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科幻小说 > 三国之模拟城市 > 第672章 拯救大儒蔡邕

第672章 拯救大儒蔡邕

翔,正主持着凤翔乐府,并导致三国时代的音乐奇才杜夔长驻于此;蔡邕的好友卢植,也定居于天下第一城,慨然接受了洛阳太守一职,为凤翔接下的重建洛阳任务创造出最宽松地外部环境,血色洛阳一役更是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蔡邕本人对阿牛的帮助虽不象卢植那样显著,但凤翔能在讨伐董卓战役中两面下注,蔡邕的牵线搭桥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讨伐董卓战役结束之后,蔡邕也一直在朝中帮凤翔说话!蔡邕早有归隐之心,凤翔城最有希望获得这位大儒的青睐,将爱女蔡琰送到青州便是明证,若非董卓阻挠,说不定蔡邕早已到了凤翔,与爱女、老友相聚。于公。蔡邕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士人当中有着崇高的声望,无论谁将这样的一个人收于麾下,声望的提升是必然地。董卓在蔡邕称病拒绝后,不惜撕破脸皮以灭族相威胁。便是看中了蔡邕的影响力。自从前番与庞统一番深谈,阿牛了解到声望对领地的重要作用后,就一直急切地盼望着将蔡邕接到凤翔,就算蔡邕在领地里挂个虚名什么也不干,也能为凤翔带来巨大的好处。在世界中有着超高声望地天下第一城,若得蔡邕之助。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公于私,凤翔便应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之中。在找来庞统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之后,阿牛很快作出了决定,并通过金戈铁马向陈铄转达了自己的立场,“先从洛阳就近向长安调派人手,尽全力营救蔡邕,随时将营救行动的新进展向青州报告!”营救行动。包括了多个举措。先,卢植亲赴长安。卢植不但是著名的大儒,还以战功官至一品。文韬武略无一不通,为官多年在朝中积累下可观地人脉,卢植因拒绝与董卓同流合污获罪免官地事情,更让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并没有因为退隐而削弱,且卢植与王允也曾一殿为臣,彼此间也有些私交。利用卢植在朝中地威望和人脉展开营救,被庞统认为是“最有希望奏效的手段”其次,从青州调派数名精干的转职官吏,携带财货赶赴长安。卢植并不是万能的。董卓乱权以来朝中的官员更替频繁,有些人都没见过卢植,未必肯出手相助。这个时候,凤翔的官吏们以财货拉拢那些中立的朝廷官员出面求情,事成地机率更大一些。凤翔积累下来的战略储备物资“珍珠饰品”,被带出了一半,除了这个东西之外,某城主手上确实没啥值钱的了。第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长安并不明智。可能还需要假借外力。卢植毕竟已经辞官近一年手无实权,即使有其它士大夫相助,也未必能说服独揽朝政地王允,这个时候,各地有实力的诸侯如果能为蔡邕说上几句话,更容易收到效果。阿牛已经通过洛阳,请卢植作书,邀一些相熟的地方诸侯在营救蔡邕的事情上表明立场阿牛同样没有闲着,随后便分别飞到相熟的孔融和曹操处。请两人帮忙出具为蔡邕求情的书信。最后甚至连没多少交情的臧洪都没有放过。孔融本就是士人又敬重蔡邕,自然没有拒绝;曹操更是蔡邕好友。闻讯大惊失色,刷刷几下完成了书信,对某城主道:“阿牛且去,我会再联络就近的诸侯,若能再得到书信,便派人火速送到长安交与卢植先生。”此时的曹孟德,仍是那个急公好义地曹孟德。最后,阿牛请出了王越,离开青州前往长安。公开的理由是:“董卓虽死,长安城内难免还有些余孽,还请大哥跑一趟保护好卢植先生,以免受奸人所害。必要的时候,阿牛会让二哥带暗花过来!”某城主并没有讲得很明白,做了这么久的兄弟,如果王越还不明白阿牛的想法,那才真的没天理。王越深深地望了阿牛一眼,大笑而去,“好,好,不愧是我王越的兄弟!”“拯救大儒蔡邕”行动,正式展开以下不算字数:四月开始前承诺日更六千,原本打算坚持一个月便放松放松,结果五月第一天大家投了很多月票,猫自然不想让大家失望,硬着头皮继续坚持,这个月的票虽不多,但猫还是一直试图延续下去。但现在,不得不跟大家说一声:抱歉。可能有些书友已经意识到了,猫的状态出了问题,最近几天地章节,猫很不满意。质量重于数量,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更新量会少一些,希望大家理解。不会断更,还有就是月票加更会办到。这个月的六千字全勤奖算是泡汤了,就这本书的订阅情况来看,全勤奖的损失貌似有点可观,不过,中午作出这个决定后,一身轻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