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30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30部分阅读

    位子估计坐不长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子换人了!

    老许这个人的性子,实在是很符合曹操《观沧海》里的一句话: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当年他在翰林院和弘文馆坐了近三十年冷板凳,一有上位的时机就毫不犹豫扑过去,死心塌地跟着羽翼未丰的李小九陛下跟长孙舅舅小团体顶牛,年近古稀还惦记着拜相入阁,结果还真给他实现了愿望。

    如今,他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没能当上帝国的首相吧。

    这储君一换,以许敬宗这广场老油条的智慧,自然能猜到朝廷中枢的格局要变了,他也想努力一把,在退休之前过一把首相瘾。

    可谁知竟遇上了这么个心思深沉的祖宗。

    人人都说新太子李贤谦虚好学,沉稳踏实,虽然总是沉默寡言,但不论处理庶政还是决策军事都甚是妥帖,让许多老臣都赞不绝口。

    可许敬宗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太子殿下简直是头小狼崽子啊!

    说句难听的,会咬人的狗不叫,他怕的就是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主上。

    “这相位阿舅怕是坐不了很久了,你们呀,还是赶紧清一清首尾,免得被人拿住把柄!”许敬宗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按照之前的想法,趁着现在还有退路,赶紧急流勇退。

    他可不比李绩老狐狸有大把军功护身,还不如趁着李小九陛下这个仁君还能做主的时候退下来给新人让位,这样还能给家中几个不肖子留个好出路。

    王德俭闻言不由大惊:“阿舅这是什么话?”这事情难道已经严重到要辞官了吗?

    他怎么完全摸不着头脑啊?!

    “阿舅,你若是顾忌太子,也不必如此吧……”

    许敬宗摇摇头,道:“如今这位太子可不是好相与的,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他。”

    “阿舅想要辞官,却也不只是为了太子……”

    许敬宗也不瞒着王德俭,他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大器,长子更是因为与他的妾室私通而被他厌弃,所以许敬宗对这个外甥的齐王还是很高的,就把他为什么要隐退的原因简单地跟王德俭说了一遍。

    “李三乃天后心腹,此人才华横溢,机敏无双,又无家世之累,无氏族之绊,故二圣不以其年少,委以首相之位,而朝臣中莫有反对者……”

    “魏叔玉、长孙诠、薛元超之流,才能出众,更是二圣之亲眷……”

    “而新晋的许圉师,又将与武氏联姻……”

    许敬宗先将如今在相位的几个人重点任务跟自家外甥分说了一番,着重点出这几人跟二圣的亲厚关系。

    “天皇是个重旧情的人,这也是阿舅这么多年备受重用之故……”许敬宗就是摸透了李小九陛下的心肠,才能屹立于朝堂这么多年,从无贬谪。

    可如今形势不同了,眼看着二圣已经打着大力培养太子的主意,却并没有让他挂东宫的职,许敬宗就知道他该想想后路了。

    “太子不是等闲人物,你日后跟二郎可要仔细了……”没了他这个当相公的阿舅照拂,王德俭的仕途也许不会想之前那样畅快,可至少能够保住身家性命了。

    王德俭一向敬重他这擅长揣测帝心的阿舅,当即也不敢再多言,忙应了许敬宗的告诫,然后匆匆回去了。

    许敬宗不由叹了一口气,深恨自己为什么不能生一两个像魏叔玉、薛元超这样争气的儿子呢?就是在有一个女儿也好啊!

    看看人家许圉师,就是养了一个好闺女,被周国公选上了,这前途就无可限量了……

    唉……

    不说老许同志万分羡慕许圉师养了个好闺女,却说许家正为他家的小娘子与周国公的婚事又起波澜而发愁呢。

    366第 366 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

    19

    原来,之前因为太子李弘忽然薨逝之故,武敏之要求暂缓他跟许氏的婚事。

    许圉师自然没有异议。

    可是,许圉师的娘子王氏心里就十分不痛快了。

    这王氏是太原王氏的旁支之女,平日里颇为傲气的,她原本就看不上武氏,又颇为疼爱唯一的女儿,对于武敏之三番两次要求推迟婚事的举动自然是非常不悦的。

    其实,说起来两家到现在也还算不上亲家。

    因为之前武敏之虽然选了许氏,许圉师也许了婚,可那都还是口头上的事,至于托媒提亲这些基本步骤一件都还没来得及做就先后发生了武敏之与准太子妃杨氏的绯闻以及太子忽然薨逝事件……

    所有人都焦头烂额的,哪有心思找什么媒人,提什么亲呐!

    而且,武敏之那时还想为了李弘的名声,亲自解决那个杨氏……

    这事虽然只是武敏之口上那么一说,可也没刻意隐瞒,长安城的不少贵妇很快就知道了。

    于是,王氏也知道了!

    这可把王氏给气坏了,扯着他家相公,要他回绝了武氏这桩亲事。

    许圉师怎么可能依她,而且女儿也表示相信周国公的人品,王氏也只能作罢。

    之后,荣国夫人杨氏亲自上许家来致歉,王氏才稍稍平复了一点怨气。

    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孝敬皇帝崩逝一周年过去了,民间可以恢复婚嫁之际,又出事了!

    那个曾经跟周国公传过绯闻的杨氏女居然声称已经怀了周国公的骨肉,不让她嫁进周国公府她就只好去死了!

    这下不但王氏气爆了,连武妈妈也勃然大怒,直接冲到杨家去砸场去了。

    杨思俭真不知道自己前世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居然养了这么一个坑爹的闺女。

    先前女儿不愿进东宫,还跟周国公发生了瓜葛,他就已经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好在二圣疼爱太子,也不愿周国公的名声受损,就把这件丑闻强硬地压了下来,只是将他家闺女踢出了选妃名单而已……

    原本这件事只要等风头过了,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谁知他家闺女还不消停,几次私自跑出门去周国公府堵人……

    结果却听说周国公已经决定求娶许氏女为妻的消息。

    杨氏回来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总算安静了。

    本以为这事就这样了结了,谁知之后太子会忽然薨逝……

    武敏之又因此推迟了与许氏的婚事。

    然后,忽然有一天,杨思俭听他女儿笃定的告诉他:周国公一定会娶她的!

    杨思俭本来还以为他家二娘又在痴心妄想了,可眼见着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他就知道不对劲了!

    二娘居然怀了武敏之的孩子?!

    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来的,尤其是吴诩和李小九。

    吴诩真的要气死了。

    武妈妈风风火火冲到杨府想要大闹的,可看到那个肚子已经大了的杨氏,再听她说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武妈妈立刻就哑火了。

    回来就跟吴诩哭。

    吴诩原本心情就郁躁,一听说自家侄子把人家闺女的肚子都搞大了,气得立刻把武敏之拎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先臭骂了一顿。

    武敏之一直沉着脸没吭声,也不自在想什么。

    “阿娘,这里面怕是有什么误会吧?”跟着武敏之一起回来的李弘兄妹显然不相信武敏之会是那种始乱终弃的人。

    李弘是因为跟武敏之兄弟多年了,十分笃定他的品性。

    而小三娘根本就觉得她这个表哥完全不像是会跟女人胡乱厮混的人。

    吴诩见李弘还帮着武敏之说话,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她肚子都大了,说出来的时间地点都对得上号,不是大郎做的,还能是谁?”

    根据杨氏女的说法,又有不少人为证,不管武敏之有没有碰过她,她这肚子里的孩子都跑不掉要赖在武敏之身上了!

    “你不是说你没碰过她吗?!”这是吴诩最疑惑的一点。

    之前听说杨氏女对武敏之围追堵截过很多次,搞得武敏之都有些狼狈,有时候还不得不虚与委蛇一番。当时,吴诩还挺佩服这妹子的勇气的,现在想想,这妹子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

    居然敢赖她家武大郎当便宜爸爸!

    不想,武敏之在沉默了好一晌之后,居然道:“那孩子应该是侄儿的……”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他。

    武敏之脸上的神色未变,但眼神却如千年寒冰一样冷。

    显庆八年冬,周国公武敏之在长安大婚,新娘却不是之前传说的右相许圉师之女而是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

    这其中的缘由,长安上下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可久在上层圈子里的人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周国公夫人换人这样的话题竟是一点都没有鉴于市井。

    所有的报刊都只简单的刊登了一下周国公要成婚的消息,连国公夫人的家庭背景都没提。

    之后的婚礼也比所有人预想的要低调多了。

    荣国夫人仅在周国公府上摆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了一下武敏之的上峰和军中同僚,连政事堂的相公都没请。

    倒是太子李贤专程来周国公府上坐了坐,顺带送来了天皇天后和几位皇子皇女的贺礼。

    还有一个就是不请自来的小李相公。

    不知怎么的,小李相公这天心情似乎很不错,笑得比新郎官周国公可开心多了。连有人壮着胆子询问小李相公什么时候也请他们喝喜酒这样的话,他都不以为忤。

    这长安上下谁不知道,小李相公当年出头重修氏族志,可把一干世家大姓都得罪完了,甚至扬言,就算让家中的小娘子终身不嫁,也不嫁给李三郎。

    小李相公却毫不在意,也放出话去,他还偏就非一等世家的娘子不娶其他的连公主都免谈……

    这下可杠上了。

    于是,这么多年来,小李相公一直是长安城数一数二的黄金单身汉,但却没有哪家官媒敢给他做媒的。

    世家为了争一口气,哪肯把闺女嫁给他,而小李相公也不在乎娶不到娘子,倒是跟教坊的不少头牌娘子打得火热,平日里也总住在宫中崇文馆的小院子里,倒是少了许多琐事。

    今天武大将军成亲,小李相公原本该是在女方那边吃酒的(因为武敏之同学这边根本没请他),却不知这位相公犯了什么抽,居然跑男方这边来了。

    满大厅的来宾都是五大三粗的军中汉子,徒然来了个面若好女的俏相公,喧闹的气氛忽然像是沸水之上叫了一瓢凉水一般,忽然安静了下来。

    迎宾的是武敏之的副将,他一见小李相公来了,慌忙将他请到上座去。

    小李相公也不推辞,拜见了太子殿下之后就直接坐到了贵宾席上,自顾自捏着酒盅喝起酒来。

    不一会儿,一身红衣的新郎武敏之出现了,看起来是刚刚更衣过的——就算武敏之身为国公,在迎亲的时候也逃不了被新娘的亲友用秸秆抽打的这一流程。

    众人见武敏之回来了,就知道新娘子已经接到了国公府外了,原本想打趣新郎官两句的,可看青年的神色十分冷漠,完全看不出今天是要成亲的样子,众人也不敢放肆。

    “微臣拜见太子……”武敏之向太子李贤行了一礼,又向代表李绩老爷子来喝喜酒的李敬业招呼了一声,这才看到也是一身绯衣的小李相公。

    武敏之愣了一下,随即冷着脸对李三郎道:“李相公莅临寒舍,敏之不胜荣幸。”

    李三郎却含笑不语,只是举了举酒盅。

    武敏之目光微微一闪,正要开口,却听太子李贤已经插口道:“阿兄,新妇就要倒了,你还不去准备?”

    正说着,就听司仪在外高声道:“新妇到————”

    意思鼓乐齐鸣,喝彩之声宛如雷鸣。

    就见一身大红的新娘在两位贵妇的搀扶下缓缓进了大厅……

    李贤看他家表哥也不知在想什么,根本没有上前去迎新娘的意思,忙推了他一把,低声道:“阿兄,你可别忘了你说过什么!”

    这话,李贤似乎也没打算避着李三郎说,说完之后他还略带深意的看了后者一眼。

    李三郎是什么人呐,哪会跟一个在他眼里,连毛都没长齐的少年置气,他只是哼笑了一声,然后看向已经快走到武敏之跟前的新娘子……

    时值隆冬,新娘子穿的喜服十分厚实华丽,一时也看不出这女人已经怀了孕。

    武敏之面无表情地跟新娘相对而立,行过交拜礼后,就直接掀了新娘子的盖头。

    拿着秤杆正要递给武敏之的喜娘不由愣了:这武郎君怎么不按规矩出牌啊!

    一帮围观群众那管这些,见新娘子的盖头被掀了,立刻喝起彩来。

    而新娘子此时手中还执着一把团扇,扇面正好遮着自己的脸。

    一时,围观的群众又开始起哄,让武大郎吟诗。

    贺兰家也是不小的世家,家学底蕴极厚,武敏之自小聪颖,这吟诗作对之类,于他来说本不是扇面难事。

    何况今日乃是他小登科之日,要想让新娘却扇,必须得拿出十二分才气来,吟一首好诗才行。

    谁知,年轻的周国公根本无意吟诗,随手往身后一拉,拉了小李相公上来,道:“久闻李相公善作应诏诗词,今日还要有劳了……”

    367第 367 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2o

    小李相公的文采自然是极好的,随口吟上一首却扇诗更是不在话下。

    但是……

    “本相为何要帮你?”李三郎听了武敏之的话,不禁挑高了眉梢。

    “武郎君文武双全,怎么连一首却扇诗都要人代吟?”

    武敏之听到这话却忽然笑了,青年一向冷面,极少露出笑容,就是那些跟他混迹军营多年的汉子们也难得见他笑。

    今天武郎君忽然这么璀然一笑,还一点不带冷意,可把众人惊呆了。

    然后,众人就见武敏之对小李相公轻声说了一句什么话,原本一脸看好戏样子的小李相公倏然变了脸色,然后不情不愿地开口道:“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在场的多是武夫,纵然有几个世家子弟,在文采方面也比不上武敏之和李三郎,众人只听那小李相公短短四句诗刚一念完,新娘子就忍不住去了团扇……

    一时,喝彩之声如雷贯耳。

    一般到了‘却扇’这一步,新妇或因羞涩、矜持等等情绪,多半不会立刻拿下扇子,除非新郎的文采实在高,所吟之诗十分打动新娘。

    今日小李相公一开口,新娘子就立刻去了团扇,可见其文采非凡,也难怪武郎君要请他帮忙呢!

    众人都如是想着,可事实有真是这样吗?

    太子殿下目露深思之色,而跟在他身侧的李敬业也一脸探究。

    “李相公果然文采不俗。”武敏之根本看也不看新娘一眼,只盯着李三郎看。

    “哼!”小李相公冷哼一声,不悦道:“还不快去牵你的娘子!”说完他就拂袖而去。

    接下来的执手礼,武郎君的脸色倒是好看了许多,竟然一路都微微扬着嘴角。

    众人都猜测,大概是新娘子实在美貌,连武郎君这样的冰山都有融化的迹象吧……

    杨氏女之前号称‘长安第一美人’,所言不虚啊!

    武敏之成婚之后,并没有接受吴诩给他的婚嫁,反而马不停蹄地出发到南都,接手了南都的兵制改革工作,为大唐打造无敌舰队去了。

    武妈妈心疼孙子这样辛苦,可又不好拦着他建功立业。

    家中有了孙媳妇儿后,杨氏反而比之前更忙更操心了,谁让孙媳妇儿是买一赠一进门的呢,不能管家不说,还得像国宝一样被伺候着。

    可杨氏的年纪毕竟不小了,哪里还能像前两年那样什么事都一把抓,成日里还要担心怀孕的女儿,担心在外工作的孙子,担心未出世的玄孙等等等等……

    于是,武敏之走了还不到一个月,她就病倒了。

    李贤得知杨氏病倒之后,立刻派了一堆太医到周国公府上去蹲守。

    别人也许认为杨氏不过是操劳过度累倒了,李贤却知道,他这外婆应该是大限将至了!

    李贤心里很烦躁。

    他记得前一世因为外婆杨氏的逝世,他那一向强悍的阿娘竟然大病了一场,之后又发生了武敏之居丧期间招妓滛乐以及逼≈ap;j准太子妃杨氏的事件,他家阿娘非常愤怒,因此杀了不少人,还召回了后海祸害了不少李唐宗室的武氏兄弟的后人……

    这一世,虽然很多人和事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可一些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该死的人也还是死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