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明宫词 > 第 16 部分

第 16 部分

官人,气焰猖獗至极,为什么没有人及时制止他呢?

    周兴:因为已查明纪王李桢是郝象贤谋反的真正靠山,一切行为都是纪王幕后主使的,郝象贤不过是一个帮凶……旦抚摸鸽子的手突然僵滞……

    武则天:那又怎么样呢?

    周兴:太后知道纪王李桢在京城的势力,不是一个凤阁舍人的能力可以管制的……

    武则天:那怎么办呢?就不管啦?

    周兴:太后,说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那只是道理,我周兴还没有愚蠢到那个地步!这还请太后及圣上定夺!

    邓玄挺:周大人,纪王李桢忠孝耿直,驰名天下。你说他谋反,有什么证据吗?

    周兴沉默。

    旦:周兴,怎么不说话?

    周兴:周兴只对太后及皇上尽职,没义务回答别人的问题!

    旦:那我问你,有证据吗?

    周兴:证据如山!凤阁各有口供四册、人证五位,圣上可随时查验!

    邓玄挺出列下跪。

    邓玄挺:启禀圣上,纪王李桢与您自幼一齐长在宫里,您对他的品行,他对李家的感情,他所建的功业了如指掌!即使真如周大人所说,他参与了谋反,想必受了他人指使或蛊惑,一时糊涂,请圣上明察,开恩放过他!

    武则天:圣上,李桢与你一同长在宫里?我怎么记不得了?哪一个李帧?

    旦:…皇叔李泰的四子,您忘了吗?用木剑差点戳瞎我的眼睛。

    武则天:噢?记起来了…他还是你童年最要好的朋友……

    周兴:启禀圣上,我这里还有更不好的消息,现已查明郝象贤谋反集团还包括汝南王李炜、制阳公爵李湮等十余位李姓皇族至亲。他们于纪王府日夜密谋,妄图干正月初三起事。

    武则天:都是李姓皇亲?

    张楚金出列,跪下。

    张楚金:臣张楚金请天后明鉴,上述李姓诸公向来恭顺忠义,即使心有怨言,想必木敢犯下如此滔天罪孽,一定是遭了小人的谗言陷害。

    武则天:不用我明鉴。张楚金,你应请皇上明鉴,这虽为国事,也毕竟还算是李家的私事。

    张楚金:请圣上明鉴!

    旦握鸽的手不自觉地愈收愈紧。

    旦:……周兴,谋反起事,应定什么罪?

    周兴:死罪!凌迟处死,诛灭五族l

    张楚金:臣提醒圣上,纪王与您未出五服!

    旦面容平静,心绪却全在手上,鸽子在他手中垂死挣扎,他却毫无知觉。

    旦:…,我十岁时与李桢玩剑,他用剑指着我的眼睛说了一句话,当时让我很不高兴,扑上去与他厮打,才伤了眼睛!我对那句话记忆犹新,曾同他玩笑说,他最终会死在那句话上,今天果真应验,时隔二十四年…太后,就按大唐律…二治罪吧,给我个面子,念他们还是李家的皇亲,降罪一等,就别凌迟了,改为赐死,也不必诛灭五族,否则连我也在其列…散朝!

    旦起身离座,鸽子已被攥死。软软地瘫在龙案上。武则天的声音从他背后传来。

    武则天:纪王李桢流放岭南,其他人一律处死!

    2议事殿 白天 内景

    堂中横放一长案,上面摆放着几只紫檀木方厘。几位老臣站在案两侧。武则天和旦并坐,婉儿在武则天一侧侍立。元帅魏元忠跪在武则天和旦面前。

    魏元忠:臣身后是徐敬业叛乱为首五大贼子首级,作为此次出征献给太后的礼物!

    武则天:我没有看错人,魏元帅!婉儿,魏元忠元帅文明元年平叛有功。封敬天元帅,加采邑一千亩,绢一千二百尺,赏奴四百!

    魏元忠:谢圣母皇太后!微里只尽了应尽的责任!请太后验明首级!

    武则天:这礼物越少越好,让人心酸!婉儿,你替我验吧!婉儿随魏元忠浏览于案前。

    魏元忠:(打开一只匣子)这是魏思温。(又打开一只匣子)这是唐之奇,…这就是徐敬业。

    武则天:水徽三年,高宗想要立我为后,长孙无忌、储遂良一干老臣坚决反对,关键时刻,徐世暨帮了我,就是这个人的祖父。我一直对徐家心存感激,没想到第一个举兵反叛我的也是徐家。我一直挺喜欢这个孩子,是显庆元年的元旦华筵上,他还给我就过万寿酒,我还记得他用心有颗黑痣,说话时一跳一跳的,可爱极了。

    婉儿:(上前看了一眼)黑痣还在,只不过一块黑紫,不像太后说的那么中看!

    武则天:算命先生说这是福星登顶,能保佑一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这么命短。

    魏元忠:逆天行事,与天后为敌,什么样的福星也保佑不了他了

    ……(走到最后一个匣子前)这就是骆宾王!魏元忠上前准备打开。

    武则天:就别打开了。真希望这里面装的不是他。人说骆宾王才趣高雅,相貌英俊,是远近闻名的少年得志的才子。魏元帅,他那篇被人争相传诵的所谓《讨武曌檄》,你带来了吗?

    魏元忠:太后,在我这里!

    武则天:念!

    婉儿接过《讨武曌檄》念。

    婉儿:〃伪临前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伯平晚节,秽乱春宫……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武则天:嗬,我有那么可根?连天地都容下了?……你继续!

    婉儿:〃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啼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武则天:小小的一次叛乱,竟然让他写成如此的雷霆万钧,真是笔力非凡啊,连我听了,都想助他们一臂之力。这果真是个妙笔生花的可造之材,他不在朝里,实在是宰相的过错。你们以为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众无语。

    武则天:写得很好!只可惜站错了立场。骆宾王为天下文人树立了可悲的典范。才华于文人在其次,关键是立场!立场对了,才华是锦上添花。立场错了,才华则会落井下石,加速自身的灭亡。有两个人由于文笔优美而遭灭顶之灾:一为上官仪,二为骆宾王。可惜了他们的学问!

    裴炎:其实他们徒负才子虚名,只不过是些会说大话的无赖之徒。太后淑德兼备,才智非凡,是国母的典范,为大唐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一群狼子野心之辈,借助无聊文人之口,利用愚钝百姓不明天下局势的短浅目光,妄图借机生事,实在是自取灭亡。现在天下太平,皇室英明睿智,太后已经为新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只需还政于皇帝,重归后宫,就再也没有让小人诟病的口实,任何野心家也就没了造谣生事的机会,天下自此永远太平。而天下人只会称颂您的美德和贡献。

    武则天:你是在劝我隐退?

    裴炎:我是在劝进。劝您退出纷乱的政坛,进入宁和安逸的后宫,进入后世赞美的历代伟大皇后的行列。

    武则天:《讨武曌檄》是直言难得的好文章,却如我所说站错了立场,你知道他错在何处?

    裴炎:清太后赐教!

    武则天:因为他在告诉徐敬业的十万大军要对付的仅仅是一个狐媚的女人。这样的结果只表明他们自己的虚弱,盛扬了我的强大!这篇檄文没有涉及我的任何功过,只耿耿于怀我身为女人的过错,这说明我干得还不错。你刚才说到百姓愚钝,目光短浅,不明白天下局势;恰恰相反,我认为他们深明大义,知道什么是国家安定的真正依托。徐敬业失败了,说明天下人没有被他蛊惑。你们现在反对我,用另一种更动听、更华丽的说辞,核心只有一个,怪我是个女人,而且是大权在握的女人。

    裴炎:女主能治理国家,太后已经给天下做出了证明,毋庸置疑。太后还记得骆宾王檄文中最后一句话吗?〃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才是天下人真正担心的,也才是野心家们鼓噪谋反的真正借口。

    武则天:你们与他唯一的区别是缺乏揭竿而起的勇气。看来我的权力真是有点太大了。你说呢,圣上?我是不是该退了?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旦站起来,走到从窗中斜s进宫殿的光线之中,手持一卷文书,面容中出现少有的坚定与果决。

    旦:母亲不仅不能退,反而应该进。但不是像裴大人所说的进入后宫,进入纪念历代皇后的毫无诚意的香火与仪式之中,而是进入英君明主的辉煌之中,进入亿万人感恩戴德的称颂当中。您的贡献与美德担当得起这一份光荣,您必须以一个伟大帝王的英明载入史册,流芳千古。我这里已经拟好了一份退位诏书,请母后允许我为您的伟大做最后一件事情…让我从皇位上退下来。旦说罢把奏折递给武则天,

    武则天愣愣地看着旦,忘记了接过他手中送上来的奏折。婉儿连忙上前接下。几个老臣大惊,邓玄挺第一个跪倒在地。

    邓玄挺:皇上,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您使天后陷入不义,使群臣陷入不忠,而您不能保全父皇传留下来的江山,更使自己陷入天大的不孝。是上,您不能这样做,请您收回成命。

    裴炎:(也跪倒在地)皇上,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请您三思而后行。

    其他几个老臣也跪下来吁请:请皇上三思,请皇上收回成命!

    旦:(面对裴炎)裴大人,你知道骆宾王檄文中最精彩、最动人的两句话是什么吗?〃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父皇坟茔上的新土未干,而国家就像他遗留下来的孤儿,等待着一个更称职的抚养人,旦的才干是担当不起的。现在父皇新丧、新君昏弱,天下宵小都蠢蠢欲动,一旦失去了母后的呵护与决断,那不仅国家成了任人欺凌的孤儿,恐怕我们兄妹也就真像孤儿一样无所依托了。

    说完,旦昂然走出宫殿,只剩下屋中一片难堪的寂静。

    3旦寝宫庭院 白天 外景

    旦坐在院中,鸽子在四周起飞、降落,一会地升入天空,一会儿飞上檐角,一会儿在他的肩头、膝上徘徊。旦随手抛洒着谷物,他的神情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淡泊。太平也坐在他的身边,不时拿过一些谷物学者旦的样子喂养鸽子,但她眉间却暴露了一些不安定的心事。

    太平:(抚摸着膝上的一只鸽子)哥哥最喜欢的那只红斑花鸽,我已经替你安葬了。

    旦:谢谢你。

    太平:你不想知道我把它葬在什么地方了吗?

    旦:这大明宫中,除了我,只有妹妹最理解鸽子,你葬的地方一定不会让它失望。

    太平:我把它葬在了李姓十二王的墓前。

    旦:(向天空中抛了一把谷物,谷物在阳光中散出一片金黄的光泽)它凝结了我的愧疚与哀思,让它陪伴我的亲戚们的亡灵魂游天国,正是我纪念他们的最好方式。

    太平:(把膝上的鸽子举起放飞)不知道这满院的鸽子还要带走你多少的愧疚与哀思?

    旦:(站起身,肩上的一只鸽子惊飞)妹妹是怨我身为皇帝而无法保护皇室宗亲吗?

    太平:对,但是我更奇怪,你为什么放弃皇位,把李家子孙完全放置在毫无保护、任人宰割的境地。

    旦:那我应该怎么办?

    太平:(把另一只落在膝头的鸽子递给旦)把你的愧疚与哀思转化成保护他们的精神力量。

    旦:(接过鸽子,轻轻抚摸)我正是为了保护他们,才放弃了皇位。妹妹只想到了亲情,而没有考虑到亲情在政治中的位置。现在母后称帝在所难免,就是她不想登基,时事、政局、她周围的人也不允许她不登基。我在位一天,母亲考虑到亲情就犹豫一天,而亲李大臣就利用我的名分与亲武大臣争斗一天,这世界上相互残杀的血腥日子就延续一天。

    太平(抖动肩头一只刚刚落下的鸽子)你是在为自己的懦弱开脱。

    旦:我是懦弱的,我的懦弱来自我有限的才能和我对自己才能正确的认识;我是懦弱的,但我的懦弱使我明智,我的明智赋予我常人想不到的勇气。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放弃皇位。

    太平: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李家和他的臣仆遭到更快、更血腥的报复和打击,也使自己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旦:你错了。我自认为是了解母亲的,她爱这个她在其中生活奋斗、荣辱与共的家庭。只要纷争平息,她会给予因政治斗争而牺牲的李家子孙应得的补偿和关怀。至于我自己嘛,你倒是说对了,末代君主永远是旧势力的旗帜,也永远是新势力的y影。

    太平(质问的表情转化为悲伤)为什么李家的男人总是遭受同样的命运呢?

    旦:因为我们离权力太近了。而我们的能力又驾驭不了权力。这是我们身为皇子的悲哀。

    太平(抓住旦的手)你是我最后的亲人,我不许你再有任何意外,你一定要答应我。

    旦(凝视着妹妹苍白、憔悴的脸庞)我真想答应你呀,但我今后命运叵测,吉凶难定,希望你也答应我一件事。  太平点点头,这也许是她惟一能够表达对哥哥感情的方式。

    旦:隆基是我最有出息的孩子。他的才智禀赋都不愧一个帝王的血统。但是他的热情和冲动也很容易让他置身危险之中。我不希望弘和贤的命运在他身上重演。我可能很快受牵连无法关照他了,希望你管我担负起这个职责,把他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治国之才。这也算替我对咱们的家族和姓氏做出一点贡献,减轻一点我的愧疚之情。

    旁白 你父亲外表文弱、淡泊,而内心却坚强、勇敢。是我最敬佩的男人,是我们李家男性中少见的大智大勇之人。他的内心正如他自己所无限关注的蓝天一样宽阔。我理解他的痛苦与悲哀。他把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了你的身上,你不要让他失望。

    4。大明宫勤政殿 白天 内景

    朝堂上空无一人,往日的肃穆与喧哗只能衬托出此刻珠帘后面武则天的寂寞与孤立。只有婉儿站在她的身后,旦的位子也是空的。从远处的午门隐隐传来时断时续的嘈杂。武则天面无表情地看着大殿中群臣曾经侍立的地方,嘴唇紧抿着,透露出一个女入全部的刚毅与倔强。婉儿侍立在她的身边,忧心忡忡地看着她的侧影,只有从凤冠中凌乱地挤出的几缕斑白的鬓发透露出她苍凉与无奈的心境。

    一个太监急入,禀报。

    太监:亲李姓的大臣在午门外静坐了半个时辰,其他大臣无法入朝。

    武则天没有丝毫表情。

    武则天:婉儿,来,帮我理理头发。这凤冠戴了半天,也挺累的。

    婉儿温顺地替武则天除下凤冠,从袖中拿出一把梳子,替她把散发拢住。

    武则天:很多年前,我还只是个昭仪,每次上朝前,高宗都要让我为他梳头。他说只有我梳的头松紧适宜,王冠戴在上面,既不会歪斜,也不会把额角压疼。当时我感到的快乐,是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我感受到了一个男人在细微处透露出来的关爱、尊敬与信赖。我为有这样一个男人而无比幸福,我为能给大唐朝廷做出的这一点点贡献而无比幸福。我当时认为,这已是一个女人参与政治生活的极致了。

    她说着陷入对往事的缅怀之中,刚毅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快慰的光泽。大殿中又陷入寂静,只有梳子划过头发的沙沙声和远处更加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武则天:后来我们就一起坐在镜前让宫女梳头,然后一起上朝、下朝。皇帝更加依赖我,更加尊敬我,但是我们之间再也没有了早先的那份微妙的甜蜜,有时他从镜子里投过来的目光是那样陌生,让我感到难以言表的慌乱。每到这种时候,我就禁不住要问:我到底为什么要参与国事?婉儿,你能回答我吗?

    婉儿:您寄关爱于天下子民……

    武则天:你说得太虚了……

    这时午门外的嘈杂强烈了一些,太监再次进入。

    太监薛怀义在午门外与静坐的朝臣发生冲突,被打伤了。

    武则天:薛怀义不在万象宫监造他的工程,跑到这儿来瞎闹,也难怪人家要打他。去把他赶走!

    太监退下,殿中又出现寂静。

    武则天:看来这次他们真的要和我闹下去了。

    婉儿:太后要不先回去?

    武则天:不,我要在这儿等他们,我要看看他们让我一个人在这大殿里等多长时间。

    婉儿:这明摆着是一两天内结束不了的……

    武则天:婉儿,你还没有答我的问题。那时候我自己也不明白。我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怎么能治别人的罪呢?你帮我把凤冠戴好。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忠心,我要用我的方式尽守职责。

    这时太监急急跑进来。

    太监:郑世勋柬发倒悬于午门上,声称皇帝如果不在半个时居内收回退位诏书,他就要悬剑自杀。

    武则天:(刹那间站起来)那让他现在就死!(然后又慢慢坐回去了,沉默良久)我也许真的应该退隐了。

    她从珠帘后面走出来,走到空置的皇位前,用手扶着椅背。

    武则天: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大殿,看到这个大唐政治与权力中心的时候,它也像现在一样空空的。那是总章二年三月,皇帝让我和他一起临朝的前一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偷偷地跑进来。那时候是傍晚,只有一个小太监在用佛尘清扫皇位,他扫着扫着就在上面坐了一下,我吓坏了,急急跑出大殿,仿佛刚才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是我。前天,旦宣布退位的时候,我又感到了恐惧,就像几十年前看见小太监坐上龙椅时的感觉一模一样。我是一个女人,我用全部的感情和心灵关怀着国家的一切事务,我比一个在同样位置上的男人付出的要多上许多,难道我也像他们那样梦寐以求的仅仅是爬上这把连一个小太监最不成体统的p股都能坐上去的、装饰着丑陋花纹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