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武侠小说 > 江湖方圆 > 江湖方圆第10部分阅读

江湖方圆第10部分阅读

小院只是作过道用的,前面有一个门,门顶上方写着“静怡阁”,入门后是一个大庭院,西南角上有翠竹,东南角上有门通向外面,庭院两边各有厢房。

    王公子领大家到庭院北面的大厅里坐下,杨飞飏发现在对面翠竹和通向外面的门中间,有一个倒厅,上面有石凳、石桌,很有休闲意趣。

    王公子介绍说:“庭院左右各有三间厢房,这厅后面是个小院,小院两边有两个小厢房,以前一边是用作书房,另一边是用作小会客厅,小院后边是三间正房,如果这‘静怡阁’太挤了,请舅舅和表哥、表妹到主楼区去住!”

    谢敬熙说:“挺好的,不挤,有这么个大庭院,能住得很舒适的,好外甥,回去告诉你父亲,舅舅很满意了!”

    王公子和王管家离开后,谢敬熙让林he轩和杨飞飏住前面的右厢房,左厢房让王公子专门用作读书的地方,谢敬熙一家住后面的三间正房,右边小厢房让郭夫人作针绣室,左边作谢敬熙的书房兼小会客室,而大厅当然用来作会客和议事厅。

    杨飞飏到“静怡阁”四处看了看,他原以为所谓的独立庭院是带着庭院的几间房子,想不到,这其实是一栋三正房八厢房,两厅两院的一座综合体建筑,比以前他所见到的乡下大财主的房子要大多了。

    杨飞飏进入王府后,兼作谢府的管家,因而和王府管家王瑾瑜经常接触,和他渐渐熟悉了,王管家也是比较开朗外向的,他给杨飞飏介绍王家的大致情况。

    王管家说:“王家是南京的望族名宦,王立言老爷原为礼部左侍郎,是正三品官,后还禄位于君,今暂时赋闲在家,原来王府还有一位大老爷,是王立言老爷的大哥王厚德,曾任兵部右侍郎,也是正三品,可惜,他三年前去世了。”

    杨飞飏说:“王府真是不得了,又有礼部左侍郎,又有兵部右侍郎,文官武官都有,难怪府邸这么大,听人说,宰相管家相当于三品官,您在这么大的王府当管家,少说也相当于‘五品官’!”

    “哈哈!杨小弟真会说笑,我王瑾瑜是打小在王府长大的,只是个奴才,尽奴才本分,干干杂事而已,哪像什么官啊!”王瑾瑜很高兴地说,他与杨飞飏很投缘,现今已称他为“老弟”。

    其实,王管家刚才所介绍的,杨飞飏在谢府已经听说过,而王管家下面所说的,才是他更感兴趣的。

    王瑾瑜说:“大老爷去世了,王老爷虽然现如今赋闲在家,但或许将升为更大的官,王家在南京有很大势头,京城官场有很多要员与王家关系密切,王家的故交同僚遍布各衙门,还有,王老爷虽任文官之职,但他武艺高强,在武林中的地位,也是响当当的,据说江湖各派,对他都不敢小视,他与大老爷一道,被称为是‘南京王氏双雄’!哈哈,托王府之福,小的到官场去办事,到街面上去添置物件,也还是走得开道的!”

    杨飞飏能看得出,王瑾瑜在谢府当管家,很自豪很快乐。

    “小的太羡慕管家大哥了,往后,小的得跟你多学学,争取也能混出模样来!”杨飞飏谦虚地对王瑾瑜说。

    “老弟说哪里去,王谢两家,数代交好,是故交知己,又是亲戚密友,谢家在朝中和江湖上的威望,不逊于王家,老弟你是谢大人器重的好后生,愚兄也得仰仗于你!现如今,你我能携手共事,实在是快活!快活!”

    其实,不仅杨飞飏和王瑾瑜成了很默契的好朋友,而且,谢家的公子谢文德、小姐谢嘉瑶,也与王家的公子王延昌、小姐王芝华,也渐渐变得更熟悉了,成了非常投缘的亲密朋友,他们一道吃饭,一道游玩,一道谈诗论文,一道谈说年轻人兴趣的话题,双方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谢公子、谢小姐进入王府一个月后的一天,年纪最小最好玩的王芝华,建议他们四人上街面上去玩玩,大家都觉得很好,都赞成,去请示父母时,谢敬熙说:“你们一起玩得好我很高兴,本来应当支持你们,但是,明春,文德要参加考试,时间很紧了,他必须专心于‘四书’经典,此为头等大事,能否让文德留下来读书,你们三位去玩,好吗?”

    谢文德说:“谨遵父亲教诲!儿子不去玩了,留下专心读书,请弟妹三位去玩吧!”

    王芝华略有不悦,但也不敢多说,王延昌说:“文德哥你放心专心读书吧!我领两位妹妹出去玩!”谢敬熙满意地微微一笑。

    他们三人到了街上,先到三山街看铺行,到玄武湖、莫愁湖游玩,后来登鸡鸣山进鸡鸣寺礼佛,晌午,他们在“he鸣搂”品赏美食,之后,他们到夫子庙去游览。

    当他们一行三人正走出夫子庙时,不远处传来美妙的笛声,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那一幕。原来,那位追着笛声去的美丽佳人,即是谢府的千金小姐谢嘉瑶,她琴棋书画皆通,尤其喜欢音律,琴弹的特别好,她十分欣赏那老乞丐吹的笛声,所以,她非常大方地送给他一两银子。

    回到谢府后,谢嘉瑶对那位老乞丐的印象一直难以抹去,那高山流水般的美妙笛声,一直在她耳边缭绕。

    第二天,王芝华特意到“静怡阁”谢嘉瑶的房里,谢嘉瑶发现她一脸喜色,就问:“什么喜事,看把你乐得满脸春光。”

    王芝华说:“嘻嘻!谢姐,想告诉你一件顶好玩顶好玩的事,你想听吗?”

    谢嘉瑶故意逗着她说:“我才不想听呢,顶好玩的事关我什么事?你还是自己留着乐吧!”

    王芝华说:“此事一定是你特别特别想听的事,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要说快说,别在那里卖弄关子了!”谢嘉瑶被她说得也感兴趣了。

    王芝华自个儿也忍不住了,她迫不及待地讲起了她刚从外面听到的重要消息:

    正文 第一章 笛声悠扬 惹得佳人春心动(四)

    “首先是个坏消息,你知道吗?昨日咱三人游了贡院回来后,你撒手丢银子的那地方又发生了事,对面那‘杏芳阁’里的一位坏蛋看围观吹笛子的人太多了,或是嫉妒,或是嫌吵闹,就冲出来,把那个吹笛子的老乞丐痛打了一顿,打得他鼻肿脸青,鼻孔直流血,可那老乞丐不讨饶,也不还手,不慌张也不逃脱,只是擦擦脸上的血,很坦然地离开了,谢姐,你会同情他吗?”

    “仗势欺人,那坏蛋真该死!人家靠美妙笛声吸引很多人,关他什么事?”谢嘉瑶愤愤不平地说。

    “姐姐别急,别担心,后面还有好消息呢!听说那坏蛋那天夜里,正在青楼里的什么斋干坏事时,被一个武功高强的侠士,捆起来,狠狠地揍了一顿,硬是被揍得昏死过去,更好玩的是,听说别人进去发现他时,他正……正……。”她本来想说正躺地板上着下身丢丑,但她还是不敢说出来。

    “正……正什么?你也有不敢说的?”谢嘉瑶故意问。

    王芝华脸红了一下,贴在谢嘉瑶的耳边说:“正躺在地板上着下身,太丢丑了。”

    谢嘉瑶脸上也泛起了一团红晕,轻轻地拧了一下王芝华的手臂说:“你还好意思说出口!羞。”

    “还有呢,姐,你想都想不到,那位揍坏蛋的侠士,没有逃走,竟然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走下了楼,嘴里还说着‘就很香,菜也不错’什么的,说是那坏蛋干错了事,向他表示道歉,而后,扬长而去。”王芝华很赞赏地说。

    “活该那坏蛋遭报应,那侠士做得很好!”谢嘉瑶也赞扬说。

    “姐,奇妙的事还在后头呢,有人听那‘杏芳阁’的人说,揍那坏蛋的侠士,其实是一位潇洒倜傥的年轻俊男,他走出‘杏芳阁’的洒脱身影,让很多人直盯着看!”王芝华绘声绘色地描述着。

    “真有那么神乎的男子吗?你太夸张了吧?你这张小嘴,会把绸布说得飞上了天,变成了彩云。”谢嘉瑶笑着说。

    “姐,还真是神了,你道那年轻俊男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那吹着笛子的‘老乞丐’,据说,他是化了妆,装成丑八怪乞丐,在为一些孤儿吹笛募集银子!”

    谢嘉瑶心里一颤,心想:“居然有这等事,难怪他那张脸有英俊潇洒的影子,他的眼光是那么晶亮有神;难怪他能吹出那么美妙的笛声;难怪他能那么高超地以笛子来吹《梅花三弄》,看来,是一位不寻常的人,可惜当时没有细心地看看他。”想到这里,她心里一热,脸上微微发烫。

    “姐姐,你别发呆了,你那银子给得很值,你给的可是武功高强、笛子吹得好,而且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姐姐的眼光也太敏锐了,难道你已感觉到,那‘老乞丐’是个美男子?!”

    谢嘉瑶心里微微一震,脸上发热,有些慌张地说:“你瞎说什么,姐姐我能未卜先知吗?”

    王芝华今日的一席话,让谢嘉瑶再也无法从印象中,抹去“老乞丐”那明亮有神的眼光和那高山流水般的优雅笛声。

    谢敬熙举家移至南京,住进王府的事,引起了江湖各派的关注,一方面,一些门派原来筹划着探谢府、寻秘籍,现在计划均被打乱了,他们想,既然谢敬熙一家到了南京,是不是就意味着谢府根本就没有藏着秘籍,否者,谢敬熙怎么舍得离开谢府呢?他们必须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以便相应地改变计划;另一方面,一些了解谢、王两家密切关系的人,马上就联想到,或许谢家秘籍的秘密,是与王家有关系的,他们感到,谢、王两家一联手,就更难对付了,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所以,这回不只是谢府,王府也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盯上了。现如今,江湖各派,都将主要注意力,投向了王家府邸。

    占据着南京城附近紫荆山的“荆山派”,自从“二郎神”方迩瑰密探谢府被谢府的护卫统领高云天击退后,掌门人方一直想找到更好的方式,派人再次探察谢府,想不到这回谢府竟全家移居至南京王府了,他得知此消息后,便让人叫他的六“小鬼”方一魁、方迩瑰、方山傀、方世魏、方舞魑、方遛魅到他的“正中大殿”商量。

    这位荆山派的掌门人,名称“方”,其实这有不只一层的含义。他原来叫方圆满,因为他的独门武功“阴阳掌”在武林有相当的名气,有人觉得“”也是最大的“圆满”,于是,便索性唤他为“方”,这一称呼就传开了,后来,他的“方圆满”的名字几乎连他自己都忘记了。

    此外,他占据紫荆山以后,大兴土木,在山上建立多栋的殿、阁、楼、馆,请风水先生来为他所建的建筑物取名,那风水先生分析了他的名字,建议把山上最大的建筑称为“正中大殿”。

    当时,方问风水先生:“为何要叫‘正中大殿’呢?你可得给老子说个明白!”

    风水先生说:“掌门人大名称‘方’,而‘’指的是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整个天下,而您这大殿居于紫荆山上最显要的位置,也即是居于‘正中’,如果掌门人将来掌控整个天下,那么,您的这居于山上显要位置的大殿,不就是占据着天下的‘正中’位置吗?所以,老夫建议这大殿取名为‘正中大殿’!”

    “好!太好了!你这瞧风水的人不仅懂得顺风顺水,还懂得顺老子的心愿,他娘的,太好了,老子就坐镇在‘正中大殿’,指挥我的六大‘小鬼’,征服天下,哈哈,爽!一魁,快取银子,好好赏这‘老风水’!”

    结果,那风水先生因这伶牙俐齿的奉承,得到了一百两银子。

    后来,那风水先生又建议把“正中大殿”周围的六“阁”,按一、二、三、四、五、六的谐音,分别称为“方一阁”“方迩阁”“方山阁”“方世阁”“方舞阁”“方遛阁”,分别让魁、瑰、傀、魏、魑、魅六“小鬼”居住。

    还有一楼、两馆、四洞,分别称为“昭阳搂”、“映月馆”、“观星馆”以及“青龙洞”“白虎洞”“朱雀洞”、“玄武洞”。

    方大掌门人非常高兴,自建殿筑搂和取名以后,他雄心勃勃,一直梦想着掌控天下,确实也付出了很多辛苦,渐渐地使他的荆山派势力越来越大。

    上一次,于江湖中闻说谢府藏有秘籍,方耿耿于怀,很想尽快得到秘籍,他派其得力弟子,“二鬼”方迩瑰潜入谢府,想不到竟一无所获,此次听说谢敬熙到了南京王府,他又蠢蠢欲动,想派人去探个虚实。

    可是,方大掌门看看他手下的六大“小鬼”,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下山。

    老大方一魁成熟稳重,心很细,一直在帮他料理门派中各种杂事,管理着钱粮,担任着大总管的角色,但他胆子特别小,冲锋陷阵、潜伏探秘,是十分不合适的;老二方迩瑰,在六大弟子中,是方最为满意的,他胆大心细,文武皆通,剑术精湛,颇有谋略,是文雅帅气的“二郎神”,但他上一次出山失败了,此次如果再失败,他给弟子们不好交代,而且,他不愿意处置方迩瑰,所以他此次不想指派方迩瑰下山。

    老三方山傀为人太阴毒,每次下山,都常干很多太缺德的事,惹江湖愤怒,给方脸上抹黑,而且,真的探得了什么秘籍,方怀疑,这老三是否会把秘籍交给他这位掌门人。

    老四方世魏,性子太急,脾气太爆,让他独立办事,只能捅出窟窿,期望他把事做圆满,没门。

    老五方舞魑和老六方遛魅,两人形影不离,必须一起出动,但这两个“小鬼”天不怕地不怕,只有打斗的经验,没有江湖的经验,下山去只会打斗,根本不知道探秘是怎么回事。

    方大掌门觉得,虽有了“正中大殿”,并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洞护卫,但要掌控天下还是不容易,眼下,想派一个人下山去探察,都找不到合适的。

    方想了一会儿,忽然,他想起了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愿意下山,或许能将此事办成。

    紫荆山“映月馆”后面的一块山地上,柏树挺立,翠竹掩映,野藤挂于岩崖上,枯草在院墙边堆积,一群还不到十岁的孩子正在追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身手矫健、风度翩翩,他头上戴着藤条绿叶,正在往前跑,跑跑停停,故意让孩子们既快追上,但又追不上,他一会儿绕过山石,一会儿跃上岩石,一会儿躲进竹林,一会儿又从花木丛中钻了出来。

    孩子们追着,喊着,叫着,笑着,欢呼雀跃,谁也想不到,令人惧怕的荆山派掌门人方的老巢,竟然会有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子,竟然会有如此多天真无邪的欢声笑语。

    正文 第一章 笛声悠扬 惹得佳人春心动(五)

    方与方迩瑰正朝着“映月馆”后这块山地走来,当他们走进着山地的竹林下,一个带着藤叶帽,脸上画着老虎斑纹的人跑到前面,对着方拌鬼脸,方一怔,正待发脾气,那人将藤叶帽摘了下来,弯腰合掌恭恭敬敬连连作揖,以低沉浑厚声音说:“徒儿给掌门人义父师父请安!不知掌门人大驾光临,徒儿有失远迎,请多包涵!”

    方迩瑰笑弯了腰,断断续续地说:“这……北游老弟永……永远都长不大,都是掌门人您宠惯他的!”

    “你这调皮的小驹子,整天只会捣蛋,让你带着孩儿们练功,你不但当了‘孩儿王’,竟扮成‘虎大王’了,为父的真的拿你没招!哈哈哈!”方被那“孩儿王”逗乐了,十分高兴地说。

    原来,方虽然如凶神一般,杀人不眨眼,但他也有他的善心,长久以来,他一直坚持把流浪的孤儿收留到山上,给他们吃好,给他们穿好,当然,也培养他们练武功,他看到孩子跑着跳着,他就快乐,就哈哈大笑,他杀了很多人,但从不杀孩子,如果看谁杀了孩子,他会竭尽全力去宰了那个人。

    他眼前这位“孩儿王”原来也是个孤儿,是方把他带上山来照顾的。在方眼里,这孩子特别聪明,学什么都特别快,也特别有忠孝之心,山上的兄弟,遇到什么灾难或痛苦的事,他嘴上不说,但总是照顾最勤的。

    这“孩儿王”的聪慧让很多人羡慕和赞扬,前几年,他负责与山下的一位郎中联络,那位郎中是博学多才的,渐渐的?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