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龙兴之所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再度扩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再度扩军

,在诸侯眼中,他这只军队只有一个标签——刘璋军!汉军只是皇帝身上的新衣。但是荀彧等一帮子文武却很认同刘璋的话,把刘璋奉为正统,把自己置于正义的光环之下,其他诸侯自然便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杀之,虽然其他诸侯眼中这是一种手段,是自欺欺人、蒙骗世人,可是普通百姓却不会这么看,他们只知道刘璋的的确确是大汉宗室,随着刘璋的势力和影响力的扩大,在普通百姓眼中,刘璋就代表着大汉皇室!

    刘璋军现在共有兵马四十一万,其中超过一半是降兵,这些降兵士气极低,而且大多是刚刚拿起武器的农夫,如果不想他们在战场上被人屠戮,成为别人晋升的工具,必须要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严格的、系统的训练。这一点,众人早已经达成同识,而刘璋也决定了在未来一年之内,不会主动发起战事,转而安心消化荆州那一块大蛋糕,另外就是整编庞大的降军队伍了。

    办法很快便拿出来了,汉中、南阳、荆东战区三地兵马原地整训,并从辖区原益州军中抽调大量老兵编入降军之中担任伍长、什长、都伯等低级军官,加强对降军的掌控;

    在襄阳、江陵、荆南建立十座训练营,滞留在荆州的降军一律打乱编制,进入训练营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训练,同时还要负责荆州腹地的治安。

    益州新兵训练营的士兵已经完成了所有训练,已经正式被编入军中,如今训练营已经空出,刘璋带回益州的降军与赵韪之乱时被俘叛军也打乱编制,正好可以进入这四座训练营进行训练。等到完成训练,将和荆州训练营走出的士兵一起被编入各军中,正式成为刘璋军一员。

    四十一万兵马看似不少,可谁也不知道一年后天下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即使是刘璋也不知道,因为他这只小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天下大势已经和历史上大相径庭了。四十一万兵马守住益州、荆州这方土地是足够了,可刘璋和他手下一大帮子人都不是甘愿偏安一隅之辈,他们要不断开拓,直到完成兴复大汉的宏愿。而要以四十一万兵马实现这一愿望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他们不能裹足不前,必须继续征兵,并将之训练为一群虎贲之师。但是,一味的穷兵黩武并不可取,一旦大量精壮被征入军中,从事生产者将大大减小,粮食欠收、苛捐杂税层出,都将大大增加百姓的负担,令社会兹生不安因素。于是,征兵多少既能最大限度增强刘璋军的实力,又不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便成了最紧要的问题。

    荀彧以为,以益州的潜力来说,最多只能再征兵五万,否则就将影响到农行生产。而且这五万人中蛮人必须达到三万。刘璋知道益州是自己的根基,维持益州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于是他决定压缩这一数字,自今日起在益州发布政令,在一个月内征兵三万,一旦达到这个数字,便停止征兵,如果一个月不能完成,有多少算多人,立即结束征兵,将新兵与降军一同投入训练营进行训练。

    在新政的雨露下,蛮人的生活已经大为改善,可是长年生活在大山、丛林的他们历代相传的生活习惯依然要影响着他们,要让千百年来狩猎为生的他们习惯于忙碌在田间地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他们对于农耕并不熟练,虽然政府有扶持计划,但收成依然不是十分理想,这让部分蛮人十分沮丧。这种情绪眼下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若仍其发展,这部分蛮人必定心生不满,他们很可能聚众闹事,或者再次钻入深山茂林之中。作为益州的主人,刘璋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为了疏导,最好是将这些人召入军中。蛮人多身体强壮、性格桀骜不训,是极好的兵源,相比之下,刘璋更希望他们紧握兵器,而不是锄头,这样一来他既得到了很好的兵源,又尽可能的将不安的因子扼杀在摇篮之中,何乐不为?于是乎,刘璋命令此次征兵以蛮人为主。

    相比益州,荆州的战争潜力更加巨大。自黄巾之乱始,中原混战不休,无数百姓举家迁入荆州,使得荆州人口大增,而且经过刘璋伐荆之战,毁坏了不少农田,许多百姓失去了家园,无以为生,只靠着政府的救济显然非长久之计,据荀攸、郭嘉估计,在荆州征七、八万新兵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样的话,刘璋的总兵力将直接突破五十万,不过他最终忍住了这个诱惑。是的,以荆州目前的情况,别说七、八万,就是十来万也可以轻松征得,但竭泽而渔却非长久之道,他只批准了征兵五万的数字。

    理论上来说,一年后刘璋将握有四十九万精锐,兵出秦岭、兴复汉室的目标无疑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