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海上马车夫 > 海上马车夫第122部分阅读

海上马车夫第122部分阅读

    浩楠,因此车臣汗无言反对。

    其他蒙古大汗虽然失望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但是在他们眼中,自古谁得到传国玉玺谁就得天下。如今传国玉玺到了辽王手里,以邓浩楠今日的实力,天命所归,所有人都信服。

    不得不说,若不是邓浩楠全歼了满蒙联军,彻底打怕了蒙古人,未必会有今天的结果。至少很多没有见识过邓浩楠实力的蒙古人会选择反对一阵子。如今他们被打怕了,知道邓浩楠比皇太极厉害多了,方才心甘情愿的称臣纳贡。

    当天的会议开了好几个时辰,一直到了半夜才结束。

    主要是商议蒙古各部向大明称臣后需要交纳的供奉,以及大明政府对蒙古各部将采取何种管理方式,蒙古各部又能从大明得到什么好处等等。

    供奉方面,邓浩楠吸取皇太极的经验,各部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

    供奉不多,只是象征性的进贡称臣,这令各部代表纷纷松口气。

    至于对蒙古各部采取何种管理方式,邓浩楠很小心,听取了老丈人寨桑的意见。蒙古王公贵族们的利益不能碰,维持原状是最好的。

    至于蒙古军队,那是邓浩楠急需的。

    不过,邓浩楠不像皇太极那样,十三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人具从征。邓浩楠现在不需要那么多军队,他只需要精锐。因此蒙军二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保留,其余一并裁撤。

    这样一来,蒙古各部军队总数八十七万,一下子缩减到了三十二万人。

    邓浩楠听到蒙古各部军队竟然接近百万之众,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简直令人恐惧。

    大舅哥乌克山哄台吉小声告诉邓浩楠,道:“别看这么多军队,平均分给五六十个部落后,每个部落没有多少。如果不是每个部落都不和心,蒙古国东山再起都有可能,岂能让十万满清八旗牵着鼻子走?”

    邓浩楠点点头,人多又怎么样,大明帝国五千万人口,如果齐心的话,还能让努尔哈赤那么嚣张?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他了。

    一个民族只要有凝聚力才能强大,后世的小日本已经给邓浩楠狠狠的上了一课了。

    任重而道远,邓浩楠正在努力去创造一个民族凝聚力。

    维持蒙古各部现状,维持现有贵族们的利益,但军队邓浩楠决计不会松口。

    满清统治蒙古的方法是让蒙古实行半封建主半奴隶主制度,这个制度维护蒙古安定近三百年,更是让蒙古成为满清政府的强大臂力。

    邓浩楠深知三百年安定对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对国家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邓浩楠毫不犹豫的采取了历史上满清对蒙古实行的制度,允许蒙古存在异姓王,但没有兵权,没有固定封地,只是一个逍遥王爷。

    当然,各部按照现有实力的大小进行排号。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科尔沁汗实力最强,他们被封为一等藩王,敖汉、奈曼、席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小部落分裂二等藩王,或者公、侯、伯等爵位。同时,又按照强弱,以及对大明的忠心程度,爵位世袭罔替还是每代递减都有区别。

    邓浩楠竭尽全力,尽可能的合理分配,使得各部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每件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总是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时候难免会牺牲一些少数人的利益。

    在分配各部利益上,英、汤等部落因为实力太弱,地盘被附近大部落兼并,而他们只落得个不起眼的爵位,难免有些不忿。不过,邓浩楠的分配被大多数蒙古部落首领接受,大势所趋之下,也由不得他们不服。

    蒙古各部不得保留军队,这是邓浩楠的底线,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在税收问题上,邓浩楠表示,蒙汉百姓和解,从此一家。长城九镇将逐年缩减驻军,最后只保留重要隘口驻军,其他地方全部开放,允许蒙汉老百姓互市。

    由于蒙古各部头领担心互市的时候,他们总是吃亏。汉人高价卖东西给蒙古人,但蒙古人卖的东西却被刻意压低价格,使得往往蒙古牧民一年的收成都打了水漂,买盐的钱都不够。致使很多牧民生活困苦不堪,被迫铤而走险当了马贼抢劫。

    邓浩楠深知蒙古草原上的马贼厉害,动不动就抢劫杀人,甚至嚣张一些的直接进入大明境内抢劫。

    如今,邓浩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不想看到再有此事发生。于是邓浩楠承诺给他们,每年将会提供给蒙古各部牧民足够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由官府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核定收取。蒙古各部牧民同样享受三年免除赋税的待遇,作为交换,蒙古每户家庭每年向政府提供一匹优良战马,则全年免除赋税。

    对于汉人来说,一年一匹战马的税率太高了。但是对于蒙古牧民来说,一年一家子交出一匹战马的税率却是跟汉人五十纳一的赋税程度差不多,属于相当低的了,因此各部首领纷纷赞同。

    这些是邓浩楠跟各部代表们商定的主要事情,至于具体事宜,邓浩楠将派官员进驻蒙古时在详细定夺。

    当然,蒙古各部投靠邓浩楠,邓浩楠不能没有表示。

    蒙军裁撤下来的五十五万士兵,安家费一律由邓浩楠出。三十二万蒙军被邓浩楠收编,同样发放等额安家费,同时三倍的价格支付兵源所在地的蒙古首领,弥补对方因失去军队而产生的遗憾。

    同时,蒙古各部原先八十七万军队,拥有近两百万匹战马,这些战马邓浩楠一口气买不下来,于是挑出优良战马六十四万匹,装备给三十二万蒙军骑兵,一人双马。为此,邓浩楠支付了两千多万两白银。

    这些本来不需要邓浩楠花钱的,但是邓浩楠还是决定花钱,他知道这些钱实际上不会流入到牧民手里,全部会被各部落首领侵吞。

    但邓浩楠还是那么做了,这是寨桑给他支的招,这钱是安抚各部首领的,只要他们拿了足够的银子,他们才能真正舒坦了。

    蒙古之所以分裂,战斗力直线下滑,主要是各部首领都喜欢奢侈的生活,而非战争。他们的这个毛病都是蒙元时代留下来的,过惯了奢侈生活的他们,乃至他们的后人,根本就像吸食大烟一样,永远戒不掉。

    所以,邓浩楠只需要给他们足够的钱财和爵位,没人会再反抗邓浩楠的统治的。

    对此,邓浩楠只是摇头苦笑。好在挑选出来的三十二万青壮蒙古族士兵大多数没有这个毛病,这倒是让邓浩楠心情舒坦一些,毕竟掏出了两千万来万两银子搁谁都心疼。

    邓浩楠没有多少银子了。

    他的储备金原本积累到了一亿两白银,但自从当上了监国摄政王之后,他的一系列动作,银子如流水般淌出去了。

    这次又拿出两千多万两银子,王承恩和冯邵延顿时苦着脸跑到邓浩楠面前发牢马蚤。

    “还有多少银子了!”

    “不足一千万两!”王承恩哭着脸报告。

    邓浩楠看着四狗的样子,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笑骂道:“看你那样子!成何体统?你现在好歹也是财政大臣,还兼领着内务府和王府财政,你就不能像冯邵延那样——”

    邓浩楠指向冯邵延时,声音嘎然而止,只见冯邵延也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你们俩——”

    邓浩楠指着他们二人,想要发火,却最后叹口气,自顾喝茶去了。

    二人跟了过去,冯邵延说道:“王爷,您可不能这样花钱了!原本一万万两白银的金库,如今就剩下不到一千万两了。眼下总参正在部署计划,第二次辽沈大战眼瞅着就要打起来了,陆军部的初步预算需要一百万两军费,而海军部已经拟好了第二轮扩军计划,十艘北云级战列舰全部开工建造,消耗白银两百万两左右。而海军工程署按照王爷的命令,设计建造翔鹰级战列舰,消耗更大单单打造飞剪式舰首和钢壳舰身就消耗一百万两,而建造两千吨级水压机和动力蒸汽机也耗资不下百万两,海军部到现在还欠着工业部近三百万两的钢材费用呢?”

    “……”

    “这个——”

    邓浩楠有些傻眼,自从将财政交给了四狗之后,邓浩楠便很少过问。后来多了冯邵延这个钱庄世家出来的人才后,关注的次数更少了。

    如今,二人联袂而至,将家底一抖落,让邓浩楠明白了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以前传说中的那个“穷的就剩钱”的王爷了。

    “银子!银子!银子!”

    邓浩楠喃喃自语,叨叨了几遍后,突然问道:“太平洋贸易公司应该还有银子吧!最近海外贸易很活跃,关税也应该收了不少吧!”

    王承恩回答道:“贸易公司到年底结算时才能交上了银子,今年预计盈利四千万两左右。但是考虑到还要从国外进口武器和战马,最后可能只剩下一千万两了!”

    冯邵延补充道:“海商增多了,像苏利他们潮帮组建了南洋贸易公司,带动了不少关税收入,预计年底海关税收将达到一千万两,但这些加到一起也经不住王爷这样花法啊!”

    邓浩楠不好意思的咳了一声,道:“战马现在不需要进口了,火枪也囤积的差不多了,以后我们就要自己生产火枪了,因此加起来大约还有五千万两,省着点儿花应该够了!”

    冯邵延问道:“现在虽然够了!可是王爷忘记了准备在南洋动手的事情了吗?一旦对菲律宾动手,海外贸易这块出了缺口。而国内王爷实行休养生息,拿不到赋税,财政很容易崩溃啊!”

    邓浩楠忽然想起这个问题,暗道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

    正待邓浩楠想问题的时候,侍卫长丁大牛进来报告。

    “王爷,总参送来急件,满清残余想要放弃沈阳,刘虎担心敌人逃入大漠或者长白深山,因此提前执行计划!”

    第二次辽沈大战爆发!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定北方

    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定北方

    十月中旬,正直北方大地深秋时节。

    有道是一茬风雨一茬凉,刚刚下完一场秋雨,天气显得越发的冷。

    然而,在关外蒙古大漠,到处充斥着欢声笑语。因为立时好几个世纪的蒙汉战争终于结束了。没有人喜欢打仗,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不过都是双方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受苦的还是底层老百姓罢了。

    邓浩楠深知种族之间的战争,要么杀光对方,要么就只能融合接纳对方。邓浩楠现在没有能力灭掉蒙古,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实行怀柔政策。

    三天前,邓浩楠率领十万骑兵,会同蒙古各部抽调的三十二万精锐,在科尔沁部会盟。

    会盟之后,蒙古七十二部被划分成内中外三个蒙古行省。其中内蒙古即是后世的内蒙古,没有什么变化。中蒙古为后世的外蒙古地区,外蒙古为后世的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区,三个蒙古地区的面积相当于大明国土面积的一倍多。

    为了控制着三个广大地区,邓浩楠在三个地区成立了军区司令部。在内蒙古成立归化军区,中蒙古成立乌兰巴托军区,外蒙古成立瓦刺堡军区。

    会盟时,三十二万蒙军正式进行改编,成立十六个军,三十二个师,并授予番号,正式加入明军战斗序列。

    其中十个军驻地瓦刺堡,提防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三个军驻地乌兰巴托,剩下三个军驻地归化。

    收服蒙古之后,邓浩楠的陆军实力空前膨胀。单单骑兵规模就达到了五十万,加上步兵和炮兵,使得总兵力超过了七十五万。这已经超出了邓浩楠保留五十万常备陆军的计划。

    不过,眼下大明对满清的最后一战已经打响,邓浩楠于是调动这三十二军队加入对满清的最后一战。

    此时,满清仅剩下不足两万军队,且多是老弱病残,战力不堪一击。皇太极死后,满清朝廷仅剩下一些文官,主要武将都在漆河战死。

    皇太极只有一个儿子豪格,文武百官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立豪格即位为皇帝。

    豪格登基后,但大权却掌握在多尔衮的手里。

    多尔衮主张向大明臣服,纳贡称臣。但豪格一心要为他父皇报仇,拒绝纳贡称臣。

    正如邓浩楠所预料的那样,皇太极一死,起内部必然争权夺利而不和。

    多尔衮主张纳贡称臣,因此没有打算撤离沈阳。而豪格要求报仇,死不投降,因此他决定放弃沈阳,返回建州山区,向当年努尔哈赤一样,准备东山再起。

    这样一来,二人意见相左,使得满清文武百官占成两对,相互攻击吵得喋喋不休。

    原本,多尔衮吃定豪格无法忤逆他的意思,但却错误的估计了豪格的决心。

    十月中旬时,豪格孤注一掷,力排众意,宣布放弃沈阳,撤回建州。

    多尔衮自然反对,于是君臣不和,当朝翻脸。豪格早就布置好了,知道多尔衮嚣张,因此在大殿左右埋伏了大批刀斧手。

    这批刀斧手是皇太极留下的精锐部队,负责保护皇宫安全的。多尔衮自大,以为豪格不敢动他,直到他的脑袋被砍下时,他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

    多尔衮被杀,豪格借此立威,强行通过了撤退建州的决定。

    东宁前线,大明帝国陆军部长刘虎得知情况后,认定豪格已经准备逃跑了,于是请命提前执行计划,彻底消灭满清政权。

    命令下来后,刘虎迅速命令周边部队向沈阳进军。

    为了彻底消灭满清,邓浩楠动员了三分之二的兵力。黑甲精骑、骑炮兵、陆战师、枪骑兵、关宁铁骑、辽西马步军全部投入战斗。

    黑甲精骑和关宁铁骑保护邓浩楠赴科尔沁部会盟,防止那三十二万蒙军有所异动。因此第一批投入第二次辽沈大战的军队中,不包括他们。

    不过,即使没有黑甲精骑和关宁铁骑,刘虎也有足够把握攻占沈阳。只要敌人据城死守,那么使用炮兵、步兵外加枪骑兵就足够消灭他们的了。

    唯一令刘虎担心的是,如果清军放弃守城,选择在外野战的话,那么消灭他们就有些困难了。

    幸运的是,刘虎得知了豪格和多尔衮翻脸内讧,沈阳城军心不稳。于是即刻下令攻城。

    十月十九日,辽东军骑炮兵总司令李瀚中将下令猛轰沈阳城。

    命令下达,辽东军数百门大炮猛轰沈阳城,顿时炮声雷动,弹如雨下,顷刻间整个沈阳城化作一片火海,硝烟滚滚遮天蔽日。

    沈阳城经过了皇太极时代的特别加固,并装配了不少俄罗斯帝国的先进火炮,在抵抗辽东军炮击的同时,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辽东军在火炮数量和炮术上占优,长期的作战使得辽东军骑炮兵经验丰富,命中率远远高于清军。

    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炮战,但二十分钟后,清军的炮兵死的死逃的逃,大炮被击毁一大半,再也无法进行有效还击。

    反过来,辽东军炮兵越打越狠,开花弹、榴散弹、实心弹一齐招呼,使得清军死伤惨重,很快火炮熄火,丧失还击能力。

    半个小时后南城西侧城墙倒塌,旋即辽东军枪骑兵二师和三师从缺口蜂拥而入,清军守将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手下清军士兵纷纷化作鸟散,四下奔逃。

    豪格还没有来得及出城逃跑,辽东军便破城而入,全城陷入混乱当中。

    文武百官纷纷逃回家里,大门紧闭,将金银财宝全部堆放在院子里,然后一家人老老实实的聚在大厅,期盼辽东军闯进来时只拿走钱财,不要杀人。

    豪格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手提宝剑亲手杀了他的妻儿家小,接着又在皇宫内挨个房间的逼迫皇太极的妃子自尽,否则他便亲手斩杀她们。

    然而,沈阳城不大,辽东军枪骑兵很快便杀奔皇宫。豪格没时间监督皇妃、太妃们自尽,于是立刻准备逃跑。

    豪格率两千精锐打算趁乱逃跑,他的两千精锐战斗力十分强悍,很快便杀出一条血路抵达北城外。

    本以为可以就此逃出生天,不料逃了不到五里路,便遇上数万蒙古骑兵。

    看旗号,来的正是科尔沁部,不过不在是蒙古汗国旗帜,而是换上了日月大明旗。

    这三万科尔沁骑兵之所以来的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寨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