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正传 > 武则天正传第8部分阅读

武则天正传第8部分阅读

    颁布圣旨饬令在长安与洛阳两地各建大云寺一座,专为收藏这部泄露天机的佛教圣典之用。和尚奉令宣讲《大云经》的经文。九个谄媚无行的和尚蒙武后恩宠封为公爵,恩准披紫色袈裟,带龟甲垂饰。这样,武后就公开承认自己是弥勒佛转世之说了。谁能说不是呢?也许在前生她是弥勒佛呢。

    现在一切俱已妥当,在九月初三那天,长安人傅游艺率九百人,到宫门请见武后,递请愿书,请朝廷取消唐室,建立周朝,王子旦当立为太子,赐姓武,以安民心而顺天命。

    武后蔼然微笑,深为感动,但是究竟民心如何,仍无把握。于是谦谢不受,将请愿书放在一旁。但是傅游艺因此封宜鸾台侍郎。

    但是事情不能就此完了。此后不久,又有六千人,其中有僧有道,有商人,有官吏,有王子,有外族首长,齐来围绕皇宫,喧嚣请愿,请求改朝换代。群众由武承嗣率领,由十二人进宫面谒武后。他们带有一个长折子,上面有六万人的签名。这一定是武承嗣做的,在武后背后用了人们的图章,并没有向武后明讲过!武后一见大惊,不相信。这六万人士各行各业的呢!现在是黎明百姓说了话。这好像还不够,王子旦也上有表章,奏请武后赐姓武。武后一看众望难却。她说,如果全国民心真愿如此,她可予考虑。

    这时有传言称,在九月初五日,有赤雀数百噪于万象神宫的殿顶。更有奇者,本来有圣人出生前,凤凰才出现,而这时却有凤凰在皇宫西面的御花园出现,然后向西南飞去。有一些百姓看见过;后来有百十人看见过;后来传说更甚,说全国人都亲眼看见过。只有呆子才说没看见呢。

    武后现在既不能,也不愿深拂民意,也不好逆天而行。在九月七日,她在一番谦逊之后,在国人劝进的表章上批了一个“可”字。

    九月九日,圣旨颁布下去。由此日起,唐室废却,新朝代名曰周。年号改为天授。武后御前殿,圣旨宣读毕,昭告大赦天下(来俊臣每在大赦之前,便先将重要囚犯杀害,武后认为他精明心细,极为赏识)。

    在九月十二日,按照预定日程,改称圣神皇帝。如此称呼,可谓狂妄已极。圣神皇帝比圣母神皇又尊崇多多了。武后总算野心获逞,现在不再是皇后,而是女皇帝了,而且已经是神了,岂止女王呢。王子旦,原来的李姓已成污秽卑贱的字眼儿,现在蒙武后天恩,赐姓武。

    在九月十三日,唐室王公的爵位完全消除。武承嗣、武三思兄弟皆封王,堂兄弟封郡王,武后姐妹封公主,堂姐妹封郡主。当日,武后在洛阳正式立七庙,将武氏祖先神牌自长安移至洛阳新庙。武后上五代祖先已经在武后光宅元年追尊为王,如今上七代一律追尊为帝或后,依照皇室礼仪祭祀。唐室太庙现在降为享德庙,武氏七庙称太庙。唐室七庙之中四庙废却,只许最近三代祖先得按季节奉祭。

    改朝换代的大业已经完成,所谓逆臣叛逆已诛杀净尽。这位最伟大的叛逆者已经成功。武后该多么痛快地笑啊!

    但是在那一连串隆重庄严的庆典之中,有一个伟人,比谁都伟大的人物——狄仁杰,却静坐不动声色,在那里严密观察。狄仁杰是最大名鼎鼎的审案如神的大理丞,他的名声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将来他要推翻武后,恢复大唐,现在正官居鸾台侍郎。他以明智之眼光,静观天下大势,知道时机未到。狄仁杰沉着冷静,不亚于武后。心中所虑,除莫逆之友数人知道外,绝未向他人吐露过。

    第三十六章 请君入瓮种种

    世事虽复杂万端,然自古至今似乎有一个万古不变之法存乎其间,乱必返乎治,变终返乎常,天平如日月星辰,虽然一时为云雾所遮,终会否极泰来,得以复其常态。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循环,恶有恶报,正义终得伸张于天下。现在大势推移,凶邪极盛之中,已伏渐衰之势,我当感谢太宗皇帝在天之灵。但我仍当感谢上苍,阴阳变化之理,自古善善恶恶,各有其报,分毫不爽,使天下宇宙之间,保持常态,不失均衡。诚如诗人所说,暴雨不终朝,疠疫终会自行消灭,专制残暴之君未有不玩火自焚的。

    我并非在此推演宇宙真理,谈论天下大道,只是为记载天授元年以后,朝廷情势渐有转机,其原因亦颇耐人寻味。如酷吏周兴之辈先后死亡,又由于他们之间相互勾心斗角,正人君子往往死里逃生,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冥冥之中,必有主宰。当然我并非说霍王元轨和韩王元嘉诸老伯皆得善终。他们都未得善终,诚然不假。但是不少命定要恢复大唐天下的正人君子却逃过了此一浩大的劫难。

    如今将有一连串的事件发生,每一事件都各具有其特殊影响,结果引起一班杰出之士,促使形势发展演变,终于击败武后,使其图谋成就归于泡影。如武承嗣与来俊臣的阴谋诡计总是为正人君子如狄仁杰、魏玄同、徐有功等破坏。结果左右大局的不是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酷吏,而是狄仁杰、魏玄同、徐有功等贤良之臣。大臣的气节渐渐刚强,志同道合,相结一体,勇气已然恢复。一个御史台的大夫,甘冒一死,违抗武后旨意,不肯离京去外。一个平常的大理正宁愿辞官不做,不肯遵从武后命令诬陷无辜之人。更因武后与宠臣昼夜荒滛,刚直之臣咸引为奇耻,于是结为心腹,力图恢复大唐皇位。

    强犦终有腐败之日,武后亦非例外。武后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荒滛无度。武后虽然自命不凡,但也逃不出肉体凡胎的人生之道。她的放荡滛乱就是她的灭亡之道。这是自然之理。武后野心得遂,乃纵情享乐,而酷吏特务头子因嫉妒而倾轧,于是自相残杀,卑鄙的小政客如武承嗣、来俊臣又在失和之后相争相斗,也不得善终。

    正如冬至之时,天最短,阴最盛。可是就在天最短阴最盛之日,阳则渐升,天渐变长。自今日起,可看见狄仁杰渐渐得势。狄仁杰老成深算,足智多谋,一身系唐室存亡,能遇大难而得以幸免,王子旦亦能死中逃生,疯和尚冯小宝死得出人意料,武承嗣之失败,王子哲之复位,来俊臣奇妙之结果,与最后武后居处控鹤府的变得不安,竟以武后之被幽而死了却此一大公案。以上等等都是小人势消,君子道长,唐室中兴的重大节目。

    武后是个杰出的女人,这个无可否认。除去疯狂热衷于权力,极端自尊自大以外,头脑非常清楚,非常冷静,个性聪敏而坚强。在她生活里最后的十年,性格已渐见宽容,胸襟亦渐见开阔,但对政权仍把持过甚,不得不说是一桩遗憾。但是她已停止残杀,把以前用各种方法放逐的贤良之臣又都召回为官。虽然武承嗣与来俊臣时时图逞阴谋诡计,武后并未使大权旁落。武后如果不图谋篡唐自立,本可以成为一个有道之主,比历史上若干帝王都好。她的新朝代刚一建立,立刻把以前用的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残害忠良残害百姓的酷吏,因为目的已然达到,完全弃置不用,把以前私心敬慕而不得不放逐的贤良之臣召回朝廷,给予重用。武后之从容镇静,老成练达,虽然难以洗涤其残忍毒狠之罪,却也使人敬佩。

    在辅助武后窃夺政权且已获得赏赐的一般小政客之中,除去武承嗣之外,几乎没有一个活到一年的。即以傅游艺而论,当初领导关中父老奏请武后废唐兴周,因而屡次升官,终于飞黄腾达,但在武后成功一年之后,即因贪污不法被杀。那一段期间死亡的那些人里,以酷吏周兴之死最令人心称快。

    在武后的三个刽子手之中,索元礼已死。索元礼以刑逼犯人被控,当时被交与有司审问。现在情形大不同。索元礼不是像以前向别人逼供,而是自己受人逼供了,而且是用他自己那套得意的方法。他不肯服罪,当时的大理正是他的故友。这位故友说:“好,我派人把你自己发明的夹碎犯人脑袋的铁帽子拿进来吧。”索元礼一想到自己的脑袋恐怕要在铁帽子中夹碎,会从铁帽子之中流出了口供,于是立刻服罪,死于狱中。

    周兴之死也是大同小异,只是更觉得别致有趣。“请君入瓮”这个典故就是由周兴之死流传下来的。这也算是以毒攻毒,黑吃黑。当时来俊臣野心勃勃,对周兴之权位非常嫉恨,向御史台告密,说周兴在一个案子里株连大将军丘神勣,丘神勣因而被杀。来俊臣已陛见武后,曾获武后密旨亲去审问周兴。周兴已无法逃出来俊臣的手心。

    那天,来、周两位朋友正一同饮酒。周兴还不知道自己已然受了别人的密告。在武后周朝刚一开国,他因功刚刚官封尚书省左仆射之职。

    来俊臣说:“我有一个案子,很不容易办。我不管用什么方法,犯人总不肯招供。那个人太倔强。我真不知道怎么是好。”

    周兴得意洋洋地说:“说什么没办法。若照我的办法,把犯人放在一个大瓮里,四周围点上火烤,我敢跟你打赌,一烤到难于忍耐之时,他一定求饶。那时,你要什么口供他也会招的。”

    来俊臣的眼睛光棱照射出来,他说:“这倒是个好办法!犯人现在就关在这所房子里呢。咱们试试吧。”

    下人抬进来一个大瓮,在四周围点上了火。

    来俊臣问:“你看烧得可以了吧?若可以,就把犯人带来吧。”

    “我想可以了。”

    来俊臣脸上陡然变色。从袖子里掏出武后令他拘捕这位政敌的圣旨,向周兴说:“那么请君入瓮吧。”

    周兴的脸蓦然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他在供词上签了名,供词呈递给武后。武后(现在按官称应当叫皇帝了)心念周兴过去曾立过功劳,特予体恤,只流放南方,并未杀害。在路上为以前被他诬杀的那些忠良之臣的亲友截住,拿自己的性命还了一份血债。

    周兴一死,那些胸无点墨的,也曾胡作非为显赫一时的大理正一群乱党,终于解体了。只有来俊臣还未动。他与武承嗣结为心腹,受其指使,仍思兴风作浪,但是武承嗣的阴谋诡计,在武后的排山倒海的巨浪之下,也不过像一小股逆流的涟漪细波而已。

    在武承嗣的卵翼之下,来俊臣现在是一个可怕的人物。因为武后的目的虽然已经达到,她侄儿武承嗣的却还没有,现在王子旦已被武后立为皇嗣。她虽然不再需要一群刽子手般的大理正,武承嗣还需要。武承嗣以为身为武后父亲武士彟的长孙,按理当为新朝的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以武家而言,理当如此。但是他愚蠢而骄傲,轻举妄动,处处惹人厌恶,招人鄙视。借着来俊臣的帮助,他仍然能罗织一些曾经反对过他的高级官员,将一些正直不阿之士置诸死地。最后,他的目光转向一代巨人狄仁杰的身上,他指使来俊臣去下毒手。

    第三十七章 狄仁杰与魏元忠

    狄仁杰不死于武后之乱,进而官升高位,掌握权柄,这就是天不灭唐了。狄仁杰为官以来,始终爱民如子,不惧权要,在武后残杀雷厉风行之时,他终于能运用智谋,免于灾祸。这就是因为他足智多谋,善于自处,何时当言,何时不当言,他拿得极有分寸。因为他本人精通法律,发言能善择时机,能一针见血。不言则已,言则必中。

    武后所作所为当然违法越理,狄仁杰当然是忠于唐室,深不以武后为然。对于武氏诸侄平步青云作威作福,只好三缄其口,暂时观望。如同武后图谋大业时一样,狄仁杰也深知他需要忍耐,需要计划,需要时机。他知道,要重兴唐室,要消灭新周乱党,他需要一批胆大心细干练有为之士,并且使他们官居要津实权在手。此外,仍须改变政治气氛,要使纲常振作一新。狄仁杰这位精忠谋国的非凡人物,为大理丞审理案件已是明察秋毫,现在对武后也是了解透彻,洞烛机微。他的冷静,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后,他正是武后的克星。他自己也知道,武后现在是遇见敌手了。他这番功业之艰巨,自不待言,就如同扭转乾坤一样,要在残忍诡诈的暴君如武则天之前重兴唐室,谈何容易。

    狄仁杰并不孤单,他与张柬之等人相知很深,全系志同道合。数年以前,高宗驾崩不久,诸王公多遭幽禁之时,张柬之正为荆州刺史。柬之与友人荆州长史杨元琰相识。曾于黑夜之中泛舟于江心,二人密谈一番,因为船在江中,不怕有人听见。谈到武后幽禁唐室王公,二人目眦欲裂。在朦胧的月光之下,二人挥涕盟誓说,有朝一日机会到来,要诛除乱逆,恢复大唐。这种功业真是拔山扛鼎,岂比等闲。后来政局日坏一日,恐怖残杀如火如荼,如九秋霜气,草木沾之,无不枯萎凋谢,直至唐室岌岌危殆,终而倾覆灭亡,武后以太宗儿媳之身,竟获登皇位。张杨二人都噤若寒蝉,但在内心之中,当年誓言,从未忘记。

    狄仁杰现在六十余岁。二十年前,在高宗朝中为官,那时已经官为大理寺卿。狄仁杰在后代的心目中,他究竟是一位断案如神的法官呢,还是恢复大唐天下的中兴名臣呢?颇成问题。在民间,通常把他看作一个铁面无私摘j除恶的法官。他官为大理寺卿之时,常常微服私访,多少多年难办的旧案件,都遇见他获得解决。人们都相信他判清了一万七千个旧案件,把很多清白无辜的人释放还家。这也许言过其实,但是他的才干与名望,是毫无疑问的。他也曾判错过案子,使清白的人蒙过冤。但是他拯救的人太多了,尤其难得的是他能查获罪犯,把他们判罪下狱。他处处有善政,受他恩惠的百姓极多,所以每离一地,当地的百姓就给他立碑存念。因此他的名字就成了稗官野史里传闻熟见的了。

    他恨佛教,恨奢侈富有的和尚各处做佛事而不肯周济穷人。他头脑惯于析别理性,对一切迷信全都厌恶。有一次,他官为冬官侍郎,持节江南巡抚,吴楚俗多滛祠,他下令关闭了一千七百所。

    他曾官居甘肃宁州刺史,做过工部侍郎及尚书省左仆射,可谓宦海浮沉,小官也做过几处县令。不论官职大小,到处皆有政绩。有一次,越王起兵作乱失败之后,他奉旨到汝南就地查办,那时他正为尚书省左仆射。当时有六七百人株连在监,静等审判。他深知民情。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诸王军中服役的。他不依宰相张光辅的意思将监禁的百姓处死,反而怒斥他不当杀戮降卒,以邀战功。

    狄仁杰怒斥张光辅道:“降卒尸体满沟渠,恶气四溢。我若手有上方剑,先斩汝首,虽死无憾。难道你想驱民造反吗?”

    张光辅以狄仁杰出言不逊,奏与武后,狄仁杰遂被贬谪,左迁复州刺史。

    现在狄仁杰又被召回朝廷为官。一天,上朝之时,武后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有善政,但有人谮害于你。你愿知道他的姓名不?”

    狄仁杰回奏说:“臣不愿知道。请陛下不必相告。臣若犯罪,甘愿受罚。若不曾犯罪,陛下一定明白,如此,于愿已足。害我者一定是一个朋友无疑。”

    狄仁杰的机智诙谐,武后私心极为赞赏。

    现在狄仁杰官居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参与朝政。时武承嗣正赫赫一时,踌躇满志。有五六个大臣曾因为阻止立他为皇嗣,刚刚被他杀害(见谋杀表三:三十~三十三)。狄仁杰现在正踏入了这种危险地步。狄仁杰现在升到如此高位,正如攀登梯子到了梯顶,再一步就是跌落,就是死亡。

    在武后长寿元年正月,武承嗣以狄仁杰谋反罪为辞,将他逮捕下狱,另外有四五个大臣。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卿,为一大名鼎鼎之法官,如今必须运用智谋,把肃政台的魁凶来俊臣击败才行。来俊臣已经认识他,对他的名望已很熟悉,现在注视这位大法官将何以自处呢。狄仁杰竟出非常之举,他立刻服了罪。论法律,狄仁杰比谁知道得都清楚。因为法律中有一项条款,只要立刻服罪,不但免除苦刑,判决的死刑也还可以改判。

    狄仁杰说:“我自认有罪,大周奉天承运,革命肇兴。我乃唐臣,谋反属实,甘愿受死。”

    来俊臣大喜。另外几位被控谋反的大臣都和狄仁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