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伐清 > 伐清第78部分阅读

伐清第78部分阅读

  一个标营卫士一溜烟地跑进去,没有让大家等多久,就又从里面飞奔了出来:“总督大人请大家都进去。”

    众人等的就是这句话,毫不犹豫地一拥而入,进去后看到李国英端坐在大堂的桌子后面。

    看到一脸严肃的川陕总督后,众人心中那股因为焦急而生出的怒火也被压下了几分,纷纷向刘国英行礼:“总督大人。”

    “你们打算撤兵,对吧?”李国英环顾着涌进来的众将,口气平和地问道。

    “是啊,总督大人,邓名已经到了,他的大军肯定会在近日抵达,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李国英挥手示意众人上前,大家走上去后,看到李国英在宽大的桌面上铺开了一张地图,旁边还摞着一叠手令,无论是地图还是手令都是墨迹未干,显然是李国英刚刚写完的。李国英没有立刻开始说话,而是让卫兵去把还没来的将领也都召到衙门中,一直等到人来齐后,李国英才开始缓缓发言。

    “这是交替撤退的部署和手令。”李国英给大家仔细讲解了一遍他的计划,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进去,众人关心的只是什么时候轮到自己走。

    虽然李国英把众人的不耐烦都看在眼里,但他还是耐心地讲下去,他的计划里还包括一些反击手段,以应付明军可能的追击。

    全部说完后,李国英把地图和手令统统推到了一边,冷静地说道:“但我不打算让你们执行这些部署。”

    刚才大家听李国英陈述的时候,还以为川陕总督同意撤兵了,现在李国英的话无疑于一桶冷水泼下来,把众人的希望之火一下子统统浇灭。

    “我觉得你们根本不会按计划行事,绝不会有人肯按我的命令留下来坚守,而是能有多快就多快地跑回保宁、汉中。”李国英冷冷地说道:“眼下的形势,让我想起太宗(皇太极)和洪经略的松山大战,当年太宗皇帝能把洪经略十三万大军转眼间就杀得溃不成军,就是因为洪经略同意撤兵了。”

    李国英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无言以对。

    “当年洪经略的大军从松山撤退时,短短几天就被太宗皇帝杀了个干干净净,反倒是没有撤退的人还在松山坚持了半年。”李国英停顿了片刻后,又继续说下去:“除了最先开始逃跑的平西王,几乎没有人能活着回到宁远。从重庆到汉中,我们要走的路比从松山到宁远还要长,路上完全没有居民,你们谁觉得自己有平西王那个运气,能够活着回去?如果你们的部队丢光了,你们以为朝廷不会问罪么?”

    “可呆在这里也是必死啊。”终于有人忍不住反驳起来。

    “但至少可以晚死几天,而且能够杀几个贼人为自己报仇。只要军队不混乱,我们还有机会一起撤退。”李国英摇头道:“刚才营中的情况你们难道没有看到?若是我现在让你们走,你们敢说士兵还会老老实实地听令,还能控制住你们的手下吗?”

    “那……那总督大人给我们看这个干什么?”王明德指了一下桌子上的地图,还有那些李国英刚刚写好的手令。

    刚才下定决心继续坚守后,李国英就意识到军心已经极度不稳,部将也到了发生哗变的边缘,他并不知道现在自己的情况和胡全才曾经遇到的很相近,不过李国英比胡全才强的是,他马上就想好了应对的策略。

    “我认为此时撤兵和自杀无异,但只要我们坚守重庆,就还有活下去的机会。城内有三个月的存粮,我们控制着很大一片地区,我们可以捕鱼、可以打猎,粮食再节省着吃,坚持半年应该没有问题。这半年里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朝廷也有机会调集援兵来给我们解围。甚至我们还有自救的机会,敌人或许军粮也不够,会放松警惕,给我们突围的机会。”李国英先是给众人一些希望,然后脸色一沉:“我统兵多年,断然不会自寻死路,所以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下令撤兵。”说着李国英就拔出佩剑,重重地搁在桌子上:“如果你们决心要跑,就杀了我吧,然后向朝廷报一个我死于乱军之中。”

    “总督言重了。”将领们都吓了一跳,纷纷退开两步:“末将们怎么敢有这种歹心?”

    “如果你们一定要撤,那在杀了我之后就按照我这些部署行动,你们逃出去的机会就会大很多。”李国英像是没有听到众人的话,仍自顾自地说下去:“但我觉得你们肯定无法互助,而是各自逃命,最后都像狗一样地被贼人追上砍死在路边。那个时候,我敢断定,你们一定会后悔的,后悔为什么不留在重庆,至少还能杀两个贼人给自己垫背!”

    大堂上陷入了沉默,等了一会儿后,李国英沉声喝道:“王明德!”

    “末将在。”沉思中的王明德打了一个哆嗦,急忙应声道:“总督大人有何吩咐?”

    “你打算扔下本官还有兄弟们,率先独自逃生吗?”

    “末将……”王明德感到一股怒气涌上来,压倒了心中的恐惧,猛地一挺胸膛:“末将愿意与总督大人同生共死。”

    “好。”李国英点点头,转过头点了另外一个陕西武将的姓名,问了他和王明德同样的问题。

    “末将是陕西的好男儿,我们西北汉子断不会丢下兄弟逃生!”

    “好。”就这样,李国英把所有的人一个一个地问了一遍,所有的人都给了李国英满意的答案。

    “本官并没有说一定要死守,只是眼下军心不稳,绝对不能离开重庆。”李国英让众人离去前,再次重申道:“只要你们能收拢军心,让士兵们不再这么惶恐不安,而到时候假如后路还没有断的话,本官依旧会下令撤退。但这个撤兵一定要井然有序,绝对不能重蹈洪经略的覆辙。”

    ……

    又等了几天,见重庆依旧没有动静,邓名和袁宗第沉吟再三,都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李国英为什么会这么稳当?”袁宗第疑惑地说道:“他根本不可能知道提督你没有派兵出剑阁啊。”

    “或许就是我说的,他在广元和保宁还有大军,他根本不怕。”邓名现在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也能解释清军的举动。

    “重庆坚城,若是强攻恐怕我们的损失会很大。”袁宗第想了一会儿,只好再次搬出最初的计划:“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要到齐了,等最后一批兵马赶到后,我们就分头行动吧,提督坐镇此地,末将带兵包抄嘉陵江上游。”

    “李国英如果在保宁还有大军的话,袁将军可能会被他两面夹击。”现在邓名怀疑李国英后方还有相当的实力,那么分兵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就算有,他也不敢动用吧,李国英总要防备提督的偏师出剑阁的。”袁宗第觉得这个计谋就算不能把李国英吓跑,也不会是完全白费。

    “可如果嘉陵江眼看就要被掐断,剑阁那边还没有看到我军出来,李国英难道会为了防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的危险,就置眼前的危机而不顾吗?”邓名摇摇头:“我要是他,肯定会调兵来夹击袁将军,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以后。”

    “唉。”袁宗第叹了口气,不再坚持分兵的打算:“李国英怎么会有这么多兵?”

    又过了一会儿,袁宗第突然灵光一闪:“提督,您说会不会是我们压得太紧了?所以李国英不敢走?”

    “袁将军有何高见?”

    “末将的意思就是,李国英不是不想走,而是不敢走……”袁宗第急忙分析了一番,然后建议退兵数里,也不要让水师聚集在江口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我们稍稍放松一下压力看看,如何?”

    第四十一节 占卜

    “如果我们撤退数里,岂不是会被李国英看出破绽?”现在邓名有种感觉,就是袁宗第似乎对李国英防守的城市有种畏难感。

    “末将有一计。我们可以假装营地失火,然后再撤。失火后撤是完全正常的对策,鞑子应该不会起疑,若是李国英心虚,就一定会借此机会撤兵。我们尾随追击,一定要击溃他们,将甘陕绿营的主力消灭,这样以后就没有北顾之忧了。”袁宗第沉思了一下:“若是李国英率前军先退,我们击溃鞑子就会容易很多,不过李国英多半会亲自断后,就是追击的时候我们也要小心。”

    邓名对李国英并没有什么了解,对他前世的这段历史更是一无所知。在邓名先前那个世界的历史上,正是李国英最终消灭了夔东明军——在清军组织的四面围剿中,李来亨、刘体纯先后击溃了其它方向的清军主力,只剩下川军一路;李国英亲自带领少量兵马坚守刚刚夺取的巫山县,对抗夔东军主力。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等人率领大军围城,轮番攻打都拿他无可奈何;李国英借此耗尽了夔东军的粮草、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及大量的兵力;其它方向上的清军也借此机会重振旗鼓,并趁着夔东军主力被李国英吸引再次步步紧逼,导致了夔东明军的彻底失败。

    到了重庆城下后,邓名多日来天天观察清军的阵地,但李国英的营地布置得很复杂,充分地利用了地形的掩护,就是暴露在前的营地也使用了很多虚实难辨的旗帜。不用说刚刚赶到的邓名,就是袁宗第来了这么久,也对清军的具体部署没有什么把握,也因此对强攻更加谨慎小心。

    虽然感到重庆不好攻打,不过邓名觉得自己的畏难心理似乎还比不上袁宗第,就问道:“袁将军和李国英打过很多次交道了吧,给我讲一讲吧。”

    袁宗第最早遇到李国英时,李国英还是左良玉手下的总兵。不过那时左良玉是进攻方,袁宗第并不觉得李国英有何特异之处,野战的水平并不比其他的明军将领强,也没有什么名气。等轮到袁宗第向左良玉发起进攻后,左良玉屡次望风而逃,李国英也跟着一起跑。当时袁宗第对这个手下败将十分蔑视。一片石大战后清军入关,李国英跟着左梦庚投降了满清,调到陕西效力。

    李国英到陕西的时候,明清的主要战场已经转移到江南,对北京来说陕西变成了次要战场,李国英一直负责防守,从此李国英就让闯营旧部吃尽了苦头。再后来,西营大军从云贵开出来,向湖广、江西、甘陕发起了全面进攻。李国英的工作就是防御、防御、再防御,不可否认的是,李国英把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李国英不但善守,而且有胆色,几年前蜀王和孙可望屡次调动大军,誓要攻陷汉中,进兵关中。当时虏廷一度认为汉中不一定要坚守,以集中全力保卫西安为要务。保宁作为汉中的前哨,在大家眼里就好像是个烽火台罢了。但李国英一直呆在保宁,在蜀王和孙可望大军的围攻下坚守,等到磨得官兵疲惫了,吴三桂就从汉中杀出来。”袁宗第给邓名很详细地介绍了一番李国英,虽然是敌人,但袁宗第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反而很认真地对邓名说:“末将来到重庆,看到是李国英在守城后,就想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强攻。”

    边上的赵天霸轻轻地哼了一声,低声嘟哝了一句:“那是因为李贼没有遇到过晋王。”不过这句话也就是赵天霸为西营找借口而已,对于李国英展示出来的防守能力,赵天霸同样无法否认。

    “甘陕的两个汉军旗鞑将,李国英善守,赵良栋善攻。”因为多年来对闯、西两营的防守功绩,李国英已经被清廷抬旗。袁宗第又对邓名说道:“洪承畴进攻云贵,把善攻的赵良栋等人都调走了,现在甘陕绿营守有余而攻不足。就是进攻都府,李国英能派给高明瞻的也只有谭诣这样的降将,要是赵良栋、张勇等人在,提督就不容易赢得这么轻松了。李国英虽然擅长守城,但是他不善于进攻,不善于打野战,我们只要小心不要在他的坚城前撞个头破血流就好。”

    ……

    当夜川陕总督正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有卫士进来报告,说是对岸的明军营地火起。闻言李国英急忙披上袍子,匆匆赶去城头观望。

    只见对岸果然是火光熊熊,明亮的火光甚至驱散了一些江面的雾气。在红彤彤的江雾下,似乎有大批的明军士兵正奔波往返于长江和营地之间,忙着提水救火。在这些失火的营地两边,明军阵地上也是灯火通明,无数的士兵并没有去帮助灭火,而是高举着火把列在营地前,显然是防备清军趁乱渡江偷袭。

    确定明军营地意外失火后,李国英心中猛地升起一个念头:“天无绝人之路!”

    李国英估计,明军一时半刻无法判断清楚他们到底是意外失火,还是有清军细作潜入营中纵火,在两军对垒这种高度紧张的时候,对方肯定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路,一边全神戒备,一边排查细作。

    “机会到了!”李国英立刻意识到这是给了清军一个绝好的撤退良机。在营地被焚后,明军可能会紧张一夜,天明后为了安全,多半还要后退扎营。如果清兵能够把握住机会迅速突围,就可以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就拉开与明军的距离。

    一系列互相呼应的撤退手段从脑海里自动冒了出来,李国英紧接着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邓名会怎么做?”

    李国英打算预测一下邓名的行动,然后再针对性地开始部署撤退行动。几乎在问自己的问题的同时,李国英就给出了一批答案,除了后退扎营、甄别营兵、检查哨所这些必要的措施外,还需要把始终堵在嘉陵江口的水师调出来,沿着长江巡逻以免清军潜渡——现在明军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追击可能撤退的清军,而是防备重庆守军逆袭——如果这场火是清军细作点起来的话。

    但这些答案并没有能够长时间地占据李国英的大脑,他也没有拿出任何的针对性策略。

    “若我是邓名会怎么做?”李国英喃喃自语,这次他不知不觉地把问题念出了声。

    又过了片刻,川陕总督突然大叫一声:“若我是邓名的话,我会怎么做?”

    这突然响起来的厉声喝问,把李国英身边的卫士都吓了一跳,一个个都茫然地看着顶头上司。

    李国英也并没有询问他人的意思,他不再观察对岸的情况,而是在城头上急速地来回踱步,脑筋转得飞快:“若我是邓名,在消灭高明瞻、让偏师出剑阁后,会偷偷带着大军潜来重庆城下,藏在暗处等待着;等重庆收到保宁遇袭的消息,看到重庆派出一部分援军回防,再让袁宗第把被俘的高明瞻、缴获的旗号突然拿出来;等守军慌忙撤退的时候,邓名再突然现身,发起全力追击。嗯,若我是邓名,大概会这样做吧。”

    李国英停下了脚步,又一次向对岸望去,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现在回想起来,似乎贼人风声泄露得有点早,好像是想把我吓跑似的。而且今天这场火,似乎也有点太巧了,在我日夜盼望突围良机的时候,突然敌营就失火了。”

    背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王明德等人闻讯后也纷纷赶来。他们一登上城楼后就看到了早他们抵达的川陕总督,就在大家要上前问计的时候,仍然面冲对岸的李国英头也不回地抬起了一只手,阻止了王明德等人出声:“你们什么都不要说,本官现在心里有点乱,要仔细地想一想。”

    第二天中午时分,李国英又一次走出衙门,满腹心事地登上城墙。众人向他问好时,川陕总督仿佛根本没有听到,没有丝毫的反应。

    走上城头后,李国英看到不少部将脸上都有喜色,因为明军连夜后退数里,本来时刻威胁着嘉陵江的明军水师,此时也散开在整条长江的江面上。

    “我之所以让高明瞻挑选这个时候去攻打成都,就是因为冬天大雪封山,成都就算知道剑阁失守,也来不及向建昌求救;就是及时求救,建昌的西贼也来不及派出援兵。另外,在高明瞻出兵前,我让王明德一直保持着对奉节、万县的压力,在我赶到重庆前,绝对没有大批的贼人船队通过。高明瞻不应该遇到了大量贼人,建昌来不及出兵,川东这边我盯得很紧。”

    李国英眼睛望着长江,心里仍在琢磨着已经思考了一夜的问题:“如果高明瞻不是被一支大军打败的,那就是消息走漏了,邓名提前知道高明瞻会去攻打成都。他预先坚壁清野?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