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77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77部分阅读

郑国公魏征、申国公高士廉等等,都被追赠三公之位。

    除了这一系列目的明显的加恩活动外,李治就开始算计自己的后院了,譬如提出纳徐氏女这件事……

    在这种非常时期,新帝确实非常需要清流们的支持。

    后宫的格局通常代表着前朝的势力分布情况。

    王皇后无疑是老牌世家的代表。

    这些世家其实并不在意当圣人的是谁,因为无论是谁在那个位子上,都避免不了重用世家的人,不同的只是略偏向于哪个世家的人而已……

    不过,难得现任圣人的皇后是世家出身,诸世家都觉得更多了一重保障。

    至于那些被先帝提拔起来的寒门大臣们,他们则是更担心新帝李治的身体状况,好歹这个圣人在选用臣子方面不像李泰之流,只愿意跟世家勋贵结交……

    他们只希望李治能尽快生下合适的继承人,立为太子,稳定政权,这样他们这些根基不深厚的人也能跟着新圣人立稳脚跟。

    皇后总是无子,这是让前面两类人都不太爽的事实。

    李治膝下虽有几个皇子,却多是低级妃嫔所出,资质也十分平庸。

    唯一一个出身略高贵的四皇子,其母萧妃是颇得圣人宠爱,却与皇后不合,性情也比较骄矜,若立其子,难保不生出废后自立之心,这样十分不妥。

    徐氏女就不一样了,她的出身很难威胁到王皇后,却足够清贵,足矣抗衡萧妃。

    如果徐氏女能得到圣人宠幸,将来生下皇子,进位太子,就好了……

    老臣们都在yy着美好的未来,却不知无论是圣人,还是已经被定下的徐小妹都没想过以后一起生娃什么的。

    而提出广选淑女这条建议的王皇后,颇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她本来是要推荐本家的女儿进宫做帮手的……

    结果,本家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居然拒绝了她的提议。

    于是,便宜了徐氏……

    为了斗垮萧妃,王皇后只能表示出对圣人决定的大力支持,打落门牙往肚里吞。

    即使后来圣人准了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进宫陪伴她,也没让王氏高兴起来。

    这两个月来,唯一一件让她高兴的事就是,圣人已经在永宁坊建了公主府赐给二十二娘,只等新年一过,徐太妃就可以带着二十二娘去公主府居住了,这就意味着在东宫窝了大半年的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入主太极宫了……

    当然,同样为移宫之事高兴的,还有东宫后院的一干嫔妃们。

    王皇后月前提出的三条建议,对萧妃的打击固然是挺大的。

    原本她院子里养着大娘、二娘和四郎,圣人的政事再忙,也会抽空来看看孩子们,然后说不定就能留下来吃个点心喝杯茶什么的……

    现在好了,连四郎在内,三个娃都被王皇后弄到太极宫里去了,圣人不来了也就罢了,可她实在太想她的娃了……

    但王皇后的这一招真是无差别攻击有木有,萧妃没了孩子至少还有宠爱在,可对一向视儿子如命的刘氏等人来说,把她们的孩子带走,简直是要了她们的命啊。

    整个后院的女人都恨死王皇后了!

    众人好不容易等到十二月,收拾好包袱,眼巴巴地等着搬家。

    谁知,晋州又地震了,这家又搬不成了。

    感业寺分割线--------

    “水镜、水镜……”

    一大清早,就能听到静心师太在院子里大吼大叫……

    众人早已习惯了某人的抽风,都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

    吴诩端着一个木盆,怒气冲冲地从屋子里冲出来,吼道:“你嚷嚷什么?没看见我正忙着吗?”

    “嘿嘿……水镜……我、我这不是来帮你洗、洗衣服来了吗……”一见吴诩出现,静心师太立刻换了一副笑脸,讷讷道:“你看天气这么冷,那河里的水都结冰了,你的手这么嫩,怎么受得了……”

    吴诩闻言,不由‘啧‘了一声,把手里的木盆往静心手里一塞,道:“那好,这衣服你帮我洗了吧……”

    “好、好、好……我这就给你洗去……”静心抱着木盆,乐得跟什么似的。

    说完就屁颠屁颠地就要往外走。

    “回来、回来……”吴诩黑着脸跟上去,“我跟你去……”

    “你放心,我会仔细洗干净的你衣服的……”静心闻言忙赔笑着保证道。

    “你就不用跟着去了……”

    吴诩瞪了她一眼,不悦道:“怎么,你还怕我又跑一次不成?”

    静心闻言脸都白了,回头四下一看,发现没有人听见两人的对话,才松了一口气。她压低声音气急败坏地对吴诩道:“哎呦!我的姑奶奶,您能不能别再提那件事了?”

    “要是被别人听见,再传到住持师太耳朵里,可没人救得了你了!”

    “行了行了……”吴诩不耐烦地摆摆手,倒是把嗓音压低了不少,“你真不知道那天晚上的那些人是谁?”

    那晚她跟着金美人和小陈妹子有惊无险地逃出了感业寺,才刚跑出寺院的势力范围,就遇到了一队骑马的黑衣人。

    那些人一见三人,就不由分说就开始追杀她们。

    小陈妹子当机立断带着她们两人往回跑,希望借助这狭窄的山路和路两侧密密生长的树木来阻碍那些人的马。

    那些黑衣人似乎十分忌惮惊动感业寺里的人,发现三人往回跑后,顿时有些急了,立刻弃马追来,有意无意驱赶三人往远离感业寺的方向跑……

    三人慌不择路,不知怎么的竟然走岔了路,胡乱跑到了寺院的后山去了……

    金美人的体质最弱,被追上来的黑衣人一刀砍中背脊,当即软倒在地,不知生死……

    小陈妹子跑在第二位,听到身后的惨叫声,也不知哪来一股力气,猛地朝另外一个方向跑去。

    黑衣人见状,只好分成两路追赶……

    吴诩跑的那个方向正好能绕回道感业寺的后院。

    眼见寺院发出的灯火光芒就在前方不远了……

    正在此时,吴诩忽然听到脑后一声风响,似乎是利器劈来的声响……

    吴诩凭着只觉,迅速矮身往地上一滚,躲过了致命一击。

    而与此同时,不知从哪里又跳出两个黑衣人来,扑向了追杀吴诩的人……

    两伙人立刻打成了一团。

    吴诩趁机连滚带爬逃回了感业寺的后门,而就在她昏过去的前一刻,门开了,静心出现了……

    之后的事,吴诩都是从别人口中断断续续知道的。

    那晚逃跑的小尼姑后来一个不少都被捉回来了,最远的竟然已经跑到邻县了……

    但是,金美人和小陈妹子却是实实在在失踪了,听说住持师太亲自带人沿着吴诩三人跑过的路线找了一遍,别说是尸体,就是血都没发现一滴……

    吴诩只能祈祷上苍,盼着两人是逃脱了,而不是被黑衣人抓走了……

    出人意料的是,这次逃跑事件,寺里按得死死的,一点消息也没漏,与吴诩一个屋的王才人等人根本是什么风声都没听到,连吴诩那天跑出去过都不知道,只知道那天夜里院里似乎发生了什么事,她们都被严厉警告,必须呆在屋里,不许出来,否则寺规处置。

    次日,就听说是寺里有两个小尼姑出去干活后没有回来——对于金美人和小陈妹子的失踪,住持的解释是,两人上山砍柴的时候被猛兽叼走了——这说法大概又把已经战战兢兢的妹子们,吓得够呛吧!

    作者有话要说:

    于是,小吴同学又被捉回来了=。=

    乃就好好待着,等小九儿八抬大轿来接你吧xdd

    173第172章

    第十二章蛰伏10

    那天出逃的妹子们虽然没被处死,却被报复性地丢到后山上,每天不砍够一担柴不许回来吃饭,弄得一班小妹子叫苦不迭……

    反倒是吴诩,明明也是逃犯之一,却不知怎么的被摘得一干二净,不但没有惩罚,反而连日常的活计也被减免了许多。冰火中文

    住持师太对吴诩似乎有了什么顾忌,看她的目光明明森冷得刺骨,却什么话也没说。而本来就喜欢缠着吴诩的静心师太,这下来得更殷勤了,不但把吴诩分内的事都给她做好了,连小吴同学的衣服袜子都抢着洗……

    不过,静心如今的殷勤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小心翼翼,别说是动手动脚,连口上花花都没有了……

    吴诩一直不明白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觉得静心她们一定知道点什么,可是她一问,静心要么就三缄其口,要么就顾左右而言他……

    实在是太奇怪了!

    不过,吴诩也不是傻的,通过这次逃跑未遂事件,她多少也看出来了,这个感业寺绝对不想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至少有三股势力在暗中关注着这座寺院的动向……

    一股是本身就隐藏在寺院周围的,这股势力应该是暗中保护寺院的。那些把所有出逃的小尼姑抓不回来的人,应该就是归属于这股势力。

    而那晚追杀她们的黑衣人则是属于另外一股企图入侵寺院的势力……

    至于第三股势力,大概就是那晚在最后关头救了她的人。

    吴诩觉得她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些人应该跟李小九有点关系,很可能是李小九派出来打探她的行踪的人,属于第二股企图入侵寺院的势力……

    显然,暗中保护寺院的势力比较占优势,使得其他两股入侵势力都有所忌惮,一直不敢有所动作。而那天小陈妹子策划的逃亡计划正好打破了三股势力的对峙局面……

    保护寺院的一方必须分出人手去追踪抓捕逃亡的小尼姑们……

    这就给其他两方人马制造了机会,其中一方势力比较先到达了寺院的外围,正好撞见了吴诩她们三个漏网之鱼……

    不管是为了杀人灭口还是只为杀人,那帮人开始追杀三个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

    后来,幸亏疑似李小九派来的人及时出现,救了吴诩一命,不然她可真的要交待在这里了!

    有了这一次恐怖经历,吴诩再也不敢打出逃的主意了,老老实实窝在感业寺,该吃饭就吃饭,该干活就干活,该睡觉就睡觉,一步都不乱走。

    而且,这次活着回来后,她在寺里的待遇比刚进来的时候好太多了,吴诩也不觉得有煎熬,这日子也过得飞快,眼睛一眨就到了年底……

    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李二陛下的冥寿了……

    也不知李小九腾出手来了没有……

    ---------长安之分割线-----------

    李小九陛下依然很忙。

    他此刻正襟危坐在榻上,面前的书案上摆着小山一样高的则子……

    “先帝冥辰将至……”手上捏着一份则子,轻声地念着,那是礼部关于怎么操办李二陛下冥寿典礼的一份计划。

    长孙无忌静静坐在李治对面,一直听李治念完,才道:“先帝不是整寿,论理不用大办,只是……”为了给内忧外患的新帝壮壮声势,必须把这事给办大办好了!

    “阿舅,你不用说了,这事我明白……”李治放下那份则子,眉头还是没有舒展多少……

    “朕……只是有些忧心晋州之事……”

    “圣人放心,晋州之事,老臣已着手安排,保证万无一失……”长孙相公拈着胡须缓缓道,一副心有成竹的模样。

    李治还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

    先前晋州地震的事,他舅舅好不容易压下来,那帮人没拿天灾做成文章,心里憋气是不用说了!

    私底下还不知道制造了多少谣言呢!

    李治本想趁着新年改元把天灾带来的恶劣影响给压下去,谁知老天爷就这么不给他面子,年关都还没过呢,晋州又地震了!

    这次,他舅舅又能拿出什么借口来搪塞悠悠众口呢?

    李治几乎能够预见到,在这次地震之后,那些人会多么迫不及待放出各种恶毒的流言出来……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圣人不必担心,齐王已经决定应诏回京了……”

    李治闻言微微顿了一下,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影:“四哥能回来就太好了……”

    如果能够把四哥拉过来,那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长孙无忌看着李治露出略带天真的笑容,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如果不是为了压制人望和权势日益盛重的李恪,他其实真不想把李泰弄进京来,搅和这摊浑水的!

    要知道,李泰对李治来说,不仅仅是他的亲兄长,更是他帝位的最大威胁!

    即使是现在,还有不少人因为李泰的缘故,默默地抵制着新帝的一些政策……

    如果不能控制住这个危险的源头,不仅新帝的帝位不稳,就是大唐帝国也会陷入混乱中!

    他答应过李二陛下,要护着李泰安平一世的……

    可是,为了小九,为了大唐,他只能辜负妹夫的遗愿了……

    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阔别长安多年的齐王李泰终于在长孙无忌的默许下回来了……

    长孙无忌的这一手,把京中上下所有人都震惊!

    要知道,为了保证李治顺利即位,长孙无忌暗地里不知动了多少手脚,不让李泰奔丧——大概只有年轻的圣人才会真的相信,他哥是病倒在路上,所以赶不到京城了……

    这回长孙无忌居然亲手把严防死守的李泰给迎回长安了,这是要闹什么幺蛾子啊?!

    众人的视线顿时被齐王李泰进京的事给吸引住了,再没有什么人去纠结那晋州地震什么的破事……

    没有了随时会干扰政府机构正常工作的一些不良因素,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政事堂相公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立刻处理好晋州赈灾的事。然后,长孙无忌命有司运用雷霆手段,迅速处置了一批乱传谣言的人……

    长安的风气顿时为之一肃。

    而年轻的圣人也不知是不是真不明白他舅舅引李泰进京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祸水东引,圣人对他这个同胞四哥是恩宠有加,不但也加封了他四哥三公之位,还许他在长安开府置僚,车马服饰一应比照当初他做魏王时的旧例……

    须知,当初的李泰在做魏王的时候是多么的风光无限,而现在,他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

    朝中原本亲近魏王的那些人虽然凋零得差不多了,可李泰的魅力果然是不同一般的,而且经过这几年沉积,他倒是沉稳多了,很快就在长安收拢了一大批追随者……

    这种状况让一些依附长孙相公的官员相当担心。

    但长孙相公一心只扑在先帝的冥辰一件事上,对于齐王李泰在京中的所作所为根本不置一词……

    至于圣人,听了那些老臣的暗示,只是一笑了之而已,还不时给他哥增加各种优厚待遇,种种举动简直像是他爹抽风时一模一样……

    到了李二陛下冥辰之时,李泰已经在李治的多次封赏下,无论声势还是爵位都远远超过了皇叔荆王李元景和庶兄吴王李恪,原本支持那二人的人也有不少开始犹犹豫豫地投向了李四……

    这些人里,十七娘夫妇就比较纠结了。

    十七娘几次在李治那里吃了亏,新帝登基也没能捞到多少好处,一气之下就跟荆王李元景勾搭上了,有事没事就到叔叔那里串串门,谈谈天下大事什么的……

    而十七娘的夫婿房遗爱本来是李泰旧日心腹,因为是皇亲国戚,又没什么大才干,才免于被贬的命运。

    新帝即位后,立刻把他连升七级,使之成了朝中新贵。

    说实话,房遗爱一开始倒是比较倾向于李治的,没少为这事跟十七娘吵……

    可李泰一回来,房遗爱又开始动摇起来……

    而李泰回京后的盛大声势,让十七娘也开始打起了脚踏两只船的主意了……

    一时之间,反对新帝的势力开始分化成了好几股,甚至开始互相下黑手……

    年轻的圣人似乎一点也没察觉长安城里的怪异气氛,一心准备着先帝冥寿的事。

    不久,圣人在他爹的冥寿大典上因为伤心过度,病倒了……

    长孙无忌居然提议让齐王以皇兄之尊暂时摄政……

    虽然最后齐王李泰坚决地推辞了他舅舅的建议,却让李元景等人嫉恨不已!

    之后,许多针对新帝的行动在一夜之间都调转了枪头了……

    就在荆王、吴王、齐王三王的势力斗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新的一年来临了……

    正月新春,李治以身体欠安,没有出席大朝接受百官朝拜。

    长孙无忌带领文武百官共商改元之事。

    三王的人又是一阵明争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