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海上马车夫 > 海上马车夫第44部分阅读

海上马车夫第44部分阅读

寸!”努尔哈赤摆摆手,示意莽尔古泰继续汇报。

    皇太极无奈的摇摇头,代善等也不说话,莽尔古泰接着道:“还有一个消息,大明陕西和山西连年大旱,最近很多大明的老百姓被生活所逼,造反了!”

    公元1625年至1627年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1626年春,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

    同时,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兄弟联盟和潮帮利用手里的热钱,跟南京商会展开了贸易价格大战,大肆抬高棉花、生丝、茶叶的收购价格,使得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亩被用于这类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急剧下降。

    而北方普遍大旱,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

    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起义,他们占领了黄龙山,自立为王跟朝廷叫板。

    “好!”努尔哈赤高兴的说道:“大明内乱就好!八贝勒要抓紧时间安排细作过去制造马蚤乱,让他们闹得越厉害越好!”

    “父汗放心!汉人本就勾心斗角,稍加挑唆他们自己就先咬起来了!”皇太极道:“儿臣已经派人去了!”

    “做得好!”努尔哈赤点点头,道:“先不管别的了,先说说如何应对袁崇焕小儿的挑衅!”

    莽尔古泰笑道:“父汗不必担心,细作探报,兵部尚书催呈秀已经严令辽东明军不得擅开边衅越过辽河!因此不必担心明军会攻击我们!”

    阿敏冷笑道:“连我都知道趁你病要你命的兵法战术,他一个堂堂的大明兵部尚书,竟然下达这种命令!真是小儿心思!”

    众人顿时不言语,暗自为阿敏捏把汗。

    果然,努尔哈赤十分不爽。

    这明显就是骂努尔哈赤现在是病猫!

    不过,努尔哈赤还是没有发火,只是嘴角抽搐了一下。哀伤胃,怒伤肝,此时努尔哈赤靠着肝脏给自己疗伤呢,一发火自然牵动伤口剧痛。

    淡定!

    不服老不行!

    努尔哈赤说道:“这是权谋,不懂就不要乱说!”

    阿敏谁都不服,就怕努尔哈赤。

    此时他也知道说错话了,顿时闭口不再言语。

    努尔哈赤道:“也不能不妨,那袁崇焕胆子很大,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将兵力收缩一下!”

    皇太极道:“与其收缩兵力,让各方知道我们被重创,不若主动出击,袭扰锦州,趁着袁崇焕还没有修补好城堡时,重创或者消灭他们以雪耻!”

    “你们以为呢?”努尔哈赤问向其他人。

    代善道:“如今我们还有八万铁骑,而辽东明军再次拉长了战线,因此我认为他们定然挡不住我们的攻击!”

    皇太极道:“战国时期,齐国田善便是使用这种战术,连让燕军七十余城,使得燕军战线拉长,兵力分散,然后一举反击成功!”

    努尔哈赤点点头,道:“这样也好!省的蒙古归附我们的各部有想法!”

    阿济格突然道:“只是我们若是大军尽出,家里可就无兵可御敌了,万一毛文龙过来马蚤扰我们怎么办?”

    代善叹道:“若不是这次损失了六万精锐,我们也不用担心那个毛文龙!”

    努尔哈赤说道:“眼下兵力吃紧,难以两线作战!”

    皇太极突然道:“父汗,不若我们整编蒙古和汉奴,给他们抬旗,短时间内可组成五万大军!也不需要他们作战,只需要对付和防御毛文龙就可以了!”

    努尔哈赤对于汉人一向狠辣,动辄杀伐,此时听到皇太极的话,顿时皱了皱眉头。

    阿济格道:“父汗还准备斩杀几万汉奴以报复明廷呢?”

    阿敏也说道:“用谁都不能用狡诈的汉人!若是汉人有了武器,造反怎么办?”

    皇太极说道:“父汗万万不能斩杀汉人了!此时我们人丁单薄,父汗想要问鼎天下,需要足够的人才行!”

    阿敏道:“几万蒙古铁骑就差点儿杀光了汉人,我们即便只剩下八万人,照样可以杀光汉人!”

    努尔哈赤不置可否。

    皇太极大惊,暗骂阿敏老是跟自己唱反调。

    “父汗!这次战败,我们除了失于情报以外,还忽略了明军的红衣大炮,眼下的明军火器不再像以前那样威力小射程短了,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战略!”

    努尔哈赤点点头,他的确见识到了明军炮火的厉害。

    皇太极大喜,道:“汉人中不乏懂的火器之人,而明军唯一的依仗就是火器!如今这种红衣大炮威力足够击毁城墙的了,因此我们只要能够造出来几门这样的大炮,到时候只需要轰塌明军城墙,剩下的明军还敢跟我们打吗?”

    努尔哈赤闻言,双眼发亮,道:“若是我们也有了这种火炮,明军自然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皇太极道:“咱们的人是造不出火炮来,但是汉人可以啊!因此,希望父汗以大业为重!”

    努尔哈赤点点头,道:“那就先不杀汉奴了!不过给他们抬旗的事情就不要提了!眼下我们可以征用蒙古的骑兵,大概有两万人左右,就先将他们编为左右蒙古旗军好了!我想两万蒙古骑兵,足够对付毛文龙了!”

    皇太极知道不能过分逼迫努尔哈赤,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样,鞑子因为宁远惨败,努尔哈赤不得不妥协,将蒙古骑兵编入八旗军。这比历史上早了一年半,首批蒙古旗军分为左右二营,每营一万人骑。因为努尔哈赤的强烈反对,皇太极未能提前整编汉军八旗。

    在努尔哈赤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出征的同时,邓浩楠也在紧张的部署当中。

    为了顺利执行b计划,邓浩楠命令陆战队进行模拟攻击骑兵的战术,同时命令詹曾勇等讲武堂骑兵科弟子赶往觉华岛,将首批五千套骑兵装备先运抵觉华岛,强化觉华岛上的骑兵训练。

    当然,邓浩楠眼下还不敢指望自己的骑兵能够跟鞑子骑兵叫板,只是作为突袭马蚤扰的一支辅助力量。而更加不会让陆战队直接攻击鞑子,因为天知道这种老掉牙的火枪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狗锁式火枪因为采用燧发装置,虽然增强的实战能力,但是有时候火石未必能打着火,因此邓浩楠不敢拿自己的人性命开玩笑。

    邓浩楠唯一自信的就是火炮,十门火炮挡不住鞑子,那就用一百门,一百门挡不住鞑子,那就用一千门,一万门。总之,邓浩楠深信火炮是战争之神,万炮齐发,丫的不信干不死你!

    情报处给邓浩楠传来了消息,郑芝龙动用了手下控制的全部船厂,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舰,多以五百吨左右的护卫舰级别建造。从黄大海那里打听到,这次大规模造舰行动就是真对邓浩楠的。

    邓浩楠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丫的跟老子玩军备竞赛?

    眼下正愁着有钱没地方花呢!

    黄祖培道:“既然郑芝龙跟大人您较劲,以眼下大人的财力和权利,完全可以压垮郑芝龙!”

    权利?

    邓浩楠愣了一下。

    黄祖培道:“大人莫要忘记您可是堂堂正正的南洋水师提督,朝廷虽然不给您军饷和兵丁,但是您却可以利用朝廷的水师基地资源。”

    邓浩楠问道:“如何利用?祖培快快说与我听!”

    黄祖培笑道:“您可以打着官旗光明正大的招募水手,如今东南沿海大旱,百姓没有糊口之地,郑芝龙能够迅速坐大,完全因为他在北港需要人手。但他不如大人,老百姓可是不信郑芝龙这个海盗头子,如果大人这时候以组建南洋水师名义征召人手,百姓还是首选当官军而不是海盗!”

    邓浩楠点点头,道:“祖培所言极是!”

    黄祖培又道:“再者,大人招收水兵的时候,还可以招收各类的工匠,流民同样可以!”

    邓浩楠问道:“招募流民我往哪安置啊?”

    黄祖培笑道:“大人要攻占金州,恢复金州卫,正需要人口来耕地,可以采取军屯方式,这样既得民心,有使得大人日后可以得到稳定和安全的兵源。”

    邓浩楠点点头,暗道这黄祖培想得要深远的多,竟然没有看出来他这个五大三粗的人还有这等智慧。

    经黄祖培这么一提醒,邓浩楠突然说道:“朝廷在南方有什么可以帮我们建造战舰的船厂吗?”

    黄祖培微笑着点点头,刚才他不过是抛砖引玉,此时见邓浩楠能够迅速反映过来,心中感到很满意。

    这才像个听得进去谋臣的话,却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分析的领头人的表现。

    “大人说的对!”黄祖培道:“江南的主要船厂都被潮帮和郑芝龙控制了,唯一就是浙东地区还在朝廷的掌控内,首屈一指的当属南直隶的龙江造船厂。”

    龙江造船厂!

    怎么把它给忘记了!

    这么好的资源不使用简直太对不起自己了!

    龙江造船厂又称龙江宝船厂,郑和下西洋所乘之船也由龙江船厂建造,《龙江船厂志》卷三称“洪武永乐中造船入海取宝”,故龙江船厂亦称“宝船厂”。

    她的规模很大。其范围“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东西横阔138丈,南北纵长354丈。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

    船厂后因承平日久,至弘治时遂分为前厂和后厂。两厂各有通往龙江的溪口,并设有可以启闭的石闸,用以控制水量。造船时将水排出,关上闸门,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后,开闸进水,将船体浮起,放船入江。船厂内除设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和一所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外,还设有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七个作坊及看料铺舍等。其中仅是座落在厂区东北部的篷厂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间。

    船厂的督造官员,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仅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造船制舶的船户工匠分别来自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省,分工细致,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另外,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

    明代专造战舰的船厂,隶属工部都水司。自洪武初年,便调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江海沿岸的船工四百户充实船厂造船,各以专长编为四厢,分工各司其事。厂内空地召人佃种,计亩缴纳桐油、黄麻,作为造船之用。龙江船厂主要建造大、小黄船,战巡船,战座船等二十余种船舶。

    另外一个船厂便是清江造船厂,不过这个造船厂在江北,属于北洋水师管辖范围,因此邓浩楠暂时没兴趣追问。

    黄祖培道:“三宝太监下西洋用的大型海船都是建造于龙江船厂,两百艘大海船只用了两年时间。原本已经荒废多时,不过二十年前朝廷为了对抗倭国攻掠朝鲜,重新启用了龙江船厂,半年内造大战船六十艘,其他战船五百多艘,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银子,龙江船厂可以为大人提供源源不断战舰!”

    邓浩楠倒吸了一口冷气,乖乖的,难道这就是大明的造船能力,亦或者说战争潜力?

    “如此最好不过!”

    邓浩楠兴奋的想着,这回看你郑芝龙怎么跟老子竞赛?

    突然邓浩楠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问道:“是不是可以造出来郑和宝船?”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和宝藏

    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和宝藏

    “郑和宝船?”

    黄祖培点点头道:“倒是听说过,不过宝船图纸已经失传!现在怕是造不出来了!”

    邓浩楠知道,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回来后,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归来后,船队再也没有起锚,郑和航海图等官方文档也在朝廷关于下西洋的是非之争中,被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郑和宝船从此笼上了近600年的历史迷雾。

    “不过——”

    见黄祖培欲言又止,邓浩楠问道:“不过什么?”

    黄祖培想了想,道:“大人没有听说过江湖关于三保太监的传言吗?”

    邓浩楠摇摇头。

    黄祖培道:“传闻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是以宣示大明威严为目的的,所有携带的大明物产和工艺品,都不是用来交易,而是用来赠送船队所到之处的国家皇帝的,借以扬威海外。”

    邓浩楠点点头。

    没错!朱棣实行的还是海禁,因此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宣示大明的强盛。

    “然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后,朝廷大臣们对下西洋的事情争吵不休,兵部尚书刘大夏一怒烧毁了存放郑和宝船设计图纸的文渊阁!因此郑和无法继续建造用来远航的大海船,不得不罢休!”

    黄祖培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这是当时朝廷的言论,可是其中疑点重重。烧了一张图纸就造不出来大海船了吗?”

    显然不是!

    邓浩楠顿时起疑,郑和既然已经造出了宝船,更有无数船工参与建造,那么七次下西洋过程中,每次都要重新维护或者新造宝船,到后来图纸肯定已经被船工们烂熟于心,技术更加成熟,即使没有原来的图纸也能造出来宝船。

    邓浩楠惊喜的问:“也就是说现在还可以造出宝船来?”

    黄祖培摇摇头,道:“您听我说!问题出在宝船图纸和图纸设计人身上!”

    呃——

    邓浩楠忽然想到,对呀!不可能是郑和设计的宝船,应该有宝船设计师啊!

    黄祖培道:“龙江船厂的这位宝船设计师据说来历不明,差点被当作外来j细处死。后来被三保太监所救,原因是当初龙江船厂造的都是平底的沙船型,是无法在大海中行驶的。而这人在造船方面的能力无人能及,是他一手督造的宝船。”

    邓浩楠眉毛翘了起来,暗道:你给老子讲离奇故事吗?

    黄祖培见邓浩楠疑惑,说道:“他好像姓冯,叫什么一直很神秘。他的想法跟您的想法很相似,您使用的是流水线,他把造船厂采用的是分工处理。他的图纸并不是一整张,而是上百张图纸,每次只给船匠其中的一小部分,每个船匠的图纸都不同,没有他手中的最后一张合成图纸,宝船根本拼不起来。而那张合成图纸就是被郑和保存在文渊阁的,结果被烧了!”

    邓浩楠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大大的,满脸的震惊。

    干!

    宝船竟然是分段建造的!

    怎么听起来像是海军造船厂内的分工造战舰的方法呢?后世的海军造船厂为了保密,所有人员是无法见到总设计图的,他们只能知道一小部分,因此即便个别人员被策反泄密,也不会影响到大局。

    难道?

    邓浩楠忽然见想起在阎罗殿内的事情,他们原本是要把邓浩楠重生成郑和的,可是阴差阳错,邓浩楠跑到了明末而不是明初。

    莫非轮回殿的公务员们发现邓浩楠投错地方了,为了掩盖真相,瞒住上级,又找了个其他人穿越到了郑和时代?

    太有可能了!

    好吧!

    就算是穿越者又能怎么样,又影响不到老子的大业!

    不过,这样一来,郑和宝船的真相竟然是未来战舰?难怪后世学术界一片争吵,按照明史记录,郑和宝船简直就是航空母舰,但是一部分学者们认为明朝初期不可能造出来那么现代的战船来,因为技术和航海准备知识不够。但是如果那个宝船的总设计师是未来人的话,这一切就说得过去了。

    至于没有留下历史记录,那是因为一把火把真相都给烧了,就像《寻秦记》中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掩盖项少龙的目的一样。

    反正知道真相的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死了,证据也没了,后人又如何知道真相呢?

    就跟自己来到明末一样,如果有人知道自己是未来人的话,那么邓浩楠一定是要杀人灭口的,如此一来,后世谁又能知道邓浩楠是未来人呢?

    想到这里,邓浩楠突然正色道:“别的我不想听,我只想知道,能不?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