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30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30部分阅读

中毒事件就是他外甥女王皇后干的,虽然后来王皇后母女一直极力否认,柳奭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改变。

    现在,太子生母刘妃骤然被毒死,又是死于鸩毒,而王皇后又把中秋节那件事故推到了刘妃身上,柳奭对王皇后母女的怀疑就更深了!

    说刘妃就是下毒的主谋,那可真是死无对证了!

    这一箭双雕之计怎么看都对中宫大大有利……

    就算李小九陛下再怎么猜忌中宫,在各种人证物证面前,也没有丝毫办法,只能顺势将谋害嫔妃、皇子、皇女的罪名按在死去的刘妃身上……

    而李小九陛下确实也这么做了。

    他没有拆穿王皇后和萧贵妃的诡计,是因为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

    不过,王皇后虽然除掉了挡在自己与太子李忠之间的刘妃,却也因此斩断了李忠对她的那丝好感……

    而萧贵妃却在这次事件中占了偌大便宜,因为王皇后除掉了刘妃,不但皇后与太子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她在这宫中也少了一个潜在的劲敌!

    没了刘妃,这宫中育有皇子的妃嫔就剩她跟武昭仪了,与皇后联手势在必行!

    宫中最大的一对冤家死对头居然和解了,还亲亲热热跟姐们一般,不得不说跌破了无数人的眼镜。

    李治听了王内侍对王皇后与萧贵妃成日如漆似胶、形影不离的描述,只是报以一声冷笑。

    转头,李小九陛下就把中书令柳奭传了进来。

    “柳相近日可是能高枕无忧了吧?皇后如今可真成了太子之母,日后柳卿大约也能有如朕之国舅今日之威了~~~~”李小九陛下似笑非笑地来了一句。

    “朕倒该恭喜柳相了~~~~~”

    刚刚谢了座的柳奭听到这么一句满含暗示的话,差点双膝一软扑倒在地。

    我擦!

    圣人您这是神马意思啊?!

    “圣、圣人……老臣…老臣……”柳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脸惶恐地立在那里。

    李小九陛下却笑得十分温柔,摆摆手道:“柳相还不快坐下?”

    “朕常听人说外甥肖舅,朕看呐……皇后跟柳卿你差得远了……朕相信,柳相你对朕是一心一意忠贞不二的,对不对?”

    刚坐下的柳舅舅闻言忙又爬起来跪好,表忠心:“老臣对大唐社稷忠心耿耿,对圣人您……”

    李治笑着打断柳奭的话:“柳相你这么紧张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朕只是这么一说,柳相你这么忠君爱国,不必放在心上,只是皇后她……”

    “皇后她对圣人您敬慕有加!”柳奭忙道。

    李治听到这话,只是‘呵呵’而已,就把话题扯到了柳相公家的子女上了。

    “朕听说柳相家中有三个嫡子是个嫡女,实在是令人羡慕啊!

    柳奭闻言,连称不敢:“几个犬子不堪大用,平日里老臣在朝中,家里多亏老妻管教……”

    “令夫人倒是个能人……”李小九陛下赞了一句柳奭的夫人,又道:“朕听说令夫人所生的三个嫡子年岁都比下面的庶子大上许多,看来柳相的夫人倒是个多子多福之人,倒不用抱养庶子继承香烟……”

    柳奭越听这话越不是滋味,这李小九陛下明里像是在夸奖他夫人,暗中明明是在讽刺王皇后不能生孩子,靠着抱养别人的孩子巩固地位。

    柳奭心里苦涩万分,论理,这些话李小九陛下该向王氏一族的人抱怨才对,可谁让王皇后对他,比对自己的族人还要亲呢……

    所以,李小九陛下才会这样明里暗里地敲打他!

    他们柳家前世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啊!

    李治见柳奭一副几欲晕倒的样子,便大发慈悲放过了他。

    “天色不早了,朕就不留柳相了……”李治让王内侍把柳奭送出了两仪殿。

    刚出大殿门,柳相公就脚下一软,险些跌了一跤。

    “矮油~~柳相公您可看好脚下哟~~~”王内侍见状,不由笑道:“您可是当朝宰相,可别只顾着看前面,到时候跌个鼻青脸肿可就不美了!”

    柳舅舅听到王内侍这阴阳怪气的话,不由一惊,正待要细问缘由,不想王内侍已经一甩拂尘回转身去了……

    柳奭的背上原本就完全汗湿了,被冬天的小风一吹,只觉一阵透心凉!

    回到家中,柳奭就称了病。

    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柳奭每晚都辗转反侧,他生怕王皇后母女所做的事被圣人发现了,到时候大祸临头,他柳氏一族顷刻之间就覆灭了!

    身心交瘁的柳舅舅终于抵抗不过心里的恐惧,写了一份辞呈送到李小九陛下案前。

    李治看到这份辞职表的时候,嘴角不由勾起一弯笑纹:时机到了!

    -引喵入室的分割线----

    李小九陛下这边在为他心爱的阿武上位铺路的时候,小吴同学在乡间过得逍遥自在,甚至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

    正当她感叹日子过得实在无聊的时候,一个俊秀无比的青年不小心闯进了她的宅子……

    李治给吴诩在京郊行宫整整留了五百个精锐侍卫,等闲人根本无法靠近行宫的,更不要说登门拜访了。

    这日也真是巧了,吴诩因为闷在屋子里久了,就想出去透透气。

    于是,杨氏就把她包得严严实实的,用小软轿抬着她到了院子中央坐下晒太阳……

    这京郊行宫说是行宫,毕竟还是个农家大院而已,即使围墙又增高了两三丈,守卫把守的密不透风,也挡不住院子外面的声音传进来……

    就在吴诩一面晒着暖洋洋的阳光,一边抿着热腾腾的甜汤,一边欣赏着墙角一簇打苞的腊梅花的时候,忽然就听到墙外一个清朗的声音传了进来。

    “溪深路难越,川平望超忽。极望断烟飘,遥落惊蓬没……”

    这是一首咏景抒情的五言诗——这个时代,许多诗人都偏好这种题材诗句

    吴诩乍一听这诗句,脸上不由露出古怪的表情。

    虽说小吴同学本是工科男出身,可在高中时也少不了常常被考到古诗词解析的题目。

    那个时候的某人只要一听/看到唐诗,脑海中就会自动跳出来一段解析诗词意义的语句来:这首五/七言诗用词新颖,意境深远,暗含悲凉不平之意,描述了作者此时¥&p;p;……的心情……(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这段痛苦的历史直到他上了大学不用再学语文、历史之后才结束。同时他对那些喜欢用吟诗作对的方式勾搭妹子的文科男最看不上了。

    可到了这里之后,她不幸当了后宫中最需要文武双全的才人,被小徐妹子填鸭式的教育折腾了一通,不但字练得越发好了,连打油诗也能做上两首了。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

    小吴同学自己作诗的水平比较菜鸟,可鉴赏古诗词的水准还是不错的。

    她一听墙外的人的诗句,就觉得此人文采不俗,绝非普通乡野村民,于是就让阿韦出去传话,要两个侍卫去把那个吟诗的人找来……

    唐代民风开放,并没有男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说法,即使吴诩现在身为嫔妃,也不是不能见外男的。

    而杨氏也不是个古板的人,听吴诩的意思,是觉得墙外吟诗的人颇有才华,也不由动了好奇心……

    至于阿韦等宫人,心思也跟杨氏差不多——吴诩很少称赞他人的诗词书画,对宫廷应制之作更是嗤之以鼻——所以,这些妹子们也很好奇啊!

    至于小顺子和李弘小朋友之流,直接被剥夺了话语权。

    二胖同学已经吃饱喝足了在呼呼,同上忽略不计。

    吴诩一直到相信‘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虽说在这个时代,举国上下各种优质资源都集中在了皇室和世家手里,可民间庶族也是出了不少了不起的人物的!

    远的不说,像李二陛下时期的马周就相当不错。

    李小九一直希望能够自己随心所欲取天下之士,可眼下科举考试制度还不够成熟,许多中榜的人不是跟那些大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和朝中大佬关系不错……

    如今的科举制度根本还没有形成唯才是举的取士制度,归根结底还是世家在作怪。

    新的事物的出现,难免会引起旧的势力的抵抗,可是吴诩是知道未来走向的新世纪人士,知道魏晋以来的取士制度终将被科考所取代!

    可是,这一成果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取得的。

    这一点,是吴诩和李治的共识。

    要打破世家垄断官场的坚壁,只有想办法引进大量的庶族人才,此外还要想办法提高杂学人才的地位才行!

    吴诩没有见识过清末的八股文,可大概也知道,考试这种取士手法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如何使得科考取士不变成应试教育也是一大难题……

    当然,这些问题还比较远,眼下,吴诩比较担心的是李小九能不能顺利推行两科考试制度呢!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世家的势力虽然远不如魏晋时期,可对寒门庶族晋升朝廷的阻碍还是非常大的!

    这不,小吴同学还真从一首咏景的诗里听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内涵来了呢!

    所以,吴诩对这个作诗的人非常感兴趣。

    结果,侍卫们把一个身材颀长的青年带到院子里来的时候,吴诩一见之下,不禁大吃了一惊。

    卧槽!

    这小白脸不就是马周的那个小基友吗?!

    250第 250 章

    第十六章改元2o

    吴诩觉得,如果她现在不是戴着帏帽,并且极力保持着面瘫的话,脸上的表情一定特别蠢。

    说起来,她跟李小九两人跟这个李三郎还有一面之缘呢。

    那是李二陛下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她留在定州辅佐李治监国,当时李小九和她两个人瞒着辅政的相公们,偷偷溜到了定州城中游玩,结果狭路相逢遇到了马周、刘洎和李三郎一行。

    幸好,当时李三郎似乎正跟马周和刘洎两人在争论什么,所以马周、刘洎二人并没有发现微服出宫的李小九,两人才有惊无险地逃回了行宫。

    说来这件事过去也正好有十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而吴诩对李三郎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大概就是那次遇到了这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后,李小九就按耐不住向她表白了……

    那时两人之间所发生的囧事数不胜数,吴诩每次想来都忍不住好笑。

    她记得当时她还称赞那李三郎长得帅来着,可把李小九那货气死了,哈哈哈……

    小吴同学顾自陷入了回忆,却把莫名其妙被人‘请’来的李三郎给冷落了。

    今日的天气极好,李三郎却要出城送被贬谪的好友离开长安,他心绪不佳,再看到路边荒村野溪,有感而发之下,就吟了一首诗。

    谁知,诗歌才刚刚吟完,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个高壮汉子来,不由分说就把他推搡到了一座大宅子里面。

    这让原本心情就不是太好的李三郎十分郁闷。

    不过,李三郎素来机敏,心思深沉,即使心中恼怒,面上也没有露出半分郁愤之色,一路跌跌撞撞跟着侍卫走到内院,一路都在四下观察。

    他只是稍稍一打量阿韦等宫人的衣着打扮,心里就暗暗吃了一惊——这可不像是乡间富户的婢女,看来这所宅子的主人来历非凡!

    等见了吴诩、杨氏等人的做派,李三郎更是警惕万分。

    “不知这位娘子传唤仆前来,有何贵干?”

    见中间坐着的那个戴帏帽的女子久久不开口,而簇拥着那个女子的那些老、中、青年娘子们都用奇怪的目光打量着他,饶是胆大皮厚、狡黠如狐的李三郎君,也有些发憷。

    不料,他不开口倒好,他一开口,那些小娘子们不约而同都发出一声抽吸,眼中的目光更炙热了……

    这位郎君不但颜正条顺,连嗓音都这么好听,嗷嗷嗷……

    以上是阿韦等宫人妹子们的共同心声!

    连杨氏这个久经考验的老徐娘也有一瞬间差点被眼前的美男给惑住了。

    她忍不住老脸一红,轻轻扯了扯吴诩的衣袖。

    吴诩听到李三郎开口,也微微一愣。

    擦咧!

    这货的年纪应该跟李小九差不多吧?

    怎么看着跟十年前没啥两样啊?

    而且这嗓音也太嫩了点吧,难道这娃没过变声期?

    满怀嫉妒的某人,直接把李三郎清越的嗓音判定为没有发育好,心里还不和谐地yy了一遍‘李三郎到底是跟马周还是跟刘洎有一腿呢,还是跟他们俩都有一腿呢?’‘3p什么的危险系数有点高’之类的龌龊念头。

    “娘子!”杨氏见吴诩还是没有反应,忍不住地咳了一声。

    话说眼前的青年长得还真是太诱人犯罪了,也不知是什么来头……

    吴诩被杨氏一声叫,立刻收了一脑袋猥琐的念头,正了正身子,对李三郎曼声道:“是我唐突了……”

    于是,吴诩把自己无意中听到李三郎吟诗的经过略说了一遍,然后笑道:“我本是在这乡间休养身体,听到郎君的诗,实在感叹,于是让仆下请郎君过府一叙,希望郎君不要见怪!”

    李三郎听吴诩的声音娓娓动听,说话又这样客气,哪里还发得出脾气来……

    况且,别看吴诩说得这么客气,可看她这种久居上位的气势和着大院中百来号跨刀巡视的侍卫,李三郎就知道他今天是撞见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他是个聪明人,除了年轻时太过傲气,犯过一点倔脾气,经过近十年的磨砺,他也算是圆滑了不少!

    所以,他听完吴诩的客气话,脸上立刻露出温文尔雅的笑容,自谦道:“让娘子见笑了……”

    “仆微末之躯,草芥之才,区区诗句哪里入得了娘子的耳……”李三郎眉眼弯弯,笑意盈眸,目光流转间,众宫人都那个心跳停滞,呼吸一顿的感觉。

    吴诩也觉得这李三郎笑起来实在好看,尤其是见阿韦等平素一直十分稳重的宫人都有些小鹿乱撞的样子,她不由嘴角一抽。

    这小子倒是个人才,若能收为小弟,将来再不济还能使个美男计啥的=。=

    吴诩暗暗盘算定了,就假模假样询问李三郎的姓名来历。

    “仆姓李,名义府,现任中书省通事舍人一职……”李三郎倒是没有隐瞒,把自己的姓名官职都说了。

    杨氏闻言忍不住问道:“李郎君莫非还未行冠礼,竟没有取字?”

    李三郎闻言只是一笑,却不回答杨氏的话。

    吴诩猜测,也许是李三郎出身寒微,成年时没有像世家子弟那样大肆操办冠礼,又或是有人给他取过字的,但他不愿意用。

    而且,后一种可能性很大啊!

    李三郎显然不想让吴诩她们纠结自己的事,于是问道:“恕仆无礼,请问娘子的郎君是朝中哪位贵人?”长安许多权贵在京郊都有别业,但像吴诩她们现在住的这种大院还是很少见的,李三郎一时也拿不准吴诩的身份。

    “我们家郎君啊……倒是个贵人,可并没有在朝中做官……”吴诩老神在在道。

    她其实很想学影视剧里那些微服私行的老爷们说话,什么爷姓黄/龙之类= =

    可她既然打定主意要把李义府守在麾下,这第一次见面就不恶搞了吧╮(╯_╰)╭

    然而,众宫人听吴诩这么说,都忍俊不住笑了,连杨氏也掌不住噗嗤一笑,在吴诩手背上拍了一下,大概是嗔她促狭。

    李三郎听到吴诩这样的回答,越发疑惑了。

    是个贵人,却不是朝臣,那是什么?

    难道是宫里的中贵人不成?!

    呃……

    当然,这话李三郎当然是不敢说出来的,只能再次微笑着转开话题。

    既然娘子您喜欢诗歌,咱们就来聊聊文学吧~~~

    要是吴诩知道李三郎把李小九的身份猜成了宫中得势大太监,估计非笑死去不可。

    --------废后分割线-----------

    而李小九陛下此刻还不知道他家阿武不但引狼入室,还让人把他误解成面目可憎金屋藏娇的大权宦了呢!

    李小九陛下很忙。

    原本吴诩刚刚产子,他是定要等着吴诩醒来的,可是宫里的事已经不能再拖了,他只好一咬牙先回长安了。

    而李弘小朋友本来也该跟他爹李小九陛下一起回太极宫的,但这货有了弟弟就不要阿?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