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海上马车夫 > 海上马车夫第117部分阅读

海上马车夫第117部分阅读

极顿时放心,于是下令济尔哈朗断后,全军开始渡河。

    大军开始渡河,皇太极还很谨慎,不断派人探听后面尾随的明军情况。

    待全军通过一半时,突然接到报告,之前尾随的辽东军朝伊逊河这边杀来。

    皇太极等人哈哈大笑,巴多明笑声最大,只听他道:“这群家伙是草包吗?不知道应该半渡而击的吗?如今他们相距我们五十多里,等到他们杀来时,咱们早就过河了!”

    不过,范文程却是有所忧虑,皇太极问他为何有滤色,但范文程却是说不出来。

    “总之,皇上还是小心为妙,这邓浩楠不知道又在耍什么手段呢?”

    皇太极一听邓浩楠三个字,心中就气得要命,拳头紧握,牙齿发出咯吱声响。

    “全军加速渡河!”

    皇太极的中军开始渡河,骑马行走在浮桥上。看着桥下犯浑但却不深的河水,范文程突然问向旁边阿巴泰,道:“这河水怎么这么少?”

    阿巴泰回答道:“可能是雨停了的缘故吧!前段日子我的兵士押解俘虏回去的时候,这里还是汪洋一片,不用船休息过去!现在好了,咱们不需要造竹筏子,架起浮桥就能够过去了!”

    “这是雨季啊!”范文程看向北方的天空,那里一直是乌云密布,证明上游远方一直在下雨。

    皇太极看出了范文程的疑虑,仔细凝视河水,突然神色凝重。

    “快点过河!”

    皇太极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就在清军过了三分之二人马的时候,上游远处詹增勇已经下令掘开水坝了。

    猛然间,河水暴涨四五米之高,从上游奔腾而下。

    伊逊河的水位陡然暴涨,很快便填满了河道,并漫了开去。

    看到河水暴涨,皇太极顿时明白了一切,心中暗骂邓浩楠太狠,这种无耻的战术都使了出来。

    草原上的河流没有堤坝,一到汛期,沿河附近的草原山林都是汪洋一片。

    很快,洪峰下来,顿时冲垮了十几座浮桥,上千名骑兵连人带马被卷走了。对于他们这些旱鸭子来说,眼见是不能活了。

    洪峰没有堤坝拦截,迅速朝着两侧漫开,过桥的中军和没过桥的后军有上千人直接被洪水吞噬。

    清军突然遭此大劫,顿时混乱无比,纷纷叫嚷着逃命。

    军阵大乱,皇太极脸色铁青,气得青筋暴起。然而,对于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他无计可施,确切的说是无力回天。

    “快撤!”

    皇太极没有办法,只得命令过河的五万左右人马赶快逃命。

    水位在猛升,很快到了一人多高,队形被冲的七零八落,每个人都死死的抱着战马,苟延喘息着,挣扎着。

    后军的一万多骑兵来不及逃开,很快被洪水吞噬了一大半,剩下的两千多骑兵跑的较快,虽然差点被淹死,但是还是挣扎着爬了出去。

    负责断后的济尔哈朗傻眼了,面前一道几百米宽的大河,彻底挡住了他撤退的路线。

    他已经掉队了!

    “敌人骑兵!”

    一声暴喝,济尔哈朗回头一看,天边西方一片金黄,虽然有些刺眼,但是济尔哈朗还是看到了下面奔腾滚滚而来的大队骑兵。

    那是辽东军七万骑兵冲击的阵型,绵延草原十几里的战线上,到处都是他们骑兵的影子。

    背水一战!

    济尔哈朗心顿时凉快了,丝毫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

    大地在颤抖,敌人骑兵裹着无尽的杀气,虽然还隔着十几里,但是那铁蹄踏地的瞬间,似乎全都砸在了每个清军骑兵的心神上。

    前有大河拦路,后有敌军来袭,济尔哈朗很是绝望,看了一眼大河东面远处疯狂逃命的清军,他知道他很难幸免了。

    “不想死的随我来!”

    济尔哈朗一声令下,拨马迅速沿着大河往北奔去,希望在辽东军完成合围前突围出去。

    北面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南面很快将会是汪洋大海,战马显然跑不过洪水。

    但是,北面就安全了吗?

    显然不是!

    济尔哈朗率领万余骑兵快马加鞭的往北面奔逃,大约奔跑了一个小时左右,突然间济尔哈朗勒住了战马,所有人紧跟着都傻眼了。

    只见正前方黑压压的一片,辽东军黑甲精骑正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见到济尔哈朗他们过来后,全体黑甲精骑将士们顿时露出了微笑。

    是的,他们在笑,但不是欢迎朋友,而是因为守株待兔竟然可以多次奏效。

    战马嘶鸣,不住的刨着脚下的泥草。

    詹增勇左右看了看沈秀芳和杜永臣,二人会意的点点头。

    噌啷!

    詹增勇拔出指挥刀,映着夕阳的余晖,刀锋指向对面的敌人。

    “全军冲锋!”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十面埋伏(下)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十面埋伏(下)

    小小的伊逊河,平时不起眼儿,一到汛期发起威来却如同愤怒的汪洋,一发而不可收拾。

    西岸,喊杀声震天,更加助长了这份威势。

    济尔哈朗的万余正白旗骑兵,遭到三万黑甲精骑的猛烈冲击,迅速将他们的防御阵型冲垮。与此同时,西面合围上来的七万辽东军随后将这支混乱的清军迅速分割歼灭。

    东岸,刚刚逃离洪水洗礼的皇太极一行人,看着西岸的残酷厮杀,皇太极睚眦剧裂。

    “皇上,赶快走吧!洪水已经漫过来了!”

    说话间,洪水的余波已经蔓延了过来,很快便没过了马腿。

    皇太极长长的叹口气,想起这次入口之战,先折了代善,接着折了蒙古盟军,刚刚又折了济尔哈朗的正白旗,对于邓浩楠的这种步步蚕食、逐步削弱他的兵力的战术,他真的无语了。

    转圈看看众将士,一个个的都跟落汤鸡一样,丢盔弃甲,甚至不少人逃命的时候连兵器都丢了,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眼下只有五万余人了,看起来不得不放弃沈阳,重新回到草原上过游牧民族的生活了。

    当真是一觉醒来回到解放前,皇太极欲哭无泪,别提多难受了。

    皇太极咬牙切齿,老半天才吐出三个字。

    “我们走!”

    皇太极大军一路往东走,一天后抵达宽河西岸。

    “不会再来了吧!”

    有道是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很多清军看着宽河水,不由自主的战栗了起来。

    “应该不会了吧!”

    “明军的黑甲精骑都被伊逊河挡住了,根本不会追上我们的!”

    “小心为妙!”

    皇太极于是喝令哨骑向上游远处搜索,查看是否有敌军使诡计。

    这边皇太极不能停下,派人架桥过河,同时接收着哨骑的不断汇报。

    “再远点探查!”

    皇太极一口气命令哨骑兵向五十里外探查,宽河上游六十里外,祖大寿率领两万关宁铁骑守着水坝。

    “报告将军,清军哨探已经到了五十里外了!”

    “过来就射杀他们!”

    祖大寿已经得知了詹增勇他们在伊逊河已经淹了皇太极一把,因此皇太极很可能会发现宽河上游同样也有水坝。这点祖大寿已经有所准备,一旦被发现只好先行决堤了。

    这时,副将再次接到詹增勇的飞鸽传书。

    “主力到哪里了?”

    “启禀将军!”副将回道:“詹将军正率领主力从上游迂回过来!”

    祖大寿皱眉道:“为何不直接造木筏过河?从上游迂回到这里需要多走两天路程!”

    副将道:“詹将军不打算到这里跟将军汇合,而是直接到下一个伏击点,在漆河全歼皇太极残部。詹将军通知将军,只需要阻滞皇太极晚一天过宽河即可!”

    祖大寿想了想,点点头,道:“没错!我军主力无法及时赶来,那么在这里全歼皇太极就不可能,将主战场转移到漆河倒是好主意!”

    接着下令道:“传令下去,立刻决堤,放水淹敌!”

    随着祖大寿下令决堤,被困住的洪水如同猛虎出闸一般,咆哮着滚泄而下。

    清军哨骑兵正朝着这边赶来,突然见洪水奔腾而下,正要调头汇报,接着便遭到明军暗藏的弓箭手射杀。

    祖大寿于是当机立断,一面飞鸽传书给都山左翼埋伏的赵率教,通知他出兵策应,同时小心洪水。一面亲自带队,率领两万关宁铁骑随着洪水向南奔袭,直接杀向皇太极大营。

    皇太极很是小心,一边准备渡河,一边在北面布置了两万骑兵,防止明军突然袭击。

    派往五十里外探查的哨骑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回来,皇太极顿时感到了危险,严令全军戒备。

    当洪水滚泄而下时,皇太极当机立断,率领全军避开河边危险之地。

    这时,祖大寿的两万关宁铁骑冲杀而至,皇太极下令全军结阵迎敌。

    祖大寿勒住战马,阻止了大军的攻击行动。

    他自知他的部下还不足以给皇太极造成重创,反而敌人结阵,显然早有防备。如果他不是知道詹增勇大军正在赶往下一个伏击地点的话,即便敌人再强大,他也要试试。

    眼下,祖大寿的主要作战目的便是拖延皇太极渡河时间。

    双方相距五里之遥,都不敢轻举妄动。

    皇太极见又冒出来了两万明军,看对方旗号,竟然还是祖大寿的关宁铁骑,顿时气得眉目生烟。

    “这邓浩楠看起来是不打算让他囫囵着返回沈阳,设下了重重埋伏啊!”

    皇太极心中暗想着,这时范文程道:“皇上,洪水挡路,祖大寿又跑来纠缠,怕是给正在过伊逊河的黑甲精骑争取时间啊!”

    皇太极点点头,道:“没错!他们就是在拖延时间,否则也不会来区区两万送死的了!”

    范文程道:“这支骑兵也不容小觑,祖大寿乃辽人,袁崇焕住辽西时,此人率领关宁铁骑屡次跟我军交战,有一定的经验!”

    皇太极道:“眼下我军只有五万余人,兵力已经显得不足,又要过河,又要阻敌断后,形势不容乐观啊!”

    “皇上勿滤!”阿敏道:“我率本部人马,先把祖大寿这厮打垮,皇上可带中军速速过河!”

    范文程道:“阿敏贝勒勇猛,本部一万人马足以打垮祖大寿所部,皇上当立即渡河!”

    皇太极点头,吩咐人立刻拓宽浮桥,准备渡河,同时阿敏调兵出战。

    阿敏率领镶白旗一万骑兵出战,祖大寿于是下令全军冲锋。双方骑兵在宽河畔激战了几个回合后,祖大寿自认他的两万关宁铁骑无法重创阿敏,于是掉头撤退。

    阿敏本来以为可以轻易打垮祖大寿的这两万关宁铁骑,不料对方士气高涨,兵器装备比以前先进的多,交战中他的部众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反而,阿敏和祖大寿大战了几个回合后,他的佩刀竟然被祖大寿的佩刀给砍成了豁牙锯齿状,这令他顿时恼火上涌。同时,他的部下们的马刀也没有讨好,和关宁铁骑交战后,很多兵器都卷刃了,甚至是被对方砍断两节,成了菜刀。

    虽然几轮交战中,关宁铁骑伤亡大一些,但是对方人多,经得起消耗。反而阿敏的镶白旗将士,因为兵器的劣质,指望他们拿着卷刃和折断的兵器再和敌人交战,显然吃亏。

    见祖大寿大军撤退,阿敏即令全军追击。

    这时,后方观战的皇太极顿时下令鸣金收兵,不允许阿敏追击。

    或许是担心这又是邓浩楠的调虎离山之计,亦或者是诱敌埋伏之计,总之,皇太极很怕,很担心。

    他已经没有多少筹码了,因此不敢再冒险。

    这时,南边都山方向突然传来喊杀声,赵率教率领两万关宁铁骑杀至皇太极后军。清军已经如同惊弓之鸟,原本可以轻易抵住明军冲击的,这时却硬生生的给明军撕开了一个口子。

    皇太极大惊失色,急忙调兵抵挡,杀至一个多时辰后,方才将赵率教所部击退。

    大帐内,皇太极脸色铁青,一番交战,面对不起眼儿的关宁铁骑,一项以骑兵战无敌著称的清军八旗,竟然伤亡了好几千人!

    “皇上!”范文程满脸滤色,忧心的道:“眼下可以看出,我军军心不稳,一连串的败绩,已经严重动摇军心。现在将士们已如惊弓之鸟,战斗力急剧下滑,必须赶快渡河!”

    阿巴泰附喝道:“范大人说的对!区区一个赵率教小辈竟然能够给我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说明军心不稳,将士们已经开始恐惧明军了!”

    皇太极神色一紧,通过阿巴泰的话,他不但知道了将士们已经恐惧明军,就连阿巴泰这样的核心旗主也同样恐惧了,这才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事情。

    “只是,现如今辽东军南北各有两支骑兵牵制我军,而洪水漫成汪洋,想要架浮桥或者打造木筏过去,都需要时间。况且辽东军时刻前来马蚤扰我军,这渡河恐怕不容易!”

    范文程道:“不如我军晚上连夜撤离!”

    皇太极道:“夜间撤退固然不错,但如若敌军前来窥营,我军当如何是好,须知敌人半渡而击,于我军十分不利!”

    范文程想了想,道:“有办法!我军故意做出撤退渡河假象,敌军势必前来窥营,我军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若全歼对方固然是好,否则即使重创敌人也不错!”

    皇太极点点头,喜道:“不错!这个计策不错!重创敌军之后,料想他们今夜便不会再来烦我们,正好我军连夜过河!”

    “皇上英明!”

    阿巴泰等人皆是大喜,于是众人又商议研究一番细节后,纷纷部署作战行动。

    这一天下午,祖大寿和赵率教接连数次挑战马蚤扰,拖延清军架桥做木筏的时间。

    双方交战互有伤亡,但因为双方都不打算跟对方死磕,刻意避免决战,因此伤亡都不大。

    入夜,皇太极秘密渡河,消息很快传到祖大寿和赵率教那里。

    赵率教倒是可以沉得住气,却是祖大寿未能沉住气,命手下骑兵将马蹄裹上厚布,带上引火之物,准备趁夜袭营。不过,祖大寿也并非蛮干,还是派人联系了赵率教所部,约赵率教出兵策应。

    赵率教听到祖大寿出兵时,顿时大惊失色,他知道皇太极绝非易于之辈,恐祖大寿中了皇太极的诡计,于是率兵随后策应。

    祖大寿率领关宁铁骑进抵清军大营外,见清军防御松散,于是命手下用火箭攻之,然后率军冲杀进去。

    然而,正当祖大寿带兵冲杀进去的时候,却见清军大营的帐篷内空空如野,不见一兵一卒。

    “不好上当了!”祖大寿当即意识到了不对,急忙大喊撤退。

    不过却是晚了,皇太极已经调集重兵包围了大营。

    顿时,喊杀声四起,祖大寿所部被围其中,奋起拼杀。

    然而,两万关宁铁骑根本无法抵抗五万清军围杀,很快便死伤惨重。

    正在这时,清军后方突然杀声四起,赵率教率军赶来增援。

    皇太极很是恼火,他得到的报告是赵率教和祖大寿一起前来偷营,因此没有再多布置伏兵围点打援,使得赵率教可以带兵前来增援。

    眼下皇太极兵力不足,军心不稳,不敢跟四万关宁铁骑硬碰,否则包围战变成反包围就不好了,于是命令阿巴泰放开一个口子,放祖大寿所部撤出。

    祖大寿本来准备决死一战,但见到皇太极的包围圈断开一个口子,顿时松了气,急忙带兵突围出去。

    而赵率教本来也没打算能够跟皇太极抗衡,见祖大寿出来后,便不再强攻,二人合兵一处,远远的退开。

    皇太极虽然未能全歼祖大寿所部,但是也消灭了四千多关宁铁骑,己方损失不足九百,可谓小胜一仗。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最终的目的达到,赵率教和祖大寿引军退出三十里,使得皇太极有时间迅速组织渡河。

    且说祖大寿和赵率教退往安全地方,清点人马后,祖大寿顿时懊恼自己大意了。赵率教连忙安慰,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主力仍在,不影响大局。

    二人清净了下来后,祖大寿恢复了判断力,顿时猛的一拍大腿,道:“糟了,皇太极肯定会趁机连夜渡河的!”

    赵率教当即也反映了过来,急忙跟祖?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