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52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52部分阅读

  而且玄理被杀,这些匆匆组成‘讲’法会的村落,群龙无首。而没有一向宗挑这个头,李晓倒想看看谁这么不怕死,来尝试下他手中铁炮的滋味。

    在出兵之前,为了颁布刀狩令,李晓还费心想了两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前两日,有两个村的百姓因为争夺神通川上游下游,使用水源的用途,而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死伤二十多人。

    李晓抓住此事,决定就此介入,作为实行刀狩令的口实。

    第二个理由,鉴于本愿寺寺,玄理坊官大人挂于李晓领内这一重大恶性案件。

    李晓一方面派人向本愿寺表示玄理大师在自己领内遇害,而感到遗憾,自责,内疚,追悔莫及,另一方面则表示痛定思痛,决定收缴各村村民的武器,让同样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让本愿寺坊官安全在领内布道,不会挂掉。

    做完这番表面功夫后,就在一向宗的百姓,集体去胜兴寺,请求不要作破门处理的三天后。

    李晓将自己城生城中的五百常备一齐出动,一个村一个村开过去,用武力督促他们实行刀狩令。

    首先下手就是窝藏有斋藤家遗臣的村落。

    在这之前,李晓让横谷幸重都已经作好情报收集工作,对哪些藏有斋藤家遗臣的村子,都进行了调查,所以此次行动十分有目的性。

    李晓的五百常备仅用了一天,就一口气降伏了两个村落。

    其过程也就是,李晓先让铁炮队对着对方村门口,几轮铁炮齐射,之后村子里的百姓们,就已经吓破了胆,马上派人来降伏了。

    对于这些非宗教因素,抗税的信众,他们的抵抗意志并不顽强。

    服从于领主安排,缴纳年贡被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而本地最强的斋藤家都被击败了,他们没有理由反抗如此强大的武田家。

    瓦解抵抗进村之后,李晓将村民全数控制,之后先搜索全村进行武器的收缴,然后对所以村民进行类似姓名户籍登记的措施,同时对混入村中的斋藤家j细进行甄别。

    而一旦发现斋藤家的遗党,立即处决,并将对方的尸体挂起示众,以此威慑其他各村村民。

    李晓深信这样虽然残忍一点,但只有用这样雷厉风行的手段,才能避免在对各村实施刀狩令的过程,对方抵抗减小到最低,最后才能少死人。

    否则因为一时仁慈,而使得这次刀狩令,不能快刀斩乱麻,如此无辜死亡的人会更多。

    刀狩令进行得十分顺利,在短短五天时间,李晓就完成领内各个村落的刀狩令施行。

    过程中虽有临时的小抵抗,但都没有造成太大的冲突,李晓的常备和领内的村民伤亡都很少。

    因为刀狩令而收缴上来武器,共计肋差三百八十把,武士刀一百七十把,弓箭三百多张,长枪(鑓)六百多柄,薙刀两百三十把。

    李晓看着这些收缴上来的武器,顿时瞠目结舌,这些武器虽然多半低劣,但淘汰部分后,很多还可以使用,这已经足够他装备起他的小半支五百人的新常备了。

    因此对于李晓而言,装备常备的这笔钱,可以省下大半。

    刀狩令实施完成后,各个村落犹如拔了毛的公鸡,毫无反抗的余力,当即就将今年的年贡交上。

    对于当初主动配合刀狩令的村落,李晓将他们今年内的年贡退回了一部分,一来信守了承诺,二来也可作收拢人心之用。

    年贡收上来后,李晓就听闻了胜兴寺那边的消息。

    待信众云集胜兴寺门前町后。

    胜兴寺住持玄宗,亲自向信众们澄清谣言,说不会因为坊官玄理的死,对信众实行破门处置。

    闻之消息,那些信众们顿时对玄宗感动的热泪盈眶,纷纷当头跪拜,一起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以感谢法主,住持上下的恩德。

    于是玄理又登坛讲经,向云集而来的信徒布道。

    布道完毕之后,玄理亲自提笔在坊牌上写下‘归命无量寿如来 南无不可思议光’的法号。

    这段话,出自本愿寺初代法主亲鸾,所书的正信偈的总赞。

    玄理写完后,坊官们将写有法号的坊牌,直接在上面撒上泥土,然后让信徒们一起念诵法号。

    之所以要撒上泥土,体现净土真宗中净土的意义。

    而以前本愿寺法主写的‘御下文’都是印在坊牌上,然后让坊官取去到各‘讲’念诵,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这坊牌是要向信众们收钱的。

    所以一向宗信众们见玄理上下,亲自书写‘法号’,一下子都进入了信仰疯狂的虔诚中,纷纷大把大把的掏钱,丝毫也不吝啬。

    与李晓的暴力征税相较,一向宗的收费方式,在蛊惑信众之后,更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交钱。

    就这样一向宗的信众,在胜兴寺下呆了好几天后,除了部分人是打算留在寺庙的门前町,终身伺奉,大部分的人,还是踏上了返回城生城的归途。

    于是如何面对这些一向宗信众,又成了李晓的难题,当然如果有可能,李晓是巴不得他就留在胜兴寺,不要回来了。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零三章 同盟达成

    第两百零三章 同盟达成

    越中,胜兴寺。

    胜兴寺修建于,砺波郡蟹谷庄高木场上,后遭遇了一场火灾而焚毁。

    在永正十六年(公元一五一九年),本愿寺实玄重建此寺。

    之后的六十二年,胜兴寺与井波瑞泉寺,并立成为越中一向一揆的发起地。

    直到历史上天正九年时,织田家北陆军团攻入越中,织田家大将石黑成纲放了一把火烧去了胜兴寺。

    之后胜兴寺才搬到了现今所在地富山县高岗市的位置。

    本多正信站在胜兴寺的石阶上时,看着寺内的城垣,堀切,曲轮,箭橹,以及肩扛着铁炮,薙刀擦身而过的僧兵。

    本多正信怎么看都感觉胜兴寺,都更像一个战国大名的城池。

    本多正信摇了摇头,这幅景象,即使是在当年三河净土真宗全盛之时亦有不如。

    本多正信在僧人的引导下,走进了寺中本堂。

    胜兴寺住持本愿寺玄理,正在双手合十闭目坐在蒲团上,而他身后则供奉着本愿寺本尊阿弥陀如来金像。

    待本多正信脱鞋进入时,对方似感觉到有人到来,而轻轻睁开了眼睛。

    本多正信看去这位胜兴寺住持本愿寺玄理大师,身穿绛色僧袍,脸上须眉皆白,看上去颇为慈和安详,有得道高僧的风范。

    本多正信见此对这位闻名已久的玄理大师,更添几分敬重之意。

    见面之后,双方彼此合十致意,然后相对跪地正坐。

    本愿寺玄理显然对本多正信已深有了解,一开口对本多正信言道:“三河三寺的事,我已知晓,法主上人,在石山听闻此事,对松平殿如此行径,亦感到愤慨。”

    所谓三河三寺,就是本证寺,上宫寺,胜曼寺,当初的三河一向一揆,就是在这三个寺住持挑头下掀起的。

    本多正信听后唏嘘不已,合十言道:“佛法蒙难,已是不幸,前事已过,再提已无意义,弟子早已从松平家出奔,现今转仕武田家家老李晓麾下。”

    “哦?李晓。”本愿寺玄理听了李晓的名字,两道白眉微微一抖,言道:“正信,你此次来此是替他来做说客的吗?”

    本多正信点了点头,言道:“不敢欺瞒住持,主公对领内,本宗讲经布道之事,有所不解,所以特派弟子前来询问。”

    本愿寺玄理淡然一笑,取出念珠缠于手腕上,言道:“既然是正信你亲自前来,我便如实相告吧,不错,这次在城生城领内设‘讲’法会,是我授意玄理做的。”

    “哦,大师为何如此作为?难道是针对武田家的作为?若是弟子的主公是一位残暴之人,派兵对拒缴税赋的村落进行清剿,那时本宗信众只会有更多人枉死。”

    玄理双手合十,轻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正色言道:“若是他真敢如此作为,我就发动整个越中数万信徒,一齐攻入城生城,覆灭了他。”

    本多正信摇了摇言道:“但是大师,在下主公,却没有这么做不是吗?”

    玄理摇了摇头言道:“本寺坊官玄理在城生城下被杀一事,有所蹊跷,并且之后有人招摇,说本寺要因此事,对于城生城的信众做破门处置,故而信众们害怕不已,从城生城云集于寺外恳求。我想这一切之事,并非只是巧合吧。”

    本多正信亦猜到,此事可能是李晓所用的手腕,但是一切只是猜测,玄理并没有任何证据,指出是李晓在背后策动了此事。

    本多正信言道:“此事具体情由,我也并不知悉,但是主公已在领内做出处置,他让我此来是传达本家之善意,他愿意与本宗,但是又不希望本宗插手他领内的事务,不知道大师是决断呢?”

    本愿寺玄理闻言,双目盯着本多正信,正色言道:“正信,你要知道越中不同于三河。”

    顿了顿,玄理站起身来,言道:“本宗由亲鸾上人开立山门时,源赖朝亦已开创幕府,以武家统御天下,迄今本宗,武家并立已有四百年。然而你见这四百年来,由于武家的争斗而使得世间更加纷乱。而自应仁之乱以来,各国大名为一己之私欲,争夺武家权位,天下更是生灵涂炭。”

    “应仁之乱后,初莲如上人为布佛法,遭人忌害,从京都来到北陆避祸,故而北陆净土真宗皆秉承,莲如上人之宏愿,希望佛法能独立于王法。当初加贺守护富坚氏无道,莲如上人让本宗信徒破邪显正,故而推翻了富坚一族,使得我加贺国成为真正佛国。”

    (话说本愿寺搞农民起义一揆的这段历史,在五六十年代的史里,被称作无产阶级革命,而大受讴歌。当时本愿寺莲如,本是反对进行这武装暴动,但是那帮信众,却被下间崇莲等坊官裹挟,‘矫诏’发动了。而在历史书里,本愿寺莲如还因为这种立场错误,并且逆潮流而动的行为,受到了批判。)

    本多正信听本愿寺玄理的话,问道:“依据大师的意思,不止是加贺,在越中,武家和寺院也不能共存吗?”

    本愿寺玄理微微一笑,言道:“正信,本宗所求是教化民间,让世人以诚心念诵以南无阿弥陀佛,从而安心前往极乐净土。若是六十六国都如加贺一般,寺院取代成武家,让天下百姓沐浴在佛国之中,从此止息纷争,又有何不好呢?”

    本多正信听了讶然,果然如李晓所言,本愿寺莲如的后人,早已是私欲膨胀,将当初非暴力的布教运动,转而变为篡取天下的野心。

    经过三河之乱后,本多正信深感他一直信奉的一向宗,正一点一点的脱离原先的轨道。

    南无阿弥陀佛,本多正信重念一声法号,言道:“玄理大师,不论怎么样,弟子信奉以不战止戈的方式,布道会更好一点。弟子会尽力,保持本家与一向宗之间的和睦,若真有兵戎相见的一天,弟子也唯有以身殉法了。”

    顿了顿本多正信又言道:“玄理大师,莲如上人曾说过破邪显正,眼下对本宗而言,邪就是越前之朝仓家,越后之上杉家,对吗?”

    提到这朝仓家和上杉家的名字,本愿寺玄理脸色微微一变。

    朝仓家和上杉家一东一西堵住了加贺本愿寺向两面发展的路线。

    朝仓家的不世名将朝仓宗滴,曾在九龙川合战,大圣寺合战中,两度重创一向一揆。后朝仓宗滴虽然故去,但加贺一向宗向越前方向的渗透一直也没有进展。

    至于上杉家就不用说了,更是越中一向宗的死敌,长尾家三代都是一向宗的死敌。

    上杉谦信祖父长尾能景,在讨伐越中一向一揆的般若野合战中战死,父亲长尾为景更是将讨伐越中一向宗,视为一项要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

    上杉谦信就更不用说了。

    本愿寺玄理,点了点头言道:“没错。”

    “但是大师,若是上杉辉虎连接神保家,攻入越中,要覆灭我宗,到时候,本宗虽有佛法护持,有又万千信众,但能否抵挡住上杉家的虎狼之军?”

    本愿寺玄理想起三年前越中一向宗,奉法主号令,攻入越后的春日山城,结果被上杉谦信杀得惨败一幕。

    本愿寺玄理不由的摇了摇头,言道:“上杉辉虎,是毘沙门天之化身,非我等凡人可以抗拒。”

    本多正信沉声言道:“是啊,玄理大师,三河山门被松平家捣毁的一幕,在越中绝不能重演,现在神保家,已降伏上杉辉虎。若是上杉辉虎再度出兵越中,那么我越中之胜兴寺,瑞泉寺就岌岌可危了。”

    本愿寺玄理也听出了本多正信的弦外之音,出声问道:“正信,你是要我与李晓同盟,共同对抗上杉谦信,可是恕我直言,我固然知道李晓骁勇善战,但凭着他数百人,根本不是毘沙门天之对手。”

    本多正信笑了笑,言道:“大师,低估了弟子的主公,依弟子看来,他是天下间少有可以匹敌上杉谦信的勇将,在神冈城下,他能以五百破斋藤,神保家一千军势,如此实力就可见一般。”

    本愿寺玄理沉思起来,他近来听到总本山石山本愿寺的不少风声,如武田信玄多次派人,秘密前往石山,通过法主正室如春尼与武田信玄正室三条夫人的姐妹关系,拜访显如上人,意愿在本愿寺和武田家之间组建同盟。

    而显如上人在如春尼的枕边风下,亦然有打算,正式与武田家结成同盟。

    如果武田家与本愿寺正式同盟,那么意味着两家在越中可以形成攻守同盟,共同抵抗上杉谦信。

    本多正信又言道:“玄理大师,上杉谦信是武田家之大敌,此次主公封信玄公之命出兵越中,正是为了讨伐上杉谦信,所以本愿寺与我武田家在对于共同之大敌上杉谦信这点上,彼此是一致的。”

    本愿寺玄理沉思片刻,言道:“正信,你觉得你的主公李晓,若临越中,真的有与本寺和睦之意吗?”

    本多正信毫不犹豫地言道:“只要弟子身在武田家一日,必然确保本宗与武田家两家之和睦。”

    说完本多正信拿出一封书信,言道:“主公大人,在信里已说,若是本寺不干涉,他在领内之内政,他愿意供奉两千石军粮,添作本寺香油之资。”

    本愿寺玄理接过信来,微微一笑,言道:“很好,正信,你与李晓,都有心了,这份善意本寺已经收到。既然如此,就麻烦正信添作本寺护法,若是上杉家无理来攻越中本寺,危害佛法,还请武田家到时能出兵相助。”

    本多正信大喜,言道:“这是当然,大师能够答应,如此弟子就如释重负了。”

    本愿寺玄理听了呵呵一笑,言道:“既然李晓大人,如此有心,本寺也有一份厚礼送上,本寺刚从根来众那购来五十支铁炮,就当作回赠给李晓大人吧。”

    本多正信闻言当即大喜,这五十支铁炮比较那送出两千石军粮,可是更贵重多了。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零四章 正信版‘隆中对’

    第两百零四章 正信版‘隆中对’

    在天武天皇之前的时代,北陆地方曾有个古“越”国。

    平安时代的歌人藤原实方曾有一首连歌,欲渡越国地,又恐大雪临。

    越地在当时人看来,是个雪国。

    后来古越国,在大化改新的时候,被分为越前,越中,越后三国,之后再次分出了能登,加贺,佐渡三国。

    而古越国加上,若狭国,就是今日五畿七道之中的北陆道。

    城生城,天守阁中。

    李晓听着本多正信将此次代表李晓方,与本愿寺胜兴寺结成同盟一事,一一详细道来。

    随着本多正信的叙述,李晓越听越是满意,不住颔首点头。

    本多正信叙述完毕之后,李晓哈哈一笑,言道:“辛苦你了,正信,此次若非是你斡旋,我难以与胜兴寺达成同盟。”

    本多正信听后‘喔’地一声,言道:“总算幸不辱命,实托主公在领内处置此事手腕,玄理大师,若非眼见本城领内,各势力都已降伏,是否答应同盟,还是未知之事。”

    李晓嗯地一声,言道:“正信,你说的不错,越中就像一个张桌子,只有有势力的人,才能上得来台面,与他本愿寺分享桌子

    shubao2