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9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9部分阅读

在‘娈童事件’后承乾对李世民的种种抗拒。

    后宫也是很忙的,哪有时间天天盯着东宫看,就是吴诩有心帮一把,但太子妃苏氏要是不进宫来,她也没办法。

    而每年新春宫中总有各种封赏活动,大家都会很忙,信息滞后也情由可原。

    说来今年又是一个集体升迁年。

    吴诩沾了李明达的光,后宫的品级虽是没有变,却拿了四品尚宫女官的分例,在决定万春殿的大小事务上也有了发言权。

    而徐惠则进阶充容,终于挤进九嫔之列了,诸人免不了庆贺一番。

    前段时间,吴诩受徐惠妹子邀请,去了小徐妹子的新居彩丝院参观,然后留在小徐妹子的院子住了一夜。

    两人叙了别情,却不知怎么的说到了皇帝陛下与太子的事——那时这俩父子还在闹别扭呢。

    徐惠近年来颇得皇宠,她又素来聪敏,揣摩起皇帝陛下的心思可比吴诩这货高杆多了。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易之则动摇根本,不可不慎……”徐惠表示,皇帝陛下确实比较宠爱魏王,但在储位设定上,还是偏向太子的。

    “只是,太子如今不亲近君父,难免被小人所趁,昔日秦之扶苏、汉之刘据前鉴不远……”

    小徐妹子一针见血指出承乾的弊端。

    正所谓“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

    历史上不知多少太子是被他那些兄弟挖倒的!

    承乾这个苦逼孩子打小就被他爹按照储君的标准培养起来的。不到十岁就离了父母,一个人孤零零待在东宫。这让他在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亲密度上,远远比不上一直养在父母身边的几个弟妹。

    难得的是他有一对好父母。

    亲妈长孙皇后最得他爹的喜爱,长孙皇后的存在,让承乾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只是可惜,长孙皇后早早死了,他在宫中就失了依靠。

    还好他亲爹是个嫡子控,对他也算各种好!

    但是,承乾并不是唯一的嫡子……

    李泰也是嫡子,只比他小一岁而已。小胖子人长得不行,偏偏一肚子的心眼,不仅文采非凡,还能说会道,比承乾更讨他爹的喜欢。

    吴诩是家中幼子,很难想象这种父爱母爱被兄弟各种争夺的感受。

    可承乾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就会失去储君之位,失去储君之位就意味着丢掉性命。

    而他为了一个娈童与君父长期避而不见,岂不是任人乘隙而入?

    吴诩惭愧地发现,她一直以来只把李世民与李承乾之间的矛盾看做是父子之间闹别扭,却忘了他们两人还分别是这个帝国的掌权人和继承人。

    “还是阿徐说得明白。”

    作为父亲,李世民也许疼爱儿子,舍不得放弃他。

    可作为帝王,李世民是不会姑息一个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储君的,所以李世民不断地把心腹重臣派到东宫去教导承乾,希望他能成为自己期待的皇太子。

    承乾不但不领他爹的情,还主动与君父疏远,这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他的兄弟当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好不容易出现的父子君臣之间的裂痕……

    君不见扶苏、刘据这些苦逼继承人是怎么被废的吗?

    都是跟自家亲爹不亲近闹的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不得不说李泰那小胖子的舆论攻击还是有点成效的——大唐帝国是不会接受一个名声越来越坏的储君的,除非承乾自己站起来扭转乾坤,否则他还是会走上被逼造反的道路!

    比起虚伪的小胖子李泰,吴诩当然还是比较倾向于李承乾继续当太子——这可不是小吴同学对承乾哥哥有啥啥心思,她只是私心想蝴蝶一下李小九的历史。

    按照正常历史进度,李小九既然已经娶小王姑娘做晋王妃了,那他离当太子也不远了。

    如果承乾哥哥没有造反,那李小九就当不成太子了,是不是?

    李小九当不成太子,那以后不就没她吴诩什么事了,对吧?

    所以小吴同学坚定不移成了保太子党!

    只可惜太子承乾听不到她的心声,她只能在太子妃苏氏进宫拜访晋阳公主的时候,若有若无地嘀咕上两句。

    苏氏不愧是大家出身,真的是个很沉得住气的女子,先前因为一时糊涂与太子生生疏远了,后来经历太子两次病倒不起,饱尝世态炎凉,又得了吴诩的提点,她算是看明白了。

    她以及她的家族已经与太子承乾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休戚相关,生死与共。

    不管她与丈夫再怎么相敬如冰,也不能让丈夫失去储位。

    吴诩有一句话说得对,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她自己的儿子想想——自古登上储君之位而没有当成皇帝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为女则弱,为母则强。

    与其吃那些无所谓的闲醋,倒不如尽己所能修补丈夫与圣人之间的关系,保住了东宫,才有自己孩子的前途啊!

    47第五章 夺嫡 15

    尽管李二陛下对魏老爷子作出了重重特殊待遇,企图让他高兴之下,病情有所好转,但上天还是坚定不移地把老魏同志给召走了。

    在李世民走访魏家的三天后,郑国公府传出魏征弥留的消息,李世民当时正在上朝,乍听消息立刻泪流满面,只道:“朕昨夜还梦见魏征生平,想不到现在就闻噩耗……”说罢就撇下众臣,带着太子往魏家赶去。

    朝中大臣十之八九被老魏同志喷过,但大多数人还是敬他耿直的,听到这个消息,也多是惋惜不已。

    李世民奔到魏征府上,一直待到傍晚才回宫,看样子当时必然哭得十分凄惨,回到甘露殿时两眼肿得跟个核桃似的,把宫中伺候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好容易伺候这位主子更衣洁面,左右宫人正想劝李世民去招个美人放松一下,就听李二陛下叹道:“玄成今舍我而去,吾朝故旧又少一人了……”说完又哭上了。

    王内侍等人平日里最会揣摩李二陛下的心思了,此时也慌了神,忙派宫人兵分n路,找了太子、魏王、晋王、晋阳公主、衡山公主等人前来劝解。

    不说兄弟姐妹几人各怀心思,各显神通,总算劝住了李世民。

    却说魏征这一死,朝堂之上的格局立马一变。

    魏征出身寒门,本是朝堂上寒门官僚阶层的中流砥柱,魏征这一去,寒门阶层的实力自然受到极大的损伤。而与之相对的关拢贵阀阶层却因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晋升,在朝中的势力渐渐又开始占上风了。

    李世民仍浸在魏征逝世的悲痛当中,竟毫无察觉,

    魏征逝世次日,李世民下旨罢朝五日,追封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令其子魏叔玉袭郑国公爵位,加封九百户。

    此外,李二陛下还亲自为魏老爷子撰写墓志铭,令人篆刻完毕立在魏征墓前,又赏赐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的大规模仪仗为魏征送葬。

    结果,不等朝中诤臣出马进谏,魏征的夫人裴氏就上书推辞了这支超规格的仪仗,裴氏表示老魏生前勤俭节约,若是知道他死掉以后用这么奢侈的丧葬仪式,一定会不高兴的!

    李世民只得作罢。

    出殡那天,李世民身为帝王是不能为臣下送殡的,只得让晋王李治代为祭奠,他自己则在徐充容的陪伴下,登上太极宫西苑高楼,含泪目送魏征的丧葬队伍,一直到消失不见。

    此外,太子承乾也在西华堂举哀,长安内外文武百官奉诏云集赴丧,场面宏大一时无二。

    魏征下葬之后的数日里,李世民一直郁郁不乐,每每上朝,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某日,李世民上朝,听了一耳朵的阿谀奉承,又开始想念老魏同志了。

    朝臣们看李二陛下一脸怨妇相,都不约而同打了个寒战,有事没事都少说话,一下朝就火速逃离现场,以免被圣人留下来缅怀老魏同志的生平轶事……

    一次两次咱还能陪您掉个眼泪,叹个气什么的,可尼玛每次下朝都做这种事,谁受得了啊?!

    他家大舅子长孙无忌终于看不下去了,私下进宫来劝解。

    如果说李世民在后宫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那么他在前朝最好的基友绝对是他家大舅子长孙无忌——这货就掉长孙家坑里了。

    作为李二陛下最亲密的好基友好亲戚,长孙无忌是真关心李世民的身体。别看李二陛下一副身强力壮能夜御数女的样子,其实他的身体还是有不少旧患的,非常忌讳大怒大悲。

    长孙无忌认为,他家妹夫为了一个已经挂掉的倔老头子,搞坏了自己的身体,还间接吓着了朝臣,实在不值得!

    结果,李二陛下就对着他家大舅子发表了一番“以人为镜”的言论,然后上朝的时候也讲,下朝也讲,见大臣的时候讲,见亲戚的时候还讲,还威胁起居郎,必须把这些话记下来……

    一时间,此言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传遍了整个长安。

    长孙国舅恨自己腿贱嘴贱,干嘛跑去安慰某人!

    这下好了,他妹夫彻底抽了!

    在没有老魏的日子里,大家只好硬着头皮看圣人抽风,谁敢阻拦,那就是找死!

    这会儿,倒是真有不少人开始诚心诚意怀念起魏征那个倔老头了!

    尼玛,快来个人吧,只要能引开圣人的注意力就行啊!!!

    正当文武百官一个个被唐僧附体的皇帝陛下念得生不如死、不知所措的时候,李二陛下自己转移了注意力,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装修凌烟阁。

    这次装修房子的决定很难得没有遭到任何阻碍。

    李世民诏令宫廷画师阎立本作画,绘出贞观二十四功臣真人等身像,悬挂于阁中,用以纪念贞观朝的功臣元勋。

    这二十四人人分别是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已死)、莱国公杜如晦(已死)、郑国公魏征(已死)、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 、鄂国公尉迟恭、卫国公李靖 、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已死)、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已死)、勋国公殷开山(已死)、谯国公柴绍(已死)、邳国公长孙顺德(已死)、郧国公张亮 、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瑾 (已死)、卢国公程知节、永兴县子爵虞世南(已死)、邢国公刘政会(已死)、莒国公唐俭 、英国公李世勣、 秦琼(已死)。

    不用说,李二陛下最心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当仁不让是名列第一。

    可是,剩下的二十三个人要怎么排名呢?

    宗室说,河间郡王李孝恭贵为李唐血脉,跟随先帝平定天下,战功赫赫,理应排第二……

    秦王府旧系表示,杜相(杜如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圣人不可忘了他的情分……

    世家派表示,宋国公萧瑀出身高贵……

    寒门派表示,郑国公魏征刚正不阿……

    然后,朝臣们又为了二十几个功臣的功绩大小和排名先后开始打嘴仗。

    前朝吵得不可开交,每天往后宫跑的阎大画师也头痛不已。

    本来嘛,做个宫廷画师就是个混吃混喝的好差事。

    皇帝陛下哪天兴致来了,他就给画上一副出行图就算交差了。

    其他时间阎大画师不仅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还可以得到无限量供应的笔、墨、纸、砚、颜料、布帛甚至模特。

    谁知皇帝陛下忽然派了这件大差事下来,干好了没有更多的工资拿不说,要是干得不好,说不定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尼玛二十多张画像,还是真人等高的,光是画人就要花上小半年呢!

    还要修饰、装裱、作传……

    每一样都是大工程。

    吴大画师画完长孙国舅和魏老爷子(这个是李二陛下要求)之后,就等着画下一个人了。

    可坑爹的是,前朝吵得要死,到现在都还没定出功臣图的顺序来。

    下一个画谁,还得等他们吵完再说。

    这要画到猴年马月去啊?!

    吴大画师掀桌!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吴诩,一听说凌烟阁开张了,就央着小徐妹子带她去偷看了一回。

    两人跑到阁里才发现,如今的凌烟阁还只是个施工现场,惟二画好的国舅大人和魏老爷子的画像完成是完成了,却不给闲杂人等看的——皇帝陛下都还没看过呢!

    回彩丝院后,小徐妹子给吴诩科普了一下这二十四人的简历,以安慰失望而归的小白姐姐。

    吴诩对这二十四功臣的事迹还真算是只有一知半解,不仅如此,她经过科普才发现某些被她脑补为英雄少年的猛将(如秦叔宝)其实早就挂掉了,活着的(如李靖)也都已经成了糟老头子。二十四个开国元勋至今还活着的已经不足一半了,而且这些人里8o已经老迈不堪,顶多再活个七年的。还在壮年的那几个人里如侯君集什么的,按正常历史进程的话,离造反被杀也不远了……

    呜呼,这尼玛哪是功臣图啊,简直是催命符!

    吴诩不由得唏嘘不已。

    李二陛下把二十四功臣排名次序问题丢给朝臣后,就甩手不管了。

    折腾完朝臣,他老人家接下来就开始折腾自己的儿子了。

    48第五章 夺嫡 16

    李二陛下算是个高产的皇帝,十四个儿子中到贞观十七年还活着的就有十一个。

    其中嫡长子李承乾8岁时就被封为皇太子,一直是他的心肝宝贝。

    二儿子李宽是宫人所出,一出生就被他祖父李渊做主,过继给李二的庶弟李智云为嗣——这其中还涉及到一段狗血恩怨史,以后再表。

    老三李恪是杨妃长子,与老大老二都是同年所生,老二出继早逝后,他就是庶子中年纪最大的。

    与对嫡子毫无道理的宠溺相比,李世民对庶子一向十分冷酷严厉。

    但李恪不愧是融合这隋唐两代皇室血统的皇子,打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让一向追求完美的李二陛下都挑不出错来,甚至数次对杨妃表示这个儿子很像自己。

    尽管如此,李恪之官后,还是因为在封地狩猎过度,不小心踩坏庄稼等小事,被言官弹劾,结果他爹毫不留情地罢免了他世袭都督一职,外加削户3oo户(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oo户而已)。

    后来李恪又因为跟自己||乳|母的儿子赌博一事,被他爹一顿痛削,再次被罢职和削户,甚至还被他爹比作汉武帝之子燕王旦(注1)——这话说得相当诛心,吓得李恪战战兢兢神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至于李恪的亲弟弟六皇子李愔,被他爹削得更惨。

    李愔这娃生来就被她老娘杨妃宠着,性子完全是个贵族纨绔子弟,之官后更成了脱缰的野马,整日游手好闲,打鸡骂狗,屡次被李世民责骂都不知悔改。后来还仗着皇子的身份揍了朝廷命官,气得李世民大骂其“禽兽不如”,削掉了他的一半的封邑,把他丢到虢州做刺史了。

    而两人最小的弟弟十三皇子赵王李福就更悲催了,因为生在长孙皇后过世后的那一年,出生没多久被他爹过继给了死对头李建成为嗣,直接从皇子变成了皇侄儿。

    这三人还有杨妃罩着呢,都混成了这样,其他的庶子处境可想而知。

    除了早逝挂掉的,剩下的几个儿子中混得最惨的莫过于阴德妃的儿子齐王李佑——这货被他爹亲自抽打过= =

    李佑是阴德妃唯一的儿子,所以也是被他娘金尊玉贵地养大的。这孩子也是十分喜欢游猎,之官后就在封地招募了一大批地痞流氓组成狩猎大队,天天飞鹰走马,肆无忌惮的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终于引起了民愤。

    李世民听说后,大发雷霆,直接把他召其回京胖揍了一顿,对外声称留齐王在京城养病,实则是把李小五关紧闭了。

    像一切认为自己孩子天真善良的亲爹一样,李二陛下揍完自家的娃后,就开始迁怒孩子的老师。齐王府长史薛大鼎被抹成了白板,李世民将原来吴王李恪的长史,以刚直著称的权万纪调去辅佐李佑。

    李世民辛辛苦苦帮儿子铺好路,谁知李小五转头跟他舅舅阴弘智勾搭上了。

    说起李家和阴家的关系也是一笔狗血糊涂帐。

    阴弘智他爹阴世师当年是个隋朝旧臣,铁杆的反唐先锋,曾经带兵抄过李渊的老窝,不但挖了老李家的祖坟,推了老李家的家庙,还把李渊放在老家留守的小儿子李?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