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09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09部分阅读

    则天楼什么,真的不是穿越人士想出来的名字吗?

    难得李小九今天心情好,吴诩也不想扫他的兴,就跟着他去参观据说是用来观赏献俘仪式而专门建造起来的‘则天楼’。

    ‘则天’有齐天之意,一座楼阁而已,取了这么个名字,实在有些夸张。

    但当吴诩真正见到了‘则天楼’,才知道是她孤陋寡闻了。

    则天楼说是楼,其实应该算一座小型的复层宫殿,占地约有八百多平米,主楼高十二米,包括一座正殿,四间偏殿和一个楼台大殿,雕栏画柱、回廊台阁无不美轮美奂。

    李小九携着吴诩的手,带她登上了最上面的大殿,从那里可以看到行宫外的巨大广场和远处的洛水青山…………

    “媚娘,你看……”李小九陛下迎风而立,微微一抬手,颇有种指点江山,准备接受万人膜拜的志得意满。

    可小吴同学十分十分煞风景地来了一句:“圣人,您还是仔细别吹着冷风,到时候着凉了就不好了=。=”

    李小九陛下满头黑线的收回手,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对吴诩道:“媚娘,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万里河山,我只愿与你共享…………”

    吴诩听到这话,嘴巴张了半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立在两人身后的,是一大一小两个穿着皇子服饰的小男孩,两人听到李小九陛下的这句话,也露出动容的神色。

    小一点的那个男孩,仰头静静地看着他的兄长半晌,忽然严肃道:“阿兄,我以后一定会一直帮你的!”

    大一点的那个男孩闻言,笑得十分开心,摸摸弟弟的头,重重地‘嗯’了一声。

    显庆二年十一月,邢国公苏定方带着原百济国主扶余义慈、太子扶余隆等十八人献俘于则天楼下。

    这是一场炫耀国威的政治秀,因此当天出席献俘仪式的不仅仅只有大唐的帝后、大唐的文武百官以及作为阶下囚的原百济国诸人,还包括在东西突厥旧地建立起来的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昆陵都护府和濛池二都护府以及二十三个都督府的行政长官,另有吐蕃、吐谷浑、波斯、倭国等十数个大小国家的使臣观礼…………

    李治在则天楼上居高临下看着被绑得像个粽子似的的百济前国主扶余义慈,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国主有今日,可曾想过当初朕遣使劝解之言?”

    这话说得是挺冠冕堂皇的,不过也是百济自寻死路,自以为隔着高句丽和新罗,大唐的军队一时半会儿打不到百济的土地上,所以心安理得地做高句丽的帮凶,趁火打劫吞了新罗不少地盘。却不知,苏定方这货不是普通人,竟然直接乘船漂洋过海来揍人了!

    所以,百济亡国亡得真不冤!

    那扶余义慈匍匐在地,口称‘万死’。

    至此,这场政治秀的高a潮来了…………

    288第 288 章

    第二十章征伐 o8

    历来亡国的君主被献俘到他国,下场也就两个,要么当场被咔嚓了,要么被封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拘禁到死。

    以李小九陛下的仁慈之名,扶余义慈的下场显然是偏向第二种的,何况苏定方那货莽撞归莽撞,却颇合李小九陛下心意地把留在半岛上的扶余氏其他血脉全部咔嚓了……

    这样一来,饶恕扶余义慈一家的性命就更显得皇恩浩荡了。

    于是,李小九陛下象征性地对扶余义慈侵略大唐属国的恶劣行径责备了几句,就‘宽宏大量’地饶恕了扶余义慈及其家眷的性命,还封了扶余义慈一个公爵,并在洛阳为其建府居住。

    这道特赦令一下,大唐的文武百官都山呼‘万岁’不已。

    扶余义慈及其家人、遗臣也面露感激涕零之色。

    至于其余观礼的他国使者,见大唐天子这么轻易地饶恕了扶余义慈等人的性命,面上的神色都相当精彩。

    还是那句话,能当外交使臣的人,那都是人精!

    能参加献俘仪式的使臣,那都是早就看透了这是一场政治秀的人精。

    别看扶余义慈一家三口都保住了性命,还受封高位,可以在大唐的繁华之都安身立命,可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使臣,早就打听到了扶余氏其他血脉的悲惨遭遇了……

    眼前这个向大唐皇帝献俘的苏定方,可不就是亲手喀嚓掉扶余氏众人的罪魁祸首吗?

    扶余义慈一家即使保住了性命又如何?

    在大唐老死了还算好的,说不定日后还要落个像李后主一样的下场呢,啧!

    一群使臣都面露敬畏之色,只有倭国的使者神色有些莫测。

    这次参加献俘仪式的倭国使者并不是特地从倭国赶过来的,而是两年前就在长安学习的遣唐使。在大唐出兵百济之前,倭国使者曾想借机回国的,却被李小九陛下借口近期海上行船不安全为由,大力挽留了下来——说白了,李小九陛下这一举动就是软禁,免得倭国把大唐的出兵的军事情报传到半岛那边去,破坏了唐军剿灭百济的大计。

    如今,百济已灭,被迫看了一场政治秀的倭国使者,估计心情郁闷得可以……

    吴诩立在李小九身旁,她的目光一直在观礼的使臣身上,而倭国使者则是她重点关注对象。只是倭国使者一直低着头,让她看不清

    “阿武,你不用盯着倭国使臣了……”李治忽然转头笑眯眯地来了一句:“我已经让外事部下令,下个月就准许他们回倭国去!”

    吴诩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看来李小九是要对小日本动手了……

    不过,现在应该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吧?

    “九郎,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吴诩虽说一直存着干掉小日本的心思,可如今新罗、百济刚刚到手,各路反唐势力还层出不穷,帝国大军一时半会儿也分不了兵。而高句丽虽然大伤元气,无力大举进攻,可也不得不防备泉盖苏文出动小股部队马蚤扰唐军。

    在半岛局势还没稳定的时候,如果再出兵倭国什么的,似乎不大妥当吧?

    李治见吴诩一脸犹疑,只是一笑,凑到吴诩耳边轻道:“你放心,我已有准备,不会师出无名的!”

    吴诩被青年的呼呼热气吹得忍不住一缩脖子,不悦地瞪了他一眼。

    “我不是担心这个!”如今的大唐跑去揍个小日本,连借口都不用找好吧?!

    只凭倭国还收留着百济的王子这一条,大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渡海去要人了,倭国要是敢不给,那就直接可以开打了!

    何况,据倭国那边的细作表示,倭国女皇齐明已经开始对百济质子扶余丰进行笼络,不但为他行了冠礼,还许配给他一名本国的贵族女子为妻。看样子,再不用多久,不用大唐向对方要人,倭国那边也会打着送那位百济王子回国复位的幌子,进攻半岛的!

    两国之间的一战是难以避免了,可吴诩不希望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狮虎搏兔,亦尽全力!

    在吴诩的潜意识里,倭国这个国家不将其斩尽杀灭,是根本不行的!

    不是她对这个民族有什么偏见,而是所有的现代中国人都存在的一种心结……

    所以,吴诩一直在留意倭国的动向,也早就让薛仁贵部悄悄移军到半岛的东边海域严正以待了。

    可眼下吴诩最担心的还是新罗、百济那边的战后重建工作。

    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苏定方这老小子就知道打打杀杀的,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百济、新罗两国的主力军队,却并没能把残留在两国土地上的其他势力给一并消灭掉,接下来的扫除残匪和安民执政工作是十分棘手的!不但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得选好镇守的人员,如果派去的官员不够狡猾,不会大忽悠,说不定会被当地的土著赶出来的吧=。=

    话说,当年总工程师是怎么处理香港问题来着?

    想到这里,小吴同学脑中忽然灵光一闪,有了一个好主意。

    中秋之后,李小九陛下连下数道旨意。

    其一是,将百济旧地归为大唐领土,设置熊津(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马韩(今韩国全罗北道益山)、东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德安(今韩国忠清南道论山市恩津面)、金涟(不详)五个都督府,分别由王文度、来济、苏定方、刘仁愿和薛仁贵五人领都督一职,各自讨伐百济残余抵抗势力;

    其二是,在新罗旧地设东海都护府,由程名振任大都督,重新划分新罗旧地的行政州府,每个州府由一名大唐官吏和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共同理政。重金招募新罗青壮,分散加入大唐军队,参与维护地方治安;

    其三是,遣使到高句丽,撤销大唐对高句丽国主的册封,命其为侵犯新罗一事赔罪赔款;

    最后,李小九陛下又下了一道旨意,晓谕大唐周边所有邻国属国,旨意表示,大唐皇帝是宽厚仁慈的,但是所有侵犯大唐帝国利益的人或者国家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千万别有侥幸心理,否则百济就是现成的榜样!

    各国使者接到这道谕旨,都有些胆战心惊,纷纷表示不敢对大唐有所冒犯。

    其中,吐蕃的使臣第一个表态:吐蕃必以大唐天子的马首是瞻,若有他国不听号令,他们吐蕃当第一个出手教训之!

    吐蕃这次前来观礼的使臣是大唐的老朋友禄东赞,他前不久才在大唐使者团的帮助下,弄死了政敌,执掌了吐蕃的军政大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说出这样话来,也不算毫无倚仗!

    其实,以禄东赞如今的身份,不需要,也不应该亲自来大唐为使的,但不知道李三郎给这位‘极度仰慕中原文化’的帅大叔灌了什么迷汤,竟让他放着刚刚搞定的吐蕃内政不管,屁颠屁颠地送大唐使者团一道回了长安,还一来就舍不得回去,非要住到过年才走!

    对于吐蕃的第一个示好,李小九陛下自然是十分满意,当即赐了禄东赞一个大唐荣誉爵位,以示嘉奖。

    其他小国的实力远不如吐蕃,更毋论是大唐帝国,当然是跟在吐蕃后面唯唯诺诺,奉承不已。

    倭国使者一如既往地表现得比较低调,等李小九陛下允许他们离开后,也等不及领取赐给他们的圆酥饼,连夜返航回国了。

    其余大小国家的使者也纷纷离开洛阳,赶着回国报告这次出使所见所闻的重大消息。

    只有吐蕃使臣禄东赞没有走,如他所言的那样,他还真的留在了洛阳过年。

    新任的中书令李喵同志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十分淡定地向李小九陛下推荐了长孙诠到洛阳接手他的工作,自己则申请调回长安坐镇中书省值班去……

    早就看某人不顺眼的李小九陛下,见小李相公竟然主动要求回长安坐班,哪有不依的道理,当即赐了车马仪仗,把人送走了。

    洛阳行宫徒然少了一个美貌郎君出入,再加上皇太子殿下也开始不明原因地低气压,宫人们都表示压力很大=。=

    吴诩近来因为肚子里的小包子一直动得厉害,身体也疲乏得不行,只好放下手头的政务,在行宫安养,倒是没听到什么奇怪的八卦。

    这次来洛阳,杨氏并没有一起跟来,说是要在长安给武敏之相一门好亲事,等明年大郎除了母孝,就可以成亲了。

    吴诩也不知道该不该劝劝杨氏,是不是等大郎弱冠之后再考虑婚事啥的呢?

    其实,这次武敏之从吐蕃回来,吴诩就私下里问过他,对娶亲这件事是个什么看法……

    结果,不出她所料,那个冰山小子对追妹子没啥兴趣,反而一心想去军前杀敌= =

    以武敏之的身份完全不用跑去边疆打仗挣功勋升级的……

    好吧,男孩子有点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可这小子偏要去安西都护府当兵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这小子已经看出了吐蕃日后必定会成为大唐心腹大患的迹象了?

    不说吴诩为了武敏之的想法疑惑不解,却说李小九陛下忽然接到从熊津都督府传来的一个坏消息:刚上任不足两个月的首任熊津都督王文度被人刺杀了!

    289第 289 章

    第二十章征伐o9

    熊津都督府是大唐在百济旧地建立的五个都督府里最大的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军政要地。

    因为熊津都督府所辖的地域正好包括了原百济的都城以及熊津江口等重要的军士据点。

    可以说,如果熊津都督府失守,那么在半岛的南北交通就会被完全切断,唐军就会陷入南北夹击的窘境。更可怕的是,熊津府还是贮存粮草的重地,如果失守,在南部的大唐军队就会失去补给,不攻自破!

    而被李小九陛下委以重任的熊津都督府大都督王文度,也不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他在贞观十九年时就跟着李二陛下远征辽东,当时他以水军行军副总管身份和程名振征一起攻克卑沙城。

    其后几次大唐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他都颇有功绩,因功累官至兵部尚书。

    而上一次李小九陛下为了剪除留在京城掌管禁军的元老党程知节,故意派其出征西突厥,任葱山道大总管,而给程知节当副手的副总管就是王文度。

    葱山道行军本身就是李小九陛下为了调走程知节所设的圈套,副总管王文度便是李小九陛下安插在军中的钉子,为的就是能让程知节犯错。

    后来,葱山道军事行动在王文度的干预下,果然失败了,长孙无忌等人定要诛杀延误军机的王文度,还是李小九陛下奋力保住了他的性命,把给自己背了黑锅王文度贬为庶民就罢了……

    对于忠心自己的臣子,李小九陛下当然是不会忘记的,这次百济被灭,百事待举,他首先就想起了这员老将来,直接将其起复为左骁卫大将军,领了百济五都督府里最重要的熊津府。

    为了不让王文度的工作难做,李小九陛下还特地把与之有些嫌隙的苏定方‘扣留’在了洛阳进修,只让苏定方的副将暂领东明府的军务。

    谁知,李小九陛下刚把精选出来治理百济的青年官吏送上去半岛的大船,半岛那边就传来他的心腹干将王文度噩耗,还是被人刺杀致死的!

    李小九陛下非常愤怒,当即留把在洛阳的几个政事堂相公和远在长安的小李相公都传唤了过来。

    留在洛阳的几位政事堂相公来得比较快,分别是杜正伦、长孙诠和薛元超。

    三人之中薛元超的年纪最轻,但出身却是相当不凡,其祖父是隋朝文学泰斗薛道衡,其父薛收在李二陛下为秦王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左右,薛元超本人三岁丧父,九岁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十六岁时尚了李二陛下的一个侄女和静县主为妻,而他的长子薛曜就是二十三娘的新婚夫婿。

    因此,薛氏不但是个书香世家子弟,还是与李小九陛下关系比较近的宗亲。

    与长孙诠一样,薛元超在李小九陛下与长孙舅舅对峙的那段时间就果断地选择了投靠皇帝陛下,而他的投诚也让薛氏、韦氏、杜氏等一些世家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使得原本站在长孙舅舅身后的一些小世家,都弃暗投明成了帝党。

    于是,李小九陛下投桃报李,把薛元超从御史台拎出来放到了门下省,今年新春,李小九陛下再次下旨,提拔他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

    三人听完百济那边传来的奏报后,好一阵沉默。

    杜正伦作为三人之中年纪最长,执政经验最丰富的前辈,首先开口道:“熊津府乃百济五府之首,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守之!老臣以为,圣人可命先前剿灭睦州逆贼的归德大将军崔义玄赴熊津为都督……”

    杜正伦这建议十分中肯,而他推荐的崔义玄也是李小九陛下和皇后娘子亲手从地方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忠心和品性方面都十分可靠,战斗力也十分强大,理论上来说,派此人去镇守熊津府,算是万无一失的!

    不过……

    “朕记得这崔公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吧?”年纪太大了,万一挂在半道上可肿么办?

    李小九陛下的顾虑,让想要附议杜正伦的长孙诠和薛元超二人都把原来要说的话都吞了回去。

    君臣四人默半晌,薛小相公忽然道:“即便崔公身体无碍,但远赴重洋,所费时日颇久,恐生不测!微臣今日听兵部战报,说是百济偏蔽之处有妖僧道琛、遗臣鬼室福信和匪盗黑齿常之作乱,企图拥立倭国质子扶余丰为王,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