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六十六章武经总要

第六十六章武经总要

一批能征善战的士卒。

    借助盐引开中法,获取了大量的战马,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最后通过税制改革,丰实了府库仓廪。

    这些才是张瑞敢指着董卓使者鼻子呵斥的底气,是张瑞敢与天下诸侯试比英雄豪气的资本。

    张瑞乃挺直胸膛,意气风发的吩咐道:“徒卒一万由扬武中郎将高顺、建武中郎将段文协力负责训练。铁骑六千由讨逆中郎将张辽训练。而今秋收已过,正是沙场秋点兵时节,自即日起至冬训结束,河东将士需苦练阵列、识旌旗、辨军令、习技击,不得有任何懈怠。”

    关于如何整编这支军队,提升战斗力,兵曹和三位中郎将必然会设有章程,张瑞没必要亲力亲为,只需等诸人提交草案后,予以审阅、批复即可。

    想到将来不可能有这么空闲的时间,令三名最有军略的中郎将去练兵,张瑞决定干脆趁此次良机,设立全军的操练通典。

    像大唐步骑兵都设有操典,李靖的《卫公兵法》,也对这方面设有典章、法度。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武经总要》,在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防御等方方面面都有详细规定。

    《武经总要》并不是完全适合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何况张瑞也记不住全文。

    但没关系,张瑞记得贾诩、王昶都著有兵书。

    令二人编撰,令高顺、段文、张辽、赵云等悍将提供经验,一样能著作出一本符合当下的陆军操典。

    想到就去做,张瑞的拖延症只在自己身上是癌症晚期,但在指挥他人方面可利落的很,反正只是动动嘴,便说道:“令鹰扬将军府司马贾诩、记室参军王昶及四位中郎将合力编撰一部《武将总要》为三军操典,令各校尉、军侯尽皆陈述己见,总结经验,造册上报。”

    说到这里,张瑞不禁噗嗤一笑,想起前世自己写课后总结、会后总结、经验报告时抓发挠头的苦恼模样。

    没想到对各种总结深恶痛绝的自己,也会将这份“快乐”带给别人。

    但基层军官的经验与见解的确是步兵操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了区别于形式主义,让众人重视这次的陈情造册,张瑞决定不吝重赏。

    笑着说道:“传示诸将士,军侯以下亦可上书建言。无论校尉、军侯还是屯长、士卒,言之有物,建言合理者,前五名皆策勋一次,赏钱百万,重铠一套,战马一匹。军侯以下不因言获罪,军侯以上排名倒数五名者,记过一次。排名最末者,降职!敢互相抄录者,二人皆贬为士卒。”

    如此恩威并举,相信没人敢糊弄了事。

    只罚抄录,不罚作弊,就是张瑞不介意他们去找外援,不强求他们自己写出一篇建言,哪怕是去请教世家大族都可以,反正最后他们请教到的兵法、见解最后都化作养分灌溉了鹰扬将军府。

    而且这些军官都家资不菲,可以拿出来一些救济贫寒士子。类似杜畿那种自幼穷苦的读书人,正好可以为军官代笔。

    让军队、百姓都见识到识文断字的利益之处,从而鼓励百姓入学读书,也为下一步强制军官进学、识文断字,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