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回到大唐当皇帝 > 第八章 太子首战武三思(上)

第八章 太子首战武三思(上)

却也给他们带来无数灾难。

    决口改道,乃是家常便饭。

    这件事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记载,李俊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脑袋也在不停的转。

    他心知,现在朝堂上站着的姓武的和姓韦的,那是一心想把李唐江山祸害完了的。

    自己必须提高警惕,适时出手,拆解难题,不让他们有兴风作浪的机会。

    严格来,皇帝李显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治下的百姓遭了灾,他身为一国之君,体恤之情也是有的。

    他咂咂嘴,道:“桓侍中,朕命你巡省河北五州,晓谕圣旨,抚慰灾民,此间一切事宜,你可便宜从事。”

    李显的这个决策倒是正确的,桓彦范做事那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派他去河北,一定能够拯救百姓。

    不过,武三思怎么会让这样好的政策实行下去,不出意料,武三思跳出来了:“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桓侍中年事已高,不适宜舟车劳顿,臣举荐兵部尚书宗楚客,担当此任。”

    一个善于以退为进,推出别人挡枪的人,李俊马上对武三思的性格特征就有了初步判断。

    这种人,奸险毒辣,但又自私自利,只要不伤及自己,就是死了儿子,也照样争权夺利不耽误。

    他身后的宗楚客,也走了出来,表白道:“微臣愿往。”

    宗楚客这个人,李俊也并不陌生,他是武三思的头号走狗,官做的也挺大。与武三思有些微不同的是,宗楚客这人,非常贪婪。

    不久,他就会收受突厥可汗的大笔贿赂,陷我唐军于不义,李俊怎能让他去巡视五州。

    他立刻阻道:“陛下,再过两日,新罗国的使臣就要到了,宗尚书精通新罗语言,迎接使臣,不能少了他。”

    众臣都在紧盯着这历史性的一幕!

    太子居然站出来,阻拦武三思了!

    真是千年难见的罕事!

    且看武三思如何接招!

    糊涂蛋李显,刚想答应武三思的要求,可转过头来,一听太子的意见,也觉有理。

    此前几次迎接新罗使团,确实都是宗楚客出面,现在要是换了人,还真不方便。

    李显顿了顿,发话道:“宗卿,不然你就留待迎接新罗使团,巡省水患之事,还是由桓侍中去。”

    宗楚客不敢应声,瞟了一眼武三思,后者脑筋一转,马上道:“陛下,修文馆里待诏的学士秀才,其中不乏精通新罗语言之人,皆可胜任迎接使团之职。河北大水,乃是国之大事,涉及上万百姓的安危,必须宗尚书这样的实干之人,前去安抚。”

    “爱卿的有理。”

    这个拨浪鼓,又被武三思给推回来了。

    李俊不禁骂道:有理个屁,你个糊涂蛋。你以为,宗楚客去了河北,就会按门按户的发放赈灾钱粮?

    就以他那个雁过拔毛的个性,灾民拿到手的救济,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剩下的,就都落入了宗楚客的口袋,当然,武三思的那一份也少不了。

    他们哪里是想巡视灾情,根本就是争夺贪钱的机会。五州大水,这朝廷发下了的赈灾款,数目也不能少。

    这种油水多的肥差,自然不能便宜了别人。

    不过,李俊也有应对的办法。

    他挺身上前,笑道:“陛下,桓侍中的老母,乃是河北人士,近些年来,思乡心切,儿臣以为,可以趁着这次的机会,让桓侍中带着老母回乡看看,顺便巡省水患,罢知政事一个月,不是一举两得,更加体现陛下恩浩荡。”

    轰!

    群臣哗然,桓侍中的老脸也绷不住了!

    李俊的话,前面的都不是重点,关键在这最后一句,罢知政事,这也就是,让桓侍中这个中枢朝廷的老臣,老老实实的呆在河北五州,处理地方水患,中央朝廷的事情,都不要管了。

    这样的状态,要保持一个月。

    这对于一个以匡扶李唐社稷为己任的老臣来,是莫大的羞辱!

    群臣都看出来了,桓彦范也已经知晓:太子啊太子,你怎么如此糊涂,老臣若走,这朝政就更要把持在武三思他们手里了。

    李俊的真实想法,如今也不能直接给桓彦范听,他只能保持严肃,好像自己当真认为这是什么锦囊妙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