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66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66部分阅读

在意!”这句话姑且算是安慰吧=。=

    没他高?!

    没他白?!

    男孩?!

    膝盖连中三箭的太子殿下默默吐血,总算吴诩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原地满血复活了。

    至少……阿武也说了,比较喜欢他这种类型的嗯哼……

    跟在两人身后的小顺子和两位大内高手一路默默无语。

    自魏晋以来,美男子的标准不就是要高挑白皙么?

    那么武才人的审美标准是不是有点与众不同啊?

    两人毕竟是偷溜出来的,也不敢逛太久,就在集市转了一圈就回去。

    吴诩买了一堆逗小孩儿玩的小玩意儿,淘了几件做工十分粗糙的银首饰,还在书局搜刮了不少字帖画本……

    李治一路就是负责掏钱的,后来也应景地在书局淘了几张字帖画本。

    吴诩本来还想去尝尝定州的路边摊,可身边跟着李治这么一尊大佛,只好放弃了——小顺子这货是不可能答应让他家太子殿下吃外面的食物的!

    回到行宫,时间已经不早了。

    两人一进含微殿,留守的小内侍就表示马相公刚刚使人来求见太子。

    “你可知马相公为了什么事?这宫门都快下匙了……”话说今天明明不是马周当值,所以他才敢明目张胆拉着吴诩跑出去玩的,难道……

    李治与吴诩面面相觑,只道是两人出宫的事被马周知道了。

    那小内侍道:“那人说是圣人那边来了急报,太子若是从良娣那里回来,就请您即刻到议政殿议事……”

    李治出门前让含微殿的人都统一了口风,如果有人来求见说他到后苑看望萧良娣去了。

    听小内侍的话,看来马周应该没有发现他溜出宫了……

    “那妾先告退了……”吴诩见没她什么事了,搂着一个大包袱就要撤退了。

    “等等……”李治忙叫住她,同时向小顺子使了个眼色,“你这么多东西也不好拿,我让小顺子送你回去……”

    “也好……”吴诩也没多想,就点点头。反正她使唤李治的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个小顺子更是老熟人,也没啥好客气的=。=

    “才人,请……”小顺子忙殷勤地从吴诩手上接过包袱,然后屁颠屁颠跟着她走了。

    李治望着两人的背影,忽然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

    ---李二陛下要倒霉的分割线

    “什么?!圣人患疾不起?!”刘洎乍闻来信,顿时跳脚了。

    马周恨不得立马用眼神杀死刘洎那个憨货,让他闭嘴。上面太子殿下这个圣人的亲儿子都还没表示呢,你急个毛啊?!这么咋咋呼呼一嚷嚷,倒显得太子不着急、不孝顺似的。

    李治果然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如今天气日渐寒冷,安市久攻不下,圣人又患疾,恐军心不稳。诸位相公有何良策?”

    高士廉不在,剩下四人里就是马周这个中书令官职最高,他兼着东宫教师的职务,众人也就很默契地让他先开口。

    马周略一思索,便道:“太子监国,不宜轻动,臣愿代太子前去问安……”

    李治闻言点点头,其实他收到他爹患病的消息时也一时没反应过来,明明他爹寄给他的私信根本没有提到这事啊!

    而且在他的印象里,他爹的身体一向健康,有什么病症能让舅舅专程写信回来告诉他呢?!

    李治曾有一瞬间想要亲自去前线看看,可他如今身负监国重任,轻易离不得,而且如今大军久攻安市不下,本来士气就有点不高,如果再传出圣人重病的消息,对军心和民心的影响都极大!

    而马周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

    李治正要开口,这时,刘洎也出列道:“臣也愿往……”

    李治看了马周和刘洎两人一眼,若有所思,最后还是同意了。

    只是他想不到的是,这两个人这一去,回来时却物是人非了。

    马周和刘洎就很快就出发赶往征伐前线,大概花了五六日时间就赶到了李世民所在的大军。

    而与此同时,李治已经通过他爹给他的私信,得到了确切消息,原来他爹患的是痈疽,病情危险是危险,但并不致命,就是挺受罪的。患痈疽这种病的人,不仅创口总会流血不止,甚至感染化脓,带来身体上痛苦,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病人还要各种忌口,往往会迅速消瘦下来,体质差的说不定就会因此而挂掉。

    李治心疼死了,收到他爹的手书后,立刻让人准备了一些他穿过的旧衣服,让人随着他的回信带给他爹……

    不久,李二陛下就下旨班师回朝,标志着这次征伐高句丽之战以失败告终。

    而同时传来另一条消息也让朝野震惊不已:侍中刘洎出言不逊,惹怒圣人,被收监押解。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又要开始发盒饭了=。=

    134第133章

    第十章天命01

    李世民班师到定州之际,皇太子李治率领文武百官郊迎二十里。

    李治看到他爹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了……

    因为李二陛下走的时候是高头大马全副甲胄威风凛凛地走的,回来却是坐着辇车病怏怏地回来的……

    “阿爹,你瘦了……”李治爬上辇车,就泪眼汪汪地拉着李二陛下的手。“都是儿不孝,累阿爹受此苦楚,儿恨不得以身相代……”

    李二陛下也内牛满面,“雉奴,为了你,阿爹吃什么苦都愿意……你看你送来的衣服阿爹都有穿哦……”

    父子俩执手相看泪眼,跪在地上迎接的文武大臣们都不知如何是好,是跪着呢还是跪着呢还是继续跪着……

    最后还是长孙舅舅上前,提醒李二陛下天色不早了,该回程了……

    回到定州行宫中,李二陛下再一次受百官的朝拜,开了席面嘉奖了一番留守人员。之后,就留了皇太子和长孙无忌、马周等几个心腹重臣议事。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这次东征高句丽的总结。

    “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李二陛下的总结就这么一句话,说完之后就呜呜开哭。

    众人不禁一抖,知道圣人又抽了,谁也不敢接口。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更是有种直接中枪的感觉==

    李治无奈,只得离席跪在他爹跟前,请求他保重身体,好说歹说总算把李二陛下劝住了。

    接下来就是各种战后收拾工作,仗是没打赢,可高句丽还是被大唐虐得很惨,外交上再恐吓几句还是必须要有的……

    与先前监国那段时间相比,李治现在更忙了。

    他爹因为要养病,就把政事全权交给他处理,人手却没有多派几个给他。

    要知道先前他手下至少有四个隶属东宫的干将顶着,谁知马周和刘洎去探了一次病,他爹就把刘洎弄进大牢了,马周一回来就请了病假,剩下的张行成、高季辅还有许敬宗等人都是初入中枢,干起活了不免有些掣肘。

    好容易撑到他爹下床,李治已经马不停蹄处理完大半这次征伐高句丽的后续问题。有功的要赏都赏了,有过的要罚也都罚了,将士们要抚恤,大臣们要抚慰,他也都一一学着做了……

    李二陛下这一场病养了一个多月才勉强算是痊愈了,只是精神头大不如前了,脾气也暴躁了许多,如今连长孙无忌跟他说话也变得分外小心。

    而且这次大战失败,让朝野士气民心都有了相当大的打击,已经有不少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打出了‘天命所归’、‘帝王之气’之类有造反先兆的流言……

    李二陛下素来是制造舆论控制舆论的先行者,连起居注都敢看的□者,怎么能容得这样不利于李唐统治的流言出现,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剿灭了疑似十几处反贼,顺手发配了好几个看着不顺眼的大臣。

    他这一生气,原本愈合的创口又裂了……

    回京的车驾不得不在并州停顿。

    李治连夜派人去洛阳把留守的孙老爷子召了来。

    孙老爷子给李世民看了一回,也是皱眉不语。

    李二陛下年轻时的身体很是强健,但多年征战也留下不少暗疾,而他登基多年养尊处优,不忌酒色,如今的身体状况早已经外强中干,随着年纪渐长,随时可能诱发风疾……

    这次患上痈疽,他的身体健康更是雪上加霜,日后在食色方面都要特别注意才行……

    李治听孙老爷子这番话,很是忧愁了一阵子。但他回去伺候他爹时,脸上一点都没露出来,只暗中嘱咐御膳房,日后给圣人的膳食中多多加些水果蔬菜,肉食也尽量不要做得太油腻。

    其实,这吃食上的事,还有吴诩看着,李治倒也不用太担心。

    吴诩好歹也是个本科毕业生,虽然不是医科专业的,也知道对付中风和心血管硬化之类的病症,最好是吃得清淡,保持心态平和……

    如今再添痈疽这个病,李二陛下是更不能随便发脾气了!

    吴诩在李世民回到定州的第一天就搬回来侍疾了。

    李二陛下征战在外,一切从简,吴诩免不了要亲自端汤递药,与李治见面的机会反而比李世民不再的时候还要多了。

    李治时常私下约见吴诩询问亲爹身体状况。

    原本这种私下泄露圣人身体状况的行为是杀头大罪,尤其是透露的对象还是太子这个下任继承人,一般人即使想要趁机投靠抱大腿,还是明哲保身的,都只会语焉不详,谁也不得罪。

    可吴诩相信李治绝不是那种盼着亲爹快点死然后上位夺权的人,所以她不但向李治详细告知李二陛下的病情变化,还让他好好劝着他爹别在乱发脾气了,有空就给他爹找点乐子转移一下注意力。

    然后,两人不免要说一说李二陛下对什么事比较感兴趣,宝马豪宅什么的在外面也不好弄,字帖书画倒是可以有,话说并州也有不少古籍碑文的……

    说着说着就两人歪楼歪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于是,太子殿下每天兢兢业业摄政之余,都恭恭顺顺地伺候他爹,然后跟武才人聊个小天,接着精神抖擞出宫四处搜罗字帖……

    吴诩哲遵照孙太医嘱咐,监督李二陛下静养。

    但李世民这货一向是不遵医嘱的,在并州还没歇上几天,就爬起来亲自提审被他丢在大牢里快两个月的刘洎,然后只凭褚遂良的一面之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令刘洎自裁了……

    李治当时恰好不再行宫,回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原本病情刚有些好转的马周又躺平了,病中上书请辞中书令一职,却被李二陛下驳回了……

    至此,原魏王系的中枢官员基本消亡殆尽。

    朝中原先与魏王交好的官员都惶恐不安起来,还没等李二陛下再出手,薛延陀方面传来好消息……

    一直跟大唐作对,前段时间还想趁着李世民攻打高句丽趁火打劫的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挂掉了!

    李二陛下一高兴,就没再找臣下们的茬了,众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安心过了一个好年。

    贞观二十年春节,李二陛下因病不能起驾,就跟太子李治在并州过了。

    过完年,李二陛下就下诏,令大理卿孙伏伽、褚遂良等22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开始折腾地方基层官员去了。

    这年三月,春暖花开,皇帝陛下总算回到了长安。

    不巧的是,这个月发生了日蚀。

    然后钦天监的李淳风秘密求见李二陛下,表示获得一本《秘记》,有不利于大唐帝国的谶语出现了……

    这次召见,只有王内侍、崔内侍等极少数李世民的心腹侍人知道,连吴诩都蒙在鼓里,更勿论朝中诸臣。

    谁也不知道当时李淳风跟李二陛下说了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秘密召见之后,李世民对朝中重臣起了猜忌之心,朝堂之上再不复贞观之初的主明臣直的状态……

    日蚀发生后不久,征伐高句丽的两路主帅之一刑部尚书、郑国公张亮被人以谋反罪告发。

    回京后还是继续监国的李治,收到举报的则子时,根本不敢相信像张亮这样的元老功勋会谋反。

    这种事就是政事堂也不敢随便处理,李治只得请他爹定夺。

    结果,李世民出人意料地派了马周去调查此案。

    马周大病初愈,接到命令后也不敢推脱,当即赶到张亮家乡实地调查,结果还真给他查出了张亮不少忤逆犯上的事情来。

    张亮此人早年在瓦岗寨起事,与李世勣交好,后来说服李世勣降唐,并投靠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后来李世民与建成、元吉明争暗斗,张亮一直作为一支伏兵潜伏在洛阳,使得李世民有了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倚仗。跟老上司李世勣相比,张亮此人算是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表,虽有几分豪杰义气,却极容易受人蛊惑。

    马周到了张亮的封地,很快就查出他结交江湖术士,豢养五百义子的事。

    李世民得到马周的调查结果,根本不给张亮再次面君的机会,直接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出面送他上路。

    张亮一案后,朝野俱惶恐不安。

    不久,太子太师、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傅、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保、宋国公萧瑀各自上书辞去调护之职,李二陛下连假惺惺挽留一下都没有,直接准了。

    这场官场风波唯一没有受到波及的是还带兵在外收拾薛延陀的李世勣。

    贞观二十年八月,老将李世勣大破薛延陀,先后斩首五千余级,俘虏三万余人。

    李世民闻报大喜,下旨大飨诸军,并在太极殿设宴犒赏长安各军众将。

    吴诩那天正好当值,有幸目睹了一群威风凛凛的甲胄将军。

    李二陛下当天性质极高,令诸将开怀畅饮不必拘礼,又让吴诩取来令牌,命众人行酒令取乐。

    一帮汉子哪里会玩这么文艺的游戏,纷纷告饶。

    于是,李二陛下就命吴诩击鼓传花,得花者自饮一杯,并说说自己的小名及来历。

    吴诩听到这话,倒是大感兴趣,她还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小名是啥呢……

    而且,李小九的小名‘雉奴’,来历也值得探究~~~~~

    结果,第一个中招的是个虎背熊腰,满脸胡子的雄壮大汉。

    这汉子很扭捏地表示他滴小名叫“五娘”……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李五娘’吗?

    135第134章

    第十章天命02

    汉子的话音落后,众人先是愕然了好几秒,继而哄堂大笑。冰火!中文

    李二陛下也拍几大笑,直问道你这么个凶猛大汉,怎么取了个妹子的小名?

    那汉子倒也老实,憨笑着解释道:“末将家中行五,幼时多病,家中假作女儿养,故而取名‘五娘子’……”

    这话说完,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吴诩也忍俊不禁,她只道那些威风凛凛的汉子小名叫个‘狗蛋’‘二娃’之类就够有趣了,谁知一开场就来这么个劲爆的!

    金刚和芭比的反差实在太大,总让人觉得莫名的喜感。

    李治笑盈盈举杯,道:“李将军宿卫玄武门辛苦,孤敬你一杯……”

    “多谢太子!”那汉子豪爽一笑,举碗一饮而尽——没错,汉子们用来喝酒的都是巴掌大的漆碗,就这样,他们还嫌小呢==

    李二陛下对儿子这一举动表示十分赞赏,又听他提到玄武门,不免多问了‘五娘’同志两句:“朕记得卿应该是武安县人,不知现居何勋吧?”

    ‘五娘’同志抱拳答道:“圣人所言不差,末将正是武安人士,蒙圣人恩典,受封武连县公……”

    李二陛下抚掌大笑,“好好好……你是武安人,领左武候中郎将之职,镇守玄武门,又受封武连县公,还叫‘五娘子’……”

    “李将军果然是与‘武’字有缘啊……”不知哪个将军吼了一句。

    众将又是一阵大笑……

    李治也点头笑道:“果真巧合……”若是姓武,岂不是凑齐了五个‘武’字了~~~

    想着,他不禁看了吴诩一眼,却发现少女正盯着那个李将军发呆。

    李治不由收敛了笑容,不悦地咳了一声,回头正要请他爹宣布继续游戏,却发现他爹的脸色也忽然变得有些奇怪,目光似乎也投在了那个李将军身上。

    不过很快,李二陛下就恢复常态,笑着命吴诩继续击鼓……

    接下来的宴饮中,李二陛下依然是笑语连连,可李治和吴诩都看出他的兴致其实已经不怎么高了……

    李治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吴诩却是已经明白了李二陛下这段时间为什么?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