刻后,戏忠神色凝重地对李羿说道:“主公,据属下所知,康宁公主刘婧乃先皇桓帝之幼女,桓帝子祠不兴,仅得此一女,故而宠爱备至,视之如命,怎奈天不假年,桓帝英年早逝。而康宁公主与当今圣上并非嫡亲兄妹,实为堂兄妹,两者年龄相差很大。此外,属下还听闻陛下对康宁公主多有忌惮,多有提防;因为陛下登基之前只是先皇的侄儿,而康宁公主才是先皇的嫡传血脉。若非康宁公主身为女儿身,恐怕现在的皇帝便不是当今陛下了。

    如此以来,陛下赐婚于主公是福是祸犹在两可之间,可是不论好坏都不容主公拒绝。与此同时,主公也不会因为有了驸马的身份而得到太大的实质性的受益。相反,甚至很可能对主公将来的发展还会有所制约。

    因此属下认为主公此次进京一定要想办法打消陛下的猜忌才行。若是能够让陛下真正地信任主公,那我们日后的发展壮大就会顺畅许多,而主公皇亲国戚的身份,也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李羿听后,很是高兴地笑着说道:“哈哈哈!志才所言句句都直中要害。文和派来的探马密报,此事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率先向司隶校尉何进谏言的,而后曹操、许攸、程琳及荀爽等人纷纷附和,于是何进便在早朝之上向陛下奏疏此事。呵呵呵!听说,当时何进府中倒是有一人极力反对,那人便是袁术袁公路!”

    “哦?”戏忠沉呤了一声后,说道:“何进上奏请求陛下将康宁公主下嫁于主公?这事不妙啊!”

    戏忠说完话后,神色颇为焦虑地看着李羿,却发现主公李羿的神情并无一丝异状,神态安然。

    一瞬间,戏忠脑筋急转间便想到主公李羿为何不动声色了。显然主公对此事早有预料,成竹在胸啊。

    一念至此,戏忠仍旧把心中的想法一一道出。因为这是为人臣子的本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何进与主公乃大敌,先前御前比武之事,便是他欲借大剑师王越之手诛杀主公。此番他竟然力谏陛下将皇室公主嫁于主公,其居心叵测呀!这是疏不间亲之计,他想让陛下对主公产生猜忌之心,继而伺机打倒主公。袁绍、曹操等人要向何进献策对付主公,这是他们的本份,但是为何是这等不入流的伎俩呢?此前我听闻主公与他们相交甚欢,可是此计却绝对不是好友会干出来的事情啊?”

    李羿点头说道:“志才说对了。好友么?呵呵呵!袁绍、曹操、袁术、许攸等四人出身何等显赫,他们岂会真的把我当做好友?即便此时我与他们是好友,可是只要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之事,他们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对我出手,而且是不择手段!

    一帮官宦氏族子弟、宦官之后,在他们眼里,这天下就是他们自家的菜园子!只要有任何庶人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一定会痛下杀手的。大汉就是被这些氏族和大家族一步步地蚕食腐朽至此的,而他们就是祸害整个大汉王朝的根源所在!

    呵呵呵!美人计么?此等小人伎俩,我未出洛阳之时便已料到了,故而我故意布下此局等着他们入瓮呢。没想到,我的这帮好友还果真帮我玉成了此事!哈哈哈!”

    李羿的这番话让戏忠听得很是不解,可旁边的李屠却是听明白了。

    李屠恍然大悟地说道:“噢,我明白了!戏先生,事情是这样的。主公离开洛阳之前,曾故意当着袁绍等人的面前,在酒醉之后说出爱慕康宁公主之类的话,然后又假借躲避风头之名出城寻访贤才。当时我问主公洛阳城的谣言风语该如何应对之时,主公便说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