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足球大亨 > 足球大亨第38部分阅读

足球大亨第38部分阅读

养和训练促成粉红肌群转化和增加效果还不错,但是范尼毕竟已经34岁了,作为普通人来说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但是对于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来说,但是体能和竞技状态却已经是属于巅峰之后的滑坡和衰退期,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明知道有可能会影响范尼的体能和竞技状态,但是陈灼还是提出,而且莫尼兹最终也没有反对,那就说明陈灼一定有所目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欧洲航班取消的影响,陈灼很可能会安排更多球员来霍芬海姆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德甲联赛那么简单,在汉堡教练组和斯潘维茨技术中心搜集整理的资料中,霍芬海姆的整体风格,与富勒姆球队的风格非常相似!因为霍芬海姆现任主教练拉尔夫兰尼克的执教理念,受到“英格兰模式派”也就是霍奇森那套理论的影响,非常深!

    在搜集到关于兰尼克的资料中,有一个短片,那是1998年12月德国一个著名的体育节目,当时在德乙乌尔姆任教的拉尔夫兰尼克在短片中手拿一块磁力战术板,阐述自己采用的四后卫平行站位和区域防守战术。

    那个时候对于大部分球队都在使用清道夫防守体系的德国,兰尼克的这种英格兰4-4-2模式被讥讽的一无是处,由此兰尼克得到了一个嘲讽的外号“教授”。

    随后的好几年里,兰尼克带着他的“四后卫平行站位和区域防守”战术体系在德国甲乙级联赛中跌宕沉浮,在斯图加特期间不好不坏,然后带领汉诺威从德乙中升入甲级,然后在沙尔克04的两个赛季里获得两个联赛亚军和一个杯赛亚军,也是沙尔克这支“皇家蓝军”执教成绩最好的教练,其44场比赛88个积分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前主帅海因克斯。

    2006年,兰尼克接受了霍普的诚挚邀请来到霍芬海姆,此时的霍芬海姆还是丙级球队,正是由于球队严格执行的兰尼克的战术体系和训练体系,才创造了2006/07赛季升入乙级,2007/08赛季升入甲级,2008/09赛季上半赛季夺得半程冠军的“霍村奇迹”!

    人们总是习惯于关注胜利者,并且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去理解和总结他们获得的胜利,对于“霍村奇迹”,人们非常习惯的联想到了切尔西老板阿布和曼城背后的阿拉伯财团,对于兰尼克的战术体系,反而很少谈起。

    霍普和阿布以及阿拉伯财团还是不同的,在霍普的投资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硬件投资,光是修建两座体育场以及霍芬海姆的训练设施就花费了9000万欧元,另外还投资4000万欧元用于青训设施的升级改造,这使得霍芬海姆拥有了德甲仅次于拜仁的硬件设施。

    从1990年接手到2007年升入甲级,17年中总投资亿欧元,其中亿是花在硬件上,这个投资和阿布以及阿拉伯财团在引援方面一掷千金完全不同,在引援方面,霍普总共只投资了2500万欧元,其余负责球队的日常开支2000万欧元则是通过贷款的方式给球队经营团队的备用金。

    所以说,把霍芬海姆称为“德甲的切尔西”或者“德甲的曼城”,是有失公允的,他们三个队唯一的共性,大概应该是他们在主场都穿蓝色球衣。

    对于拉尔夫兰尼克来说,他比霍奇森和霍顿年轻十多岁,球员时代的兰尼克只是个低级别联赛的球员,1987赛季以球员兼助理教练的身份在一个叫做利波尔德斯威尔的第四级别俱乐部退役,转往斯图加特二队执教。

    兰尼克担任球员期间,四后卫平行站位和区域防守理论的“英格兰模式派”已经开始在足坛与“清道夫”体系分庭抗礼,而兰尼克在执教初期,毫无疑问会收到当时如日中天的拥有“荷兰三剑客”的ac米兰队的重大影响,当时兰尼克会录下萨基执教的每一场米兰的比赛进行分析和学习。

    在学习ac米兰比赛期间,兰尼克还对另一支球队的教练和战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那就是1989赛季主客两场全都逼平强大木兰的意大利福贾俱乐部,而这是福贾俱乐部的首个意甲赛季。

    1989年的福贾队在捷克教练泽曼的带领下两年两连跳,从意大利丙级联赛升入甲级,并且在进入意甲的首个赛季便异军突起,以意甲前六获得了参加联盟杯的资格。

    当时的东欧球队和北欧球队,基本上都是受到霍顿和霍奇森理论影响的,捷克教练泽曼也不例外,所以在兰尼克后来的执教风格中,都不时能够流露萨基和泽曼的影子。

    2006年接手霍芬海姆之后的两年两连跳,以及处子赛季获得德甲半程冠军,总结起来仿佛是20年前福贾的翻版,或者兰尼克也是用这种方式向自己的老师泽曼做了致敬。

    溯本求源之后,再来分析霍芬海姆的战术体系,那就非常便于解释了。

    四后卫平行站位的战术,比起清道夫战术体系,更有利于对边路的防守,毕竟在清道夫战术体系中,有一名中后卫始终拖在后卫线的后面,在清道夫与后卫线之间的距离上,对方可以从两个边路先行埋伏到边后卫的身后快速下底而且不越位。

    当然所有战术都是有利有弊,平行站位战术对四名后卫一对一防守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因为他们的背后就是守门员,再没有清道夫在他们背后提供支持。

    当年霍顿在中国的失败,也是因为中国后卫的一对一防守能力弱,四个后卫无论哪一个出现失误,都是致命的打击。

    用四后卫平行站位和区域防守加强了对边路的防御,在中路就是通过双后腰来进行加强了,实际上在双边后卫轮番插上助攻的时候,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场四名球员就是后卫,两名中后卫是双清道夫,两名边后卫则是两名埋伏在中场球员身后的两匹快马,这么理解起来,就不会再提出中场球员防守能力弱一些无所谓的问题。

    在霍芬海姆的战术中,隐隐约约也能够看到萨基时代ac米兰的影子。

    当时如日中天的ac米兰,并没有拘泥于四后卫平行站位还是清道夫体系的三前一后站位,一切视对手的边路突破能力而定,对一个边路突击能力强边锋速度快的球队,萨基也会让清道夫巴雷西和盯人中卫科斯塔库塔采用平行站位区域防守模式的。

    霍芬海姆的两名中后卫从个人能力上显然是不能同巴雷西和科斯塔库塔相提并论的,31岁的克罗地亚中后卫西穆尼奇和18岁的亚历克斯组成的双中卫是一老带一新,也是双高中卫,西穆尼奇1米95,亚历克斯1米93,。

    这个双高组合,与富勒姆的汉盖兰与斯莫林双高有些相似,不过霍芬海姆的名单上,18岁的亚历克斯在替补席上,另一名从佛罗伦萨租借过来的马文康贝尔与西穆尼奇搭档。

    这个组合,与富勒姆与汉堡刚结束那场比赛中汉盖兰与贝尔德组合很相似,分别对第一落点和第二落点进行控制。

    对于汉堡队和陈灼的“双自由人”来说,这也是对富勒姆的预演,陈灼和范尼演练一下如何攻破四后卫平行站位的这最后一道防线。

    相对于富勒姆的凶狠,霍芬海姆同样具备这个特色,西穆尼奇和马文康贝尔吃牌的频率都很高,而且西穆尼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还有一场比赛由于裁判疏忽吃了三张黄牌的搞笑案例。

    ac米兰的影子中,最无法磨灭的有这么几个,荷兰三剑客、左后卫马尔蒂尼、左前卫小罗、抢点妖人英扎吉,以及任意球大师皮尔洛,这些在霍芬海姆,都有些山寨版本的。

    山寨里杰卡尔德,是1米87的巴西后腰古斯塔沃,这名1987年出生的球员是霍芬海姆2007赛季巴西一支低级别联赛租借过来的,在2008赛季霍芬海姆动用优先权以100万欧元签约,这名球员现在已经被拜仁看中,报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欧元。

    卡洛斯爱德华多,在巴西被称为山寨罗纳尔迪尼奥,也是巴西球员,德甲处子赛季开始之前霍芬海姆招募的球员,当时付给巴西格雷米奥的转会费是800万欧元,现在爱德华多的身价已经涨到了2000万欧元。

    被称为山寨埃托奥的,是尼日利亚前锋奥巴西,有着同非洲猎豹一样的身材和速度,在霍芬海姆的直传反击体系中适应很好。

    被称为山寨英扎吉的,是波黑前锋伊比舍维奇,与奥巴西、爱德华多都是08赛季之前来霍芬海姆引进的,只花了霍芬海姆25万欧元转会费的伊比舍维奇可谓物美价廉,霍村奇迹的那个半程冠军中,与伊比舍维奇17场联赛进18球的高产进球量密不可分。

    08/09赛季的冬歇期,伊比舍维奇在一场热身赛中十字韧带拉伤,花了5个多月时间才痊愈,2009/10赛季伊始第三轮就在对阵柏林赫塔中上演帽子戏法,恢复程度让人满意。

    顺便提一句,伊比舍维奇受伤的那场热身赛,对手正是汉堡队……

    和伊比舍维奇一样的价格,同样是波黑球员的右前卫萨利霍维奇已经算是霍芬海姆的老将了,德乙助攻王和升级功臣,现在依然是霍芬海姆的场上主力。

    他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名随着霍芬海姆从丙级联赛完成三级跳,并且在球队三个级别联赛中都说主力位置的球员,27岁的萨利霍维奇的个人能力也随着霍芬海姆一起提升了很多。这位8岁时候因躲避战乱到了德国,后来加入柏林赫塔青训营的球员,作为霍芬海姆的队长,没有任何异议。

    (八)

    前锋“山寨埃托奥”奥巴西和“山寨因扎吉”伊比舍维奇今天都是首发出场,这对于以替补阵容为主的汉堡队两条“铰链”是个考验。

    四个中场,左边前卫是“山寨小罗”爱德华多,右边前卫是“德乙助攻王”萨利霍维奇,双后腰除了“山寨里杰卡尔德”古斯塔沃,还有托比亚斯魏斯,这四名球员中,从斯图加特转会来的魏斯是2007德乙赛季转会而来的主力,目前在德国国家队的大名单内。

    四名后卫今天出战的是马文康贝尔与西穆尼奇,右边后卫是勒夫目前27人国家队大名单上的安德列亚斯贝克,左边后卫是巴西32岁的后卫克里斯蒂安,也是场上年龄最大的球员。

    与富勒姆的防线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左右两个边前卫攻守兼备,两个边后卫中的左后卫是软肋之一,两个中后卫的组合风格也很近似,所以说陈灼和范尼这个“双自由人”组合拿霍芬海姆当做热身样板,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155章调校准星的演练

    作为热身样板,唯一与富勒姆队有所不同的,是在门将位置上。

    霍芬海姆首发的依然是头号门将希尔德布兰,与富勒姆一号门将施瓦泽相比,希尔德布兰的身高只有1米85,与1米96的施瓦泽在守门风格上也是迥异。

    从身高来说,希尔德布兰的条件并不优异,但是凭借着出色的弹跳和过人的判断,还有果断准确的出击以及对后防线的调度指挥能力,希尔德布兰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都是作为卡恩和莱曼之后的德国第三国门出现在国家队大名单里,只是由于门将位置的特殊性,希尔德布兰只是在一些无关重要的比赛中出现过几次。

    1979年出生的希尔德布兰现在31岁,作为守门员来说正是巅峰期,不过希尔德布兰作为守门员来说,状态出的很早,2002/03赛季,23岁的希尔德布兰就是那个赛季的主力门将,与库兰伊、赫莱布、欣克尔、拉姆等年轻球员共同组成了名噪一时的“斯图加特小虎队”。

    这支“小虎队”在马加特的带领下,夺得了2002/03赛季的德甲亚军,希尔德布兰获得了2003年德国最佳青年球员称号,并且在2003/04赛季刷新了卡恩803分钟不失球的记录,希尔德布兰884分钟不失球的记录,在2009/10赛季依然是德甲最长时间不失球的记录。

    在2006/07赛季,是希尔德布兰在斯图加特的最后一个赛季,希尔德布兰是坚守斯图加特的最后一名“斯图加特小虎队”成员,那个赛季希尔德布兰和队友在阿明费教练的带领下获得斯图加特时隔15年后的有一个德甲冠军,那个赛季的优异表现,也使得希尔德布兰获得德国体育界最高奖项银月桂叶奖。

    赛季结束之后,28岁的希尔德布兰远走西班牙瓦伦西亚,开始新的征程。不过希尔德布兰在瓦伦西亚的经历很少坎坷,由于球队成绩差,希尔德布兰又无法确保主力位置,2008年的欧洲杯,希尔德布兰甚至被勒夫排除在了国家队大名单之外,职业生涯一度陷入谷底。虽然当时在和多特蒙德、斯图加特等球队接触,但是最终希尔德布兰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霍芬海姆。

    不仅仅是当时霍芬海姆势头正劲的原因,凡事都是有渊源的,希尔德布兰是1998年19岁时候调入的斯图加特一线队,成为了斯图加特的第四门将,不过希尔德布兰没有想到的是,1999赛季他就得到了出场机会,2000赛季就成为了斯图加特的一号门将,敢于给刚刚20岁希尔德布兰机会的人,正是时任斯图加特主教练的拉尔夫兰尼克。

    小虎队虽说是马加特受伤爆发的,但是真正打下基础的人,还是兰尼克,正是这个原因,希尔德布兰才选择了霍芬海姆作为自己的又一个开始。

    所以说,除了身高之外,希尔德布兰的其它综合能力比富勒姆的施瓦泽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难对付。

    本赛季霍芬海姆很长时间之内球员都处于大面积伤停状态,右后卫贝克的膝盖、西穆尼奇的小腿,康贝尔和奥巴西的脚踝,这四大主力的伤病都没有长时间停赛进行手术,因此只能在比赛中打打停停,不仅影响状态,更是限制发挥。

    除了这四大老病号之外,韦斯的膝盖内侧韧带撕裂,从12月初一直休战到3月下旬,还有其他球员像爱德华多、古斯塔沃包括门将希尔德布兰都或多或少受到伤病困扰,几乎所有主力都因为伤病缺阵,几乎没有队友在本赛季全勤!

    经常大面积的伤病,也使得俱乐部和球迷对拉尔夫兰尼克教练的训练方式提出了质疑,两年两级跳升入甲级的时候没有这种情况,那是由于每个赛季结束都会有针对性的引援加强,不是说了吗,从丙级主力到甲级主力,到现在只有一个萨利霍维奇。

    值得一提的是,萨利霍维奇是所有主力队员中出勤率最高的,从2007赛季开始,萨利霍维奇就没有过大的伤病和停赛,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波黑铁人”也是个奇迹!

    全部分析完了之后就会发现,实际上德甲中游球队也都不好对付,虽然现在排名上汉堡在第6,而霍芬海姆在第11,但是就算是全部主力,汉堡队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拿下霍芬海姆,更何况为了备战欧联杯,现在来的是一支替补为主的班底。

    后卫线上首发队员分别是斯潘内尔、舒尔茨、陈灼、林孔,前卫线上首发队员是泽罗伯托、贝伦斯、范尼、拜斯特、特舍,首发单前锋陈灼使用了皮特罗伊帕,排出了一个更偏重于防守反击的4-5-1。

    外界媒体也解读为范尼担任前锋的4-4-2,以他们的理解,也不算有什么问题。

    “铰链”战术中,“铰刀”是非常重要的,这次陈灼安排的两把铰刀,分别是斯潘内尔和拜斯特,斯潘内尔在左边后卫位置,拜斯特在后腰位置,分别对霍芬海姆的两个边前卫萨利霍维奇和爱德华多实施“绞杀”。

    在自己和范尼加入了进军霍芬海姆的名单之后,陈灼又从预备队抽调了几名队员,除了已经定下来的拜斯特,陈灼抽调了预备队的前锋孙兴民和加森,右边前卫邓尼茨,以及中场杰米逊,带着他们一起来到了霍芬海姆。

    “双铰链+双自由人”到目前为止只是一种测试战术,并没有成熟,更不用说形成流派和理论,不会有人专门解读和分析。这个战术试验了两场半而已,汉堡队两胜一平,对阵富勒姆的比赛还有至少两个必进机会被施瓦泽的神勇化解,暂时看来这种战术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同富勒姆那场比赛的赛后,斯潘维茨技术中心通过他们先进的软件分析系统,对陈灼的挂死角射门和进失球概率做了分析,提醒陈灼尝试着变化一下线路,在任意球方面,陈灼始终是从人墙的左右两侧兜过去,但凡是把陈灼所有进球做成合辑之后就能够很轻易的发现这个线路和规律!

    对照斯潘维茨技术公司的分析结论,陈灼和教练组也是觉得非常有科学依据,这让陈灼既感觉庆幸有有些懊悔,早几天发现并指出这个问题,主场对阵富勒姆的时候拿到两个进球和一场胜利,那是多大的优势!

    陈灼的超级远射、定位球以及精准长传,已经是汉堡队攻城拔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对阵霍芬海姆的比赛中,一项重?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