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48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48部分阅读

镰足一等冠位:大织冠及大臣职,并赐姓藤原。

    中臣镰足勉强从病榻上起来谢了王恩,又留下大海人皇子再嘱咐了一遍。

    葛成王这番加官进爵和赐姓的举动原本是想让中臣镰足高兴高兴,尽快病愈的,不想这冲喜的举动却让中臣镰足的病情徒然加重,不到两日就撒手人寰……

    中臣镰足的逝世不但让倭国朝堂损失了一员中流砥柱,也让葛成王和大海人皇子之间失去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缓冲。

    显庆五年五月,倭国各地爆发j□j,东海道、南海道等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佃户奴婢起义,各地领主纷纷向中央告急。

    葛成王派大皇弟大海人皇子领兵到地方剿灭乱民,却暗中给军队的副手下了密旨,命其领兵到尾张的时候做掉大海人皇子……

    结果,这事被额田姬的姐姐——葛成王的另一个宠妃得知了……

    于是,额田姬星夜溜出大津宫,在美浓国及时追上了大海人皇子,把葛成王的计划告诉了他。

    大海人皇子当机立断杀了他哥派给他副手,带着额田姬逃到自己的领地——大和国的奈良城。

    当葛成王发现额田姬失踪的时候,就知道他的计划定然已经败露了,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直接下令给大和国周围的伊势、纪伊等国领主,让他们起兵攻击大和国……

    倭国各地的领主在上一次白江村大战中被葛成王忽悠得损兵折将失去了大量精锐士兵,早就憋得一肚子火气了,这次见葛成王兄弟倪墙自相残杀,这帮人幸灾乐祸还来不及呢,谁会尽力去攻打大和国?这些地方领主的实力虽然根本无力对抗中央,却也不会乖乖听从葛成王的号令,一个个要么推三阻四表示无人可用,要么是借口没有粮草供应,想朝廷索要大把粮草,不一而足,倒让大海人皇子趁着这喘息时间在奈良站稳了脚跟。

    葛成王那个气啊,顾不得自己大病初愈,国中政事还乱成一团,把政事丢给还不到三岁的太子大友皇子和左右内政大臣,自己亲自挂帅跑大和国去跟兄弟死磕去了……

    正当倭国内部饿殍遍野,国主兄弟在东边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倭国西边的对马岛、出云国和加贺国忽然被唐军舰队占领了……

    -----开始揍倭国的分割线---------

    日前,李小九借着在金城行宫的那次刺杀事件,顺利得到了‘倭国指使百济人刺杀天皇天后’的口供,当即扣押了已经尾随李小九陛下车驾到达新罗遣唐使团,经过一番审问,更落实了‘倭国之王企图对大唐天皇天后不利’的罪名。

    罪名有了,出兵也就名正言顺了。

    李小九干脆就在金城坐镇,指挥陈名振、薛仁贵、刘仁轨各领麾下水师准备出征,另命辽东道大总管契苾何力、平壤道大总管苏定方以及河北道、河南道、京东道等地共同组织筹备、督运粮草事宜。

    因为之前吴诩和李小九早有攻打倭国的打算,所以大唐国中各州府早就开始储备军用粮草和军械船只。

    这次倭国会发生j□j,并派人来借粮原本就是在吴诩意料之中的事,她起初是计划借着给倭国送救济粮的机会,出其不意拿下倭国西边沿海的几个国(这里的‘国’指的是倭国的行政单位,相当于我国的‘省’。),然后再慢慢蚕食倭国全境。

    不想那葛成王自寻死路,居然煽动百济那些好战分子来搞刺杀,这下连开战的借口都不用找了,直接派人打过去就是了=。=

    等所有粮草军械全部到位后,李小九陛下又命人发下檄文昭告天下,言倭国胆大妄为,竟敢指使刺客加害宗主国的帝后,罪不可恕!

    又有,倭王暴虐,逼杀先王,残害兄弟,擅开战端,陷百姓于水火而不顾……

    大唐顺应天命,讨灭暴君,天下有德之士当共襄此战……

    一时,吐蕃、渤海、南诏等国纷纷响应如云。

    显庆五年五月初五,平倭水师先锋大元帅刘仁轨带领战船百艘从百济郡出发,当天就拿下了半岛与倭国之间的跳板——对马岛,赢得了开门红。

    此时,近江政府才刚刚收到大唐征伐倭国的檄文,顿时乱成了一团。

    314第 314 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 1o

    刘仁轨出发后,程名振和薛仁贵军也相继从新罗郡和百济郡出发,在对马岛与刘仁轨军会师。

    鉴于程名振老爷子的年纪也不小了,李小九陛下命其到达对马岛后,就留下三分之一的兵马船只在对马岛镇守,把其余三分之二的战舰交给刘仁轨指挥。

    刘仁轨接手程名振的战舰后,迅速整合集结,朝倭国中部进发,其任务是拿下离近江国最近的一个可供登6的国——不过,李小九陛下没有明确规定刘仁轨到底攻击哪一个国,只让刘仁轨便宜行事,保证最后能拿下近江就行了。

    而薛仁贵领到的任务就比较明确了,必须以最快速度拿下倭国南部沿海大国——出云国,这个任务显然比刘仁轨的还困难许多。

    刘仁轨显然是对倭国的几个大国是有点研究的,知道出云国的人自诩是出云神的后裔,那里的民风十分彪悍,还盛产铁器,连近江政府都对其都十分头痛。薛仁贵要想迅速拿下出云国,兕子不容易!

    两人从对马岛向北出发到达出云国海域附近时,刘仁轨特地把之前天后娘子交给他的秘密武器分了一半给薛仁贵,让他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之后,刘仁轨继续北上,却没有攻击丹后、若狭、越前这三个与近江国相邻的沿海国,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越前国北边的加贺国。

    与此同时,在出云国登6作战的薛仁贵果然受到了出云国人的猛烈反击,不得不祭出秘密武器轰平了出云城,这才拿下了倭国目前地方拥兵最多也是最强的一个国。

    “为什么不让刘仁轨直接拿下若狭?”吴诩指着眼前的沙盘,很是不解。

    在得到刘仁轨和薛仁贵首战取胜的消息后,金城这边也开始了第二轮战略部署部署。

    越海作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小九陛下之前光是为了筹备粮草就筹备了快两年时间,至于战略方案也是准备了n套,只看战况进展如何,进行调整改换。

    如今的情势应该是他们所能预想的最好状况了,葛成王不在中央,倭国各地势力各自为战,再加上一个‘青壮少’‘正饥&p;p;荒’的烂摊子,要说拿下倭国应该会比拿下高句丽稍微容易些。唯一的阻碍大概就是需要越海作战这一点,大唐的战船不多,即使全部派出去,也运送不了多少兵马,要想彻底干掉倭国,必须运用好战术,也必须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吴诩觉得迅速占领近江国,攻破王都,最好是能干掉葛成王以震慑倭国,才是眼下第一要务。

    刘仁轨绕道而行的做法显然让她十分疑惑。

    李治却笑了,很多时候他总得他家阿武霸气得不像个女人,每次部署战略都喜欢直击要害。

    可这一次却与往常不同,倭国在白江村一战后,就极力收缩自己的防线,九州、丹后、若狭、越前这四处看起来是唐军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却都建起了坚固的堡垒,要想快速拿下是不可能的,也就达不到吴诩说的‘闪电战’的效果。再说,若狭国从地形上看虽是离近江国最近的登6点,可若狭国却是个凹形港湾,若果刘仁轨贸然攻击,必然遭到其余两国的包夹,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即使大唐仗着自家船高壁坚勉强能打退倭国兵马拿下若狭,也会造成不小的损失,是以经验丰富的刘仁轨直接绕过这三国,奔向毫无防备的加贺国。

    加贺国一失,倭国北部诸国都成了一盘散沙,人人自危起来,更没有哪个‘正义之师’敢南下勤王的。

    而倭国南边的九州也在刘仁轨控制住倭国北方之后,遭到了重创。

    刘仁轨和薛仁贵军出发后不久,李小九陛下又令熊津道大总管孙仁师率领水师伺机出击倭国南部要塞——九州的筑前国(今日本福冈)。

    孙仁师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知道倭国在九州设了至少四道防线来阻止大唐进攻,所以他没有贸然率海军直接攻击,而是派了麾下猛将黑齿常之乔装成百济流民到筑前国北部的长门国诈降……

    黑齿常之有勇有谋,到了长门国后不久就获得了长门领主的青睐,被其收为心腹。

    而此时,出云国和加贺国陷落的消息通过各国的眼线传到了南部,南部诸国也人人自危起来……

    筑前国领主猛然发现其领地附近海域最近总有许多船只神出鬼没,分明是唐人来侦查了……

    筑前国领主吓得魂飞魄散,当即向周边几国的领主求援。

    周边几国自己都没人可用,哪肯帮忙,实在抹不过交情的就派个百来老弱残兵来帮忙,其他交情一般般的领主只顾着加强自家城池的武装,哪里管你死活。

    倒是长门国的领主还懂点唇亡齿寒的道理,当即让主动请缨的黑齿常之带着国中一百多个青壮过来援助……

    结果可想而知,筑前国领主刚刚因为麾下增加了一支生力军,想要睡个安稳觉的时候,就被人绑成了粽子……

    太宰府一夜之间易主,筑前国内本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国中的人也多是文人和商人,除了太宰府的那千来号东拼西凑的兵马,几乎没有多少战斗力。

    所以,太宰府一破,筑前国的倭人根本就没了抵抗的心情,当即就向孙仁师投了降。

    接下来几日,唐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控制了筑前国辖下各郡。

    筑前国一失,倭国南部的九州岛就与倭国中部的中州岛完全断了联系。

    倭国南部九州岛被孙仁师和程名振两面包夹,成为大唐的囊中之物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相对于孙仁师和程名振步步为营的智取,刘仁轨那边就充分展现‘兵贵神速’这一战略。

    加贺国临海为沙丘地带,沙丘地带与东南的加贺山地之间有大圣寺川、梯川、手取川、犀川等诸多河流。西南一直延续到东北是带状的加贺平原。可以说,加贺国是个地貌复杂,多山丘多河川少平原之地,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让加贺国一直被视为是中州岛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也因此,之前葛成王劳民伤财在倭国中部、南部沿海修建了大量军事堤坝和堡垒的时候,独独没有在加贺国设立太宰府。

    可是葛成王绝对想不到的是,刘仁轨会选择加贺国登6,并带兵轻装上阵,星夜越过沿海沙丘,绕过加贺平原,直扑近江国东北边的军事要塞美浓国而来。

    近江国被建为倭国王都的时候,就在其东、西、南三面各建了一座关隘,其中东部的那座关隘就是联结美浓国的不破关。

    刘仁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趁着攻打大和国的葛成王没回近江之前,拿下不破关。

    这个任务看似非常艰巨,却不知上天一直都十分眷顾刘仁轨这员福将。

    由于近江政府的情报系统太过落后,以及九州的迅速陷落,根本来不及将唐军的进军情况传到近江,近江政府在收到大唐天皇的檄文时,竟然还不知道自家三个国已经陷落的消息呢!

    反而是远在大和国跟弟弟死磕的葛成王,在即将攻破奈良城的前夕,忽然收到了长门国的急报,这才知道九州岛已经无法联系,恐怕已经被唐军控制了……

    这消息简直如九天惊雷一般,炸得葛成王险些魂飞魄散!

    如果是普通人,估计得到这个消息后也顾不得收拾拐走他爱妃的弟弟了,必定是赶紧班师回朝主持大局,可葛成王好歹是一代枭雄,得知九州已失,唐军动向不明的情报后,不但不予理会,反而下令猛攻奈良城!

    在奈良城中的大海人皇子早已是强弩之末了,哪经得起他哥的这一记强攻,当下就城破被擒。

    出人意料的是,葛成王抓住大海人皇子和额田姬之后,不但没有处死两人,反而原谅了二人杀死大将私奔大和的罪过。

    大海人皇子大概也猜到他哥会这么做必定是因为唐人进犯的缘故,暗暗为自己捡了一条命而庆幸!

    为了让兄长放心,大海人皇子主动把大和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兄长,并表示他愿意立刻剃度出家不问政事。

    葛成王接手奈良之后,当即给近江政府传去王令,命朝中大臣护送太子大友皇子立刻迁都到奈良,以避唐军接下来的攻击……

    葛成王的这一命令原本是万无一失的,可是他根本就漏算了刘仁轨这支已经潜入倭国腹地的奇兵了。

    事情就是这么巧,正当近江政府的文武大臣护送着大友皇子从东边不破关往南走的时候(因为怕唐军出现,近江政府众人不敢往西边走,而往南走要渡过琵琶湖,翻越笠置山才能到达大和国,路途艰难,不适宜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走,所以才选择东边这条看起来十分安全的路=。=),刘仁轨的军队从天而降,迅速喀嚓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护卫,将包括大友皇子在内的倭国一干皇孙贵族、后宫佳丽、文武大臣全部抓了起来。

    有了如此多的重量级的人质在手,近江国以及其西边的三个拱卫国哪里还敢反抗,都被刘仁轨兵不血刃拿下了。

    而远在大和国的葛成王久等不见爱子和众朝臣到来,正想再派人去近江催促,却不想收到了刘仁轨的一封劝降书!

    315第 315 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 11

    当然,这次刘仁轨送给葛成王的劝降书可与当初劝降黑齿常之和离间鬼室福信、道琛与扶余丰的那两封劝降书完全不同。

    因为,葛成王看了那封言辞恳切、声情并茂的劝降书后,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当即旧病复发晕过去了……

    刘仁轨此人算得上是当今少有的将帅之才,当初攻打百济的时候,就是他力主收降黑齿常之,这才有奇袭任存城的成功,后来又以一招‘离间计’瓦解鬼室福信和道琛同盟军,逼得扶余丰自断臂膀,最后轻松拿下周留城。

    这次的劝降书显然也没指望葛成王会顺应天意,投降大唐,可仅用一封书信让他气愤到吐血不起,那真是意外之喜了!

    显然刘仁轨也没想到他那封劝降书会造成这么意外的后果,其实他只是想激怒葛成王,让他主动跑回近江来送死,而不是龟缩在大和国,集结兵力跟大唐军队打持久战。

    想不到葛成王这么脆弱,这样就吐血了……

    刘仁轨有些囧囧地把这几日的战报传回金城,顺便让手下副将先把大友皇子和苏我赤兄等倭国中枢大臣全部护送回半岛,请天皇天后处理。

    如果此时的唐军主帅是苏定方的话,一旦听说对方主帅倒下了,哪还管他三七二十一,必定带人就冲大和国擒贼先擒王去了……

    但刘仁轨没有趁着大和国那边群龙无首的好机会出兵,反而固守近江,向近江国四周的各国领主发出通牒,命他们三日内作出决定,是否投降。

    近江国四周的国除了越前、美浓、伊势三国外,都是毫无自保能力的小国,何况越前、美浓两个大国已经在刘仁轨的控制之下了,伊势自身难保,领主已经带着家小心腹往大和国逃跑了,被唐军拿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三个大国已经沦陷了两个半,其余小国哪还敢多加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投降。

    于是,就在大海人皇子臣子兄长卧床无人能执掌大局的时候果断出山,再次收拢军政大权的这段时间里,刘仁轨凭着其强大的军队和仁慈的名声,兵不血刃收服了倭国中州十国,于东北方向对大和国形成了合围。

    而与此同时,拿下出云国之后的薛仁贵也从倭国中南部向东进发,一开始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做掉了六七个战斗力还算强的大国,之后的小国就纷纷投降,再无半分对抗之心。

    薛仁贵只留下了足够维持秩序的兵马管理出云等几个主要大国,之后也没有停留,快速行军往大和国赶去。

    战争至此已经算是进入第三阶段了。

    远在金城的李小九陛下和吴诩接收到刘仁轨的战报和一堆重量级的人质后,当即决定调集南海舰队北上,准备给倭国迅猛一击,不让他们拖长大唐的战线,有机会打持续战、游击战什么的……

    而正在南海舰队赶往倭国的同时,薛仁贵占领大和国东面要塞河内国的消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