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123 部分

第 123 部分

成十几份策让文琴发下去,说道,“大家看看吧,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提出来。”

    何左之拿到手一看,最上面的文件名叫做《佳视教育节目改革草案》,翻开仔细地看了一下,大概就是对现在的教育节目做出调整。草案里枪毙了佳视现在播出的九成节目,改为其他的没有听说过的新节目。就连节目的盈利方式都作出了各种修改和补充,冠名费、赞助费、中间广告费的一大串。

    草草看了一下,便拿开去翻看第二个文件,却是《百家讲坛节目策划案》,居然是请知名教授、学者来电视台讲课。

    这不是把大学讲堂搬到电视里吗?在座的都是圈内的明白人,看到这里,不觉眼睛一亮,不过这种课有人会听吗?

    “《职场风云》?这也算教育节目?”卢国沾皱眉道,他是被挖开做节目推广总监的。~~但这《职场风云》明显是求职节目,恐怕不能归入教育节目里吧,都通不过审批的节目怎么推广?

    王梓钧笑道:“怎么不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富国强民,推进人类进步。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的基本功能还是能得到一个工作饭碗。求职节目,一样是在为教育做贡献。我做过社会调查,香港最近一年的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求职节目一经推出必然会火。不过在做节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求职人群拿捏到位,从大学生等高学历群体,到普通的苦力都要涉及到,但主要定位还是月在工资1500到2500港币之间的职位。”

    一个一个的策划案看下来,不时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王梓钧都一一回答。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这些人还没看完,不时地有人看到jg彩处而拍案叫绝。用他们的话来讲,想不到教育节目还可以这么做!

    王梓钧肚子有点饿了,对文琴道:“去喊十几份外卖上来。”

    文琴立即站起来跑出去喊外卖,她最近工作热情很高,因为王梓钧答应忙完电视台的事情,就让她回王氏电影公司做发行部的副主管。

    当外卖店伙计捧着一大摞盒饭进来的时候,立即被n口的保卫人员拦了下来,文琴过去说了几句才放行。

    对于文琴这个王梓钧的随身助理,佳视的员工自然非常熟悉。看着送外卖的跟着文琴一起上楼,他们不禁议论纷纷。

    “喂,上面再开什么会啊?连午饭都不吃了。”

    “当然是决定佳视生死存亡的会议,这下恐怕有大变动了。”

    “你说电视台会不会因为经营状况不佳裁员?”

    “我看有可能。”

    “不是刚挖了那么多人吗?我看不仅不会裁员,还会扩充人手。”

    “那可说不定。”

    “……”

    不说下面员工的议论,外卖刚一到,王梓钧就拍手道:“各位,一边吃一边看吧。非常时期只能请大家吃外卖,下次补上一顿大餐。”

    刘天赐这个不修边幅的家伙最不顾形象,抓起筷子就狼吞虎咽起来,一只脚还踩在自己坐的椅子上。

    佳视的副总经理周俊辉一边吃饭一边翻着手里的文件道:“董事长的这个《佳艺电视台文化建设方案》写的很好,不过这个家庭式的工作氛围真的能够建立起来?”

    王梓钧笑道:“我仅仅是我的一点建议而已,而且能否成功,自然要靠你们这些管理者。”

    直到下午三点多,大家才陆续把王梓钧带来的文件看完。

    何左之合上最后一个策划案,问道:“这些都是王董事长你一个人完成的?”

    “hua了我大半个月的时间,何老有什么看法?”王梓钧道。

    “太厉害了。”何左之感叹道,“发人之所不敢想。不管这些节目能否成功,但你能把他们想出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觉得完全可以尝试。”

    而原本还觉得王梓钧是个电视n外汉的梁淑怡,一听王梓钧的回答,顿时眼睛都直了。

    开玩笑吧?半个月就能相出这么多节目点子,而且还能做成成熟的方案。换成他们这些被挖过来的jg英,恐怕做出其中一份就得hua一个月。

    高手!

    天才!

    变态!

    一个个称谓悬浮在众人的猜测中,他们恨不得把王梓钧的脑袋给劈开,去研究一下里面的大脑构造。

    “好啦。”王梓钧道,“具体的cao作,怎么安排节目时间,怎么组织录制团队,怎么设计演播室……这些自有你们这些专业jg英来做,没有疑问我就先走了。”

    “等等,”石少鸣喊道,“董事长,要不制作节目的时候您chou时间再指点指点?”

    王梓钧笑道:“制作节目还需要我,那电视台聘请你们来做什么?对了,这做节目策划好像也不是我的工作,得叫财务部n付我一些酬劳。”

    石少鸣脸se一红,有些尴尬道:“我的意思是说,这些节目都是您策划的,制作的时候想必有很多独特的想法。”

    “这样吧。”王梓钧rourou自己的眉心,“我再帮你们个忙。尽快把《百家讲坛》的人员班子给搭起来,这第一讲就我来做。”

    “你做讲师?”岑维休奇怪道,“讲怎么拍电影吗?”

    王梓钧笑道:“当然是讲大家喜闻乐见的,嗯,就叫《王梓钧说三国》吧。”

    三国演义……

    会议室里跌倒一片,众人联想到王梓钧武侠小说作者的身份,他这是要在电视台说书吗?

    两天后,佳视的记者招待会终于召开,主要内容就是宣布股东的变化,以及一些人事任命,还有佳视节目改革的消息。

    在此之前,梁淑怡等人的职位已经安排下来,并且石少鸣这个节目总监以最快速度,搭好了《百家讲坛》节目制作小组的团队,此时正在装修演播室和联系赞助商和拉广告,并且召集第一批100位现场观众。

    佳视大楼某会议室,临时成了记者招待会的举办地。

    王梓钧走在最前面进入,一踏入现场,就引来记者一阵惊呼。因为这些人中,没有怡和洋行等股东代表,那么报纸上所说的消息就是真的了!

    原来的那些股东没有到场,关于股东变化的事情,王梓钧直接一言带过,然后何左之郑重的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最后声称电视台近期将进行一次全面改革。

    石少鸣作为节目总监发言道:“佳视的节目改革已经开始,我们将分步骤对如今的教育节目进行大规模改变。目前已经确立的新节目有两个,一个是每周五晚9点播出的《职场风云》,一个是周六和周日晚9点播出的《百家讲坛》。这两个节目,都是我们佳视全新推出的jg品栏目。特别是《百家讲坛》,我们将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和教授到佳视开讲授课,第一位开讲人,就是王梓钧先生……”

    “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

    下面的记者早等不及了,主持人一发话,立即就有无数人挥舞着手臂。

    “这位先生请回答。”

    “我是《青年报》的记者胡斌。请问王梓钧先生,佳视巨额亏损,你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接手佳视?”

    王梓钧拉过麦克风,轻笑道:“不亏损的话,恐怕我想拿都拿不到手吧。至于我为什么会接这个烫手山芋,很简单,我相信我能做好它!”

    “你很有信心?”

    “我从来都很有信心。”

    “你认为你会成功吗?”

    “请拭目以待。下一位!”

    “我是《丽视周刊》的记者,请问周梁淑怡以及刘天赐等几位,你们跳槽到佳视,是因为待遇呢,还是对tvb有所不满?”

    梁淑怡等人面se不好看,王梓钧在一边却是暗暗发笑,这记者是丽视专n派来扇邵逸夫耳光的吧。

    第一卷 417【王先生开讲】

    417王先生开讲

    1977年1月27日,刚刚过完了腊八节,学生们早已放假,一些公司已经准备收工歇伙了,但佳艺电视台却格外地忙碌起来。

    《百家讲坛》的演播室只用了五天时间便布置完毕,整体风格是古朴、严肃而开阔大气。

    金晓秋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二年级女生,在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找到演播室,然后稀里糊涂地走进来。

    她对于佳艺电视台改革的新闻有所耳闻,却比较喜欢听王梓钧的歌、看王梓钧的电影,不过还没有到着迷的程度。听说王梓钧要在电视台主讲三国,也仅仅是有些兴趣,想到时候节目播出的时候看看而已。

    金晓秋虽然是念历史的,但觉得《三国演义》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已,而且她对打打杀杀不怎么感兴趣,觉得看《三国演义》还不如读《红楼梦》。

    就在昨日,金晓秋莫名其妙地就接到一个电话邀请,问她喜不喜欢三国,她说不怎么感兴趣。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又问她喜不喜欢历史,她说她就是历史系学生,于是对方非常高兴地请她参加《王梓钧说三国》第一集的录播。虽然搞不大清楚情况,但反正闲在家里也无事,便迷糊地答应了。

    走进演播大厅,金晓秋耸了耸鼻头,这里残留的装修味道让她有些不舒服。

    观众席一共一百个,眼下已经坐了差不多一大半。让金晓秋惊讶的是,这些观众不仅有年轻人,而且还有上了岁数的老头老太太。

    金晓秋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她左边是个年轻的鬼佬,右边却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四周的摄像师正在调试器械,还有一个头头模样的人冲着后方大吼,说是要灯光打亮一点。这还是金晓秋第一次进电视台,感觉一切都那么新奇有意思。

    坐了一会儿节目录制时间已经到了,不过王梓钧还没来,一个自称是节目编导的中年男人上台向大家道歉,解释道:“王梓钧先生刚刚喜得千金,前晚王先生的女儿生病进了医院,他连夜赶回台湾去了。本来现在可以赶回来的,不过今天早上的飞机晚点。麻烦大家等一会儿,如果再等半个小时还不能到,那今天的录制就只能取消了。各位,真是抱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佳视的支持。谢谢大家!”

    那编导鞠了一躬才离开,观众席嗡嗡声一片,大多数对王梓钧的迟到表示理解,毕竟女儿生病了怎么都要回去一趟。少数人则抱怨王梓钧架子大,居然让这么多人等他一个。

    金晓秋却是感叹有名气就是好,居然可以连夜赶回台湾。她有了叔伯常去台北做生意,知道进出台湾的手续有多麻烦。

    现在普通人进出台湾是有限制的,理由只能是公务、留学、探亲和经商。比如一个台北人,说想要去香港旅游,门儿都没有。当然,规矩是可以绕开的,但光各种手续都要个把星期。

    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艺人,国民政fu为了鼓励扶持台湾电影,前几年专门破例放宽娱乐界人士的进出境审查。

    但即便是放宽,也是需要一系列手续的。王梓钧能连夜赶回台湾,那只能说他完全免手续,只要报一个名字,递上自己的免签证书就可以放行。

    被邀请来的现场观众无事可做,便跟身边的聊了起来,也有几个嚷着无聊要离开,不过真正走的一个都没有。

    金晓秋四下看了看,问旁边的老太太说:“阿婆,你也是被电视台的电话请来的?”

    “是啊。老婆子我没事做,听说有先生要说三国,我就来了。”老太太说着说着又聊起年轻时候没有电影和电视,就喜欢听人说书,东拉西扯地从《三国演义》说到《隋唐演义》,什么李元霸的大锤有八百斤之类的。

    金晓秋明白了,估计电视台是通过收视调查的电话名单打过来的,几个月前她家里接到过电视台的收视调查电话访问。

    老太太正说得高兴,金晓秋旁边的年轻鬼佬突然道:“八百斤?上帝,这太离谱了!如果武器就有八百斤,加上那个李元霸的盔甲和自重,全部重量起码有一千斤。他的战马还能跑得动?”

    老太太闻言不高兴了,辩解道:“这大将用的当然是千里马,书里都说那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驮一千斤怎么就不能?关二爷的赤兔马你知道不,关圣被杀了以后,赤兔马都通人性,绝食而死的。你说这种宝马能驮不动一千斤?哎,算了,老婆子我跟你这个洋人说什么,说了你也不懂!”

    看到老太太鄙视的眼神,金晓秋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那鬼佬翻翻白眼,也懒得跟老太太辩驳,问金晓秋道:“这位小姐,你是学生吗?”。

    金晓秋道:“我是中文大学的。”

    “是吗,太巧了,我叫杜可风,是新亚学院的学生。”鬼佬笑道。

    “想不到我们居然是校友。”金晓秋好奇地看了看杜可风,“从你的粤语听起来,你来香港没多久吧。杜可风是你自己取的中文名吗?”。

    “是的,我半年前才到的香港。”杜可风自豪地说,“杜可风听起来很棒吧,是王梓钧导演帮我起的。”

    “你认识王梓钧?”金晓秋诧异道,虽然她不是王梓钧的忠实粉丝,甚至对王梓钧的《大唐双龙传》里诸多历史常识颇为不屑,不过还是对王梓钧本人挺感兴趣的。

    年轻的杜可风还是个比较显摆的人,笑道:“是的,事实上我是《赌神》的助理摄影师。”

    不过可惜金晓秋并未像他想象中那样尖叫,而是问道:“是吗?那王梓钧平时是个怎么样的人?”

    杜可风道:“很绅士,不过拍戏的时候有点过于严肃。是的,过于严肃,我曾经因为一个很关键性的失误,被他大骂过一次。”

    “什么失误?”金晓秋喝着饮料问。

    杜可风耸耸肩:“一台很先进的摄影机,我想拆开看看里面和我以前用过的有什么不一样。结果,呃,结果那台摄影机送去德国返修了。”

    “噗!”金晓秋捂着自己的嘴巴,才没让口中的饮料喷到前面那位。

    “我就知道。”杜可风悻悻地说。

    “没让你赔钱?”金晓秋忍住笑道。

    杜可风说:“陪了,不过我是个穷学生,他帮我私人垫付了,让我先欠着他。”

    金晓秋说:“看来他还挺有人情味的。”

    “或许是吧。”杜可风一想到那笔欠下的钱就一阵头疼。

    正说着,先前那个编导又出来了,拿着麦克风道:“很抱歉,让大家久等了。王梓钧先生已经赶到电视台了,现在正在化妆间换衣服,马上就好。”

    没过几分钟,穿着一身中山装的王梓钧走上台来。放下手里的演讲稿,将那个挂着“京都念慈庵”牌子的麦克风调整了一下角度,歉意道:“真是很对不起,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

    说起来,《百家讲坛》节目在拉广告的时候,很是费了把力气。一来是佳视除了电视剧外,其他节目收视率很低,没有愿意在上面做广告;二是重新定位的广告费太高,几乎都快赶上电视剧广告了。

    佳视的工作人员东奔西走,最后不得不把广告费降下来。合同上关于广告费的定价改成了活动的,比如节目收视率在百分之多少的时候怎么收,提高到多少就要加价,除开前三期,后面的广告费以前一期的收视率为标准。

    按照这个合同,差不多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达到15,就相当于一般电视剧的广告费了,而冠名费则更高一些。

    这样定价波动性和风险性都很大,如果收视率还是以前的老样子,那么广告费基本上就是白送。

    不过这个“京都念慈安”却有些意思,当佳视的人找上门去,那边居然直接签了半年的合同,并且出的是固定的高额冠名费。问起原因,京都念慈安的谢老总居然说是相信王梓钧的投资眼光。

    王梓钧收到编导的信号,暗中打了个手势表示自己准备好了,收到对方的回馈信息后,整了整衣服,笑道:“《三国》的影响力很大,相信现场的朋友和电视机前的朋友,有些是对《三国》研究颇深的专家。鄙人今天所讲,纯属探讨,实为一家之言。有争议的地方,也请来信到电视台,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说起三国,我们必然会想起赤壁之战,说起赤壁之战,自然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原本有些躁动的现场观众也都安静下来。这些现场观众都是佳视的电话工作人员选来的喜欢三国或者是喜欢历史的人,对三国多少有些了解。特别是去年佳视还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通过看电视剧,人们对于三国的印象就更深了。

    让金晓秋惊讶地是,王梓钧并没有像传统的说三国一样,什么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说一大通天下大势。而是通过苏东坡一首词,引出赤壁大战,引出周瑜、曹c、诸葛亮等英雄人物。再将这些人物的形象,分为历史形象、民间形象、文学形象三种,一一解析,再加上不时地在其中加上一些现代流行语和笑话,而逗得下面捧腹大笑。

    看着现场观众的反应,节目的编导松了一口气,而专门跑过来观看情况的何左之、刘天赐等人,却是兴奋不已。教育节目做成这个样子,收视率绝对会大增。

    ……

    417【王先生开讲】

    417【王先生开讲,到网址

    第一卷 418【美丽的俘虏】

    收费章节(12点)

    418【美丽的俘虏】

    原本的《易中天品三国》一集是四十分钟,王梓钧讲的内容大致是从易老那里借来,不过风格却大不相同。

    易中天是那种师长老者的温吞,加上一些小幽默,有些时候一个观点绕来绕去五分钟,其中三分钟说的是废话。王梓钧则不然,他讲起来语气思路更加犀利直接,一堂讲下来20多分钟就完了,后期再配上片头、片花和解说,差不多将近35分钟。

    还有一点,那就是易中天在开讲时,引用了不少大陆现代学者的观点,比如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