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97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97部分阅读

宫,本宫只怕就要退位让贤了!”

    说到这里,王皇后又想起那个明明已经答应跟她联手,却没有丝毫动作的萧贵妃来。

    “萧氏那个贱人,看样子是想坐山观虎斗了!”

    “阿娘觉得,她也许是觉得娘子许她的好处还不够……”魏国夫人柳氏略一思索,道:“她怕是忌惮娘子除了武昭仪之后就顺势对付她……”

    假道伐虢之计,王皇后确实想过的,以萧贵妃之智,不会猜不到,也难怪她不敢轻举妄动。

    “那本宫该如何是好?”如果说萧贵妃要想拿王皇后的小辫子,那根本是易如反掌。

    王皇后真的不希望在她全力对付武昭仪的时候,萧贵妃在她背后来一下!

    “既然萧氏心中疑虑,娘子不如送她一件大礼以消其疑……”魏国夫人略一沉吟,便计上心头。

    而与此同时,萧贵妃的延嘉殿里气氛也相当不好。

    吴诩再生一子的消息,当然也让萧贵妃满面愁云,不过如今她更担心的是她唯一的儿子四郎李素节。

    宫中的嫔妃再怎么受宠也不如生个好儿子做依靠——这条铁律同样适合正宫皇后。

    前段时间的中毒事件虽然最后没查出到底是谁下的黑手,萧贵妃却蓦然发现她儿子身边竟然被埋了钉子!

    这也就罢了,最让气愤的是,那个钉子居然还是皇后宫里出来的!

    这宫里谁不知道,王皇后素性严厉,视下人奴仆如草芥一样,动辄得咎。宫人内侍们没有不怕她的。

    为此,萧贵妃可是趁机收买了不少皇后宫中的人。

    谁知常年打雁,竟然被雀儿啄了眼!

    人不声不响已经把钉子插到了她心爱的儿子身边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萧贵妃一生气,就把李素节身边的人全换了,还循着那个死掉的宫人私下调查了起来,这一查不要要紧,竟然被她查到了真正下毒暗害武昭仪母子/女的人……

    吴诩生了二胖之后,因为失血过多昏迷了两天才醒。

    想来才知道,李小九为了让她安心养伤,干脆就把暂时征用的农家大院永久性地占有了=。=

    还让禁军火速回京城,让监作大匠带了帝国最精锐的工匠过来,把这座霸占来的院子以最快的速度改造成一座小型行宫……

    吴诩在榻上听杨氏用夸张的语气说了这件事后,脸上一直都是一个表情:

    (╯□╰)

    好吧,霸占民宅什么的,普通官员来做就是大罪,皇帝陛下来做么……

    不算什么、不算什么……

    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

    话说,李小九陛下给人拆迁款没有啊?

    吴诩问道李小九陛下的时候,杨氏脸上出现一丝愤懑之色,道:“圣人昨夜收到政事堂相公们送来的加急则子,今天一早就先赶回宫里了……”

    吴诩以为杨氏是在气氛李小九撇下她顾自己走了,便道:“国事要紧,圣人在这里也帮不上忙……”

    杨氏神色复杂地看了吴诩一眼,欲言又止,最后转开话题,道:“大郎这几日都闹着要抱着二郎跟你睡,可把阿娘我折腾死了……”

    吴诩闻言忍不住笑道:“这哥儿俩感情倒好,别以后长大了打架!”

    杨氏跟吴诩聊了一会儿两个小屁孩的囧事,看吴诩神色有些疲乏,就退出来了。

    其实,李小九陛下回京除了是为了政事堂的那封加急奏报外,还有就是他暗中让崔内侍调查的事终于有结果了。

    “崔翁,你没弄错吧?怎么可能是她?”李小九陛下乍听崔内侍对他说到那个暗害吴诩的幕后凶手,几乎都想不起那人是谁来。

    崔内侍躬身回道:“圣人,老奴已经秘密拘押了杨美人,她已承认那只鸩鸟是她秘密豢养的……”说着,崔内侍把这段时间的调查结果双手呈给李治。

    李治翻来覆去看着手上的一页纸,上面详细记录着杨美人如何私下豢养毒鸟,如何企图用鸟毛对徐昭容下毒,结果她教唆的那个小宫人不知怎么回事,把本该给二十二娘的羽毛给了贺兰小娘子……

    “罢了……”李治丢开那页纸,揉了揉眉心,淡淡道:“既然你已经查清楚了,那就按宫规处置吧,念她生育皇子有功,就赐她一杯鸩酒,留个全尸吧……”

    “谨遵命。”崔内侍脸上依然没有半分波动,行礼完毕就要退下去执行任务。

    不想,李小九陛下又把他叫住了:“你处置完人,就立刻送尸体去化了,对外就说杨美人暴病身亡好了,不要引起皇后和贵妃的注意。”

    崔内侍听到李治这话,不由停下退出去的步子,迟疑道:“老奴不敢隐瞒圣人,只怕皇后和贵妃对此事已有所行动,皇后那里也许暂时还开始查探,贵妃那里应该已经查到杨美人了……”

    “该死!”李治闻言,狠狠地一拍小几,回头对崔内侍道:“你使人盯好她们,一旦皇后和魏国夫人动用那些东西,立刻把人拘了,一定要抓个人赃俱获!”

    “谨遵命!”这次,崔内侍脸上终于出现一丝敬畏之色。

    他老人家伺候了李二陛下大半辈子,什么事没见过,但像李小九陛下这么年轻就这样能屈能伸的圣人还真没见过。

    他想,这宫里宫外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宽厚仁慈绵软的李小九陛下其实是个心狠手辣的果决之辈,与李二陛下相比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杨美人的忽然病逝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后宫中几位身居高位的娘子的注意,毕竟杨氏一直不得李小九陛下宠爱,即使生了儿子也没能搬出掖庭宫,死了也就死了吧……

    王皇后为了昭显她这个皇后的贤良,向李小九陛下请求了对杨美人的追封,结果李小九陛下没有半点回应,王皇后也就不做理会了,草草安排了杨美人的丧仪。

    整个后宫没有几个人与杨美人交好的,她这一死就跟一片枯叶从树上落下一样,根本没什么人关注——大概真正伤心的只有她的儿子三皇子李上金而已了!

    眼看新年将至,宫中又发生了一件后妃死亡事件。

    这次死的却是太子的生母刘妃,死因竟是饮用鸩酒而亡的!

    朝野上下闻讯莫不震惊。

    太子李忠在东宫听闻噩耗,当即哭倒在地,几欲晕厥,见者无不恻然……

    249第 249 章

    第十六章改元19

    太子的身世宫里宫外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虽说他如今已认在皇后膝下,却与生母刘妃的感情十分深厚。

    儿子成了未来的圣人,与刘妃交好的人,谁不说她是苦尽甘来了,福泽绵厚?

    可是,刘妃却死了,还是自己饮毒酒身亡的,这样荒谬的事情,太子李忠又怎么肯接受呢?!

    不必他上书,东宫的属臣就向李小九陛下进言,要求严查刘妃死亡一案。

    结果不等李小九陛下回音,王皇后和萧贵妃就联袂向李小九陛下举报,说刘妃正是上次毒害武昭仪母子/女三人,导致小公主被害的元凶,因为罪行败露,是畏罪饮毒自尽的!

    这个结果让一干要求严查凶手的大臣都傻了眼,尤其是中书令柳奭。

    其实,柳舅舅一直认为中秋节武昭仪中毒事件就是他外甥女王皇后干的,虽然后来王皇后母女一直极力否认,柳奭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改变。

    现在,太子生母刘妃骤然被毒死,又是死于鸩毒,而王皇后又把中秋节那件事故推到了刘妃身上,柳奭对王皇后母女的怀疑就更深了!

    说刘妃就是下毒的主谋,那可真是死无对证了!

    这一箭双雕之计怎么看都对中宫大大有利……

    就算李小九陛下再怎么猜忌中宫,在各种人证物证面前,也没有丝毫办法,只能顺势将谋害嫔妃、皇子、皇女的罪名按在死去的刘妃身上……

    而李小九陛下确实也这么做了。

    他没有拆穿王皇后和萧贵妃的诡计,是因为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

    不过,王皇后虽然除掉了挡在自己与太子李忠之间的刘妃,却也因此斩断了李忠对她的那丝好感……

    而萧贵妃却在这次事件中占了偌大便宜,因为王皇后除掉了刘妃,不但皇后与太子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她在这宫中也少了一个潜在的劲敌!

    没了刘妃,这宫中育有皇子的妃嫔就剩她跟武昭仪了,与皇后联手势在必行!

    宫中最大的一对冤家死对头居然和解了,还亲亲热热跟姐们一般,不得不说跌破了无数人的眼镜。

    李治听了王内侍对王皇后与萧贵妃成日如漆似胶、形影不离的描述,只是报以一声冷笑。

    转头,李小九陛下就把中书令柳奭传了进来。

    “柳相近日可是能高枕无忧了吧?皇后如今可真成了太子之母,日后柳卿大约也能有如朕之国舅今日之威了~~~~”李小九陛下似笑非笑地来了一句。

    “朕倒该恭喜柳相了~~~~~”

    刚刚谢了座的柳奭听到这么一句满含暗示的话,差点双膝一软扑倒在地。

    我擦!

    圣人您这是神马意思啊?!

    “圣、圣人……老臣…老臣……”柳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脸惶恐地立在那里。

    李小九陛下却笑得十分温柔,摆摆手道:“柳相还不快坐下?”

    “朕常听人说外甥肖舅,朕看呐……皇后跟柳卿你差得远了……朕相信,柳相你对朕是一心一意忠贞不二的,对不对?”

    刚坐下的柳舅舅闻言忙又爬起来跪好,表忠心:“老臣对大唐社稷忠心耿耿,对圣人您……”

    李治笑着打断柳奭的话:“柳相你这么紧张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朕只是这么一说,柳相你这么忠君爱国,不必放在心上,只是皇后她……”

    “皇后她对圣人您敬慕有加!”柳奭忙道。

    李治听到这话,只是‘呵呵’而已,就把话题扯到了柳相公家的子女上了。

    “朕听说柳相家中有三个嫡子是个嫡女,实在是令人羡慕啊!

    柳奭闻言,连称不敢:“几个犬子不堪大用,平日里老臣在朝中,家里多亏老妻管教……”

    “令夫人倒是个能人……”李小九陛下赞了一句柳奭的夫人,又道:“朕听说令夫人所生的三个嫡子年岁都比下面的庶子大上许多,看来柳相的夫人倒是个多子多福之人,倒不用抱养庶子继承香烟……”

    柳奭越听这话越不是滋味,这李小九陛下明里像是在夸奖他夫人,暗中明明是在讽刺王皇后不能生孩子,靠着抱养别人的孩子巩固地位。

    柳奭心里苦涩万分,论理,这些话李小九陛下该向王氏一族的人抱怨才对,可谁让王皇后对他,比对自己的族人还要亲呢……

    所以,李小九陛下才会这样明里暗里地敲打他!

    他们柳家前世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啊!

    李治见柳奭一副几欲晕倒的样子,便大发慈悲放过了他。

    “天色不早了,朕就不留柳相了……”李治让王内侍把柳奭送出了两仪殿。

    刚出大殿门,柳相公就脚下一软,险些跌了一跤。

    “矮油~~柳相公您可看好脚下哟~~~”王内侍见状,不由笑道:“您可是当朝宰相,可别只顾着看前面,到时候跌个鼻青脸肿可就不美了!”

    柳舅舅听到王内侍这阴阳怪气的话,不由一惊,正待要细问缘由,不想王内侍已经一甩拂尘回转身去了……

    柳奭的背上原本就完全汗湿了,被冬天的小风一吹,只觉一阵透心凉!

    回到家中,柳奭就称了病。

    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柳奭每晚都辗转反侧,他生怕王皇后母女所做的事被圣人发现了,到时候大祸临头,他柳氏一族顷刻之间就覆灭了!

    身心交瘁的柳舅舅终于抵抗不过心里的恐惧,写了一份辞呈送到李小九陛下案前。

    李治看到这份辞职表的时候,嘴角不由勾起一弯笑纹:时机到了!

    -------------------------------------引喵入室的分割线----------------------------------------

    李小九陛下这边在为他心爱的阿武上位铺路的时候,小吴同学在乡间过得逍遥自在,甚至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

    正当她感叹日子过得实在无聊的时候,一个俊秀无比的青年不小心闯进了她的宅子……

    李治给吴诩在京郊行宫整整留了五百个精锐侍卫,等闲人根本无法靠近行宫的,更不要说登门拜访了。

    这日也真是巧了,吴诩因为闷在屋子里久了,就想出去透透气。

    于是,杨氏就把她包得严严实实的,用小软轿抬着她到了院子中央坐下晒太阳……

    这京郊行宫说是行宫,毕竟还是个农家大院而已,即使围墙又增高了两三丈,守卫把守的密不透风,也挡不住院子外面的声音传进来……

    就在吴诩一面晒着暖洋洋的阳光,一边抿着热腾腾的甜汤,一边欣赏着墙角一簇打苞的腊梅花的时候,忽然就听到墙外一个清朗的声音传了进来。

    “溪深路难越,川平望超忽。极望断烟飘,遥落惊蓬没……”

    这是一首咏景抒情的五言诗——这个时代,许多诗人都偏好这种题材诗句

    吴诩乍一听这诗句,脸上不由露出古怪的表情。

    虽说小吴同学本是工科男出身,可在高中时也少不了常常被考到古诗词解析的题目。

    那个时候的某人只要一听/看到唐诗,脑海中就会自动跳出来一段解析诗词意义的语句来:这首五/七言诗用词新颖,意境深远,暗含悲凉不平之意,描述了作者此时a¥≈ap;……的心情……(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这段痛苦的历史直到他上了大学不用再学语文、历史之后才结束。同时他对那些喜欢用吟诗作对的方式勾搭妹子的文科男最看不上了。

    可到了这里之后,她不幸当了后宫中最需要文武双全的才人,被小徐妹子填鸭式的教育折腾了一通,不但字练得越发好了,连打油诗也能做上两首了。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

    小吴同学自己作诗的水平比较菜鸟,可鉴赏古诗词的水准还是不错的。

    她一听墙外的人的诗句,就觉得此人文采不俗,绝非普通乡野村民,于是就让阿韦出去传话,要两个侍卫去把那个吟诗的人找来……

    唐代民风开放,并没有男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说法,即使吴诩现在身为嫔妃,也不是不能见外男的。

    而杨氏也不是个古板的人,听吴诩的意思,是觉得墙外吟诗的人颇有才华,也不由动了好奇心……

    至于阿韦等宫人,心思也跟杨氏差不多——吴诩很少称赞他人的诗词书画,对宫廷应制之作更是嗤之以鼻——所以,这些妹子们也很好奇啊!

    至于小顺子和李弘小朋友之流,直接被剥夺了话语权。

    二胖同学已经吃饱喝足了在呼呼,同上忽略不计。

    吴诩一直到相信‘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虽说在这个时代,举国上下各种优质资源都集中在了皇室和世家手里,可民间庶族也是出了不少了不起的人物的!

    远的不说,像李二陛下时期的马周就相当不错。

    李小九一直希望能够自己随心所欲取天下之士,可眼下科举考试制度还不够成熟,许多中榜的人不是跟那些大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和朝中大佬关系不错……

    如今的科举制度根本还没有形成唯才是举的取士制度,归根结底还是世家在作怪。

    新的事物的出现,难免会引起旧的势力的抵抗,可是吴诩是知道未来走向的新世纪人士,知道魏晋以来的取士制度终将被科考所取代!

    可是,这一成果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取得的。

    这一点,是吴诩和李治的共识。

    要打破世家垄断官场的坚壁,只有想办法引进大量的庶族人才,此外还要想办法提高杂学人才的地位才行!

    吴诩没有见识过清末的八股文,可大概也知道,考试这种取士手法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如何使得科考取士不变成应试教育也是一大难题……

    当然,这些问题还比较远,眼下,吴诩比较担心的是李小九能不能顺利推行两科考试制度呢!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世家的势力虽然远不如魏晋时期,可对寒门庶族晋升朝廷的阻碍还是非常大的!

    这不,小吴同学还真从一首咏景的诗里听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