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45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45部分阅读

一样。

    对于这个二儿子,吴诩可以说关注度不是太高,这货从小就安静,婴儿时代除了吃就是睡,就算是偶尔嚎两句也都是为了解决生理问题,后来进了弘文馆上学,也不像他哥那样总是惊才艳艳让那些个老师傅夸个不停,而是不温不火地完成学业,让人挑不出错,又找不出亮点来。

    说起来,这娃平素除了在读书习字方面肯多花点时间外,其余事情只要能用最快捷的办法完成,就不肯多花一分钟,多出来的时间除了睡觉还是睡觉。

    这样没有存在感的儿子,吴诩是经常性地将之忽略,关注度还不如对自家侄子高,现在一看,儿子都长这么大个了,吴诩也难免有一丝丝愧疚。

    她倒是想关心二郎几句,可这娃虽然没啥存在感,可他的日常生活细节都有专门的宫人向吴诩汇报,要说这儿子的喜好也就一个——睡觉。

    她总不能问他:儿子,你要不要在阿娘怀里睡一会儿?

    还是算了吧囧!

    吴诩的沉默,让两个小屁孩都有些不安。

    “阿娘,您有什么话要对儿说吗?”李弘小朋友到了这会儿脸还有些红,大概是以为他阿娘要为了刚才的事批评他呢。

    “呃?”吴诩猛地回神,看大郎小脸红红的,正襟危坐的样子好像当年的李小九一样,不由一笑。

    “阿娘这不是近来忙于政务,好久没跟你们哥儿俩一起吃饭了嘛~~~~~”吴诩忍不住伸手在李弘小朋友脸上捏了一把,笑眯眯道:“弘儿难道不想跟阿娘一起吃饭吗?”

    “怎、怎么会?”李弘小朋友的脸越发红了,不着痕迹地四下看了一下。

    小顺子等人早就低着头作沉思状,他家二弟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像是随时都会睡着的样子……

    还好、还好……

    没人看到他堂堂的太子殿下被捏脸的样子。

    咳!

    “弘儿最近在忙什么?”吴诩看她家李弘小朋友一副希望随时保持威仪的模样,也不再逗他了,开始关心他的近况。

    提到正事,太子殿下不由精神一振。

    “几位阿兄已经到年纪之官了,阿爹近来让儿考察哪些州府可派皇子出镇的……”

    咦?

    原来李小九的那些儿子都这么大了啊!

    吴诩后知后觉发现不但她自己的这几个娃已经长大了,其他几个庶子都到了之官成亲的年纪了。

    说起这话题,吴诩猛然想起宫中还有两个小公主在当年萧贵妃名下呢,现在也不知怎么样了呢!

    没了阿娘的孩子不管地位多么高贵,日子都不会太好过,更何况她们的生母还是犯下毒害嫔妃、皇子这样大罪的不赦之人,如果不是李小九陛下本身子女稀少,有一个算一个,这两个小公主说不定早就‘暴毙’了!

    吴诩想到这里,不由滴下一滴冷汗,看她他这个皇后还真没半点母仪天下的气质= =

    根本没有主动去管理后宫的自觉嘛!

    这时,李弘小朋友也讲完了他对几个兄长的之官州府的意见,然后就小脸一皱,提起另一件事来,“除了阿兄他们的事,儿还发现宫中两位阿姐被……”他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他下手的二郎李贤忽然拉了他一把。

    趁着李弘小朋友不解地看向自家弟弟的时候,李贤小朋友已经开口了:“两位阿姐生活困顿,阿娘何不将她们交给贤妃抚养。”

    二郎同学的话实在是言简意赅啊,一句话就把事情的缘由和解决方法都交待完了。

    不说吴诩暗暗惊讶,连太子殿下也吃惊地看着他,半晌才道:“二郎……你怎么知道这事?难道你去过……”说到这里,李弘又觉得哪里不对,是了,他这个弟弟是从来不去月华门范围之内的地方的,他到底是怎么知道两位公主的生活艰辛的?

    还有,为什么二弟会认为可以把两位公主交给徐贤妃抚养呢?

    养育皇子皇女不应该是皇宫的职责吗?

    可是,不管吴诩和李弘母子二人在心里怎么暗暗嘀咕,二郎同学又恢复为一副马上要入睡的样子,让两人哭笑不得。

    不说潞王殿下的话让皇后娘子和太子殿下意识到宫中还有很多事需要仔细考虑,却说李小九陛下在得到小李相公从倭国传来的‘保平安’则子之后,时隔不过五日又收到了一封密折。

    说是密折却与以往的密折不同,这是一封全部用他们君臣才能看懂的密语些的则子。

    为此,李小九陛下特地召集了事堂的全体相公召开会议,议题便是如何越海突破倭国的四道方向,快速拿下岛国全境。

    李绩老爷子今年都是古稀年纪了,却还是雄心不减,有刚刚尝了平定高句丽的甜头,听说李小九陛下有意渡海铲平倭国,老爷子当即请命挂帅。

    李小九陛下哪里敢答应,好言安抚了李绩老爷子,只把翻译过来的李三郎的则子拿了出来。

    “倭国太子在倭国沿海建了数座水寨,又在九州新建堡垒,迁都近江后又建了两座要塞……”李三郎的情报相当详细,甚至连大津宫的内部构造都描述得一清二楚,也不知这货是怎么混到倭国太子的后宫去的。

    众人都听得十分诧异,即使有几个看不上李三郎的相公,也不由佩服他的能力。

    最后,李三郎还在则子最后提到那中大兄皇太子经常接见一些留学过隋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还模仿大唐的律令发布了《近江令》,并下令调查全国户口,建立户籍档案……

    看到这里,众人的脸色又是一轮变化,被人仰慕是一回事,可被人偷学了许多人多年来的心血去,这心情实在是不是不是一个郁闷了得!

    魏叔玉是个直性子,一听说倭人照搬照套大唐的制度律法,当即怒形于色,对李小九陛下道:“倭人可恨,先是助纣为虐,还想以弹丸之地对抗我天朝,如今竟企图效仿我朝之制度,偷学经典……”

    在《长安日报》《洛阳晚报》等一系列大小报刊的宣传洗脑下,大唐上下的知识分子都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和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再也不会犯前朝李二陛下那种好东西免费送人不求回报的错误了。

    再说,如今大唐的一系列生产技术和法令法规,那个不是耗费了朝中各类人才大量心血的,被倭国这种狼崽子一样的岛国学去,还不是后患无穷吗?

    “臣请圣人速发檄文,责令倭国为当初半岛之战割地赔款!”好吧,魏相公也被皇后娘子带坏了,动不动就让人割地赔款=。=

    李小九陛下不由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道:“魏卿稍安勿躁,今日朕请诸卿来,并不是急着要追倭国动手……”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

    既然李小九陛下现在不打算对倭国动手,那今天的议题岂不是有些文不对题了?

    “众卿且想想,这倭国太子费尽举国之力进犯百济,结果惨败而归,其国中的贵族士人会怎么想?这是其一……”李小九陛下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一看座下的大小相公们果然都露出深思的神色,他接着又道:“倭国太子为防我朝问罪,特地迁都建寨,大兴土木,加重百姓徭役,卿等觉得其百姓会如何想?”

    “朕在东宫时,先帝曾多次教导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倭国上下怨气颇深,只要有人稍加引导……”后面的话就不用讲了吧,反正在场的都是熟读经史、精通各种计谋的老中小狐狸了,大家都懂的!

    三十六计中还有什么计策比离间计更有效果有更省力乐得呢?

    至于去实行这计策的人选,众人几乎一直认为再没人比小李相公更合适了=。=

    就算离间不成,人还可以用一招‘美人计’保住性命,不是吗?

    倭国太子,乃自求多福吧!

    303第 303 章(修改乱码)

    第二十章征伐 2o

    中大兄皇太子现在确实很郁闷。

    正如李小九陛下所说,倭国在前一年发动了与大唐对朝鲜半岛的争夺战,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国内各级贵族怨言四起,连原本支持中大兄皇太子登基的中臣家和阿倍家也开始踟蹰起来。

    中大兄皇太子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也劝他兄长暂时对国中的贵族退让一些,先抓紧政权再说。

    于是,中大兄皇太子听从了他的意见,趁机发布了《近江令》和《年籍》,将整个倭国的民众分为了数个等级,特别给了皇族和贵族阶级不少特权以示安抚。

    但是,紧接着的丈量全国土地和统计人口工作就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因为,如今的倭国还处在半奴隶社会时期,这统计国家土地和人口的工作,毫无疑问会触犯那些兼并土地人口的贵族们的利益。

    许多老臣都对贵族不能直接占有土地这一点表示很不满,不少地方势力甚至已经有些蠢蠢欲动,私底下高了不少小动作。

    这次大唐使团的到来,倒是为中大兄皇太子带来一点好处。

    那些不满中大兄皇太子当政的势力和害怕大唐对倭国报复的势力都消停了不少。

    小李相公一行在东条院住下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倭国不同势力的拜帖。

    李义府可是正宗科举出身的,别说是经史律法样样精通,就是诗词歌赋也是崇文馆诸人里最拔尖的一个,所以,对这些用汉字写出来的不伦不类的拜帖,小李相公可是根本不屑一顾,只让副手许侍郎把那些人根据不同势力分成几堆。

    “这个、这个,还有那个,许郎君去见一下就行了……”李三郎随手点了几叠拜帖,都推给许圉师,然后懒懒地打了个哈欠,道:“我先去睡会儿……”

    说罢,青年就顾自侧躺在一旁的榻上酣然入睡。

    许圉师:“……”

    许侍郎认命地搂起那堆则子,刚出门就遇见行色匆匆回来的小武将军。

    “武郎君,你这是从哪里回来?”许圉师诧异地疑问道,话说他怎么觉得小武郎君像是整夜没睡的样子?

    再联想到今天小李相公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许侍郎忽然觉得他似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咳!”许圉师咳了一声,低下头不敢对上小武将军的眼睛,悄声道:“李相公正在歇息,武郎君若是有什么事,还是待会儿再来吧……”

    崇文馆一直有个传说,说是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要去吵醒睡着的小李相公,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武敏之似乎也知道有这么个传说,听了许侍郎的话,微微犹豫了一下,便决定先不进房间去了。

    于是,武敏之和许圉师一前一后离开了小李相公的房间范围。

    “武郎君是有什么要事吗?”许圉师看武敏之一脸阴沉,不由问道。

    武敏之左右看了一下,低声道:“此地不宜久留……”

    “怎么?”许圉师闻言吃了一惊,也回头四下看了一下,结果只看到了一庭院的花木。

    “莫不是有人要对我等不利?”

    武敏之点点头,又看到许圉师手上的一摞红红绿绿的拜帖,不由神色一肃。

    “这是?”

    “这个?啊,这是倭国的一些皇室贵族给李相公的拜帖……”许圉师话还没说完,武敏之就已经阴沉着脸把他手中的拜帖夺了过来。

    “武郎君,你……”

    武敏之捏着其中一张芳香四溢的粉色花笺,道:“侍郎,此人的请见可否推了?”

    许圉师愣了一下,一看那帖子上写的却是中大兄皇太子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的名讳,他不由犹豫了一下。

    “这个……”

    理论上来说这个人是一定要见的。

    大海人皇子是中大兄皇太子唯一的亲弟弟,别看他如今的年纪才不过二十几岁,却已经跟着他哥经历了诛灭权臣苏我氏,平定石川麻吕叛乱等事件,尤其是之后中大兄皇太子在大化改革过程中与孝德天皇政见不和,大海人皇子果断站在了他兄长这一边,因此一直得到了他兄长的重用。

    有了大海人皇子的支持,中大兄皇太子才得以罢黜了孝德天皇,另立其母齐明为女皇,继续进行改革。

    所以,这个大海人皇子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据说,中大兄皇太子的正妻到现在还没能生下皇子,而他目前所有的儿子都是苏我氏的妃嫔所生,理论上来说这些与苏我氏有血缘关系的皇子几乎不可能被选为继承人,按照倭国的传统,兄终弟及是常有的事,所以这个大海人皇子很可能就是中大兄皇太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还有一些小道消息表示,这个大海人皇子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还擅长天文学、精通占星术,最为仰慕中原文化,一直希望能亲自到大唐去学习。这次派去大唐的遣唐使团里的各类少年,有一大半就是这个大海人皇子亲自挑选的。

    听说大唐派来了遣送使,大海人皇子非常激动,在第一时间就向小李相公投送了拜帖……

    鉴于大海人皇子的特殊身份,小李相公心里已经暗暗有了打算,在其前几次求见都被推的情况下,这一次是一定要见一见的……

    所以,许圉师对小武将军的要求不免有些为难。

    “这人……难道会对李相公不利?”他只能往这方面想了。

    武敏之沉吟了一下,道:“此人不是他能够对付得了的!”这个‘他’不必说就是小李相公了。

    先前那些对中大兄皇太子有不满情绪的贵族都是很好对付的,这个大海人皇子就不同了,别看他年纪轻轻好像还挺浪漫的,这货可是跟着中大兄皇太子一路腥风血雨杀出来的小狐狸,想策反他可不容易,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呢!

    武敏之的担忧显然是十分有道理的。

    许圉师的脸色微微一变,他也是知道这次来倭国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可这倭国应该不敢真对他们使团成员下手吧?

    大唐郑找不到借口打上岛来呢,他们应该不会自己把把柄送上门来的,不是吗?

    然而,许侍郎没想到的是,倭人中还真的有人是胆大包天,或者说是色胆包天!

    就在大唐遣送团在倭国待了近一个月,打算启程回国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微服上街采买倭国土特产的小李相公,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给抢了!

    这还了得!

    在中国,不论是哪个朝代,当街强抢良民,那都是大罪。

    可在倭国这个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的国家,有点时候某些王公贵族抢个把良家少女(男),那就跟当街抓条流浪狗回家一样,完全不违法有木有!

    等小李相公的侍从哭着回东条院找救兵的时候,武大郎的脸完全黑了,抬手就拍碎了一张小几。

    而许侍郎完全傻了。

    小李相公被人抢了?!

    这下可完蛋了!

    好吧,他指的是那个抢人的人……

    果然,等小武将军把人好好地救回来时,许侍郎就听说,那个抢人的纨绔子弟被小武将军当场剁了犯罪工具,要不是大海人皇子及时赶来吼了一句‘刀下留人’,那小子差点被愤怒的某人削成了人棍!

    这事早惊动了中大兄皇太子等倭国高层。

    结果一查那个冒犯大唐天使的纨绔子弟的身份,中大兄皇太子差点没晕过去。

    原来那个被太监的小子不是别人,却是最受中大兄皇太子器重的内大臣中臣镰足的儿子。

    中臣镰足是除了大海人皇子之外,中大兄皇太子最倚重的人,也是中大兄皇太子的良师益友,几乎是他在坐朝行政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位与当年的权臣苏我入鹿一起学习儒学,被视为南渊请安的得意门生,最后帮助中大兄皇太子诛灭苏我入鹿专权的传奇人物,却是膝下艰难,直到近知天命之年才得了一个儿子。

    谁知,今天却…………

    这是天要灭他中臣氏吗?!

    中臣镰足痛苦万分,更令他痛苦的是,他还得卑躬屈膝代替重伤的儿子向唐朝使臣请罪。

    尽管中大兄皇太子一再请求他忍耐,中臣镰足在见到那个长着一双桃花眼的唐朝使臣时,差点脑溢血!

    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好容易送走了小李相公一行唐朝来的使臣,中大兄皇太子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倭国都城附近发现了大量蝗虫,已经有成灾的趋势……

    而雪上加霜的是,九州太宰府的民众因为忍受不了沉重的徭役,起义了。

    这还不算,在远离近江王都的一些地方贵族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