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龙兴之所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临阵换将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临阵换将

确认了并非陷井。不过他还是不赞成轻易处置张济,毕竟张济乃西凉宿将,若只听一家之言便将他斩杀,岂非令众将寒心?

    李儒道:“相爷,张济跟随相爷十余载,屡立战功,在军中素有人望,如果冒然处置,只怕众将不服,若引得军心动荡,被刘璋得窥机会,乘机破渭水,则大事不妙也!而且此事太过蹊跷,张济一向对相爷忠心耿耿,并无反意,属下只怕这其中有诈啊,若不问青红皂白将其处斩,万一是刘璋离间之计,相爷岂非自断一臂?”

    李儒后半截话董卓完全当作了耳边风,他向来疑心甚重,御下极严,就是害怕有人反叛,谁知日防夜防,这家贼还是没能防住,还没听完伍琼的话,他自认为“证据确凿”,心中已经坐实了张济背叛的结论,对这种人他向来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杀!前半截话董卓倒是听进去了一点,那就是万一被刘璋破渭水,他就危险了。因而他虽然早已经在心中宣判了张济的死罪,可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他倒是愿意留张济多活一二日。

    “以文优之意,应当如何呢?眼下张济坐镇渭水,节制渭水兵马,如果不尽快处置,渭水危矣!”

    李儒沉细片刻,道:“相爷,以儒之见,眼下必须尽快换将,而后慢慢审理张济,一旦查实,证据确凿之下,无论相爷如何处置,将士绝无半点异意!”

    “那何人可代其职?”

    “杨奉可暂代其职!”

    眼见连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张济也背叛了,董卓又犯起了疑心病,道:“但是,杨奉可靠吗?”

    伍琼道:“相爷不必担心,属下离开之前已经吩咐过李乐,让他暗中监视张济,如果他胆敢有丝毫异动,则无异于自寻死路!”

    董卓点了点头,伍琼这预先布置的一着总算能起到点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是他现在的问题仍然是杨奉可靠吗?

    这个时候李儒当然要为杨奉说话,如果不打消董卓的顾虑,不知道董卓还要为这个渭水防线总指挥的人选纠结多久,若是迟疑不决,刘璋大举强渡渭河,那才是真的危险了。

    有了李儒的担保,董卓总算放下心来,而且李儒提出以杨奉代张济的理由也很充分,杨奉本就是秦岭防线总指挥,以他代替张济,不会在军中产生太大的动荡。

    董卓遂命李儒写了调令,加上印鉴后速发郿县,急令杨奉前往武功,接管兵马,调查张济投敌之事。考虑到刘璋的最后期限只有两天,如果时限一过,刘璋立即发起攻势,万一张济真的打定主意要投敌,那渭水防线便危险了,因为无论如何,杨奉都不可能在两天能赶到武功一线。于是董卓又给李乐去了一道秘令,若刘璋进攻,立即宣读命令,解除张济的职权,更授权李乐一旦张济敢有异议则由他就地处置,不必请示。

    安排好渭水的事情,董卓依然不能心安,张济的“背叛”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而杨奉在他心中更是比张济更需警惕的人,用杨奉可以说是一时权宜之计,面临刘璋的巨大威胁,他必须找出一个完完全全可以信任的人,可是这个人到那儿去找呢?

    李儒明白董卓的心思,然而他比董卓看的更开,这世界上真的能够找到百分之一百忠心的人吗?他不相信,他相信人都是有价值的,一旦人都到了高于自身价值的事情,他认为这个人便愿意抛弃一切,什么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统统都是臭狗屁,就算是他自己,身为董卓的第一宠臣,深得信任、重用,发妻更是董氏女,但是他也相信,如果条件真的到了某个地步,他也会抛弃董卓的。不过他也明白他早早打上了董卓集团的烙印,在他的安排下,董卓方得入主京枢,后来更是他一手谋划废帝另立新君、鸠杀先帝与后妃等,早已经不容于天下人,一旦董卓兵败,无论他落到何人手中,必难逃一死,或者杀死他的这个人并不是真心恨他,但杀与不杀和恨与不恨完全没有关系,这只是一种态度,给全天下人的一个表态,表明他们疾恶如对大汉的耿耿忠心!他不想死,可是落到别人手中绝对生不如死,为此他不能让董卓失败,只有帮扶董卓,令董卓永霸关中,他才能够平安度过下半辈子,才能尽享荣华!他并不是忠心,他早已经势成骑虎,他能够做的就是紧紧抱住唯一能够抱住的东西,不让自己摔的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